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谈方法,多做实事

20.少谈方法,多做实事

20我们是幸运地回来了……走在我们前面或走在我们后面的同胞,有不少已无辜地牺牲了……我现在马上开始工作,希望同仁各守各的岗位,少谈方法,多做实事,向前努力,把我们的事业做(成)一颗民族复兴的种子!(贾湘《范先生回到重庆》)

1942年3月2日,被困香港近3个月的范旭东几番死里逃生,终于平安回到了重庆。当飞机平稳地降落在重庆珊瑚坝机场时,范旭东收拾好困苦的心情,打起精神第一时间投入了重建工作,号召团队成员们少谈方法,多做实事,向前努力。

范旭东希望能“把我们的事业做(成)一颗民族复兴的种子”,在兵荒马乱的年代,要想实现实业救国的理想,没有高新科技可利用,没有雄厚资本能兜底,他只能带领团队成员一起节食缩衣、埋头苦干,用自己的双手去拼一个未来。

二十年的筚路蓝缕,久大实现了精盐自产自销,改变了中国两千多年的盐制;十年的苦心钻研,永利成为了远东第一个苏尔维制碱厂,中国纯碱远销国外;三年的艰苦奋斗,建成了中国第一座化工联合工厂。

正是这种“少谈方法,多做实事”的工作作风,让永久黄团体成为了中国化工界的一支标杆,也让永久黄团队成员在工厂沦陷后仍有从头再来的信心。

迁川办厂,在如今看起来简单的事情,在当时的背景下却“难于上青天”。交通中断、入不敷出、盐商抵制,在设备不全的情况下还要解决因原料不同而导致的技术障碍,谈何容易。面对种种困境,范旭东唯有带领团队成员“万众一心加油干,越是艰险越向前”。

交通中断,范旭东就自建运输队,组织永利人员开辟运输路线,在沿途设立接待站,翻山越岭去争取“生命线”。经济困窘,范旭东带领永利川厂开煤矿、做玻璃和耐火砖、开动电厂售电、制蚊香等维持生活。为了化解川地盐商的排斥情绪,久大积极与盐商、军阀、政府沟通,承诺技术共享,共探和平发展道路。为了节约成本,改进因原料不同导致的技术障碍,黄海社长期研究盐卤,改进了井盐的制造技术;侯德榜前往德国学习新的制碱技术,最终研制出震惊中外的“侯氏制碱法”。

范旭东说成功的唯一秘诀就是忍耐和含默,认定目标,拼命前进。永久黄团体事业的辉煌成就就是在忍耐中一步一个脚印走出来的,在含默中苦干实干,接力奋斗出来的。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

我们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离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越来越近,更要少说多做、埋头苦干,将千百年来的憧憬变为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