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兴苎麻产业
众目睽睽之下,郝强拿着高音喇叭向全乡干部群众发出“四大工程”的嘹亮号召,会好开,话好说,劲好提,行政工作忌讳只停留在会议上、口头上,要害在于逐项落实到行动上。如若不然,蓝图墙上挂挂,过后送人拿去擦屁股还嫌纸糙。郝强洞悉惰性的危害和后果,说出的话要有人拿着鞭子在后面啪啪挥舞才会落实得下去。粮食工程、生猪工程、党建工程,郝强精力不济,像打批发一样交给乡上分管领导牵头推动,重大问题向他报告,疑点难点问题他出面协调解决。他的目光盯在推动苎麻产业的发展上。他依稀看到一幅未来美丽图景,工业起来了,广大农民脱离祖祖辈辈守候的土地照样生存,甚至生存得更有保障和体面。
郝强呼吁、鼓吹苎麻工程,绝不是他心血来潮,而是他走访调研的心得,并采它山之石,得到的“武功秘籍”:工业强乡。而落脚到瞿义乡,宝便押在苎麻上。照他的设想,原麻生产和加工企业并行不悖,像双胞胎谁是老大谁是老二仅仅是一个出生先后问题。
基层干部有个特点,开大会说的事多数时候不会放在头根肋骨上,等到开了小会,有了点兵点将和说出个一二三条措施,便晓得不是耍耍嘴皮子逗着玩,而是衙门口的包子—当真(蒸)。郝强深谙此道,找来八个村的书记,专题研究苎麻产业。“各位书记,今天请你们来就一件事,研究苎麻产业发展,要给你们交任务压担子。”他开口讲出开会的目的,“前段时间我们召开了发展大会,各村行动不一致,有动得快的,也有动得慢的,还有新媳妇打屁—稳起的。说说你们发展大会后有些什么动作?”
瞿义村在乡党委政府眼皮底下,毫无动静,现在叫贾金才汇报贯彻情况,他哭都哭不出一泡尿来,但他有办法应付,像比谁都先进,郝强话音落地,便抢到发言权,争取主动:“郝书记,大会精神我们通过广播给全体村民进行了传达。你今天把具体任务布置后,我们以最快速度落实,绝不拖全乡的后腿。”
“我知道你贾书记未动,但要先发言把决心表达。”郝强没有责怪贾金才的意思,“不过现在动起来还不晚,你说的话可要算数。”
“我说了的算数,军中哪有戏言。”贾金才拍得胸口啪啪响。
邱云为举手,郝强示意他说。“我们黄角村在乡发展大会后,已作了安排,包括种植面积、种子来源、资金筹措等,都有了初步安排。看今天的会议有什么新要求,我们回去,加以完善就是。”邱云为说。
郝强不掩饰自己的喜怒:“黄角村值得表扬。我了解的情况是,邱书记他们行动快,措施实。我们各个村要向黄角村学习。”
郝强静静地看着大家,希望每个村都能亮亮自己的家底或想法。这时徐德宽诚恳地建议:“郝书记(这声官方称呼,表明老领导虚怀若谷,场面上很维护郝强的面子),你对各村情况的了解比我们在座的每个人都全面、清楚。我倒觉得,为提高会议效率,不用听我们的汇报了,你就直接给各个村把具体任务布置下来,我们来落实就对了。如有困难再找你。”
与会者举双手赞成,尤其像贾金才这类书记巴不得逃脱这关。
“徐书记是我的老领导,我得听他的。”郝强折中道,“好,省掉汇报环节,不听大家说了。我就给大家把任务分配下来。瞿义村、黄角村、溶水村各种苎麻5000亩,其余五个村各种3000亩。这样算下来,就达到了我们提出的3万亩苎麻目标。这个任务数可以把原来已种植面积算在内。但只可多不可少。”
“郝书记,这个任务数对我们村多了点,能不能再调点给其他村?”贾金才反悔,试图推翻自己的话。
“不行。你不是刚才说过说话算数,怎么你的话还在耳边响就不认账呢?”郝强没有丝毫让步的意思,“你说多了,那你说说多出的调给谁合适?”
贾金才噎得翻白眼,他敢说谁的盐咸醋酸,坐着的全是兄弟伙,把自己的任务调给谁,谁会接招?只好自找台阶,说:“我只是说说而已,没有松动就算了。郝书记定了的我们就执行。”
“这就对了嘛,这也才像贾书记的风格。”郝强不无幽默地说,“不过,你的任务我还没说完。”
贾金才的眼睛瞪得比铜钱还要大:“郝书记,你莫逗我哦。真的假的?还有什么任务?”
