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止日本人之再起
15惟中国工业尚在萌芽,万不能与日本比肩并进,不早事防止,实定影响中国之生存。防止日本人之再起,本为同盟国共同之责任,而协助中国之工业化,又为同盟国愿尽之义务。(1945年9月17日管制日本工业之我见)
在范旭东看来,日本侵华给中国带来巨大的财产和人员损失,作为战胜国,我们完全有理由对日本的工业进行管制。这样可以给工业尚在萌芽阶段的中国带来发展的契机。他提出了管制日本工业的“八条措施”。其中一条即日本化学肥料工厂,应“扫数向中国迁移”。
“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虽然范旭东没有上战场,但不能说他没有为抗战胜利做贡献。社会分工是人类发展进步的重要标志,社会越发达,分工就越细。站在范旭东的角度,发展工业是战胜日本的重要基础,控制日本发展军事工业也是防范日本的基本手段。他所提的八条措施,主要是要求日军归还侵占的我国工厂设备,同时防范日本发展军工,对民众赖以生存的轻工业均“网开一面”,并未断绝日本的生路。他还一针见血地指出,加快中国工业发展,是防范日本的治本之策。
在抗战胜利、举国欢庆之际,谁会保持如此清醒的头脑,思考如何避免悲剧重演?在日本战败、仓皇撤退之际,谁能理性分析日本“工业并未全部摧毁”,仍有军国主义卷土重来的危险?在战争结束、和平降临之际,谁知道中国富强之路在何方,工业振兴怎么办?爱国从来并不只是满腔热情、头脑发热,更需要的是冷静、理性、客观,更重要的是脚踏实地做好自己的事。范旭东是一名实业家,他不仅从化工发展的角度规划了“永久黄”未来的路,还提出了国家工业发展的思路。范旭东不是一位政治家,却以政治家的远见卓识,总结了日本侵华的教训,思考了防治之策。
政治家不是万能的,做决策离不开各行各业的专业意见。作为化工行业的专家,站在专业角度为决策者提供建议,这对范旭东来说责无旁贷。对国家而言,我们需要更多“范旭东们”仗义执言、出谋划策。今天我们通过制度设计,为各方人士建言献策提供了丰富的渠道。对大部分人而言,我们虽然不是决策者,但都有为国建言的义务与责任,特别是党外人士建言献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一大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