视频时长做“除法”,唤醒电视节目原力

一、视频时长做“除法”,唤醒电视节目原力

以爱奇艺、腾讯为代表的视频平台成功地将长视频播放阵地转移到移动客户端;以秒拍、抖音、快手等为代表的UGC短视频平台将长视频时长不断压缩,令时长短于10s以下的短视频成为网络用户全新的“栖息”阵地。从资本的角度看,业界对短视频的形式普遍看好,投资热度始终居高不下。短视频如此风靡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层面:其一,在于短视频短小精悍,符合当前用户碎片化的视听习惯;其二,在于短视频内容供给主要来源于UGC,在这个用户不断追求自身话语权的当下,满足了每个用户自我表达的诉求。因此,对于电视媒体而言,应当积极适应用户碎片化的收视需求,解构长视频以往的制作思路,将目光分散到短视频领域,运用短视频的思维模式丰富视频形态。

从播出平台看,短视频内容从时长、风格到表达方式等各个方面的特征都与电视平台的属性“背道而驰”,因此,将长视频制成短视频并不适合在电视平台直接播出,而应当将长视频的精华部分提炼出来,并通过第三方或是卫视自家的新媒体平台传播,从而对长视频内容进行二次创作、二次传播,叠加传播效应。

从内容类型看,新闻报道类、专题栏目类以及影视综艺类这几类内容与短视频的传播形式与风格能够更好地契合。新闻报道类内容本身从视频时长上看就是一种“严肃型”的短视频,因此,借助新媒体平台便可以完成短视频内容形态的转型。例如,“央视新闻”产品中的时政微视频报道就曾以“轻剪辑、深阅读”为理念推出60s的新闻短视频内容,并配上深度的图文解读,给用户提供快速观看、深度阅读的体验;专题栏目包含时尚潮流、美食健康、生活服务等内容,这些节目可以被剪辑出来单独成片,或者制成一系列的短视频,同样借助新媒体平台进行多渠道传播;影视综艺类内容非常契合当前泛娱乐化的视频风格,搞笑、吐槽等各个片段都可剪辑成片,并可借助社交平台整合营销。

在进军短视频的过程中,最大的疑问在于电视媒体是否还能维持内容本身的优势。首先,电视进军短视频需要规避几个思维误区:对于电视媒体而言,大多数的短视频内容是原本传统长视频内容的二次创作,但这并非直接将长视频内容随意剪辑、拼凑就能迁移到网络平台。此外,短视频虽是风口,能够带来庞大的用户流量,但并不意味着各个类型的短视频都适合电视产出,过于“急功近利”容易“弄巧成拙”。

电视媒体在进军短视频领域时,其一,需要清晰地认识到内容在不同平台间迁移时,需要时刻考量平台本身的特性,将视频生产与场景风格做出适配。其二,视频的长短不应该影响内容质量,电视应当寻找到符合传统媒体风格的视频进行二度创作。其三,电视媒体的权威与公信力无论在哪种语境下都是制胜法宝,应当牢牢坚守媒体的使命,不仅持续输出专业化的内容,而且能给如今内容良莠不齐、鱼龙混杂的短视频领域树立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