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神通给世界人看

17.显神通给世界人看

17巴西设碱厂,请我方设计,致兄、寿缙兄二位定后日飞往,我们居然显神通给世界人看,差强人意。(1944年12月20日《致阎幼甫信》)

范旭东说这段话有个背景:1944年底,巴西政府请侯德榜前往帮助选碱厂厂址。外国政府向中国企业寻求帮助,而且还是技术上的帮助,这恐怕是“大姑娘坐花轿——头一回”!永利奋斗多年,终于有机会在世界上显神通了,难怪范旭东如此兴奋。不仅如此,1946年,印度要建碱厂,请侯德榜做总工业顾问。范旭东在另一封给阎幼甫的信中写道,“我们是越玩越远了,世界上竟有我们民族翱翔的余地”,自豪之情跃然纸上!

搞技术输出,是一件门槛很高的事,更何况是在抗战胜利前后的中国!当时中国满目疮痍、百废待兴,自己的事情还顾不过来,哪有心思和能力操心别人家的事?偏偏范旭东的永利就可以!其实这也很好理解,永利艰苦创业30年,虽然国内积弊甚深,还遭强敌入侵,被迫内迁,但侯德榜博士早已是名声在外,永利的制碱技术已被世人所熟知,当时,永利不仅把自己的制碱技术公布于世,形成《制碱》一书,而且在抗战期间还自行摸索出了一套“侯氏制碱法”,对发展中国家颇有吸引力,巴西、印度此时相继向永利伸出橄榄枝就不足为奇了。

1953年7月1日“侯氏制碱法”获得新中国发字第一号发明证书

那我们不禁要问:为什么要搞技术输出呢?永利的技术输出又有什么收获?首先,技术需要交流才能进步,中国在近代的落后,就跟长期自我封闭有极大的关系,借助技术输出,中国的企业到世界上去看一看,是大有好处的;其次,永利的技术输出也不是搞慈善,是有真金白银的回报,比如侯德榜博士指导印度建碱厂,先后赚回了8万美元,永利出售“侯氏制碱法”工厂设计图纸赚了10万美元。

可见,中国企业“走出去”,并不是现在才有的新鲜事,过去永利能做到的,今天的中国企业没有理由不做得更好。当然,今天的“走出去”是全方位的,不仅有技术的输出,还有管理、人才的输出,比如中国的高铁,并不是只出口几辆动车这么简单,还包括一套完整的管理、控制系统和人才培养机制,这也是国家软实力的体现,是一个负责任大国的企业该有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