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旭东年表

范旭东年表

1883年1岁

光绪九年九月二十四日(1883年10月24日)辰时,范旭东出生。据光绪三十二年(1906)修《湘阴范氏家谱》,范旭东祖籍湖南湘阴。谱名范源让,字明俊。目前史料,一说出生于湘阴,一说出生于长沙。其母范太夫人,出自长沙西乡白泉谢氏。有4兄长范源濂,字静生。姐幼名二姑(未婚而卒)。

范旭东属于“湘阴长乐范氏”。据湖南图书馆族谱史料,湘阴长乐范氏,始祖直谅公,宋代范仲淹之曾孙,自姑苏宦游来湘,卒于湘阴,葬衡山。又六世至先辉公徙居辰州,其子训清于元初至元十年(1274)始来长沙,卜居湘春门外开福寺黑水塘壕上邓家神一带。谱尊训清为一世。四世兴旺公,明洪武十一年(1378)迁居湘阴一都长乐,生三子:添锡、添青、添佑。清康熙五十八年(1719)六、九、十甲合修族谱,道光五年(1825)六甲续修。嘉庆二十一年(1816)建长沙、湘潭、湘阴三邑总祠于省垣北关。

1889年7岁

自幼随其父范琛读书。

是年,其父范琛去世,家境一落千丈。幸得姑母资助,范旭东得以入私塾读书。

1890年8岁

随母迁居长沙保节堂。此保节堂曾得到王船山先生的信徒、湘商领袖朱昌琳捐助。

范太夫人、范源濂以做苦力维持生计。

1892年10岁

范源濂教私塾,家境略微转好,范旭东可以继续读私塾。

1894年12岁

中日甲午战争爆发。

湖南巡抚吴大澂率湘军出关抗日。

范旭东在长沙北乡捞刀河吴镜蓉馆中学做八股试帖。

1895年13岁

2月,吴大澂率湘军一战大败,举国震惊,深感奇耻大辱。

4月,中日签订《马关条约》。

吴大澂为洗刷国耻,创办求贤书院,培植人才。

范旭东常到求贤书院阅读报纸,谈论时事。

1897年15岁

长沙创办时务学堂,范源濂被录取。谭嗣同、唐才常、梁启超等是教师,而谭嗣同、唐才常言必王船山。范旭东曾去听讲,因范源濂而接触到了王船山思想。

1898年16岁

戊戌变法失败后,时务学堂停办。范源濂流亡。

1899年17岁

范源濂流亡上海,与蔡锷、唐才常一起考入南洋公学。后经梁启超函约,东渡日本求学。

范源濂出走后,官府暗探时常骚扰范家,范旭东不能在家安居,于是再入吴镜蓉馆攻读古文,并习雕刻、绘画。

1900年18岁

范源濂潜回国内,参加唐才常领导的自立军起义的谋划工作。范旭东亦做了秘密联络工作。不久,事泄失败。范旭东随范源濂藏于客轮舱底,转渡日本。此时,他改名范锐,字旭东。

1901年19岁

范旭东考入日本清华学校。

1902年20岁

湖南留日学生杨毓麟、黄兴等人创办《游学译编》月刊,范旭东参与编辑地理一栏。

1903年21岁

范旭东为寻求救国之道,走访大阪、熊本、神户、横滨、西冈、冈山等都市乡镇。

1905年23岁

范旭东从日本和歌山中学毕业。考入冈山高等学堂(大学预科)。当时范旭东秘密学习制造炸药,冈山高等学堂校长酒井佐保对范旭东哈哈大笑道:“俟君学成,中国早亡矣!”报国心切的范旭东义愤至极,决意走工业救国、科学救国之路!

