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民委员会、居民点
一、周家河村
周家河村村民委员会 [Zhōujiāhé Cūn Cūnmínwěiyuánhuì] 位于红花套镇人民政府驻地东南7千米。东临长江,西邻大战坡村、陈家岗村,南起中坪村及南桩桥湖,北接吴家岗村。村民委员会驻三组。属红花套镇。面积571公顷。居民929户,2960人。下辖6个村民小组和10个主要居民点。因周姓人家临长江而居,故名。清同治五年(1866)属红花铺,民国三十五年(1946)属红兰乡,1953年4月初属红花套区仁义乡,1958年10月称红花套公社仁和大队,1965年改名为胜利大队属红花套区双湖公社,1981年9月改名为周家河大队,1984年9月改名为周家河村,2001年3月由王公堰、塔坪桥、周家河三村合并为周家河村至今。主要农作物为柑橘。2011年被表彰为宜昌市文明村。宜华一级路过境。
周家河 [Zhōujiāhé] 位于周家河村民委员会西北0.5千米。属周家河村五组。面积20公顷。居民96户,290人。姓氏以周、张、李姓居多。聚落呈带状分布在公路两旁。因周姓人家临长江居住而得名。居民主要种植柑橘。宜华一级公路从此穿过。
柑子园 [Gānziyuán] 位于周家河村民委员会以北0.2千米。属周家河村四组。面积10公顷。居民28户,88人。以邹、张姓居多。聚落呈带状分布在原红东公路两旁。居民主要种植柑橘。
夹沟子 [Jiágōuzi] 位于周家河村民委员会以北0.5千米。属周家河村四组。面积30公顷。居民28户,120人。聚落呈片状分布。因两岸高起,中间有条小溪穿过,人称夹沟子。后因洪水溪沟淤平。名称沿用。居民主要种植柑橘。
李家榨坊 [Lǐjiāzhàfáng] 位于周家河村民委员会以北2千米。属周家河村五组。面积20公顷。居民28户,84人。姓氏以李、罗、邹姓居多。聚落呈带状分布在村级公路两旁。民国初年,李永道、李万运在此开设榨油坊,故名李家榨坊。居民主要种植柑橘。
罗家台子 [Luójiātáizi] 位于周家河村民委员会以东0.5千米。属周家河村四组。面积15公顷。居民38户,130人。姓氏以罗、邹、李姓居多。民国初年,罗本荣、罗本华、罗本传,将长江河沙挑上江岸,堆积成一个大土台子,并在台子上修建住宅,后人们将此处叫作罗家台子。居民主要种植柑橘。
塔坪桥 [Tǎpíngqiáo] 位于周家河村民委员会西南0.4千米。属周家河村二组。面积30公顷。居民68户,204人。姓氏以刘、邹、李姓居多。聚落呈片状分布在塔坪桥小区。明清时期,原名为“三宝桥”。因当时此地为湖区,有三块高地,以木头搭建的小桥贯通,取名三宝桥。但洪水月份高地也常常被淹,风水先生说,若想不淹,必破三宝之风水,遂改名塔坪桥,寓意塔能平复洪水。居民种植玉米、红薯和柑橘。
台子上 [Táizishàng] 位于周家河村民委员会以北0.6千米。属周家河村四组。面积10公顷。居民10户,38人。姓氏以邹、吴姓居多。聚落呈带状分布。居民以种植玉米、红薯为主。
洋河垴 [Yánghénǎo] 位于周家河村民委员会以东0.8千米。属周家河村二组。面积8公顷。居民8户,24人。沿长江河堤居住。因地形特征而得名。居民主要种植柑橘。
洋西高 [Yángxīgāo] 位于周家河村民委员会以西1千米。属周家河村一组。面积20公顷。居民25户,82人。姓氏以廖、陈、刘姓居多。居民以种植柑橘为主。
邹家边 [Zōujiābiān] 位于周家河村民委员会东南1.2千米。属周家河村二组。面积20公顷。居民41户,135人。姓氏以邹、杨、吉姓居多。居民以种植柑橘为主。
二、吴家岗村
吴家岗村村民委员会 [Wújiāgǎng Cūn Cūn mínwěiyuánhuì] 位于红花套镇人民政府驻地南偏东5.5千米。东临长江,西至高坝洲镇大战坡村,南与周家河村接壤,北与红花套村和窑坡垴村毗邻。村民委员会坐落在四、五、六组交界处。属红花套镇。面积537公顷。居民804户,2390人。下辖6个村民小组及38个居民点。清朝同治五年(1866)属红花铺,民国三十五年(1946)属红兰乡,1953年4月属红花套区双湖乡,1958年10月称红花套公社新华大队,1981年9月改名为吴家岗大队,1984年2月改称红花套区吴家岗乡吴家岗村,2001年3月由吴家岗、黄家山二村合并为吴家岗村至今。居民主要种植柑橘。历史人物有程光丙烈士。吴家岗村五组发现的新石器早期文化遗存被命名为城背溪文化。红东公路过境。
吴家岗 [Wújiāgǎng] 位于吴家岗村民委员会驻地。属吴家岗村五组。面积10公顷。居民34户,136人。姓氏有吴、万、曹等。据《曹氏家谱》载,第七世祖曹世钦后裔分别迁移吴家岗、红花套、长阳、公安定居。居民主要种植柑橘。
保护桥 [Bǎohùqiáo] 位于吴家岗村民委员会以西0.8千米。属吴家岗村四组。面积3公顷。居民10户,45人。聚落呈带状分布。清朝时期,由于此地地形低洼,有一大户人家出资修建一座石桥,方便行人过往,故名保护桥。居民主要种植柑橘。
曹家坟坝 [Cáojiāfénbà] 位于吴家岗村民委员会西北1.5千米。属吴家岗村三组。面积3公顷。居民4户,18人。民国时期,一曹姓富户,拥有一片茂盛的松林,后来此树林被砍伐,附近的村民死亡后多埋于此山,称为曹家坟坝。居民主要种植柑橘。
曹家老屋 [Cáojiālǎowū] 位于吴家岗村民委员会以西0.4千米。属吴家岗村六组。面积3公顷。居民19户,76人。姓氏有裴、李、陈等。聚落呈带状分布。此地有一排大瓦屋,住着姓曹的人家,故名曹家老屋。居民主要种植柑橘。
