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学校体育
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襄武高等小学堂设有体操课。民国13年(1924年),甘肃省立第五师范设体育课,为跑步、队列、篮球、排球、单杠、田径。民国34年(1945年)省立陇西师范、陇西中学始有专职体育教师。
解放后,师范、中学、小学均开设体育课。1952年学校普遍开展第一套广播体操。1954~1959年,陇西师范、陇西中学推行《准备劳动和卫国体育制度》(简称劳卫制),以田径、体操确定标准,达标者颁发一、二级证章、证书,达标人数无记载。1957年陇西师范,一、二中执行教育部、国家体委第一次颁布的《中学体育教学教材大纲》,学校体育走上正轨。
1977年,陇西一中施行《国家体育锻炼标准》,达标率当年为3.1%,1982年为20.4%,1983年为44%,1985年达到76.3%。历年平均参加锻练测验人数占全校总人数的98%以上(除少数病残学生外)。陇西二中、首阳中学、陇西师范、陇西师范附属小学、城关二小,达标人数由1982年的2482人增加到1985年的3890人,达标率由1982年的65.5%增加到1985年的78.3%。1984年12月省教育厅、省体委命名陇师附小、城关二小为实施《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先进学校,其他中、小学尚未施行。
1979年暑假,体委召开中小学体育教师参加的贯彻全日制十年制学校体育教学大纲(新大纲)学校体工会议。拟定各年级基本教材和选用教材分配表及学年度教材时数分配表,各校教研组集体备课,结合学生、场地、器材,制订教材课时计划(教案),课堂上做到精讲多练,适宜的练习密度和运动量,建立课堂常规,加强课堂纪律等,使大多数学校课堂教学有目的任务、教法步骤、项目内容、教学计划、课堂常规、考勤办法、考试制度、评分标准。1979年后,贯彻教育部、国家体委联合颁发的《中小学体育工作暂行规定》和新大纲,提高教学质量、运动水平和增强学生体质。从1982年起,一中改每周2课时为3课时,其余各中小学为2课时。幼儿体育主要为体操、游戏。各学校有年竞赛、定期竞赛和不定期小型竞赛,分田径、球类、广播体操、长跑、爬山、拔河、象棋、武术等。课外体育活动,以球类为主,辅以跳绳、跳橡皮筋、滚铁环,冬季跳沙包、踢毯子等。1974~1978年,高塄公社马营湾小学组建26人的武术队,主要学习国家规定的初级长拳、甲组刀、枪、剑、棍,4次在定西地区表演。1975年6月1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以《活跃在西北黄土高原的小武术队》为题作了报道。1982年始,学校统一坚持每天做好“两操”(早操、课间操),有条件的加眼保健操“两课”(每周两节体育课);“两活动”(每周两次课外体育活动),称“两操两课两活动”。按每周计,早操120分钟,课间操60分钟,正课90分钟,课外活动90分钟,共计360分钟,平均每天60分钟。活动内容,“两操”以跑步和广播体操为主,“两活动”突出传统项目,以田径、体操、球类、武术为主,全面安排,制订执行《课外体育项目分配表》。
1981年12月30日,省体委、教育厅第一批命名陇西一中为篮球、田径传统项目学校,颁发了证书。1984年第二批批准的有陇西一中、陇西师范附小。两校参加传统项目锻炼的学生占全校总人数的75%以上,建立以传统项目为主的学校体育代表队,坚持常年系统的业余训练,基本上做到教练、计划、时间、场地、器材五固定。一中田径队员马正远、女篮队员鱼改银,1984年1月被评为甘肃省体育优秀选手。1985年,凌毅、曹刚、林海忠、张桂林、周小英等5人被评为省体育优秀选手,苏云伟选拔为省女篮主力队员。
1985年,全县有专职体育教师70人(中学47人,小学23人),大专文化程度21人、中专34人。1981年12月省教育厅、省体委授予首阳中学王效义“甘肃省优秀体育教师”称号。
县业余体校,1966年创建,时设一个篮球训练班,分男、女2队,有队员28人。“文化大革命”中一度停办。1975年恢复,增设田径、武术训练班,有运动员64人(田径队18人,男、女篮球队28人,武术队18人),教练员3人(田径、篮球、武术各1人),训练不经常,竞赛靠突击,队伍不稳定。同年后半年,业余体校训练开始走向正规,逐年增调教练员6人。1984年4月,有校长、副校长各1人,运动员199人,其中,田径队57人,篮球队44人,排球队12人(女队),无线电测向队12人,射击队12人,武术队62人。运动员为一中、二中、职业中学、文峰中学、西北铝加工厂职工子弟中学、四冶四公司职工子弟学校(迁走)、陇西有色冶金机械厂职工子弟学校、陇西铁路职工子弟中学、陇西师范、陇西师范附小、城关一小、二小、五小的学生,采取自愿报名、学校推荐、教练选拔的方式招生。
业余训练点设置 1985年前篮球(男)、排球(女)、武术在县体校集中训练,篮球(女,在铁路中学)、田径(在一中和陇冶学校)、射击(在一、二中)分散训练。1985年调整为,男子篮球在二中,女子篮球在铁路中学,田径在一、二中、陇冶学校,射击在二中、铁路中学,无线电测向在二中,武术在体校。
训练形式、时间 教练员下基层蹲点包片,以一个学校为主,吸收临近学校学生参加,每天2小时左右。
成绩 武术,1977年7月获定西地区业余体校武术比赛总分第三名。篮球,1979年6月夺得定西地区业余体校篮球赛男子第一名,女子第三名,9月,男子篮球队(代表地区)获全省业余体校篮球赛第六名。1981年6月男子篮球队获定西地区业余体校篮球运动会第二名。田径,1980年5月获定西地区业余体校田径运动会总分第二名。1984年全国传统项目学校田径比赛中,体校队员1人次获天水赛区400米跑第一名。1984年全省田径之乡田径比赛中,获两个第一名。1983年全省女子少年组4项(100米、800米跑、铅球、跳远)素质测验中1人获得第二名。1983、1984年向省体校输送学员2人,向省体工队输送队员3人,向大专院校输送新生3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