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臣孽子”
11我辈书生,在社会上没有凭藉,所恃的仅仅一股热忱和粗浅的薄技,以孤臣孽子的心情,应付创业过程中一切一切的遭遇。(1936年《一个过来人所述的永利化学工业公司事迹》)
1936年,范旭东在《民营经济建设事业丛刊》上介绍永利化学公司的事迹,写下《一个过来人所述的永利化学工业公司事迹》一文。范旭东在此文中提及自己的“孤臣孽子”身份。
“孤臣孽子”,语出《孟子》。《孟子·尽心上》云:“人之有德慧术知者。恒存乎疢疾。独孤臣孽子,其操心也危,其虑患也深,故达。”这也说明范先生既是继承了儒家文化传统,也是继承了湖湘文化精神。当时的人,不知道“科学”,不是走官场道路,就是跟风低科技门槛的热门行业、产品;不是佩服于西方器物,就是自甘堕落、不思进取,而范旭东的远见卓识、行为不为时人认同,可谓是“疯子”。他谓孙学悟是“守寡”,谓侯德榜是“寡妇”,谓《海王》“黄海社”是“孤儿”,用意也颇深。范旭东说:“黄海是一个孤儿,大家应当拿守孤的心情来抚育他,孩子将来有好处,那将是国家之福。”从“势”来说,孤臣孽子是“逆”的,不是“顺”的,难以得到他人的帮助。在正常情况下,如果孤臣孽子想要获得援助的话,全靠有觉悟的少数人内心激发出来的“扶危持倾”的道义情怀。从心理学上讲,一个社会总是会有少数人会激发出道义,主要在于一个人的心性强度,有勇气做到“虽千万人吾往矣”。
冒险,是孤臣孽子的逆势之行,也即范旭东说的“逆着一般人的视线开出路”。永利公司从投资到生产出纯碱历时8年,期间遭遇了无数次的失败,负债累累,过年时范旭东也要离家躲债,而投资人担心血本无归,多次愤怒地吵着要撤换侯德榜,都被范旭东劝阻。侯德榜听到情况后,十分感激地说:“范先生遇到的困难远胜我十倍,但他总是一意为我解脱,至诚相待。这种相濡以沫的精神,是我一辈子也不敢忘怀的。今日只有一意死拼,谋求技术问题的解决,以报范公之诚。”有一次,永利公司石灰窑发生故障,生产停顿,侯德榜由于急于解决问题,不听劝阻,一定要工人用绳索把他吊下窑去察看,因缺氧窒息昏倒了。也幸有侯德榜等技术人员的努力,永利公司战胜了英国卜内门的技术封锁,成功生产出“红三角”牌纯碱,并使得其畅销国内外。
我们必须要敬佩范旭东以及其追随者们的爱国主义精神!他们知道当时的社会各界大都不懂得“科学”“技术创新”的意义,在时俗的趋势下追求利益最大化,不支持自己,但是他们无怨无尤,以“孤臣孽子”之心办企业、搞科学研究,对国家对民族负责,人格何其伟大!
改革开放以来,国家重视科学研究、技术创新,在各个领域内取得了翻天覆地的伟大成就。可以说,现在的企业家们所处的创业环境和国家的扶持力度,比范旭东那时幸运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