曹家垴 [Cáojiānǎo] 位于吴家岗村民委员会西偏北1千米。属吴家岗村六组。面积3公顷。居民18户,64人。姓氏有邹、王、陈等。聚落呈环状分布。居民主要种植柑橘。
曹家巷子 [Cáojiāxiàngzi] 位于吴家岗村民委员会以南0.2千米。属吴家岗村四组。面积4公顷。居民8户,35人。聚落呈散状。居民主要种植柑橘。
陈家嘴 [Chénjiāzuǐ] 位于吴家岗村民委员会西南0.8千米。属吴家岗村四组。面积3公顷。居民7户,28人。居民主要种植柑橘。
程家屋场 [Chéngjiāwūchǎng] 位于吴家岗村民委员会西偏北1.2千米。属吴家岗村二组。面积3公顷。居民4户,16人。居民主要种植柑橘。
程家洋房子 [Chéngjiāyángfángzi] 位于吴家岗村民委员会以北2.5千米。属吴家岗村二组。面积4公顷。居民6户,26人。民国初期,一姓程大户有一个儿子留洋归来,设计建造一栋外国样式的房子,故名程家洋房子。居民主要种植柑橘。
栋青树 [Dòngqīngshù] 位于吴家岗村民委员会以北1.8千米。属吴家岗村六组。面积2公顷。居民5户,25人。此地曾有棵栋青树,以故名。居民主要种植柑橘。
斗种湾 [Dòuzhǒngwān] 位于吴家岗村民委员会以西1.5千米。属吴家岗村三组。面积1公顷。居民2户,6人。因山沟远看像升斗,用尺测量刚好一亩平地,故名斗种湾。居民主要种植柑橘。
付家井 [Fùjiājǐng] 位于吴家岗村民委员会东北0.2千米。属吴家岗村六组。面积2公顷。居民20户,70人。姓氏有吴、邹、陈等。聚落呈带状分布。付家大户门前有一口水井,井水冬暖夏凉,远近闻名,取名付家井。居民主要种植柑橘。
付家坪 [Fùjiāpíng] 位于吴家岗村民委员会西北1千米。属吴家岗村六组。面积20公顷。居民30户,110人。姓氏有吴、邹、陈等。聚落呈环状分布。居民主要种植柑橘。
关坡垴 [Guānpōnǎo] 位于吴家岗村民委员会以西3千米。属吴家岗村一组。面积3公顷。居民4户,21人。民国初期,半山坡路边横住着一户人家,远远望去像一把锁。因是上坡路,路两边像是两扇门,故名关坡垴;又说是坡上曾有人客死途中,看衣着像是一个做官的人,后埋在坡上,故名官坡垴。居民主要种植柑橘。
侯家公坡 [Hòujiāgōngpō] 位于吴家岗村民委员会以北3千米。属吴家岗村四组。面积1公顷。居民3户,15人。居民主要种植柑橘。
黄家垴 [Huángjiānǎo] 位于吴家岗村民委员会以西1.3千米。属吴家岗村三组。面积3公顷。居民5户,20人。居民主要种植柑橘。
黄家土地庙 [Huángjiātǔdìmiào] 位于吴家岗村民委员会西北2千米。属吴家岗村四组。面积2公顷。居民2户,10人。居民主要种植柑橘。
夹舌湾 [Jiáshéwān] 位于吴家岗村民委员会以西2.3千米。属吴家岗村三组。面积3公顷。居民5户,20人。在两山中间有一峡,形状像舌头,故名。居民主要种植柑橘。
罗家边 [Luójiābiān] 位于吴家岗村民委员会以东1千米。面积8公顷。属吴家岗村五组。居民19户,80人。姓氏有罗、吴、万等。聚落呈带状分布。居民主要种植柑橘。
罗家大屋 [Luójiādàwū] 位于吴家岗村民委员会东偏北1千米。属吴家岗村五组。面积2公顷。居民4户,18人。民国初期,有一排大瓦屋,住着姓罗的人家,故名罗家大屋。居民主要种植柑橘。
猫鬼湾 [Māoguǐwān] 位于吴家岗村民委员会以西1.2千米。属吴家岗村三组。面积3公顷。居民6户,22人。有董、余、王等姓氏。此地有一堰塘,远看像只猫蹲在那里。另说堰下有农田,有种无收,当地人对没指望俗称见猫鬼,故名猫鬼湾。居民主要种植柑橘。
木桥坝 [Mùqiáobà] 位于吴家岗村民委员会以南1.2千米。属吴家岗村四组。面积8公顷。居民12户,57人。姓氏有吴、王、陈等。因交通设施及地形特征而得名。当地住着十来户人家,屋前有一条溪沟,上面用方木搭了一座桥,故名木桥坝。居民主要种植柑橘。
南壁子 [Nánbìzi] 位于吴家岗村民委员会西偏南0.4千米。属吴家岗村五组。面积3公顷。居民8户,40人。当地有一排大瓦屋,坐北朝南,屋前有一条用砖砌成的屏墙,称为南壁子。居民主要种植柑橘。
裴家老屋 [Péijiālǎowū] 位于吴家岗村民委员会西南1千米。属吴家岗村一组。面积3公顷。居民7户,30人。有裴、王、陈等姓氏。居民主要种植柑橘。
双溪子 [Shuāngxīzi] 位于吴家岗村民委员会东北1千米。属吴家岗村六组。面积1公顷。居民5户,21人。因原来有两条溪流并排流过,故得名。居民主要种植柑橘。
四莊堰 [Sìzhuāngyàn] 位于吴家岗村民委员会以南0.1千米。属吴家岗村三、四、五、六组。面积30公顷。居民191户,763人。姓氏有吴、万、邹等。此堰1465年由知县督修,沿红长堤汇聚四方之水进入堰塘,回流后入长江,故名四庄堰。2001年3月此处建立居民小区,沿用“四庄堰”名称。居民主要种植柑橘。
唐家边 [Tángjiābiān] 位于吴家岗村民委员会东南1千米。属吴家岗村五组。面积4公顷。居民15户,62人。姓氏有唐、吴、陈等。聚落呈带状分布。居民主要种植柑橘。
桐树湾 [Tóngshùwān] 位于吴家岗村民委员会以西1千米。属吴家岗村三组。面积2公顷。居民4户,18人。此地有一片低洼地,曾种满油桐树,故名桐树湾。居民主要种植柑橘。
万家屋场 [Wànjiāwūchǎng] 位于吴家岗村民委员会以东0.7千米。属吴家岗村五组。面积3公顷。现为科力生公司厂区,无人居住,地名沿用。
王家老屋 [Wángjiālǎowū] 位于吴家岗村民委员会以西1.5千米。属吴家岗村三组。面积3公顷。居民5户,20人。居民主要种植柑橘。
