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媒体传播的特性
(一)传播主体的广泛性
传统的传播模式下,大众传播媒介作为信息传播的主体,拥有绝对的控制权和主动权。一般的受众只能作为信息的接收者,被动地接受大众传播媒介的信息,普通个人是没有权力和机会作为信息传播者发挥作用的。在这种模式下,传播主体之间是有严格而明确的界限的。
自媒体的出现和普及降低了信息传播的门槛。一方面,只需通过一台电脑或者平板、手机之类的移动终端设备,在网络畅通的环境下,用户只需通过简单的注册程序即可拥有免费的个人自媒体账号,凭借账号和密码登录运营商的自媒体平台就可以自由地发表自己的意见和观点;另一方面,自媒体平台的使用方法简单明了,用户不需要具备多么深厚的计算机知识,任何人只要会写字、会基本的电脑操作都可以畅通无阻地享受自媒体带来的乐趣。在使用过程中,用户是不需要支付任何费用的(增值服务除外)。可以说,自媒体已经成为普通民众争取话语权的有效平台。
自媒体时代,普通受众的被动地位得到很大改观,只要愿意,每一个普通受众都可以通过形式多样的自媒体平台发出自己的声音,这就意味着受众不再只是作为信息接收者参与整个的信息传播过程,他们同时也作为信息的制造者和传播者发挥了作用,也就意味着各传播主体之间的界限已经逐渐被模糊和融合,传播活动的参与者被无限扩大化和平民化。
(二)传播内容的个性化
传统传播模式下,大众传播媒介的信息都是按照固定的规则和模式生产出来,再统一发送给受众的。在信息传播过程中,这些信息的内容基本保持原貌,其传播功能与价值也是一成不变的。
在自媒体时代,普通受众拥有了信息制造和传播的主动权。通过个人自媒体账号,普通受众可以随心所欲地发布自己感兴趣的信息,这些信息既可以是自己的日常生活或情感体验,也可以是对于某件事情的看法和意见。总之,每条信息都与自己的生活息息相关,带有强烈的个人生活化痕迹。与此同时,由于自媒体强大的社交分享功能,每个人都可以对其他人传播的信息进行评论、转载和分享,在信息的扩散传播过程中,其他用户也会带入自己的态度和观点,对信息进行个人化的加工,使之更加符合自己的个性特点。所以,自媒体的传播内容带有强烈的个人化特征和生活痕迹,也更加能够引起所有人的共鸣。
(三)传播渠道的双向性
传统的传播过程中,大众传播是一种单向性很强的传播活动:一方面大众传播媒介单方面提供信息,受众只能在固定的范围内进行选择和接触,具有一定的被动性;另一方面缺乏灵活有效的信息传播渠道,受众对大众传播媒介的活动缺乏直接的反作用能力。因此,传统大众传播是一种少数人对多数人的传播方式。
与传统的大众传播媒介不同,自媒体是一种所有人对所有人的传播方式。除了为普通受众提供了信息发布与自我展示的平台外,自媒体还为所有的自媒体用户提供了信息交流与共享的平台。以新浪微博为例,通过加关注或者互粉等形式,微博用户可以通过寻找大量自己感兴趣或者与自己兴趣相投的账号,组建自己的社交圈子。在这个圈子内,用户可以实时关注他人的信息动态,并对他人的信息进行评论和转载,对方也会在第一时间收到评论和转载信息,并做出实时的沟通与反馈。自媒体平台的出现使得信息的实时互动与反馈成为可能,使信息交换的速度和机会都得到最大限度的实现。
(四)传播效果的直接性
“使用与需求”理论认为,受众的媒介接触行为是基于特定的需求动机来进行的,其接触和“使用”媒介的目的是为了使自己的这种“需求”得到满足。所以,在接触大众传播信息时,受众并不是不加选择的,他们会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选择性接触和接收,对那些并不符合自己需要的信息则会直接忽略。所以,大众媒介信息的传播效果并不是百分之百有效的,它在满足全社会的共同需要方面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但在满足受众的个性化需要方面则显得力不从心。
自媒体的传播机制主要表现在两方面:裂变式传播和“意见领袖”。
所谓裂变式传播,是指自媒体传播是不断分裂和变化的过程,其结果具有不可预知性。自媒体的裂变式传播主要通过两个途径来实现:一是“粉丝路径”,即通过自媒体平台用户之间的互粉行为,被关注用户发布的每一条信息都可以被他所有的粉丝接收到;二是“转发路径”,一个用户转发了一条信息,该条信息就会同步到该用户的自媒体账户,他的所有粉丝也会同步接收。自媒体通过这种裂变式的传播机制使得一对一的信息传播成为可能。
“意见领袖”理论是拉扎斯·菲尔德等人最先提出的,他们认为,大众传播不是直接“流”向一般受众,而是要经过意见领袖这个中间环节。意见领袖是信息传播过程中的活跃分子,他们为他人提供信息并对他人施加影响,在传播效果形成的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中介作用。自媒体更加强化了“意见领袖”的作用,比如新浪微博中的加V用户,微信中的认证公众号等,他们在传播信息以及引导舆论走向方面发挥着巨大的作用,深刻影响着信息的传播效果。
(五)盈利模式的多元化
就目前的情况来看,自媒体的盈利模式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1.会员模式
付费会员的盈利模式并不少见,但自媒体的会员付费模式并不是所有人都敢轻易尝试的。在我国,自媒体用户的付费习惯尚未形成,付费模式的顺利实现,必须要有强大的粉丝基础和具有吸引力的会员内容作为保证。
2.电商模式
2014年5月,微信将业务扩展到电商领域,正式推出“微信小店”。“微信小店”是基于微信支付的新型移动电商模式,经过认证的微信服务号可自助申请开通小店,并在店里进行商品售卖和营销。目前,开通“微信小店”的公众号有“好药师”“美丽说”“印美图”等,传统出版机构如“读库”等也开始试水微店领域。
微信小店是将电子商务与移动社交紧密结合的大胆尝试,除了具备传统电商商品售卖与营销的功能外,微信小店还充分利用了微信公众账号在长期运营过程中所积累起来的粉丝效应及朋友圈强大的互动分享功能,使得商家不但拥有稳定而忠实的用户群,而且能利用用户的朋友圈分享进一步增加产品的曝光率,扩散用户人群。有卖点的产品、强大的粉丝后院,再加上便利的微信支付方式,微信小店模式势必将获得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3.稿费模式
自媒体的出现,解放了普通人的思想和双手,使得一大批优秀的自媒体写手涌现出来。通过原创内容赚取稿费,也因此成为自媒体全新的盈利模式。
2016年6月,新浪微博正式启动自媒体计划,公开招募月均阅读量300万、粉丝数500万以下的微博认证账号,按月为阅读量较高的原创文章发放稿费。具体的稿费标准为每10万次阅读单价为20~40元,长微博奖励翻倍。
除了新浪微博,腾讯大家、搜狐新闻客户端等自媒体平台及虎嗅、钛媒体等科技博客也纷纷推出自媒体作家培育计划,为作者的原创内容支付远远高于纸媒的稿费。一方面,这说明自媒体平台竞争的进一步加剧,各方更专注于对内容资源的争夺;另一方面,发放稿费的形式开辟了自媒体盈利模式的新局面,有助于自媒体内容资源的深度挖掘和更好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