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政区概述

第一节 政区概述

宜都市位于长江中游鄂西南部,系江汉平原向鄂西山区过渡地带,地跨东经111°05′-111°36′,北纬30°05′-30°36′。东北濒临长江与猇亭区、枝江市隔江相望,东南与荆州市松滋市交界,西南与五峰土家族自治县相连,西与长阳土家族自治县毗邻,北与点军区接壤。市治陆城,至省会武汉市公路里程335千米,至宜昌市中心城区公路里程48千米。

宜都市辖有陆城街道、红花套镇、高坝洲镇、姚家店镇、五眼泉镇、聂家河镇、王家畈镇、松木坪镇、枝城镇、潘家湾土家族乡、松宜矿区管委会、宜都工业园区管委会。全市共有123个行政村,30个城镇社区居民委员会。

市域总面积1357平方千米。市境总地势东北低西南高,地貌以丘陵为主,也有低中山地和少量平原。平原区主要分布于市境东北部的长江流域和清江下游沿岸,海拔50米以下有92.9平方千米,占全市总面积的6.8%,东部长江之渚关洲,海拔38米,为市境最低地区。丘陵区主要分布在市境中部,海拔在100米至500米之间,面积约1094.6平方千米,占总面积的80.5%。山区主要分布在市域西南部,海拔在500米以上,面积为171.3平方千米,占总面积的12.7%。境内山峦纵横,群峰棋布。主要由两大山脉之余脉构成。一为湘西武陵山余脉,由南延伸至境内高峰帽子尖,清江以南、渔洋河两岸有走马楼、高家岩、七星岩、云台观、关门山、王子大山、诰赐山、起龙山、七岭山、五峰山、募旗山和九十八门、梁山、黄猫山、尖峰垴、将军山、鸡公山、丁家大山、九龙山、石羊山等群山诸峰,自西南向东北直抵长江和清江河滩。二为川东巫山余脉,从西向东北蜿蜒入境,有谢家垴、亭子山、白云山、大宋山、荆门山、小宋山等山峰、山丘。全市有大小山峰、山丘168座,其中海拔500米以上的62座。最高峰为帽子尖,海拔1064.6米。

宜都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冬冷夏热,冬干夏湿。年平均气温16.7°C,年平均降雨量1230.9毫米,陆城城区年平均无霜期为276天,市境年平均日照时数为1657.4小时,相对日照为39%。

宜都市河流属长江水系,有长江、清江、渔洋河三大客水。境内河流水系发达,除长江、清江外,干支溪河47条,河道总长415千米。长江北从虎牙入境,向东南经红花套、高坝洲、陆城、枝城,过洋溪入松滋市,市境流程46千米。清江自长阳土家族自治县扳鱼嘴入境,于陆城汇入长江,市境流程41千米,流域面积1179平方千米。渔洋河又称汉洋河,是清江下游的主要支流,由五峰土家族自治县的马勒坡入境,于陆城西2千米处注入清江,市境流程55千米。宜都水能资源丰富,市域内水能除长江、清江的过境客水外,其他中小河流径流总量年平均约6.9亿立方米,水能资源蕴藏量7.22万千瓦,已建成大小水电站13座,装机总容量达到5.28万千瓦。市域内有高坝洲水利枢纽工程,水库总库容4.3亿立方米,中型水库有大溪、白洪溪、九道河、熊渡、香客岩等5座,总库容15.2万立方米,小一型水库九座,总库容2.7万立方米。

宜都土地资源分布的格局是“七山一水两分田”。全市土地总面积135482.83公顷,其中西南山区面积63228.57公顷,占46.67%;中部丘陵面积55926.18公顷,占41.28%;沿江平原岗地面积16328.08公顷,占12.05%。境内土壤共有红壤土、黄壤土、黄棕壤土、石灰岩土、紫色土、潮土和水稻土等7个土类,18个亚类,64个土属和183个土种。