吴家台子 [Wújiātáizi] 位于吴家岗村民委员会以南1.8千米。属吴家岗村四组。面积3公顷。居民8户,32人。姓氏有吴、万、邹等。居民主要种植柑橘。
象鼻嘴 [Xiàngbízuǐ] 位于吴家岗村民委员会西南1.8千米。属吴家岗村四组。面积5公顷。居民3户,12人。因当地有一座山体像象的鼻子,故名象鼻嘴。居民主要种植柑橘。
新河口 [Xīnhékǒu] 位于吴家岗村民委员会东北0.8千米。属吴家岗村五组。面积3公顷。现为科力生公司厂区,无人居住,地名沿用。
新桥 [Xīnqiáo] 位于吴家岗村民委员会以西3千米。面积2公顷。属吴家岗村一组。居民3户,15人。因老白洪溪新修一座石桥,故名新桥。居民主要种植柑橘。
鄢家老屋 [Yānjiālǎowū] 位于吴家岗村民委员会以北1千米。属吴家岗村六组。面积2公顷。居民6户,24人。居民主要种植柑橘。
周家老屋 [Zhōujiālǎowū] 位于吴家岗村民委员会以西0.5千米。属吴家岗村六组。面积3公顷。居民9户,40人。聚落呈散状。居民主要种植柑橘。
周家山 [Zhōujiāshān] 位于吴家岗村民委员会西南2千米。属吴家岗村三组。面积1公顷。居民2户,8人。居民主要种植柑橘。
邹家屋场 [Zōujiāwūchǎng] 位于吴家岗村民委员会东北1.2千米。属吴家岗村五组。面积2公顷。居民7户,30人。姓氏有邹、王、陈等。居民主要种植柑橘。
三、红花套村
红花套村村民委员会 [Hónghuātào Cūn Cūnmínwěiyuánhuì] 位于红花套镇人民政府驻地东南0.5千米。东抵长江,西与窑坡垴村相邻,南与吴家岗村接壤,北与杨家畈村毗邻。村民委员会驻二组。属红花套镇。总面积870公顷。居民1173户,3730人。因古时河套上盛开红花,故名红花套。清康熙年间称为红花沱,设有红花沱社学,同治年间设铺建制。同治五年(1866)属宜都县红花铺,民国三十五年(1946)属红花乡,1953年4月属于红花套区双湖乡,1958年10月称红花套公社红江大队,1981年改称红花套大队,1984年2月改名为红花套村,2001年3月红岩村、光明村并入。下辖7个村民小组和47个居民点。居民主要种植柑橘,曾选育出“光明早13号”和“光明中27号”柑橘新品种。
白岩子 [Báiyánzi] 位于红花套村民委员会东南2.5千米。属红花套村六组。面积4公顷。居民6户,25人。有陈、杨、汪等姓氏。居民主要种植柑橘。
陈家屏墙 [Chénjiāpíngqiáng] 位于红花套村民委员会东南4.2千米。属红花套村七组。面积8公顷。居民14户,60人。主要有陈、杨等姓氏。因陈氏家族修建的屏墙徽派建筑,人称陈家屏墙。居民主要种植柑橘。
大湾子 [Dàwānzi] 位于红花套村民委员会西南1千米。属红花套村一组。面积8公顷。居民10户,40人。姓氏有杨、杜等姓。居民主要种植柑橘。
大魏家垴 [Dàwèijiānǎo] 位于红花套村民委员会西南1千米。属红花套村一组。面积5公顷。居民6户,24人。姓氏有魏、杨姓等。当地人称为魏家垴,为区分南桥村的魏家垴而称之为大魏家垴。居民主要种植柑橘。
分路碑 [Fēnlùbēi] 位于红花套村民委员会东南3千米。属红花套村五组。面积6公顷。居民10户,41人。大路分岔,立有路牌,故名分路碑。居民主要种植柑橘。
枫杨树 [Fēngyángshù] 位于红花套村民委员会以南1.5千米。属红花套村五组。面积10公顷。居民8户,25人。姓氏有陈、杨、辛姓等。因五棵古枫杨树而得名。居民主要种植柑橘。
古家坟坝 [Gǔjiāfénbà] 位于红花套村民委员会东南3.5千米。属红花套村六组。面积10公顷。居民12户,47人。姓氏有陈、杨、古姓等。因古氏家族用以埋葬族内亡人,故名古家坟坝。居民主要种植柑橘。
官路冲 [Guānlùchōng] 位于红花套村民委员会以南0.6千米。属红花套村一组。面积6公顷。居民9户,42人。姓氏有孙、杨、古姓等。两山之间有一条官道经过,故名官路冲。居民主要种植柑橘。
鏆头嘴 [Guàntóuzuǐ] 位于红花套村民委员会东南2.5千米。属红花套村五组。面积10公顷。居民11户,45人。姓氏有陈、杨、邹姓等。因山体似农具的犁头,故名鏆头嘴。居民主要种植柑橘。
荷花堰小区 [Héhuāyàn Xiǎoqū] 位于红花套村民委员会以北0.8千米。属红花套村三组。面积30公顷。居民65户,201人。因建设项目拆迁,居民被安置在一个长满荷花的大堰塘下方集中居住,故名荷花堰小区。2013年元月始建,2014年建成。居民主要种植柑橘。东南有村委会文化广场,西临宜华一级路。
红花套 [Hónghuātào] 位于红花套村民委员会驻地。属红花套村一组。面积30公顷。居民25户,103人。姓氏有古、杨、刘姓等。远古时代长江流经荆门山下,分为两路。一路向东沿虎牙滩直下为主河道,一路向东南流经窑坡垴下5千米,将主河道与岔河道之间的陆洲套于河水之中,形成水套。夏季洲上红花盛开,故名红花套。居民主要种植柑橘。
红岩路 [Hóngyánlù] 位于红花套村民委员会东南2千米。属红花套村五组。面积5公顷。居民8户,39人。姓氏有侯、杨姓等。因红色的岩石铺成的公路而得名。居民主要种植柑橘。
红岩子 [Hóngyánzi] 位于红花套村民委员会东南2.5千米。属红花套村四组。面积2公顷。居民6户,23人。此地在长江边,江岸边有很多红色岩石,故名红岩子。居民主要种植柑橘。
侯家坟坝 [Hóujiāfénbà] 位于红花套村民委员会东南3.5千米。属红花套村六组。面积6公顷。地势荒凉,无人居住。因两座山峰之间,地势低洼属阴地,侯氏家族以此为墓地,故名侯家坟坝。
