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求仁得仁
12近几十年,中国先觉也曾极力提倡学会。……谭唐两位,先后殉国,求仁得仁,壮烈千古。(1943年5月30日《人毕竟是人——范旭东先生在新塘沽学社成立会演词》)
这是范旭东在1943年新塘沽学社成立大会上的演说词。他在分析学会对于科学、社会的影响之后,回忆其戊戌维新运动时期湖南人创办“南学会”的情形。当时的湖南人“为国为民”,又团结了一大批人才,使得湖南在全国维新运动之中最为有朝气。

“新塘沽”今貌
鸦片战争对当时的中国影响很大,但甲午战争的惨败巨更加刺痛了中国人,引发全国震惊。一个一直是向中国学习的小国,竟然在学习西方不到几十年时间后就打败了中国,这是无比的耻辱。一时,全国上下的爱国志士放下“身份”,纷纷组建团体投身维新运动之中,以求振兴中国,抵御外敌侮辱。
尤其是日本自明治维新到侵略我国这段时间中,日本科技、文化、社会、军事的进步,不仅始终受中国人高度关注,而且时时刺痛爱国者的家国情怀。各行业的人纷纷行动,企业界更是积极努力,奋起直追。
范旭东在新塘沽学社成立会上还提到了西方的科技团体对社会进步的促进作用,如英国皇家学会、“月明学社”(今译为月光社,是工业革命的策源),有点类似于中国古代的书院团体,是改良社会风气的中流砥柱、发动机。现代企业是一种商业团体,其组织效能明显高于传统的商业团体。在近现代,不少知识分子认为中华文化在两方面不敌西方,一是科学技术,二是团体组织。范旭东曾提及“股份公司”在募集资本方面明显优于中国传统的商业组织。
范旭东认为,智识分子的作用重大,是改变社会风习的中流砥柱,国家兴亡之所由,因此其负有神圣的使命与责任,“我总觉得中国受病已久,它的存亡关键,决不在敌国外患的有无,完全是握在全国智识分子手里,智识分子教它兴就兴,教它亡就亡!”反思产生于中国宋朝的新儒学运动与欧洲的工业革命、启蒙运动,确实是从少数智识分子开始,再慢慢扩散到广大人民群众中去的。范旭东也以此自勉,承担其振兴中国的使命与责任,并且一生力行之,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真正为国为民,是组建以科学为本的各种团体,探索发展的更多要素,提供更多的发展机会,担当起智识分子的责任!这应当是范旭东的心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