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相互提携
17窃维中国工业建设,近年甫发萌芽,穷极之变,至堪珍贵,亟宜集社会各方力量相互提携,促其健全发达,以改造中国国民经济之基础。(1935年6月3日《为创办中国工业服务社呈实业部文》)
这是范旭东在1935年创办中国工业服务社时说的一段话,文中认为中国企业家要有“大人”精神,相互提携,也就是说,相保相生,共同应对西方帝国主义的科技封锁、经济侵略。
范旭东常引用先儒周敦颐、王船山讲的“志伊尹之志”,并以此为人生乐趣,用时尚的话来表述,即我是伊尹,我是世界的主人,我是大人,我是黄中,我是天心,要自爱爱人,要立法,要创造,要承担其应有的责任,让万类各尽其分。“大人”之所以为“大人”,儒家公羊学之“中国”之所以为“中国”,是有继天立法的涵养,“存人道以配天地,保天心以立人极”(王船山语)。范旭东是“大人”,“志伊尹之志”,“不问事业的大小”,是要救中国的。
“九一八”事变以后,永利公司销往中国东北,日本的纯碱受阻,而产量在1932年又急剧增长,使得各地存货日积。怎么办?回访永利公司的用户,把握市场变化。在此过程中,一是发现了永利公司的纯碱缺陷,改进了自身技术,提高产品质量,满足用户的需求;二是帮助用户企业改进技术,提高效率,又实现了互利互惠的技术、产品输出。
受此启发,1935年,范旭东创办中国工业服务社,并计划以此成立“全国工商业大联盟”。范旭东说,“负起兴民族大任”,扩散科技以援助中国弱势企业,“我们量力帮助他使他前进”,以“服务精神”“救人民,救社会,救国家,同时就是救自己”。这是公羊学之“中国”“尊王攘夷”之道,是“大人”精神。成立“全国工商业大联盟”,“尊王进夷”,相互提携,互助互利,促进中华商圈崛起,突破西方的围猎而与西方平等,证成全人类和谐共处,是当“大人”。可惜,抗战全面爆发后,“全国工商业大联盟”无从下手,而抗战胜利后,范旭东又英年早逝了。

中国工业服务社标识
在日常生活之中,强势受效率驱使,产生自然心理反应,譬如鄙视、嫌弃、歧视弱势。只有“大人”具备“强”的恻隐之心(同情心)能“反”之,“克己复礼归仁”,同情弱势,帮助弱势,“尊王进夷”。
中华文化倡扬“大人”的仁爱精神,走道德化的进路,几千年来一直主张“尊王进夷”,尊重他者的尊严(自尊)。
质言之,“尊王进夷”是指强势扶助弱势,壮大弱势,弱势强大之后,会增加对强势的互利,从而提高社会整体、长期效率。也果然,“中国工业服务社”输出了技术,帮助中国弱势企业发展,其又反过来购买技术、产品,壮大了“永久黄”,利他又利己。如果让弱势更弱,强势也无法生存下去,弱势、强势相互毁灭,同归于尽,爆发经济危机、社会危机。
因此说,范旭东讲的相互提携,是有科学道理的。实际上,在《易经》《周礼》里面,用“相保”或“互保”表述相互提携。在范旭东时代,中国人确实需要相互保护,共同一致应对以侵华日军为代表的外国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