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 职工队伍

第五节 职工队伍

民国时,为个体手工业工人。烟丝业,榨烟捆1个用杆头4人,工价银元5圆,临时小工14人,工价不一,推烟匠工2人,工价银圆40元,1个烟捆约20天推完。腌肉业各户所用把式、伙计,人数多少不一,工价无定额。把式专司宰杀、腌,伙计赶猪。酿酒业在作粬时请用临时工,工价略高于人市工价;酒匠年薪银圆100~200元,以技术高低、出酒多少而定。麻绳业各家自捻,合作合绳,无工价,若请绳匠捻合时,依斤数多少商定工价。其他行业收学徒的,“学三年、帮三年”,除管饭外,无工资,几成定规。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旧社会遗留下来的经济基础十分薄弱,本县无现代工业,手工业班匠也为数不多。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国家保护个体手 工业,发展合作集体工业,建立壮大国营工业。安排劳动就业,吸收手工业者参加生产合作社(组),并将他们中的大部分转为集体、全民企业工人,组织城市工商业者进入公私合营工厂,后继续招收分配城乡劳动力成为国营、集体企业工人,职工队伍不断发展壮大。1949年,仅有个体手工业工人680人,1963年集体、全民企业工人为690人,1980年为9453人,1985年增为11111人,比1949年增长15.1倍。其中,县属企业工人3714人,是1949年的5.46倍。全民所有制企业的职工从无到有,发展到1985年的10536人。其中,县属企业1115人,占县属企业职工人数的30%。县属集体企业职工2599人,占县属企业职工人数的70%。职工队伍的构成也发生了变化。首先是性别构成,女职工所占比重越来越大。全民、集体所有制企业工人中,女性所占比例1958年为4%,1980年为21.2%,1985年为34.9%;其次是文化程度构成,1985年,工人中具有大专文化程度的447人,中专584人,技工276人,高中2485人,初中4235人,小学2173人,文盲542人,仅占5%。有工程技术人员494人,其中高级3人,中级3人,一般387人,县属企业中级、一般工程技术人员10人;再是工人操作形式,1985年从事手工操作的工人为844人,半机械化操作576人,机械化操作900人,自动控制107人,其中,县属14个企业,半机械化、机械化操作384人,占操作总人数的50%。

主要年份陇西县县属工业概况表

陇西县县属工业总产值统计表

续表1

续表2

①以1980年不变价格换算统计。
②1971年后总产值剔除城镇街道、乡镇企业的产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