侯家河 [Hóujiāhé] 位于红花套村民委员会以南0.5千米。属红花套村五组。面积8公顷。居民8户,25人。居民主要种植柑橘。
侯家老屋 [Hóujiālǎowū] 位于红花套村民委员会东南2千米。属红花套村四组。面积6公顷。居民10户,43人。姓氏有侯、许姓等。因此地多为侯姓居住,且历时久远,故名侯家老屋。居民主要种植柑橘。
侯家新屋 [Hóujiāxīnwū] 位于红花套村民委员会东南1.5千米。属红花套村四组。面积6公顷。居民8户,35人。侯姓人家分支在此新建居所,故名侯家新屋。居民主要种植柑橘。
獾子包 [Huānzibāo] 位于红花套村民委员会东南2千米。属红花套村五组。面积9公顷。居民10户,38人。姓氏有孙、邹、刘姓等。山包上,林密多獾,故名獾子包。居民主要种植柑橘。
九龙溪 [Jiǔlóngxī] 位于红花套村民委员会以东1千米。属红花套村三组、四组。面积10公顷。因地势偏僻,现无人居住。溪流上有一座石拱桥,桥上刻有九条龙图案,故名九龙溪。
拦水堰湾 [Lánshuǐyànwān] 位于红花套村民委员会以西1.2千米。属红花套村一组。面积8公顷。居民9户,38人。姓氏有王、杨、古姓等。在两山之间一洼地筑堤,将山水拦住,形成一个大堰塘,故名拦水堰湾。居民主要种植柑橘。
凉水井 [Liángshuǐjǐng] 位于红花套村民委员会以西2.2千米。属红花套村一组。面积3公顷。居民8户,35人。姓氏有王、杨、黄姓等。此地有一股长流泉水,冬暖夏凉,有人便在此修建了一口水井,故名凉水井。居民主要种植柑橘。
柳树街 [Liǔshùjiē] 位于红花套村民委员会以西1.5千米。属红花套村一组。面积30公顷。居民45户,169人。姓氏有王、杨、黄姓等。此地为一集市,为给买卖者遮阴避阳,在集市两旁种植了很多柳树,故名柳树街。居民主要种植柑橘。
鲁班桥 [Lǔbānqiáo] 位于红花套村民委员会以南0.1千米。属红花套村二组。面积7公顷。居民9户,31人。姓氏有王、古、李姓等。据传,修建该桥得到鲁班传人的协助,以此故名。居民主要种植柑橘。
乱山岗 [Luànshāngǎng] 位于红花套村民委员会东南2.5千米。属红花套村六组。面积10公顷。居民15户,65人。姓氏有陈、杨、姚姓等。山岗地形连绵起伏,岩石突兀,故名乱山岗。居民主要种植柑橘。
马家坟园 [Mǎjiāfényuán] 位于红花套村民委员会东南1.2千米。属红花套村三组。面积5公顷。居民6户,25人。马姓人家用于埋葬族内亡人的地方,故名马家坟园。居民主要种植柑橘。
毛溪套 [Máoxītào] 位于红花套村民委员会以东1千米。属红花套村三组。面积3公顷。居民5户,19人。居民主要种植柑橘。
美人晒丘 [Měirénshàiqiū] 位于红花套村民委员会东南1.5千米。属红花套村三组。面积10公顷。居民8户,35人。姓氏有侯、许、刘姓等。山岗呈“大”字形向前延伸,就像一个女人仰天叉开双腿在晒太阳。故名美人晒丘。居民主要种植柑橘。
闵家冲 [Mǐnjiāchōng] 位于红花套村民委员会西南1千米。属红花套村一组。面积2公顷。居民9户,46人。姓氏有闵、古、杨姓等。居民主要种植柑橘。
日落包 [Rìluòbāo] 位于红花套村民委员会东南2.5千米。属红花套村六组。面积4公顷。居民5户,21人。此处地势较高,太阳从此山落入地平线。劳作的人们每当看到太阳搁在该山上,就收工回家,故名日落包。居民主要种植柑橘。
三角点 [Sānjiǎodiǎn] 位于红花套村民委员会东南2千米。属红花套村五组。面积10公顷。居民15户,61人。姓氏有辛、李、杨等。此处地势较高,竖立有三脚架,用作航空线路标点,在很远处都能看到,故名三角点。居民主要种植柑橘。
双桥址 [Shuāngqiáozhǐ] 位于红花套村民委员会以南0.1千米。属红花套村一组。面积10公顷。居民10户,42人。姓氏有辛、郭、杨姓等。一条大路,在不到十米的地方建有两座石桥,故名双桥址。居民主要种植柑橘。
水井湾 [Shuǐjǐngwān] 位于红花套村民委员会东南1千米。属红花套村三组。面积10公顷。居民15户,55人。姓氏有辛、杨、刘姓等。居民主要种植柑橘。
宋家大冲 [Sòngjiādàchōng] 位于红花套村民委员会以西0.8千米。属红花套村一组、二组、三组。面积15公顷。居民18户,75人。姓氏有辛、宋、刘姓等。居民主要种植柑橘。
唐家大湾 [Tángjiādàwān] 位于红花套村民委员会东南3.5千米。属红花套村六组。面积9公顷。居民11户,38人。姓氏有辛、唐、向姓等。居民主要种植柑橘。
唐家小湾 [Tángjiāxiǎowān] 位于红花套村民委员会东南2.5千米。属红花套村六组。面积10公顷。居民8户,33人。姓氏有辛、唐、向姓等。居民主要种植柑橘。
下杨家畈 [Xiàyángjiāfàn] 位于红花套村民委员会以西0.5千米。属红花套村二组。面积50公顷。居民156户,700人。姓氏有杨、汪、廖、张姓等。畈中间被一条大堤隔为两段,此地为下段,多为杨姓居住,故名下杨家畈。居民主要种植柑橘。
小湾子 [Xiǎowānzi] 位于红花套村民委员会西南1.2千米。属红花套村一组。面积6公顷。居民8户,31人。姓氏有古、杨、杜姓等。居民主要种植柑橘。
辛家台子 [Xīnjiātáizi] 位于红花套村民委员会以东0.5千米。属红花套村三组。面积5公顷。居民6户,25人。居民主要种植柑橘。
新花庙 [Xīnhuāmiào] 位于红花套村民委员会以北0.5千米。属红花套村三组。面积25公顷。居民40户,165人。姓氏有刘、陈、杨姓等。清朝末年,当地新建有一庙,建筑风格新颖独特,故名新花庙。居民主要种植柑橘。
