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公司多吃点苦

10.为公司多吃点苦

10两公司在今日这种情形之下,惟(唯)一的希望,就是在厂的职员工友为公司多吃点苦,努力工作,使成本减轻,才能打过这难关!才能大家有饭吃!两厂事业的基础,才能保得住!(1929年8月20日范旭东致久大工厂职员工友公开信)

久大发展的前十年,是饱经风霜的十年。经历了与旧盐商的竞争,扛住了洋人的打压,在南方新政权的虎视眈眈与北洋政府的层层剥削中,艰难前行着。1929年,淮商为垄断盐业,集合其背后的朝野势力对久大进行围剿,取消了湖北省政府核准并经财政部长签准行销内地2000袋精盐的旧案,导致久大精盐销路大滞。对此范旭东绝不妥协,号召久大成员同舟共济:“惟(唯)一的希望,就是在厂的职员工友为公司多吃点苦,努力工作,使成本减轻,才能打过这难关!”

同舟共济一词可以说是贯穿了范旭东的一生。幼年时,与兄长范濂源追随梁启超维新变法、寻求救国之路,最终被逼流浪日本十余载;青年时期,与一群志向相投的青年们为实现实业救国的理想在艰难坎坷中砥砺前行;年逾半百仍初心不改,坚持与祖国风雨同舟,探索国防化工业,为前线的战士们提供后勤保障。

特别是在1937年,永久黄团体的各项事业都在蓬勃发展,技术人员众多,产品获国际金奖,市场稳定,产销两旺,呈现一派蒸蒸日上的景象。然而,七七事变后日本全面侵华,8月7日塘沽沦陷,至此拉开了持久抗战的帷幕。面对日本人的威逼利诱,范旭东发出“宁举丧,不受奠仪”的宣誓,决定带领永久黄全体成员西迁入川。在此后艰苦的8年里,永利几乎没有收入,全靠举债度日,但在这样的情况下,范旭东仍坚持不让技术人员离散,与职工讲明情况,要求谅解共渡难关,并购置巨量大米,与职工一起同甘共苦,渡过了艰难的抗战时期。

覆巢之下焉有完卵。范旭东在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以后,更加坚定地意识到,中国国防化工问题关乎国家未来,决心与祖国守望相助。他刚在重庆落脚,就开始着手建设铁厂,配合金陵兵工厂的生产,为前线提供了大量急需的金属制品。带领着黄海研究社的成员因陋就简,“用中国的原料研究生产中国需要的产品”。解决五棓子制造棓酸技术问题;设立酒精厂以取代汽油,缓解了战时燃料短缺的问题;生产氯化钾供应兵工厂等等,并表示各类研究成果“一切归之国家,绝不自私”,立志与国共存亡。

范旭东带领团队生动诠释了上下同欲者胜,同舟共济者赢之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