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机 构
据《甘肃公路交通史》记载,元代驿站配备有马匹等运输工具,建有供食宿的馆舍,并备有各种食物、被褥及一切应用什物器具。在本县境内所设驿站如下表:
明时,通云驿,隶属巩昌府,在今县东北。配备马20匹,夫15人,另有所夫70名,年约支银1590.79两。下设北关(县治东北)、甸子川(县西20公里)、锦布峪(县北25公里)递运所。后官裁署圮,驿务归陇西县。清初,巩昌府陇西县西至渭源县、南至漳县、北至安定县(今定西县)通安驿驿传属通运驿和北、甸、锦3所管理。清顺治年间,通运驿实编马20匹,马夫10名,除西安府协济银外(递运所同),年支银468两;北关所实编募夫33.6名,年支银360.2两,锦布峪所实编募夫15名,年支银164.26两;甸子川所实编募夫28.2名,年支银302.94两。清乾隆《陇西县志》载,县设总铺在县治东,每10里设铺舍,东为龙咀、浅井、马嵬、韩家街4铺接宁远(今武山)县界;西为黄泥凹、赤咀、桌坪、石岭、第八5铺接渭源县界;南为蛇儿头、宋板、药铺3铺接漳县界;北为深安、乌龙、瓦窑、泉儿岔、锦布峪、榆木6铺接安定县界。
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巩昌府代办分局成立,属甘肃邮政分局,和驿递并存。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巩昌府陇西县1驿设马14匹,夫56名,年支银444.6两。民国1年(1912年)裁驿归邮,代办局改为邮政局。民国5年(1916年)8月,陇西始设电报局,地址在当时县政府,民国14年(1925年)电报局迁槐树巷租民宅对外营业。民国19年(1930年)设首阳镇、汪家衙(今属渭源)邮寄代办所。民国24年(1935年)电报局改称电信局。至解放前夕,陇西邮政局为三等邮局。
1949年设县邮政局,下设漳县邮亭,渭源、北关、石桥街、东二十里铺、安家门、东四十里铺、北三十铺、马家河、车家滩、首阳镇、菜子河11个私营邮政代办所,同年设县电信局,无下属机构。1952年邮、电两局合并为县邮电局,撤销漳县邮亭,文峰成立甘肃省第一临时邮局和甘肃省邮件转运站,年底转运站撤销,“一临局”合并于县邮电局,成立东铺支局。同时中国人民解放军骑兵第一师驻防陇西,军事邮局迁本县,1954年随部迁走。1956年撤销各代办所,成立东四十铺、云田、首阳、马河、菜子、高阳、仙家门邮电所。1958年成立福星邮电所和陇西长途线路段,下设云田、通安、董家堡、菜子、谢家坡、三岔、大草滩7处巡房。年底陇西、渭源合县,渭源县邮电局改名陇西县邮电局清源邮电支局,原渭源县北寨、新寨、庆坪、莲峰、路园、五竹、铁沟和漳县三岔、孔雀、大草滩、殪虎桥各邮电所归陇西县邮电局辖。专设“引洮”水利工程马河火车站、秦安工区、天水工区(地址在德兴乡眼窝)、包舌口(渭源地区)邮电所。1961年底,陇渭分县,原划归陇西的各邮电所复归渭源、漳县邮电局。撤销引洮工程各邮电所和东四十铺、仙家门、高阳共7个邮电所。1966年,成立西郊坪邮电支局。1969年11月1日邮电局分设为邮政局、电信局,下设文峰、西郊坪、云田、通安、马河、福星、首阳、菜子邮政所和云田、通安、马河、福星、首阳、菜子电信所。1970年交通局和邮政局合并为交通邮政局。1971~1972年成立王家坪邮政支局,深沟、种和、高塄邮政所,1973年10月交通、邮政分设,邮、电合并为县邮电局。1974年成立碧岩邮政所。并在八盘山、新民大山建立233、234两个微波站,与邮电局为同级单位。
至1985年底,邮电局下设文峰、西郊坪、王家坪、通安驿4个邮电支局,云田、马河、福星、首阳、菜子5个邮电所,种和、深沟、碧岩3个邮政所。局内分封发、转运、营业、投递、电报、话房、机线、机务8个班(组)和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