新屋 [Xīnwū] 位于红花套村民委员会东南4千米。属红花套村七组。面积12公顷。居民15户,63人。因陈氏家族人丁兴望,老屋居住不下,故在旁边修了新屋而得名。居民主要种植柑橘。
堰坡垴 [Yànpōnǎo] 位于红花套村民委员会东南4千米。属红花套村七组。面积12公顷。居民15户,65人。姓氏有陈、杨、李姓等。居民主要种植柑橘。
扬叉路 [Yángchālù] 位于红花套村民委员会以北0.5千米。属红花套村三组。面积15公顷。居民15户,63人。姓氏有陈、杨、刘姓等。因一条大路分岔成两条路,酷似农具扬杈,故名扬叉路。该地紧邻红花套集镇,居民主要从事务工和经商。
张家坳口 [Zhāngjiāàokǒu] 位于红花套村民委员会以南0.8千米。属红花套村一组。面积10公顷。居民15户,53人。姓氏有张、方、杨等。居民主要种植柑橘。
张家老屋 [Zhāngjiālǎowū] 位于红花套村民委员会东北0.5千米。属红花套村三组。面积20公顷。2012年企业九鼎牧业落户此地,居民外迁,地名沿用。
张家榨坊 [Zhāngjiāzhàfáng] 位于红花套村民委员会以南0.6千米。属红花套村一组。面积8公顷。居民10户,39人。姓氏有张、何、杨姓等。居民主要种植柑橘。
周家院子 [Zhōujiāyuànzi] 位于红花套村民委员会东南0.5千米。属红花套村三组。面积10公顷。居民18户,75人。姓氏有周、杨、刘姓等。居民主要种植柑橘。
酌水壶 [Zhuóshuǐhú] 位于红花套村民委员会东南4千米。属红花套村七组。面积2公顷。居民7户,27人。姓氏有张、陈、高姓等。两个小湖相邻,前方有一小庙,看上去像一把水壶,故名酌水壶。居民主要种植柑橘。
四、杨家畈村
杨家畈村村民委员会 [Yángjiāfàn Cūn Cūnmínwěiyuánhuì] 位于红花套镇人民政府驻地以北0.5千米。东临长江,西接大溪村,南邻红花套村、南桥村、窑坡垴村,北连渔洋溪村。村民委员会驻七组。红花套镇人民政府驻地村。面积2024公顷,居民1622户,4260人。下辖8个村民小组及38个居民点。清同治五年(1866)属红花铺,民国三十五年(1946)属红花乡,1953年4月属红花套区红强乡,1958年10月名红花套公社红华大队,1981年9月改名为杨家畈大队,1984年2月改名为杨家畈村,2001年3月石桥子村、蔡家冲村并入。辖区驻有红花套镇人民政府,红花套公安派出所,红花套镇卫生院,红花套镇初级中学等单位。国家考古遗址——红花套遗址,位于村内长江边上。居民主要从事柑橘种植、务工、经商。宜华一级公路过境1.5千米。
艾家湾 [àijiāwān] 位于杨家畈村民委员会以北2.5千米。属杨家畈村四组。面积5公顷。居民15户,72人。姓氏以艾、申姓居多。聚落呈线状分布在村级公路旁。居民主要种植柑橘。
鲍家岗 [Bàojiāgǎng] 位于杨家畈村民委员会以北1.3千米。属杨家畈村二组。面积2公顷。居民4户,12人。居民主要种植柑橘。
崩轮坎 [Bēnglúnkǎn] 位于杨家畈村民委员会以北0.5千米。属杨家畈村五组。面积3公顷。居民9户,37人。姓氏以艾、毛姓居多。因地形陡峭,雨季常有倒塌、崩裂而得名。居民主要从事扫帚洗把加工、柑橘种植。
陈家堰子 [Chénjiāyànzi] 位于杨家畈村民委员会以北2千米。属杨家畈村四组。面积3公顷。居民9户,32人。姓氏以陈、申姓居多。居民主要种植柑橘。
坟坝 [Dàfénbà] 位于杨家畈村民委员会西北0.5千米。属杨家畈村五组。面积5公顷。居民15户,62人。姓氏以艾、杨姓居多。聚落呈带状分布在村级公路旁。传说这里是风水宝地,当地有一土豪去世,请阴阳先生择地,葬于此。后来村里人去世都埋于此地,由此得名。居民以外出务工、加工扫帚洗把为主。
邓家湾 [Dèngjiāwān] 位于杨家畈村民委员会以西8.8千米。属杨家畈村一组。面积5公顷。居民2户,11人。居民以柑橘种植和畜牧养殖为主。
丁家溪 [Dīngjiāxī] 位于杨家畈村民委员会以北2千米。属杨家畈村三组。面积50公顷。居民10户,39人。姓氏以丁、赵姓居多。聚落呈带状分布在村级公路东侧。居民主要种植柑橘。
观音岩 [Guānyīnyán] 位于杨家畈村民委员会以西4千米。属杨家畈村一组。面积5公顷。居民1户,1人。山崖腰间有一洞穴,洞中倒垂钟乳石形似观音,当地人把它当作观音祭拜,因此得名。居民主要种植柑橘。
棺材岩 [Guāncaiyán] 位于杨家畈村民委员会以北2千米。属杨家畈村三组。面积10公顷。居民5户,32人。姓氏以廖、胡姓居多。相传,清朝光绪年间,一个乞丐生活在一块岩石下面,食不果腹,后死于此岩石下。当地一位好心人便买了一副棺材把他埋在了这块岩石旁边。此后人们就称这块岩石叫作棺材岩。居民主要种植柑橘。
郭家垴 [Guōjiānǎo] 位于杨家畈村民委员会以西10千米。属杨家畈村一组。面积10公顷。居民5户,17人。姓氏以郭、汪姓居多。居民主要种植柑橘。
后坪寺 [Hòupíngsì] 位于杨家畈村民委员会以西2千米。属杨家畈村二组。面积8公顷。清朝光绪年间,村后一块平地上建有一座寺庙,叫后坪寺。2010年因三峡电网公司在附近建换流站,当地21户居民2012年集体外迁,此地现已无人居住。
胡家祠堂 [Hújiācítáng] 位于杨家畈村民委员会以西1.5千米。属杨家畈村二组。面积5公顷。现无人居住。
胡家大湾 [Hújiādàwān] 位于杨家畈村民委员会西北2千米。属杨家畈村二组。面积5公顷。居民5户,26人。此地有大小两个山湾,都是胡姓人家在此居住,居住在大湾处叫胡家大湾。居民主要种植柑橘。