9月5日,日本在中国东北打败沙俄,双方签订《朴茨茅斯条约》,擅自对中国东北划分“势力范围”。这一奇耻大辱的消息传来,让范旭东更加愤慨,他在自己的相片上题词说:“我愿从今以后,寡言力行,摄像做立誓之证。”又加旁注:“时方中原不靖,安危一发,有感而记此,男儿,男儿,其勿忘之。”

1908年26岁

范旭东考入日本京都帝国大学化学科。

1910年28岁

范旭东在日本京都帝国大学毕业,留校担任专科助教。

同年,范源濂介绍长沙许馥与范旭东相识,不久二人结婚。许馥出自书香世家,家在长沙东茅街,与妹妹许璧、堂母许黄萱祐留学日本。祖父做过广州知府,父亲当过南海知县。许璧嫁给著名实业家章克恭,哥哥许推也留学日本习建筑,而许黄萱祐毁家兴学,为国育才,是隐储学校的创始人。

1911年29岁

辛亥革命爆发,范旭东携妻许馥回国。

1912年30岁

在北洋政府财政部就职,月薪300银元。

1913年31岁

赴欧洲考察盐务。

计划留德深造。

1914年32岁

因急令回国办新式盐厂,自欧洲回到上海,途经新加坡时,曾独自去爪哇参观海盐压砖技术。

2月,熊希龄辞去内阁总理兼财政总长职务。继任者不理睬办新式盐厂之事。

3月,梁启超任币制局总裁。范旭东在币制局做调查。

夏秋之间,辞职。

9月,在塘沽制盐实验成功。

创办久大精盐公司。

1915年33岁

4月,久大召开临时股东大会,景本白当选董事长,范旭东当选为总经理。

久大工厂初具规模。

1916年34岁

梁启超出任北洋政府财政总长和盐务署督办,为久大精盐进入长江流域提供了便利。久大精盐的销售范围扩展到淮南四岸。

10月1日,久大公司扩股增资。

11月,经张謇、潘子欣介绍,吴次伯、陈调甫、王小徐拜访范旭东,在天津塘沽商讨合作创办碱厂。

1917年35岁

4月,久大公司扩股增资。

10月,在天津创办永利制碱公司。

11月,久大第二工厂落成。

1918年36岁

4月,久大公司扩股增资。

8月,李烛尘经景本白介绍与范旭东结识,并加入久大公司。

12月,久大公司加建第三、第四工厂,并再次扩股增资。

是年牵头在武汉成立汉口精盐公会,开拓湖南、湖北盐业市场。

永利派陈调甫赴美国洽请美国顾问工程师进行碱厂设计,委托纽约华昌公司李国钦代为介绍并代购机器。

1919年37岁

久大公司扩股增资。拟在营口设立分厂,运销东三省东满站一带。盐务署再次核准增产15万担,至此已达30万担。

3月,陈调甫委托自称有制碱经验的法国工程师杜瓦尔设计碱厂。侯德榜、李得庸等留美学生利用假期参与设计。

1920年38岁

改请曾在马叙逊碱业公司担任厂长的美国工程师孟德设计碱厂方案。

牵头成立九江精盐公会。

永利公司成立总经理处,董事会推选范旭东为总经理。

永利碱厂开始进行土木建设。

建铁工厂。

久大、永利联合兴建职工单身宿舍,起名为工人室。

创办永久医院,职工免费医疗。

1921年39岁

3月27日,永利、久大联合创办工人读书班。

久大公司再次扩股增资,资本总额已达170万元。12月,盐务署再次核准增产2万担。

久大公司第五、第六工厂在冬初建成。

永利在美国购买设备先后安装。自造设备由上海大效铁工厂承造,逐渐运到。

永利碱厂基建工程接近完工。

1922年40岁

侯德榜应范旭东之聘,自美国回国担任永利碱厂技师长。

永利公司聘请美国工程师李佐华指导碱厂设备安装工作。

8月,由范旭东捐款10万元创办的黄海化学工业研究社正式成立,美国哈佛大学化学博士孙学悟担任社长,张子丰担任副社长。

久大公司发展副产品,扩充嗽口水、牙粉等制造。

