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货 币

第三节 货 币

县文化馆馆藏文物表明,历代在本县流通的货币,秦代,有半两铜钱,汉、晋、隋为五铢铜钱;唐朝有开元通宝;宋货币式样较多,先后有元丰通宝、元祐通宝、绍圣元宝、元符通宝、崇宁重宝、崇宁通宝、大观通宝、宣和元宝等;元初为至元通宝,后实行银本位制,银锭、银锞流通市场;明代有银两、制钱;清代,货币制度大体上为银钱平行本位,大数用银,小数用钱,后期有“龙洋”银圆;民国初为制钱、银元(铸有袁世凯、孙文头像和站人等种类)、铜圆;民国24年(1935年)为法币;民国36年(1947年)为关金券,和法币并行流通。民国37年(1948年)为金圆券,以1:300万兑换法币,以2:1兑换银圆,11月20日止,甘肃省银行陇西办事处、农民银行陇西分理处收兑法币554亿多元。同年,国民党政府面临灭亡,滥发货币,通货膨胀,市场再度流通银圆(同时流通兰州造船牌银圆)、铜圆(大板)。1949年8月本县解放后,中国人民银行发行的人民币很快取信于人民,占领了市场,物价、金融纳入了正轨,禁止金银流通,由人民银行收兑。人民币面额有壹圆、伍圆,拾圆、贰拾圆、伍拾圆、壹佰(百)圆、贰佰圆、伍佰圆、壹仟(千)圆、伍仟圆、壹萬(万)圆、伍萬圆。版面62种,壹圆券2种,伍圆券、拾圆券各4种,贰拾圆、伍拾圆券各7种,壹佰圆券10种,贰佰圆券5种、伍佰圆券6种,壹仟圆券6种,伍仟圆券5种,壹万圆券4种,伍万圆券2种。1955年3月1日通行新人民币,以1:1万的比率收兑,至6月10日人民银行县支行收兑旧人民币836867.8万元。1957年12月1日发行铝金属辅币,面额为壹分、贰分、伍分3种。1964年4月10日停止流通由苏联代印刷的酱紫色伍圆券、拾圆券和叁圆券。至1985年市场流通的纸质人民币面额为:壹分、贰分、伍分、壹角、贰角、伍角、壹圆、贰圆、伍圆、拾圆;铝金属币面额为壹分、贰分、伍分、壹角、贰角、壹圆。1953~1985年,本县人民币投放104257.9万元,回笼92239.9万元,投放大于回笼12018万元,为投放县。

陇西县主要年份现金投放、回笼差额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