胡家小湾 [Hújiāxiǎowān] 位于杨家畈村民委员会西北2千米。属杨家畈村二组。面积2公顷。居民4户,18人。居民主要种植柑橘。
胡家垴 [Hújiānǎo] 位于杨家畈村民委员会以北2千米。属杨家畈村二组。面积6公顷。居民2户,8人。居民主要从事柑橘种植及农产品加工。
华阳小区 [Huáyáng Xiǎoqū] 位于杨家畈村民委员会以东0.5千米。面积10公顷。居民160户,624人。姓氏以杨、毛姓为主。聚落呈片状分布。原杨家畈村成立了华阳工贸实业总公司,后来把隔河岩专用码头连接线改名为华阳路,路两旁自然建成了居民小区,命名为华阳小区。居民从事柑橘种植、务工经商、运输等。
换流站小区 [Huànliúzhàn Xiǎoqū] 位于杨家畈村民委员会西北1.5千米。属杨家畈村二组。面积6公顷。居民120户,425人。姓氏以艾、杨姓居多。聚落呈片状分布。因三峡电网公司在当地建换流站,位于换流站附近的居民整体搬迁,形成一居民小区。此地原名“打人坝”,因官府曾在此处决乡村恶霸,故名。2012年换流站小区建成更名。居民从事柑橘种植、务工经商等。
黄家塝 [Huángjiābǎng] 位于杨家畈村民委员会以北2千米。属杨家畈村四组。面积20公顷。居民30户,132人。姓氏以黄、胡姓居多。聚落呈带状分布在村级公路旁。居民主要从事柑橘种植、务工经商。
黄金坳 [Huángjīn'ào] 位于杨家畈村民委员会西北5千米。属杨家畈村一组。面积6公顷。因地势偏僻,现已无人居住。此处山坳中长满黄荆树,人们习惯称此地为黄金坳。
刘家湾 [Liújiāwān] 位于杨家畈村民委员会以北3千米。属杨家畈村四组。面积10公顷。居民5户,25人。姓氏以刘、陈姓居多。居民主要种植柑橘。
龙王庙 [Lóngwángmiào] 位于杨家畈村民委员会西北1千米。属杨家畈村二组。面积20公顷。居民10户,45人。姓氏以胡、辛姓居多。聚落呈带状分布。相传,此处有一股泉水四季长流,周边居民饮用方便,人们为祭祀龙王,修建了一座小庙,故名龙王庙。居民从事柑橘种植、务工、经商。
帽子山 [Màozishān] 位于杨家畈村民委员会以北2.5千米。属杨家畈村四组。面积50公顷。现无人居住。因山形似帽子而得名。
藕节山 [ǒujiéshān] 位于杨家畈村民委员会以南0.5千米。属杨家畈村六组。面积30公顷。居民38户,192人。姓氏以杨、毛姓居多。聚落呈环状分布在藕节山东面。因多座小山相连,其形态酷似莲藕,故名藕节山。居民以卫生洁具加工、务工和经商为主。
秦四姑 [Qínsìgū] 位于杨家畈村民委员会以北3.2千米。属杨家畈村三组。面积10公顷。居民6户,33人。姓氏以郭、赵姓居多。很早以前,当地一户秦姓人家育有四女,其中四女儿看破红尘出家做了尼姑,圆寂于此,当地人怀念她,取名“秦四姑”。居民主要种植柑橘。
杉树坳 [Shānshù'ào] 位于杨家畈村民委员会以北1.2千米。属杨家畈村三组。面积20公顷。居民7户,36人。姓氏以廖、肖姓居多。因山坡上种植的杉树而得名。居民主要种植柑橘。
上杨家畈 [Shàngyángjiāfàn] 位于杨家畈村民委员会西北0.5千米。属杨家畈村五、六、七、八组。面积50公顷。居民88户,324人。姓氏以杨、毛姓居多。居民主要从事柑橘种植及扫帚洗把加工。
申家湾 [Shēnjiāwān] 位于杨家畈村民委员会以北1.8千米。属杨家畈村四组。面积20公顷。居民14户,75人。姓氏以申、胡姓居多。聚落呈环状分布。居民主要种植柑橘。
申家溪 [Shēnjiāxī] 位于杨家畈村民委员会以北1.5千米。属杨家畈村四组。面积10公顷。居民10户,41人。姓氏以申、胡姓居多。聚落呈环状分布。居民主要种植柑橘。
申家小湾 [Shēnjiāxiǎowān] 位于杨家畈村民委员会以北2千米。属杨家畈村四组。面积6公顷。居民6户,38人。姓氏以申、胡姓居多。居民主要种植柑橘。
申家嘴 [Shēnjiāzuǐ] 位于杨家畈村民委员会以北2千米。属杨家畈村四组。面积10公顷。居民15户,82人。姓氏以申、陈姓居多。聚落呈环状分布。居民主要从事柑橘种植。
石桥子 [Shíqiáozi] 位于杨家畈村民委员会西北6千米。属杨家畈村一组。面积5公顷。居民5户,12人。因此地一财主出资,请石匠打了一块石头,架成石桥,故名。居民主要从事柑橘种植。
吴家垴 [Wújiānǎo] 位于杨家畈村民委员会以北2.5千米。属杨家畈村四组。面积10公顷。居民2户,8人。居民主要从事柑橘种植。
犀望月 [Xīwàngyuè] 位于杨家畈村民委员会西北4千米。属杨家畈村二组。面积9公顷。居民6户,20人。有廖、邹等姓氏。因小溪河坝中有一块石头,有如犀牛望月状,故名。居民主要种植柑橘。
小溪湾 [Xiǎoxīwān] 位于杨家畈村民委员会西北2千米。属杨家畈村一组。面积20公顷。居民11户,41人。姓氏以廖、邹姓居多。聚落呈带状分布在小溪出口。居民主要种植柑橘。
鄢家堤 [Yānjiādī] 位于杨家畈村民委员会以南0.5千米。属杨家畈村七组。面积20公顷。居民76户,278人。姓氏以杨、毛姓居多。聚落呈带状分布。居民主要从事柑橘种植和扫帚洗把加工。
堰湾 [Yànwān] 位于杨家畈村民委员会西北3千米。属杨家畈村三组。面积3公顷。居民5户,34人。居民主要种植柑橘。
榨油冲 [Zhàyóuchōng] 位于杨家畈村民委员会以北1.5千米。属杨家畈村三组。面积6公顷。居民3户,14人。居民主要从事柑橘种植及农副产品加工。
朱家湾 [Zhūjiāwān] 位于杨家畈村民委员会西南1千米。属杨家畈村七组。面积8公顷。居民8户,35人。姓氏以朱、张姓居多。聚落呈带状。居民主要从事卫生洁具加工和服务性经营。
五、渔洋溪村