宜都市森林植被分区属亚热带落叶阔叶林带,北亚热带落叶阔叶林也广有分布。全市林业用地面积9.19万公顷,占市域总面积的67.8%,森林覆盖率64.12%。全市现有森林植物479种,野生动物62种,挂牌保护古树101株。主要用材林树种有马尾松、杉木、栓皮栎等,主要经济林树种有柑橘、板栗、乌桕、油桐等。全市现有兽纲重点保护动物4目10科16种,代表物种有斑羚、大灵猫、花面狸、赤腹松鼠、野猪等;鸟纲重点保护动物10目20科35种,代表物种有白鹳、鸳鸯、大小杜鹃、红嘴相思鸟等;两栖爬行纲重点保护物种3目5科11种,代表物种有中华大蟾蜍、乌梢蛇、银环蛇、丽纹龙蜥等。宜都境内植物资源丰富,陆生植物、水生植物约90科241种。已建成天龙湾国家湿地公园1个,面积1239.5公顷;宋山省级森林公园1个,面积900公顷;国有松乐山林场1个,面积707.87公顷;宋山、梁山、龙山3个省级自然保护小区,总面积2405公顷。

宜都市共发现矿种有5大类23种,矿床(点)109处。查明矿产资源储量的矿种12种,矿床32个,包括大型矿床4处,占3.7%,中型矿床14个,占12.8%,小型矿床14个,占12.8%,零星矿点77个,占70.7%。已查明矿产资源储备总量68687万吨,非金属储备62505万吨,占91%。水泥石灰岩、方解石、重晶石、建筑石料等矿产,是宜都市主要开发利用的矿产,其年产值占全市矿业总产值的99%。

宜都市推行“精一壮二活三”的产业战略,2014年底,一、二、三产业结构比例为9.0∶62.6∶28.4。农业形成了柑橘、茶叶、水产、畜牧四大支柱产业,拥有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78家,拥有宜都蜜柑、宜都天然富锌茶、宜都宜红茶等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是全国生猪调出大县,全国重点产茶县和湖北省水果大县,荣获全国品牌农业示范市。土老憨调味品和天峡鲟鱼商标被国家工商局商标局认定为驰名商标。2014年末,宜都市在册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48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30家,共完成工业产值925.78亿元。初步形成了生物医药、精细化工、装备制造、食品加工、新能源新材料、电子信息等六大支柱产业,打造出东阳光、华新水泥、土老憨、仝鑫锻造、中船重工、华阳化工等企业品牌。宜都工业园区跻身全国百佳科学发展示范园区行列,装备制造产业集群成为湖北省重点成长型产业集群。境内建有雅斯国际、国际商贸城、土老憨农产品批发市场等大型综合商贸中心。现有国家 4 A 级景区1家, 3 A 级景区4家,四星级宾馆1家,三星级宾馆3家。2014年,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7.2亿元。在第十四届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评价中,宜都跻身全国百强县市。

宜都市铁路主要分布于枝城镇、松木坪镇。焦柳铁路境内全长45千米,设有客货运中转站枝城火车站。松宜矿区铁路于1992年建成,自焦柳铁路枝城站引出,过枝城、松木坪至松滋市刘家场镇,全长40千米。华新水泥专用铁路,起于宜昌华新水泥厂,与焦柳铁路、松宜矿区铁路相连,全长20千米,是华新水泥原材料采购和产品输出的主要通道。宜都市境内有长江、清江两条航运水道,长江航道里程46千米,起于红花套镇渔洋溪村,止于枝城镇洋溪中南石油码头。清江航道里程41千米。共有水路营运企业9家,各类营运船舶62艘,其中在营客、渡船15艘,旅游客船1艘,货运船舶46艘,港口经营企业40家,生产性泊位75个,渡口16个。宜都市境内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121.54千米,其中 G 50 沪渝高速17.2千米,G 59 宜张高速52.6千米,S 88 岳宜高速51.8千米。宜都市国、省、县、乡、村公路通车里程达3152千米,实现了村村通水泥路、户户通晴雨路、村村通客车。宜都市距宜昌三峡机场约40千米。

2014年,宜都市拥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0.47万人,获授权专利102项。宜都市现有文物保护单位16处,杨守敬故居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青林寺谜语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此外,还有民间故事、民间吹打乐、石雕工艺等非物质文化遗产。有梁山、宋山、古潮音洞、杨守敬书院、奥陶纪石林、三峡九凤谷等名胜古迹和旅游纪念地。宜都市现有各级各类学校42所,在校学生2.8万人,专任教师2209人。全市拥有卫生机构261个,床位2189张,执业医师844人,每万人拥有卫生机构6.6个,拥有床位55.2张,拥有医生数21人。2015年在泰国举办的亚洲举重锦标赛上,宜都籍运动员汪周雨获75公斤级抓举、挺举和总成绩三项冠军。宜都市获得有全国科技进步县市、全国文化先进县市、全国“两基”先进县市等荣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