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民国区划
2025年09月26日
第二节 民国区划
民国初年,全县区划仍依清制。至民国15年(1926年)更乡为区,共为13区,区设区董。民国19年(1930年),改堡为村,全县仍为13区,共43村,村下为庄。民国21年(1932年),将13区合并为5区,设村77个。第一区(中区),辖村4个;第二区(东乡),辖村16个;第三区(南乡),辖村18个;第四区(西区),辖村22个;第五区(北区),辖村17个。
民国24年(1935年),开始实行保甲制度,全县仍分为5区,共有10乡、9镇,即紫来、翠屏、阳坡、云田、仁德、复兴、长安、居义、碧岩、昌谷10乡;南安、襄武、保昌、文峰、高窑、马河、莲峰、首阳、菜子9镇。乡镇下,共设40多联保,168保,1725甲。民国33年(1944年),将莲峰镇及长安、居义2乡划归渭源县,又将襄武、南安2镇合并为南安镇。全县计有:南安、保昌、文峰、高窑、马河、首阳、菜子7镇;紫来、翠屏、阳坡、云田、仁德、复兴、碧岩、昌谷8乡。共30多联保,106保,1109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