永利碱厂安装完毕,准备进行试车。

1923年41岁

永利碱厂单体试车失败,被迫停工,调整设备。

久大在天津法租界自置地基,兴工建屋。

北洋政府已收回日本在青岛的盐田。范旭东中标,与山东盐商组织永裕盐业公司,下设久大、裕大两工厂。9月,与盐务署签署协议。

1924年42岁

7月,永裕公司成立。事后,接收青岛制盐及出口权利,计大小工厂19所,盐田6万亩。

8月13日,永利碱厂首次全厂开工试车制碱,生产线运转正常,实现了大规模制造纯碱的目标。但是产品低劣,呈暗红色,品质不合格。

秋,永利公司召开股东大会,宣布将永利发起人的酬劳全部捐给黄海社做科学研究之用。

久大公司扩股增资至210万元,盐务署再次核准增产16万担,至此产量已达48万担。

获准永利公司在国内行销豁免关税厘金。

获准工业用盐免税一年。

1925年43岁

2月18日,久大、永利联合建立明星小学校,职工子弟免费上学。

3月,永利4台船式煅烧炉全部烧坏。派侯德榜赴美考察制碱技术,寻找永利失败原因。

8月8日,直隶督军李景林绑架范旭东,拘禁于“直隶兵灾善后清理处”,查抄“祸首股款”。9日,前总统黎元洪以股东身份慰问范旭东。10日,范旭东获释。累计报献1445500元。

永利碱厂出品质量逐渐好转,产量仍少。

永利碱厂实行8小时工作制。

1926年44岁

久大公司获准增产12万担,至此产量已达60万担。

牵头在北京成立全国精盐总会。

6月29日,永利碱厂第二次全厂开车,成功生产出白色纯碱,日产36吨,命名为“红三角”纯碱。这是亚洲第一次生产出纯碱。

在营销方面,与英国卜内门公司竞争激烈,竞相降价销售。

英国卜内门派商业间谍刺探永利情报,永利余啸秋将其发展为反间谍。

久大开建工友住宅——南院。

1927年45岁

全国精盐总会获准正式成立,会员13家,以“互助精神谋公共之利益”为宗旨。全权负责与政府交涉事宜,并协调各精盐公司内部关系,以同业合作推动精盐事业的共同繁荣。久大在全国精盐总会占主导地位。

2月28日,永利碱厂正式宣布8小时工作制。

永利公司委托日本三井株式会社负责永利“红三角”纯碱在日本销售,试销1年。

永利建造职工住宅——联合村。

1928年46岁

范旭东创办海王社,发行《海王》旬刊。

永利碱厂日产纯碱已达42吨以上,事业情形好转,大家信心日益巩固。

“红三角”纯碱参加费城首届万国博览会,获金质奖章,被评价为“中国工业进步的象征”。

4月,成立静生生物调查所,由范旭东捐款,纪念其胞兄、教育家范静生。静生生物调查所是近代中国建立较早、最有成就的生物学研究机构之一,为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和植物研究所的前身。

久大购买百亩产,修建工人宿舍。

中华教育文化基金委员会资助黄海社1万元左右。

永利、卜内门签署协议,卜内门在日本代销永利纯碱,为期3年。

1929年47岁

2月1日,永利正式实行厂长每年轮换制。厂长由总经理指定技师长或事务长兼任,任期1年。

久大公司在南京设立办事处。

全国精盐总会在南京成立办事处。

久大公司进入上海酱油市场,在南京成立全华酱油公司。

永利公司扩股增资至200万元。

中华教育文化基金会保管由范旭东所递交的其母范太夫人所捐奖励生物学金1万元,用其利息作为奖金,在静生生物调查所和中国科学社生物所各设一名研究奖金,以奖励在中国生物科学事业上有突出成就者。范太夫人奖金,由范源濂、范旭东捐款纪念其母,“限于资助本社生物研究所之研究员,每年五百元”。何锡瑞、江发绩、张孟闻、王志稼、蔡希陶等人曾获此奖。

