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交 通

第九章 交 通

考古挖掘证实,远在4000年前的齐家文化时期,陇西道路交通的历史已经开始。秦代,始皇巡行(公元前220年)到陇西,驰道经本县。汉时,为“丝绸之路”陇西段(东段)通往河西段四条路线中的第三条路线即南线(长安出发沿渭水西行,经陇关,过上邽、狄道在今永靖县渡黄河入青海,出今扁都口进河西)经过之地。张骞两次沿“丝路”出使西域。隋唐时期,炀帝西巡张掖,玄奘去天竺(今印度)取经,文成、金城公主入藏联姻均取道陇西,僧侣商贾也频繁往来。元代,本县成为陇右交通要冲,长安至兰州南驿道入甘后循渭水西进,经巩昌、首阳二个驿站达临洮,为一条规模较大的驿道。明时,从巩昌向南疏通了经漳县、岷县达阶州(今武都)的驿道。清朝,为陕甘新驿道兰州官道上的要道。元明清三朝,四邻驿路设置以陇西县为中心,传递文书,运送官物,商旅往来,络绎不绝。清乾隆年间,已有4条车马道。同治五年(1866年)后,形成以陇西县城为中心联结点的4条官马大道。民国时,境内修筑洮天、定陇、定岷3条公路。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交通运输业大发展。陇海铁路穿境而过。干线公路3条,境内全长145.1公里,分别通往临洮、天水、陇南、定西、平凉,均以文峰镇为联结点,成为陇南等4地区的交通枢纽。县乡公路16条,专用线3条,乡镇有通往各村的简易农机便道,构成县、乡、村三级公路交通网。公路总里程924.2公里,每平方公里占有公路0.3公里,比解放初增长6.2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