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崇尚实现
2中国的弱点,根本在人生观太空虚,受不起实现主义的冲刺,惟其空虚,所以最易趋向敷衍、萎缩、自私,得过且过的途径。惟其崇尚实现,所以万事都要激底,丝毫不肯苟且,这都是必然的归结。(1934年8月30日《我的国防设计观》)
范旭东多次提出“崇实黜虚”的主张。这段话出自范旭东在1934年发表的《我的国防设计观》一文。
1931年“九一八”事变之后,日本占领东北,加紧了侵略中国的步伐,先后策划了上海“一·二八”事变(1932年)、炮制伪满洲国(1932年)、长城事变(1933年)等。1933年5月,中日双方在天津签订《塘沽停战协定》。原计划在黄海化学研究社新建的图书馆大楼内签字,但遭到范旭东拒绝。丧权辱国的谈判和协定,怎么能在范旭东的“永久黄”内举行呢?
面对日本的不断侵略,当时的中国各界纷纷主张加强国防建设,范旭东本之于湖湘文化的传统,在《我的国防设计观》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希望“崇实黜虚”,基于科学来设计国防事业。
湖湘文化注重务实,主张实事求是,反对空谈和虚无的人生观,这些在范旭东身上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湖湘学派的胡宏、张栻都“崇实黜虚”。尤其是张栻反对“舍实理而驾虚说”,主张“行贵精进,言贵简约”,胡宏十分赞赏这种精神,认为它“真有益”,人们应当在这个方面“痛加功夫”。朱熹也赞同张栻的主张,评价他“见处高,践履又实”。
王船山是近现代湖湘文化的渊源,被誉为“湖南人精神始祖”。王船山一生在反思明朝灭亡的教训,在反思、批判传统文化的过程之中,极力反对“虚”,推崇“实”,认为是“虚”导致了明朝的灭亡。王船山认为,方以智父子“质测之学”是格物致知。这也就是说,科学实验是格物致知。可见,王船山在反思明朝灭亡的教训和接触到当时来自西方的科学之后,初步有了现代科学的意识。王船山的儿子王敔说,王船山的思想是“欲尽废古今虚妙之说而返之实”,可谓为“由虚返实”。因此,现代著名思想史家侯外庐评价王船山是“开启近代的思维活动”。
郭嵩焘继承了王船山的“由虚返实”的思想。他说,“朝野多名贤,大半崇清谈”,这种现象“决非天下之福”。他还说,“人须有实际,至诚所动,金石为之开”,“求实效而不为虚语,务力行而不责近功”。他认为,西方科学发达的认识论原因,在于西方人重视“实事求是”,“西人格致之学,所以牢笼天地,驱役万物,皆实事求是之效也”,“实事求是,西洋之本也”。
范旭东是学化学出身,推崇科学,以“我们在原则上绝对的相信科学”,他多次谈到我们民族的弱点是“虚”,因此要“崇实黜虚”。纵观古今中外,“虚”“实”是依据社会条件变化的,而“虚”也是因人的局限所造成的,每个时代都在反虚崇实。尤其是在工业革命之后,“实用主义”成为推动社会前进的动力,不切时代实际的都被认为是“虚”。范旭东讲的“实”实际上是湖湘文化在现代的新发展,是基于现代科学的“实”。古代有古典科学,没有现代科学,也不可能有基于现代科学的“实”。范旭东认为,在欧洲中世纪,社会风气也是尚“虚”的,但是自工业革命以来,欧洲各国知识分子异口同声反虚崇实,唤醒民族自觉,所以创造了欧洲的奇迹。
范旭东希望中华民族觉醒起来,“崇实黜虚”,各尽其力,实现民族的振兴!如何“崇实黜虚”?范旭东认为,在认识世界方面,要基于现代科学的“格物致知”;在做事做人上面,要认真负责,不敷衍,不萎缩,不自私,积极开拓进取,不断创造新事物。
王船山有言:“名非天造,必从其实,”岳麓书院有“实事提”匾。可见范旭东的务实精神是有其理论根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