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中国创造新的学术技术
8中国如其没有一班人肯沉下心来,不趁热、不惮烦,不为当世功名富贵所惑,至心皈命为中国创造新的学术技术,中国决产不出新的生命来。(1942年8月10日《黄海二十周年纪念词》)
这是范旭东在1942年为纪念黄海化学工业研究社成立20周年写的祝贺词中的一句话。
面对日寇入侵,范旭东更加认识到了科学对于中国来说的重要性、迫切性,鼓励有志之士淡泊名利、忍受寂寞,不为虚荣所动,甘心坐冷板凳从事科学研究。范旭东曾写信给孙学悟说:“中国民族必得有班蠢伙子,行其所信,把风气转过来,才能真正得救。”(孙学悟《追念旭兄》)范旭东希望中国有一群“蠢伙子”,有湖南人“吃得苦,霸得蛮,耐得烦”的呆劲。他说:“中国广土众民,本不应患贫患弱,所以贫弱,完全由于不学,这几微的病根,最容易被人忽略,它却支配了中国的命运,可惜存亡分歧的关头,能够看得透澈的人,至今还是少数。中国如其没有一班人肯沉下心来,不趁热、不惮烦,不为当世功名富贵所惑,至心皈命为中国创造新的学术技术,中国决产不出新的生命来。”“蠢”,不会投机取巧,也不会逃避,更不会中途放弃,而是将“咬紧牙关”,“撑支到底”。范旭东早年受革命志士的影响,对曾国藩评价不高,到了后来办实业,才欣赏曾国藩的“呆劲”。他说,曾国藩的“三本家书,一气看完了,给我一个深刻的感想,就是‘中国事难做’,但是‘事怕有心人’,曾在那难局,真亏他忍受,他那股呆劲,确有道理”。他又说:“我想,湘人今日的风气,恐怕受他的影响不少,以为如何?”陈独秀《欢迎湖南人底(的)精神》云:“湖南人底(的)精神是什么?‘若道中华国果亡,除是湖南人尽死’。……二百几十年前的王船山先生,是何等艰苦奋斗的学者!几十年前底(的)曾国藩、罗泽南等一班人,是何等‘扎硬寨’‘打死战’的书生!黄克强历尽艰难,带一旅湖南兵,在汉阳抵挡清军大队人马;蔡松坡带着病亲领子弹不足的两千云南兵,和十万袁军打死战;他们是何等坚忍不拔的军人!”“湖南人这种奋斗精神,现在哪里去了?”在范旭东创业救国的身上!
在范旭东所处的时代,我国科学、技术都落后,湖湘文化的“吃得苦,霸得蛮,耐得烦”的精神助益于他,扎扎实实地追赶、超越,而不是投机取巧,只求一时之效。霸蛮,就是又蠢又呆,既不投机取巧,也不中途放弃,“顽固不化”地坚持,总是干劲十足,勇猛精进。《孟子》里面提到过“勇”,是“虽千万人,吾往矣”!聪明,灵泛,投机取巧,往往是自我毁灭。蠢呆霸蛮,是千百年来人类不断试错的经验总结。《荀子·劝学》云:“无冥冥之志者,无昭昭之明;无惛惛之事者,无赫赫之功。”冥冥、惛惛,是昭昭、赫赫相对,即为逆的蠢呆霸蛮。
范旭东在这段话里还说:“惟(唯)有邀集几个志同道合的关起门来,静悄悄的(地)自己去干,期以岁月,果能有些许成就,一切归之国家,决不自私。”范旭东说的话,是偏向于自律自力,对于少数有志之士而言,可以做得到,但是对于大多数人来说,需要他律他力。“孔雀东南飞”,人才会流向他力条件好的地方。对于一个国家来说,如果在国际上处于弱势,则难以留住人才,在科学上做出真正的成就的阻力比较大,需要涌现出无数个有大气魄的范旭东!这也体现了范旭东热爱这个国家、这个民族的高贵品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