黄海社开始反思过去之成败,重新确定业务重点。

卜内门寻求与永利成立合资企业,而永利为解决资金困难问题愿意合作,但国民政府不批准,承诺加入官股。

1930年48岁

1月,在上海成立全国精盐工厂联合办事处,统一发价、售价,禁止非法竞争。

范旭东拒绝加入官股,而官股一拖再拖,无法兑现,乃以公司全部财产担保,发行“永利债券”200万元。

“红三角”纯碱获得比利时工商国际博览会金奖。

1931年49岁

黄海社更改方针,并成立菌学室,并开始出版各种调查研究报告。

永利派郭锡彤去美国研究。

永利委托英国卜内门在日本独家销售“红三角”纯碱,续约3年。

永利沽厂开始产制少量烧碱。

8月,久大、永利成立沪区联合办事处。

创办永久国术馆,聘请武术家教授武术。

俄碱输入东北三省,永利市场受到影响。

1932年50岁

永利沽厂为添置烧碱厂屋等设备,7月借款30万元。8月,举行烧碱厂奠基典礼,兴建厂房。

黄海社成立董事会。

黄海社分别采用山东博山铝石页岩及平阳矾石继续研究铝化氧及钾肥,并采用海州硝灰石矿开始试制硝肥。

海王社迁至塘沽,阎幼甫任总编辑。

6月,久大、永利、黄海成立塘沽联合办事处,阎幼甫担任处长。

国民政府在南京与英德代表谈判合办氮气肥料工厂。

永利在港粤成立专区,在重庆长沙设立经理处,公司营业渐向南方发展,并开始渐次扩张到南洋。

永利在联合村左边增建工友住宅,形成太平村。

1933年51岁

久大公司成立鼎昌盐号,取得旧盐商权利承销粗盐。

久大派人去日本考察,研究真空罐制盐法。

5月,拒绝当局在黄海社图书馆签订卖国条约《塘沽协定》的无耻要求。

永利派张佐汤赴美实习,7月下旬出洋。

国民政府与英德谈判失败,范旭东正式呈文创办硫酸铵厂,12月,获得准许。

明星小学与工人读书班合并。

侯德榜出版《制碱》(英文版),公布苏尔维制碱法,使之成为全人类的共同财富,被美国威尔逊教授评价为“中国化学家对世界文明所做出的最大贡献”。

1934年52岁

俄碱大量输入中国南方,永利与英国卜内门协商合作。

4月10日,英国卜内门伦敦总部与苏俄签订国际市场销售分配条约,俄碱不得输入中国市场。

4月,永利制碱公司改组为永利化学工业公司,决定在江苏创办永利硫酸铵厂。

提前赎还1930年发行的“永利债券”。

在南京卖地筹建永利硫酸铵厂。

为建设硫酸铵厂,派侯德榜赴美进行设计购机,并派人去美国工厂实习。

黄海社派张子丰赴美研究。

永利委托英国卜内门在日本独家销售“红三角”纯碱,再续约3年。

创办永利碱厂特种艺徒班,培养技术人员。

9月20日,范旭东手订“永久黄”四大信条。

12月,永利与银行团签订抵押透支借款协定,总额550万元。

永利碱厂日产量已达103吨,色泽纯白。

永利又建职员住宅,取名新村。

1935年53岁

在南京成立中国工业服务社,毛云五任社长。

永利硫酸铵厂设计完成,基建工程积极进行,侯德榜及其他工程师回国。

日本、美国的洋碱倾销中国市场,永利受损。

1936年54岁

与龙潭中国水泥厂、上海商业银行在上海设立永新麻袋厂(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停办)。

久大公司在江苏大浦设立分厂。

久大公司更名为久大盐业股份有限公司,公司总部由天津迁往上海。

永利硫酸铵厂基本建设进行顺利,接近完工。

永利日产纯碱已达152吨,烧碱12.2吨。

5月,在北京大学设立助学金。

向张伯苓的重庆南渝中学建校捐款6000元。

与英国卜内门重启谈判,商讨配销合作。

1937年55岁

2月,永利硫酸铵厂工程完工,开始生产。

规划财务,发行公司债券1500万元。

5月,与英国卜内门签订中国碱业市场配销协定,永利占55%,卜内门占45%,为期3年。

7月7日,卢沟桥事变。

拒绝英国卜内门将永利改为中英合办以免遭日本侵占的建议。

7月底,日本侵略者占领天津。8月,永利沽厂被日寇包围。12月,因拒绝与日本合作,永利沽厂被日寇侵占。永利、黄海社主要技术人员拆除关键仪表,整理上万张图纸,绕道香港带往武汉。

