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西在历史上的军事地位
2025年09月26日
第一章 陇西在历史上的军事地位
古代陇西地处边陲,位当要冲,世为戎羌错居之地。各部族为扩大地域,夺取优良的自然环境,彼此间常发生掠夺侵占和反掠夺反侵占的战争。
自秦时建立陇西郡,汉初设置襄武县后,边地虽仍有戍卒之设,但诸羌侵犯,几无宁日。三国时蜀魏互争,东晋时诸胡割据,南北朝时又为鲜卑族所占,以至隋、唐、宋以来,受吐蕃、西夏之侵扰,陇西长期成为角逐之地。
汉时,在边地属县设置都尉。在凉州(相当今甘肃全境)辖境的都尉,共有18处。设在陇西郡南部的叫南部都尉,治临洮(今岷县),距襄武县(今陇西)仅120公里。在天水郡设密艾骑都尉,治䝠道密艾亭(一称密艾城,在今陇西境),以专征伐。北魏时期,渭州(治今陇西)仍设都尉以领兵。至唐肃宗时,在渭州陇西郡(治陇西)增设中都督府,以加强军事统治。宋神宗时,升古渭砦为通远军,以控制今定西、通渭、武山、漳县及陇西地区。南宋高宗时,陇西被金人占领后,设置陕西西路便宜总帅府。元世祖时,更置巩昌路便宜总帅府。明代在陇西设立巩昌卫,以指挥所辖各州、县的卫所事宜。由此可见,历代以来,陇西在军事上堪称“陇右雄藩,锁钥重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