郝强笑笑:“真的。我们打算把麻纺厂建在瞿义村。只有场镇村才有区位和交通优势,便于建厂,也便于原材料调入,人员进出,产品销售,等等。贾书记,事前没来得及跟你商量,对我没有意见吧?”
贾金才是聪明人,随机应变是他的强项,虽有不愿,但晓得郝强不是在征求他的意见,而是叫他执行,态度中夹带的抵触成分瞬间清除干净,思想像擦了油般顺畅:“没问题,郝书记要里脊绝不给五花肉,指东不可能打西。”
前端原材料找好可靠来源,麻纺厂的兴建不能拖后腿,也得跟上步伐。
乡上成立麻纺厂建设领导小组,郝强挂帅任组长,夏伯良、沈超然当助手为副组长。下设麻纺厂建设指挥部,指挥长由乡企业公司经理隋兴俊出任。一个在村煤厂摸爬多年,长期与企业打交道的人,经营管理的经验在企业不发达的瞿义乡可以说无人能及。郝强选择他来担负麻纺厂筹建重任,不仅他是本乡范围内的不二人选,更是分摊自己身上压力的技巧和支点。
光靠隋兴俊是跑不过来的,郝强便从乡上抽出两名近两年考进来的招聘干部协助,还把他的旧部——溶水村团支部盛小海、黄冬调来。盛小海当指挥部办公室主任,黄冬当隋兴俊的跟班小弟,相当于助理或秘书。指挥部办公室,设在瞿义村一户外出农民家,是借贾金才人熟地熟之便帮助协调租借过来的。
郝强魂牵梦萦麻纺厂建设,既务虚,更务实,从极度紧张的财政经费中挤出5000元,并给其他乡办企业摊派,凑足5000元,加在一起10000元交给指挥部作为开办经费。尽管少得可怜,但仍然如同剜去郝强身上的肉。
隋兴俊也不是浪得虚名的假冒货,对于办厂自有他的招数。一到任,他便跑了一趟县乡镇企业局,咨询麻纺行业的信息,全县麻纺厂的布局和建设情况,以及县上的政策支持等。隋兴俊没白跑,至少他得到他想要的信息:麻纺行业大有可为。但前提是,有钱,不论从哪里来,得有。
隋兴俊向郝强出主意:“郝书记,麻纺厂要建,先得筹集钱。这笔钱乡上是拿不出来的,我想到一个人,他一出山,必定旗开得胜。”
“你说这人是谁?”隋兴俊的话像是给了郝强一个悬念。
“李义夫。”
“为什么是他?”
“郝书记,你想,李义夫是区委书记,该关心乡上的事,这还不是关键。关键他是县委常委,这个可是金字招牌,全县任何区委书记都没有这个优势,他出面说事,在县内是管用的。我们乡建厂要打好这张牌。”
“怎么个打法?”
隋兴俊将嘴附在郝强耳边,窃窃私语一番,郝强频频点头。
说什么呢,其实无须保密。隋兴俊神神秘秘跟郝强说的是去两个地方——县乡镇企业局,那天他在那里探听到有项目资金补助;县农业银行,这是专门为农服务的金融机构,有贷款。但是没有高帽子,够不到门框框。此事要成,非请到李义夫不可。请到李义夫,又非郝强不可。隋兴俊绕了一大圈,就说了这么个逻辑关系。
郝强去求李义夫的支援,李义夫答应带他们去试试。
这天,县乡镇企业局局长袁发前听说李义夫大驾光临,他不是按接待区委书记的规格,因为那些跟他平级的干部,不必兴师动众;他极其明智和敏锐地照县委领导的等级准备,叫人把小会议室打开,清洁重新做一遍,茶水泡好。全体局党委成员提前在会议室等候,他自己则守在楼下迎接。
不等李义夫的车停稳,袁发前跑到副驾驶位拉开车门,做出请的手势。李义夫下车,袁发前迎上前去与李义夫一行握手,礼毕,带路,引到小会议室。袁发前请李义夫坐“首长位子”——长方形会议桌的上首——乡镇企业局局长主持会议的专坐。李义夫没有坐,而是开起了玩笑:“袁局长的宝座,谁人敢坐?”“位子还不是你们给的。”袁发前答道。李义夫环视了一番会议室,径直走向会议桌较长的一边中间站定,笑了笑:“我坐这里才合适。”显然李义夫降低身段,以区乡前来汇报工作的姿态定位。已经坐下的人立即起身让位,李义夫落坐。袁发前快步走到李义夫正对的会议桌另一边,乡企局党委成员自觉让出居中位子给袁发前。一阵忙乱过后,一屋人随两边主官坐定自动依次找地入坐。此时局长专位空着,集体无视其存在。