永利硫酸铵厂遭日寇飞机轰炸,12月南京失守,永利硫酸铵厂被日寇侵占。沦陷前,范旭东命令技术人员携带关键仪表、重要设备、图纸提前撤离。

久大津沽、大浦等处总分厂店,先后被日寇侵占。

海王社迁长沙。

1938年56岁

各地同人自汉口迁入四川。创办永利川厂于五通桥,久大分厂于自流井,在重庆设立华西办事处。

春,黄海社部分迁入长沙水陆洲(橘子洲),部分迁入四川。

4月、6月两次领到补助金共140万元。

7月,黄海社部分机构在长沙水陆洲实验室新屋建成。后因战局不利,尤其是汉口沦陷,不得不放弃,迁往四川。

7月7日,《海王》在长沙复刊。范旭东撰写《复刊词》。10月,出满12期后再次停刊。因战局不利,迁往四川。

8月,天津永利总管处迁香港。

8月,派侯德榜等工程师赴德为永利设计新碱厂,后因有辱国权,放弃购买察安法专利,赴美。

9月18日,久大自流井模范盐厂举行开工典礼。

黄海社全部迁入五通桥。

乐山当时流行一种地方病,称“汃病”,也有方言说“粑病”,后来学术上定名为“嘉定痹病”。发病者意识清楚,但是四肢麻痹,浑身乏力,有的连话也说不出来,严重时会夺去生命。乐山嘉定仁济医院院长梁正伦最先注意到此病,并找到黄海社。黄海社试验分析为食盐中化学元素钡的含量超标。黄海社主动为生产川盐的盐厂加装了硫酸钠除钡的装置并改进了生产工艺。1939年1月梁正伦被调往重庆,担任重庆仁济医院院长。大多数史料说,黄海社迁入五通桥即分析当地食盐成分,解决了痹病问题。因此,将此事系年于1938年底。

1939年57岁

2月,为牢记被日军占领中国化工发祥地塘沽之耻,范旭东将五通桥老龙坝改名为“新塘沽”。

3月,领到补助金160万元。

3月30日,海王社在乐山复刊。

侯德榜驻纽约,进行五通桥新厂设计并订购机器设备。

成立运输部,购买卡车20辆。另外在越南成立海防办事处,专司在美购买的器材转运四川。

敌机轰炸自流井,王树铭妻子怀孕6个月,在家中弹遇难,另外2名工人同时遇难。

12月,永利与中国、中央、交通、农民四家银行借款法币2000万元,其中850万元用于购买外国机器设备。

永利在四川重建工厂,宁、沽全体技术人员一律留用,无一人失业。

寿充一办《新西北月刊》,范旭东捐2万元,《大公报》捐1万元。

黄海社开始出版《黄海发酵与菌学》特辑(双月刊)。

黄海社开始接受中英庚子赔款董事会的资金补助。

1940年58岁

8月,日军侵占越南海防港,永利由美购买的机器设备经此入内者损失惨重,改道缅甸运入,并成立仰光办事处专司其事。

陆续开办鼎锅山煤矿、玻璃厂、瓷器厂等十几个工厂。

10月,范旭东自香港赴美,途经菲律宾,12月7日达到美国波特兰。

侯德榜为南非考察碱厂办厂条件。

1941年59岁

范旭东在美考察,督促订购之机器设备提前装运。1月归国。着手扩大运输部,加强运输力量,准备尽先运入,早日建成川厂。

1月20日,永利在杨柳湾举行深井开幕典礼。

新法制碱实验成功,3月16日,范旭东发起,决定命名“侯氏碱法”,以为公司永久纪念。

永利在缅甸畹町设立运输处。4月,范旭东自昆明飞往仰光,亲自部署运输事宜。在美购买卡车100辆,第一队货车在5月30日自仰光出发。11月19日,在美购买的深井机件由昆明转运至五通桥。

