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是事业的基础
3我们的事业若要成功,全在技术,你此次赴美,要在美国多方物色人才,古往今来事业的兴衰沉浮都证明:人才是事业的基础。(1918年范旭东与陈调甫语)
20世纪初期,“环顾欧美殆皆以碱厂产量多寡判国力强弱”,大家都知道建立中国人自己的碱厂已经是迫在眉睫的事。范旭东趁着欧洲考察的机会,多次想进到外国碱厂参观,但都遭到拒绝。在英国的时候,甚至还被卜内门工厂戏弄。这些种种遭遇更加坚定了范旭东的想法,那就是一定要“招兵买马”自建工厂。
1918年,范旭东在天津召开了永利碱厂成立大会。他知道人才太重要了,对即将赴美求学的陈调甫千叮咛万嘱咐,“人才是事业的基础”。陈调甫在美求学期间,为永利物色到了许多优秀的人才,其中最为出色就是被称为“中国制碱第一人”的侯德榜。当时的侯德榜还不会制碱,但是作为一枚“学霸”,学识渊博不用说,在制革领域也是颇有建树。知道这件事后,范旭东向侯德榜发出了邀请函,信中字字句句情深意切……侯德榜被范旭东打动了,毅然放弃了自己专攻多年的制革事业,踏上了归国之路。
范旭东自己也知道,制碱技术那是一门绝活,不是一下子就能摸索出来的。要想办好厂子,就要有人有机构专门搞研究,这样很多的技术问题也可迎刃而解。为了满足化学工业发展的需要,招揽高端技术人才,范旭东发出了招贤榜,“世界有欲阐明学理开发利源以贡献于祖国而致民生之福祉者,幸毋遐弃,曷赐教焉!”听到他哥哥范源濂说,有个叫孙学悟的博士是位饱学之士,能主持研究社的工作时,范学东欣喜若狂,立即派侯德榜去邀请孙学悟加入自己团队……1922年8月,由孙学悟担任社长的黄海化学工业研究社正式成立。

黄海社社长孙学悟
从范学东的“得人者昌”到华为的“人才计划”,从刘备的三顾茅庐到现在的人才强国战略,都证明一件事,那就是:人才是强国兴邦之本、裕国足民之基、创新发展之源。
俗话说:千军易得,一将难求。带团队,尤其要抓好人才队伍建设,为人才创造最优条件,搭建最好舞台,才能更好地留住人才,让人才资源为发展注入持久原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