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于用人,逸于治事

2.劳于用人,逸于治事

2今日的老兄,是有权有责的,只须“神而明之”。运用权责,使部下权责分明的做下去,效能就会高起来,而决不是自己天天在公事房做例行公事所能做到的,甫兄主张“无为”,我以为一定是指这个而言。做首领的人,不着重运用头脑,促进全局,而运用手脚,料理日常公事,效能必不会提高,必须注意“劳于用人,逸于治事”。(1944年8月7日,沙坪坝《范旭东与唐汉三信》)

范旭东是个带团队抓人事的行家,有自己独到的“用人艺术”。在永久黄集团中,他将所有事务性的工作都交给管理人才、科技人才,自己则集中精力同管理核心、技术骨干商讨企业发展方向、谋划中国化学工业发展大计。他的这种“授权式管理”很有效,给下属提供了很多成长和发展的机会,他自己可以省心大胆去谋划蓝图,下面的人可以放心大胆去真抓实干。实践中,他提出了“神而明之”和“运用头脑”的团队管理方法,总结出了“劳于用人,逸于治事”的实践经验,从而打造了一个人才梯队,吸引了侯德榜、孙学悟、陈调甫、李烛尘、唐汉三等一大批能人志士,夯实了永久黄团体事业的人才根基。

做正确的事比正确地做事更重要。企业能走多远,取决于企业家能看多远。范旭东的任务是带着团队成员做正确的事,因为他的视野决定了永久黄团体事业的发展范围和方向。永久黄团体的人才库不是靠“挖”来的、“抢”来的,而是被范旭东的事业蓝图和战略眼光吸引来的。孙学悟就是放弃在开滦煤矿的优厚待遇,毅然加盟永久黄团体,刚“跳槽”过来时,还只是久大化学室的主任。

“劳于用人”,需要选人的智慧,更需要用人的信任。侯德榜也说:“范先生遇事功归于人,过归于己。”创办永利碱厂的过程中,曾三次出现过倒闭的危险,股东们意见纷纷,怨言很多,要求另外请个外国工程师来代替侯德榜。每次范旭东都把责任留给自己,让大家不要去干扰侯德榜的工作,直到侯德榜在技术上取得世人瞩目的突破。这就是信任的力量,也是范旭东用人的胆识。

侯德榜

“逸于治事”,离不开管理层和技术层的执行力。管理层是战术家,“厂长为全厂表率,一切厂务最后取决于厂长”,管理好了厂长,就管理好了企业。管理好了技术人员,就能保证生产力。所以,不论在事业起步阶段,还是在事业有成之时,范旭东几乎没有解聘过一名技术人才,即使是在企业停工的抗战时期,也是照常把他们“养起来”。

范旭东不光是永久黄团体这艘巨轮的掌舵者,也是眺望远方的人。企业家首先应该是战略家,首要责任是制定战略,包括发展战略、人才战略……他需要对企业发展方向进行敏锐的把握,并且确实实现了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