12月,日军偷袭珍珠港,与英美宣战,在香港指挥缅甸运输事宜的范旭东被困,永利总管处停止活动。

1942年60岁

2月,范旭东自香港脱险入川。4月,又赴缅甸视察,就地规划并指挥抢运设备器材事宜。

南京永利硫酸铵厂的设备被日军拆卸,运往日本九州一化工厂。

缅甸运输线被日军封锁,大多数设备被日军强抢。至此,外购设备无法到齐。

永利川厂开发桐油裂化为汽油项目。

8月20日,黄海社在五通桥举行20周年纪念。

9月11日,深井工程宣告成功,井深3500余尺,是中国当时最深的井。

1943年61岁

范旭东制定化工十大厂规划。

3月,永利川厂采用路布兰法制碱。

6月10日,久大在自流井创办的三一化学制品厂开幕,生产氯化钾、硼酸、硼砂、溴素等食盐副产品。

永利在美购买的设备改运印度。由于日寇威胁,中国政府责令公私企业在印度腹地狄布鲁加集中管理、保护。

永利五通桥深井发现黑卤及煤气。

10月22日,侯德榜当选为英国化学工业学会荣誉会员,而荣誉会员在全球仅有12名。喜讯传回中国,范旭东表示庆祝,在11月组织了“永久黄”在川二千余人开会,并做了《中国化工界的伟人——侯博士》演讲,说“中国化工能够挤上世界舞台,侯先生之贡献实当首屈一指”。

“侯氏碱法”在新塘沽试产成功。

12月25日,在四川召开的中国化学会第十一届年会上,永利向中国学术界宣布“侯氏碱法”取得成功。

1944年62岁

3月1日,久大、永利与龚饮冰(共产党员)投资合办的建业银行在重庆开幕。

巴西政府筹办碱厂,约请侯德榜代为设计。

7月,久大成立30周年纪念,范旭东发起创办海洋研究室。

10月,范旭东赴美,与中国代表陈光甫、卢作孚等人出席11月11日在美东大西洋城举行国际商业会议。

永利接受美国威斯康辛大学制硝酸新法,并指定侯德榜、黄鸿宁等人在美作进一步试验。

1945年63岁

侯德榜受巴西政府邀请,代为调查制碱原料,准备设计。

5月4日,永利与美国出进口银行签订1600万美元信用借款协定。事后,等待重庆国民政府批准担保,但一直没得到批准的消息。

6月,范旭东、侯德榜自美途经印度返国。侯德榜在印度曾为孟买塔塔公司修改其米达浦碱厂。

6月,《罗杰氏工业化学》出版,该书全部由当时世界著名学者撰写,其中两章为侯德榜先生撰写。

8月,日本投降。

9月,范旭东组织久大、永利、黄海部分干部出川筹备复工,接收被日军侵占的工厂。

9月17日,毛泽东在重庆桂园与工商界代表吴羹梅、刘鸿生、范旭东等人座谈。

10月4日,范旭东病逝于重庆沙坪坝南园。

10月21日,重庆举行范旭东追悼会。

10月22日,永利董事会公推侯德榜继任总经理。

11月13日,重庆再次举行范旭东追悼会。

因舆论压力,重庆国民政府同意永利、民生公司的美国借款作为专案处理。

1946年

侯德榜赴印度协助米达浦碱厂改进技术设计与操作。

2月,南京政府下令褒奖范旭东。

5月,国民政府批准永利的美国借款协定。

永利久大总管处迁往上海,全部复员。

1947年

6月10日,范旭东之灵柩移离重庆,途经南京、上海、塘沽、天津、北京。

7月20日,时任北京大学校长的胡适发起公祭范旭东。

7月27日,同人安葬范旭东于北京西山。期间,一路公祭追悼。

1948年

永利碱厂规定10月24日范旭东诞辰为永利厂庆日。

笔者黄守愚附识:

陶行知的育才学校,张伯苓的南开大学、中学,重庆大学,隐儲女校,范旭东都为之捐过款。此外傅国涌《大商人》提及范旭东经常捐款,然未有详细列举。因暂未考证清楚,故不一一系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