渔洋溪村村民委员会 [Yúyángxī Cūn Cūn mínwěiyuánhuì] 位于红花套镇人民政府驻地以北4.5千米。东与宜昌市猇亭区隔江相对,南与杨家畈村相连,西与大溪村毗邻,北接宜昌市点军区。村民委员会驻一组。属红花套镇。面积2970公顷。居民683户,2170人。清同治五年(1866)属宜都县红花铺,民国三十五年(1946)属红花乡,1953年4月属红花套区农权乡,1958年10月称红花套公社云峰大队,1981年9月改名为渔洋溪大队,1984年2月改名为渔洋溪村,2001年3月,由石桥子(五、六组)、三尖坡、南沙套、渔洋溪四村合并为渔洋溪村至今。下辖5个村民小组和57个居民点。境内有风景名胜荆门山。经济结构以柑橘种植和农副产品加工为主。岳宜高速、长江三峡翻坝高速、宜华一级公路过境,渔洋溪自西北向东南过境20千米。
艾家老屋 [àijiālǎowū] 位于渔洋溪村民委员会西北4.6千米。属渔洋溪村三组。面积10公顷。居住9户,33人。有艾、姜、余等姓氏。居民主要从事柑橘种植。
白鹤坪 [Báihèpíng] 位于渔洋溪村民委员会西北6.2千米。属渔洋溪村五组。面积0.2公顷。居民1户,4人。渔洋溪村五组有一块石头,高数米,外形似一只白鹤,立一块草坪上,故名白鹤坪。居民主要种植柑橘。
背湾 [Bèiwān] 位于渔洋溪村民委员会以南1.2千米。属渔洋溪村一组。面积10公顷。居民8户,28人。姓氏有林、骆、许等。此处树林茂密,便于藏匿,战乱时期人们把老人小孩带到这个湾子里面躲乱,后来得名为背湾。居民主要种植柑橘。
兵洞湾 [Bīngdòngwān] 位于渔洋溪村民委员会以北2.1千米。属渔洋溪村二组。面积10公顷。居民11户,46人。姓氏有廖、杨、冯等。聚落呈带状分布。曾有人在洞里发现多种古代兵器,表明洞内曾有士兵驻屯,故名兵洞湾。居民主要种植柑橘。
蔡家老屋 [Càijiālǎowū] 位于渔洋溪村民委员会西北5.3千米。属渔洋溪村三组。面积8公顷。居民9户,32人。姓氏有蔡、赵等。聚落呈带状。居民主要种植柑橘。
陈家湾 [Chénjiāwān] 位于渔洋溪村民委员会以北7.6千米。属渔洋溪村三组。地处丘陵,面积20公顷。居民14户,46人。姓氏有陈、杨姓。聚落呈带状分布在村级公路旁。居民主要从事柑橘、玉米、红薯种植及外出务工。
大方坪 [Dàfāngpíng] 位于渔洋溪村民委员会东北1千米。属渔洋溪村三组。面积1公顷。居民6户,19人。居民从事柑橘种植。
大堰湾 [Dàyànwān] 位于渔洋溪村民委员会以北1千米。属渔洋溪村二组。面积12公顷。居民15户,52人。有何、殷、张、方等姓氏。聚落呈环状分布。此地处山湾,有一大堰塘,所以得名为大堰湾。居民从事柑橘、玉米及红薯种植。
邓家溪 [Dèngjiāxī] 位于渔洋溪村民委员会以北3.4千米。属渔洋溪村三组。面积8公顷。居民7户,28人。有邓、杨、殷等姓氏。居民主要种植柑橘。
丁家槽坊 [Dīngjiācáofáng] 位于渔洋溪村民委员会以西6.6千米。属渔洋溪村二组。面积0.5公顷。居民3户,12人。居民主要种植柑橘。
东王庙 [Dōngwángmiào] 位于渔洋溪村民委员会以南0.7千米。属渔洋溪村一组。面积1公顷。居民3户,12人。传说渔洋溪村一组有一座寺庙,供奉仙人东王公,很多人去祭拜求福,很灵验,后来人们给这庙取名东王庙。居民主要种植柑橘。
冬瓜沟 [Dōngguāgōu] 位于渔洋溪村民委员会西北9.5千米。属渔洋溪村四组。面积1公顷。居民5户,19人。有蔡、任等姓氏。因地形像冬瓜而得名。居民以柑橘种植为主。
堵水台 [Dǔshuǐtái] 位于渔洋溪村民委员会西北7.2千米。属渔洋溪村二组。面积1公顷。居民4户,13人。有罗、陈等姓氏。因小溪沟前有块大石台,每到涨水的时候,石台能把大水堵住,所以称为堵水台。居民主要种植柑橘。
猴儿湾 [Hóu rwān] 位于渔洋溪村民委员会西北7千米。属渔洋溪村四组。面积1公顷。居民2户,10人。此地名因两面环山,山形似猴子,所以取名为猴儿湾。居民主要种植玉米和红薯。
黄家屋场 [Huángjiāwūchǎng] 位于渔洋溪村民委员会以西4.4千米。属渔洋溪村五组。面积2公顷。居民6户,25人。姓氏有黄、许等。居民主要种植柑橘。
烂泥港 [Lànnígǎng] 位于渔洋溪村民委员会以北4.2千米。属渔洋溪村二组。面积5公顷。居民6户,27人。有丁、刘等姓氏。此地山湾内有一条道路,因山高光少,道路泥泞,所以取名烂泥港。居民主要种植柑橘。
廖家垴 [Liàojiānǎo] 位于渔洋溪村民委员会以北3.5千米。属渔洋溪村二组。面积20公顷。居民17户,58人。姓氏有廖、冯、袁等。聚落呈散状分布。居民主要种植柑橘。
林家坪 [Línjiāpíng] 位于渔洋溪村民委员会西北5.8千米。属渔洋溪村四组。面积8公顷。居民7户,28人。姓氏有刘、蔡、汪等。因林姓人家居住而得名。居民主要种植柑橘。
灵官殿 [Língguāndiàn] 位于渔洋溪村民委员会以北8.2千米。属渔洋溪村四组。面积1公顷。居民4户,12人。传说一位官员,急公好义,去世后,人们为了纪念他,建了一座殿堂,有什么心愿都到那里祭拜祈福,所以命名为灵官殿。居民主要种植柑橘。
罗家河堰 [Luójiāhéyàn] 位于渔洋溪村民委员会以北7.6千米。属渔洋溪村四组。面积1公顷。居民3户,12人。此地原有很多罗姓人家,沿堰塘周边而居,故得名为罗家河堰。居民主要种植柑橘。
罗家湾 [Luójiāwān] 位于渔洋溪村民委员会西北6.9千米。属渔洋溪村四组。面积5公顷。居民4户,13人。居民主要种植柑橘。
