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辈书生挺身去干

18.我辈书生挺身去干

18在企业发达的国家,此类基本化学工业,自然是由大资本家出来肩任,中国目前既没有大资本家,就是少有资财者其目光也未必就能见到这里,因此不得不由我辈书生挺身去干。(1936年4月26日《在永利化学工业公司第二届股东会议上的报告》)

“书生气”一词,现在多用来贬低某人是个“书呆子”,只会死读书、认死理,不知变通。范旭东开创这么大的事业,却也有一番“书生意气”。不过这里的书生,却不是贬义。书生意气一词,来源于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形容青年踌躇满志、意气风发的真性情,这是很多人身上都存在或曾经存在的一种精神状态。范旭东与他的团队能创下庞大的“永久黄”集团凭的就是他们的一番“书生意气”和一腔爱国热情。

在化工业中,酸与碱有如鸟之双翼,中国的展翅高飞既已有碱,又怎能不产酸?1933年国民政府在多方考量后,批准了永利承办硫酸铵厂的申请,范旭东欣然接受了这个艰巨的任务,决心为中国化工业再苦斗一番。

在时人看来,永利规模最大、技术人员最多、实力雄厚,为中国承办铔厂非它莫属。然而当时的永利远无他人看来之光鲜,范旭东创办铔厂无异于自讨苦吃,稍有不慎将根基动摇,多年的努力都付之东流。

20世纪30年代的永利碱厂刚结束了与卜内门的“混战”,又面临着俄碱入侵中国市场的挑战,在此根基未稳之际,如何保持市场地位,完成中国碱业之独立才是范旭东的当务之急。在大多数永利人看来,铔厂一事“诚不值吾人之牺牲矣”,但心怀大义的范旭东仍然决定为国办厂。

建设硫酸铵厂,吊装设备

一个年纯利仅三十几万元的永利,创办动辄需要上千万资本的氮气工业,何其艰难。尽管范旭东通过增加股金、发行债券等方式筹措资金,仍然难以支撑建设铔厂的费用,不得已之下与银行签订了透支110万元的契约,并在侯德榜赴美采购设备时要求,优中求廉,坚持“凡国内可自制之机器仍在国内自制,以省糜费”。在范旭东的带领下,中国第一座规模宏大、设备先进的综合性化工厂用时不到3年就投入了生产,令世界叹服。

从久大到永利到硫酸铵厂的创办,范旭东和他的团队凭着书生意气,在化工战线披荆斩棘,创造出一个又一个的奇迹。如今的华为又何尝不是书生意气满腔热血,为实现祖国科技独立而奋勇拼搏着?我们相信,每个时代都有着一群持着书生意气的人,在他们的接力奋斗中,一个强大的国家、昌盛的民族、繁荣的社会指日可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