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须向科学方面进行
3主持任何部分的人,必得理解科学价值的所在,抱必死决心,必须向科学方面进行,绝不疑惑。(1934年8月30日《我的国防设计观》)
一个办企业的人,为何对科学如此痴迷?在范旭东的成长轨迹中,我们能找到一丝线索。
1900年,范旭东跟随哥哥范源濂到日本留学,旅日12载,他通过近距离观察日本,发现日本的崛起,绝不仅体现在可见的物质层面,更体现在不可见的观念层面。日本社会那种崇尚科学的氛围,让范旭东惊讶不已,也羡慕万分。1908年范旭东在冈山高等学校毕业,本来想去大学里学军工专业,以坚舰利炮来拯救中国,但校长知道后,轻蔑地说:俟君学成,中国早亡矣!虽然范旭东义愤填膺,但也无力反驳。从此他暗下决心,要学习科学,并把科学带回中国。随后他便考入京都帝国大学,专攻应用化学。1912年,得知辛亥革命成功的范旭东认为科学报国的机会来了,他不顾老师的挽留,毅然携妻归国。
然而,现实是冰冷的,虽然清朝皇帝没有了,民国成立了,但新时代并没有立即到来,旧中国仍然在泥潭里挣扎,中国人还未完全振作。同时,日本对中国的侵略野心在快速膨胀,1931年发动“九一八”事变,武力侵占东北。1934年范旭东痛心疾首地说:现在外来势力,已经升堂入室侵略进来,成了防不胜防之势。而这个“外来势力”恰恰就是他曾求学过的日本!这时候,范旭东清醒地认识到:中国人最缺的,不仅是武器,更缺少科学精神。只有解决这个根本性的问题,中国才能得救。因此他在文章里写道:想要打破国人的旧习,也唯有改变他的旧人生观,不然,就会成为国防建设的腹心之患,为害更大!现在我唯一的愿望,就是在位的先生们能够认清民族弱点,痛加洗刷,做一般民众的矜式,这或者是中国复兴的起点,也是中国国防设计成败的关键。
确实如此。试想一下:活字印刷术是中国人毕昇发明的,但为什么直到近500年后,才由德国人古登堡发扬光大呢?因为德国人有科学理论作基础,技术才能发展。可见国民的科学素养有多重要,今天的我们,更要把科学这个事业真正搞上去,只有提升科学水平才能催生出第一流的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