李义夫先开口说话:“袁局长及企业局的各位领导,今天我和瞿义乡的同志一块来,就一个目的,给各位汇报一下我们想建一个麻纺厂,希望得到你们的支持。袁局长,先请乡上把情况汇报后,你再作指示。”
袁发前当然不会反驳:“李书记,你才是领导,我们都听你的。”
郝强代表瞿义乡党委政府介绍全乡苎麻现有规模和今年新栽种的面积,自己走访、调研看到老百姓发家致富的迫切眼神,以及为什么建麻纺厂的缘由和想法。大致情况说后,请隋兴俊汇报筹建麻纺厂的进展和遇到的困难。眼眨眉毛动,隋兴俊很懂郝强要他说什么,他言简意赅报告了麻纺厂的选址、规模、目前的进度,话锋一百八十度大旋转,像个穷光蛋掏遍全身荷包,面露难色:缺钱。隋兴俊眉头紧锁,沉重并诚恳地说:“建麻纺厂,是全乡老百姓的共同愿望,更是区委李书记交给我们的一项光荣任务。我们建不成建不好,老百姓要骂我们,区委要修理我们。但我们有这个心,没有这个钱。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恳请我们的娘家、主管局乡镇企业局,给我们产麻大乡以特殊支持。”
“袁局长,各位领导,我们是全县苎麻主产区,老百姓天天盼望建麻纺厂。只要你们给一碗水,我们以后就还你们一桶水。”郝强不放心,补充发言。
铺垫差不多了,李义夫笑哈哈地说:“袁局长,你看乡上的同志把我要说的话都说完了,我没有更多要说的。我的想法跟他们一样,希望乡镇企业局支持。”
袁发前从见到李义夫就处于被动,在自己的会议室,让别人抢先说了话,当然是因为李义夫有县委常委的身份,主人家的地位打了个调。区乡把话说到这个份上,他像被人绑架丢在墙角。他左右看了看,征询局班子成员的看法,大家绷着脸无比正经,没人发声表态。他一个一个问,均表示支持。袁发前班子内发扬民主后,似乎又想起什么,说:“李书记,刚才乡上没说建厂到底差多少钱?”
李义夫诙谐地说:“差的钱多了,凭你大方,只要能打发一点就算我们今天没白跑路。”
“领导在批评我们了,说我们不懂事。”袁发前自我解嘲道,“我想从全县收取的企业管理费中,给你们建麻纺厂补助3万。看这个额度要不要得?”
出师顺利。郝强暗喜,就差没笑出声来。隋兴俊憋住气偷着乐。
还是李义夫有大将风度,风轻云淡地说:“吃到了糖要知道甜,我们不能得寸进尺。感谢袁局长及各位领导的支持,我让乡上把事情办好,办不好我请你们来一起打他们的屁股。”
李义夫乘胜出击,趁热打铁,出了乡镇企业局的门率领要钱队伍挥师县农业银行。李义夫出面天地宽,县农行行长鞍前马后陪他参观办公场所和营业门店,再请到会议室座谈。郝强和隋兴俊一唱一和提出贷款建厂要求,李义夫大智若愚提出请求。行长当即爽快地表态,不用抵押物,凭李常委个人信誉和面子,就得支持。行长问需要多少。李义夫问郝强,郝强麻起胆子说了个5万。行长说成交。李义夫不仅帮乡上贷到了款,而且中午还让农行倒贴了一顿饭,一行人酒足饭饱,抹着油亮的嘴,挂着涨红的脸,凯旋归去。
人有了,钱也筹集差不多了,何愁建厂不成?
依稀看见隧洞那头半星光亮的郝强轻快踏进乡机关大院,这时一群人团团围住他,突如一瓢冷水泼来。一问才知,这群人是来阻止建麻纺厂。他们不同意把麻纺厂选址在他们的承包地上。
郝强生气,二话没说,自己的娃儿自己抱,命人通知贾金才来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