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用户参与感

一、强化用户参与感

正如安迪沃霍尔所言:“在未来,每个人都能成名15分钟。”安迪沃霍尔很好地预言了在适当的场景下,只要有足够的曝光,每个人都能够成为超级明星。以直播、抖音、快手等为代表的网络平台便是“适当的场景”,它们不断地将用户的自主权放大,令用户拿到属于自己的麦克风为自己发声。这些网络平台成为资本重新拥戴的对象,而来源于用户的网络用语和内容创意也成为平台的素材之一。这从侧面反映出几点:首先,用户这个群体的价值无限,如果给他们一定的自主权,他们能够为内容制作提供源源不断的创意源泉;其次,在自由的平台中,每个用户都能够成为传播中心。

让我们把目光重新聚焦到电视内容的制作逻辑上,早期的电视媒体,媒体与受众之间的界限泾渭分明,内容制作由专业记者、编辑等人员一手操作。在媒介融合深化阶段,内容制作手段应该呈现“去中心化”的特点,引入OGC+PGC+UGC的模式,这不仅仅是简单的制播分离,还要充分激发用户潜力,让用户成为传播渠道之一,并培育生产型受众,强化用户参与感,使用户也成为电视内容传播、内容制作的重要一部分。

(一)去中心化内容制作,激发用户生产内容

前文已经提及对于互联网平台而言,用户的价值无限,他们不仅能够带去流量,同时能够给平台提供内容素材。同理于电视媒体应该以“去中心化”的制作手段,将用户作为内容生产的原动力之一。“去中心化”是相对于以往“中心化”而言的全新的内容制作方式。在“去中心化”的语境中,内容制作、传播都不再是专业媒体以及特定人群的特权,而是全民参与、共同制造的结果。无论是对于传统媒体而言,还是对于网络媒体而言,用户自发生产的内容都颇具价值,当这些内容被挖掘并被利用之后,能够从某种程度上提升传统媒体内容的制作能力。对比于网络平台,电视媒体研发“去中心化”的内容制作模式拥有一定的壁垒,即在网络平台中,用户自主生产的内容能为用户带去一定的影响力,甚至当影响力到达一定程度时,该用户还能够依托自主生产的内容获得一定的经济收益。电视媒体似乎并未给UGC提供如同网络平台的资源,用户创作的热情或许不会那么高涨。

电视媒体首先需要攻破的问题是如何引导用户为电视媒体生产内容,即培养用户的创作欲是用户参与内容生产闭环的第一个重要结点。这个问题可以拆分成两个层面解决:第一个层面是为用户提供专门的内容生产渠道;第二个层面是强化用户参与感。

从内容题材上看,新闻内容是很好的切入点。在极度追求时效性的新闻内容中,用户生产的内容某种程度上能够成为新闻报道的第一手资料。作为资深的传统媒体,BBC对UGC格外重视。首先,BBC通过新媒体平台设置了专门的反馈入口,开辟了特定的UGC通道,给用户提供便捷的内容生产、内容提供的入口;其次,BBC设置了用户生产内容中心(UGC Hub)频道与栏目,将用户生产的内容整合到该频道和栏目下;再者,BBC与Capture Wales网站合作,以公益项目的形式每月都对用户进行媒介素养培训,以此鼓励用户参与表达。从中可以看到,BBC不仅通过官方渠道鼓励用户参与内容制作,为其搭建专门的通道与入口,并且在新闻内容正式发布的过程中,积极采用用户提供的影像、图片作为资料素材,以实际行动告诉用户他们的重要性。

(二)规范化用户生产内容的模式

当用户有了积极参与内容生产的意识后,电视媒体就需要开始考虑如何让用户参与制作内容变得更为规范化、有效化。网络平台低门槛的内容制作形式容易导致内容良莠不齐。同理于电视媒体,如彻底开放用户的制作权利,给用户足够大的自由度或许也将导致内容质量下降。因此,传统电视媒体需要衡量好用户自主权的权利边界,建立更具专业性与威信力的UGC制作机制,净化内容环境,并确保用户参与制作的有效性。

如何建立这套机制?首先,从用户的筛选层面上看,电视媒体可以有选择性地筛选不同内容的目标用户,给目标用户开放参与内容制作的权利。这可以借助大数据、云计算技术。这些技术能够从数据层面帮电视媒体更好地甄别用户的行为、情绪,使电视媒体更好地锁定不同内容的目标用户。其次,电视媒体应当鼓励用户,培养他们追求高质内容的意识,让用户共同参与、监督内容质量,净化内容环境的过程,令他们在享受到内容制作权利的同时,也尽到优化内容质量的义务。

尽管内容转型存在诸多未知因素,但有一点可以确定,那就是对于传统电视媒体而言,专业的内容策划、制作、生产者始终是确保内容质量的不二法门,而内容的质量与专业性也是传统电视媒体在未来媒介融合大势中能够持续拥有话语权的核心。无论未来充满多少艰难险阻,也无论新技术发展得多么惊涛骇浪,当我们站在浪潮中央,能够让我们充满自信心的依旧是那些具有代表性的精品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