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旬刊的使命

4.旬刊的使命

4况且家乡风味,大家当然没有不喜欢的,不仅是喜欢,还能够鼓励我们向前迈进的勇气。所以这个赠品,可以说是“千里送毫毛”,礼虽说是轻,情意却很重的,也不可太小视它啊。兄弟们啊!我希望大家都踊跃多多的(地)投稿,我来替你们效传递捷报和互通消息之劳,这就是我旬刊的使命。(1928年9月20日《为什么要办旬刊》)

《海王》旬刊于1928年9月20日在天津创刊出版,这是永久黄团体的喉舌,也是中国的第一份企业刊物。这份刊物自创办起,除两次因战争破坏导致短暂停刊外,每年出刊36期,前后共出版700余期。正是有了这个载体,永久黄团体的联系更加紧密,社会各界对这个团队的认识更为直观。据说1935年,上海、南京等各地的工商业者、科技工作者和大学生,都纷纷到久大、永利参观,塘沽这个小渔村一下子成了热闹的“打卡地”。

范旭东是《海王》的创刊发起人,并在创刊号上亲自撰写了发刊词《为什么要办旬刊》。“效传递捷报和互通消息之劳”,这是《海王》的宗旨和使命。《海王》所刊文章大多短小精悍,一般刊登化工业界相关的工程和管理上的文章、永久黄团体各部门工作梗概。你以为只有这些?你想错了!《海王》有味得很,内容也很丰富,在刊尾开辟“家常琐事”专栏,刊登杂文、诗歌和游记。侯德榜的《旅美日记》就是大家喜欢的“家乡风味”。

1948年《海王》合订本

范旭东是《海王》的忠实读者,《祝〈海王〉长命百岁》(1932年12月10日)里面就谈道:“我来香港不过月余,看到《海王》第一期里一篇无成心无恶意的皇皇大文,悲壮淋漓,使在港区过了许久枯燥生活的我不觉心花怒开。”何以解忧?唯有《海王》。他也是《海王》的积极撰稿人,前后写下不下百篇稿子。即使因公外出,也有文稿寄回编辑部,如1940年10月,他经香港去美国,在旅途中写下几万字的《长征》。

“期望他永远做我们这团体的胶着力”(《〈海王〉万岁》1943年9月20日),这是《海王》旬刊的使命。《海王》是成功的企业宣传品,因为她对内有效地凝聚起了永久黄团体的智慧和力量,对外有效地提升了永久黄团体的认知度、美誉度和影响力。这种成功带给我们很多的思考,久大、永利、黄海社的事业萌发、发展在我们民族、我们国家最危难的时候,《海王》就是一盏指路明灯,照亮永久黄团体的前进之路、照亮中国民族工业发展之路,也照亮中华儿女实业救国之路。企业的竞争力大小,不单单是看市场中的地位高低,还要看企业文化的软实力,这对于企业进步也是尤为重要的。这种文化软实力的塑造就需要借助宣传的工具。要通过喉舌的作用,占领思想舆论阵地,巩固和壮大我们的发展力量。

《海王》旬刊已经成为历史,《海王》精神却是永久财富。我们现在站在新的历史时期,走得再远都不能忘记来时的路,越是处于改革攻坚期,越需要汇集众智、增强合力;越是处于发展关键期,越需要凝聚人心、众志成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