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外资合办工业
11我们认定中国人必要先苦苦的(地)干一番,至少自己要站得起才受得起人家的帮助,否则,不是人家帮助我们,倒是我们帮助人家消纳资本扩充市场了!因此,在目前中国情况之下,我们对于利用外资合办工业这个问题,不肯轻易赞成。(1934年12月20日《海王》第7年第10期)
这是范旭东在永利化学工业公司励行新组织会议上的讲话内容之一。永利化学工业公司,因业务范围扩大,为适应发展的需要,亟需进行组织上的改革,于1934年11月26日召集公司、工厂及各营业区重要职员在天津总公司开会。会上范旭东讲的这一席话是有针对性的。
1929年,范旭东打算在永利制碱的基础上,再办一家制酸厂。制酸对于国家关系重大,然而在范旭东生活的旧中国,国家的工业水平极端落后,根本无力制酸,所需的酸以及相关的酸制品几乎都要依靠进口。外国企业也认为中国人没有能力制酸,于是英国、德国的公司上门寻求“合作”,他们先是“劝说”中国政府不要“自讨苦吃”自己建厂,直接买他们的产品就行了。在遭到断然拒绝之后便提出了苛刻的合作条件,他们要求在12年内,中国政府不得在湖南、湖北、江西、安徽、江苏、浙江、福建、四川等8个省与其他公司开设新的硫酸铵厂,还坚持中国氮气公司的硫酸铵产品均由英、德两公司组织联合包销。这哪是合作啊?分明就是打着“合作”的幌子在中国销货赚钱,根本就不会转让任何的生产技术。范旭东当然看得很清楚,他打了一个比方:设若有个中落的家庭,公子哥儿一向是菽麦不辨的,到了穷极无聊的当儿,忽然想起和一班土劣大讲其合作治产,以为这一定可以挽回他的家运。在明白一点事故的人看了,这不是一场滑稽悲剧吗?这和在今日情况下高唱中外合办工业的事没有两样。所以他坚持自己办厂,终于在1937年2月在南京建成了当时东亚最先进的制酸厂。

工人们正在建设永利硫酸铵厂
当然,范旭东也并不是无原则地拒斥外资、拒斥中外合作。其实早在1929年,为扩大资本,永利曾和英国卜内门公司谈判,组建前者占52%、后者占48%的中英合资企业,但是由于种种原因没有实现。可见,只要自己在技术能力上占主动,大家地位平等,没有附加条款,范旭东是很乐于合作的。
范旭东的做法给了今天的企业家一个重要的启示:对外合作是必要的,但前提是不能依附于他人、受制于他人,要在独立自主的基础上开展合作,在自己一无所有的情况下贸然引入外资,那将无异于“引狼入室”!各位读者朋友,切记切记:最终还是要靠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