罗家溪 [Luójiāxī] 位于渔洋溪村民委员会以北1.2千米。属渔洋溪村二组。面积10公顷。居民7户,28人。有罗、方、刘等姓氏。聚落呈环状分布。居民主要种植柑橘。
猫子冲 [Māozichōng] 位于渔洋溪村民委员会以北6.2千米。属渔洋溪村三组。面积3公顷。居民7户,29人。有刘、蔡等姓氏。居民主要种植柑橘。
南湾 [Nánwān] 位于渔洋溪村民委员会以北4.8千米。属渔洋溪村三组。面积2公顷。居民9户,33人。有李、肖、艾等姓氏。因地理位置及地形特征而得名。居民主要种植柑橘。
牛角坪 [Niújiǎopíng] 位于渔洋溪村民委员会以西5.3千米。属渔洋溪村五组。面积8公顷。居民6户,27人。有邓、黄、肖等姓氏。居民主要种植柑橘。
泡桐树湾 [Pàotóngshùwān] 位于渔洋溪村民委员会以西0.8千米。属渔洋溪村一组。面积2公顷。居民3户,12人。居民从事柑橘种植。
杉湾 [Shānwān] 位于渔洋溪村民委员会以北6.2千米。属渔洋溪村四组。面积1公顷。居民2户,6人。因湾内多杉树,人们称为杉湾。居民主要种植柑橘。
狮子包 [Shīzibāo] 位于渔洋溪村民委员会以北0.7千米。属渔洋溪村一组。面积5公顷。原有居民11户,42人。有何、许、杨、方等姓氏。因土地贫瘠,居民现已外迁,无人居住。
柿子树湾 [Shìzishùwān] 位于渔洋溪村民委员会以西0.3千米。属渔洋溪村一组。面积3公顷。居民9户,34人。有方、张、丁等姓氏。因湾内多柿树而得名。居民主要种植柑橘。
淘金冲 [Táojīnchōng] 位于渔洋溪村民委员会以南2.5千米。属渔洋溪村一组。面积2公顷。居民7户,25人。传说此地有一对金鸭子,人们可以在这里淘到金子,于是称为淘金冲。居民以种植柑橘、玉米及红薯为主。
土地庙 [Tǔdìmiào] 位于渔洋溪村民委员会以西6.1千米。属渔洋溪村一组。面积2公顷。居民4户,16人。姓氏有罗、王等姓。居民种植柑橘、玉米及红薯。
汪家槽子 [Wāngjiācáozi] 位于渔洋溪村民委员会西北5.6千米。属渔洋溪村五组。面积1公顷。居民2户,10人。居民主要种植柑橘。
王家塝 [Wángjiābǎng] 位于渔洋溪村民委员会驻地。属渔洋溪村一组。面积10公顷。居民10户,43人。姓氏有张、方、袁姓等。居民以种植柑橘、红薯及玉米为主。
王水潭 [Wángshuǐtán] 位于渔洋溪村民委员会西北5.9千米。属渔洋溪村四组。面积10公顷。居民12户,41人。姓氏有黄、林、刘姓等。聚落呈带状分布在公路旁。居民主要种植柑橘。
王爷庙 [Wángyemiào] 位于渔洋溪村民委员会西北0.7千米。属渔洋溪村一组。面积1公顷。居民8户,26人。姓氏有王、方、谭等。因旧时庙宇而得名。居民主要种植柑橘。
文家湾 [Wénjiāwān] 位于渔洋溪村民委员会西北5千米。属渔洋溪村五组。面积1公顷。居民7户,23人。姓氏有文、刘、邓等。居民主要种植柑橘。
吴家湾 [Wújiāwān] 位于渔洋溪村民委员会西北4.5千米。属渔洋溪村三组。面积1公顷。居民3户,10人。居民主要种植柑橘。
仙人桥 [Xiānrénqiáo] 位于渔洋溪村民委员会以北3千米。属渔洋溪村二组。面积1公顷。居民2户,6人。从荆门山主峰东麓下行,有一座天然形成的石拱桥,鬼斧神工,自然天成,传说是仙人下凡修造,称之为仙人桥。居民主要种植柑橘。
响水潭 [Xiǎngshuǐtán] 位于渔洋溪村民委员会西北7.9千米。属渔洋溪村四组。面积8公顷。居民6户,25人。有王、刘、向等姓氏。这里有一个大水潭,下面还有一个小潭,潭水溅落有声,故名响水潭。居民主要种植柑橘。
肖家坪 [Xiāojiāpíng] 位于渔洋溪村民委员会以北4.9千米。属渔洋溪村五组。面积1公顷。居民5户,18人。居民以种植柑橘、玉米及红薯为主。
肖家湾 [Xiāojiāwān] 位于渔洋溪村民委员会西北5.3千米。属渔洋溪村三组。面积6公顷。居民9户,31人。姓氏有肖、张、汪等。居民主要种植柑橘。
小溪坳 [Xiǎoxī'ào] 位于渔洋溪村民委员会以北7.2千米。属渔洋溪村四组。面积3公顷。居民18户,72人。聚落呈带状分布在村级公路旁。因地形地貌特征而得名。居民种植柑橘、玉米及红薯。
小仙人桥 [Xiǎoxiānrénqiáo] 位于渔洋溪村民委员会以北3.1千米。属渔洋溪村二组。面积0.5公顷。居民1户,3人。从荆门山主峰东麓下行,有一座天然形成的石桥,传说是仙人下凡所建,称之为小仙人桥。居民从事柑橘种植。
徐家祠堂 [Xújiācítáng] 位于渔洋溪村民委员会以南0.2千米。属渔洋溪村一组。面积1公顷。居民6户,25人。姓氏有徐、许、田等。居民种植柑橘、玉米及红薯。
徐家湾 [Xújiāwān] 位于渔洋溪村民委员会南偏东0.7千米。属渔洋溪村一组。面积1公顷。居民7户,23人。有徐、丁、张等姓氏。居民主要种植柑橘。
许家槽坊 [Xǔjiācáofáng] 位于渔洋溪村民委员会西北4.4千米。属渔洋溪村五组。面积1公顷。居民5户,18人。姓氏有许、蔡等。许氏家族办有酿酒作坊,故名许家槽坊。居民主要种植柑橘。
学堂坳 [Xuétáng'ào] 位于渔洋溪村民委员会以西4.8千米。属渔洋溪村五组。面积1公顷。居民4户,13人。此地原有一所学校,校址在两山间的连接地带,称之学堂坳。居民种植柑橘、玉米及红薯。
羊儿冲 [Yáng rchōng] 位于渔洋溪村民委员会以北6.2千米。属渔洋溪村三组。面积5公顷。居民6户,23人。姓氏有殷、陈等。因地形似羊形而得名。居民从事玉米、柑橘及蔬菜种植。
羊尾坝 [Yángwěibà] 位于渔洋溪村民委员会以北5.2千米。属渔洋溪村三组。面积3公顷。居民9户,35人。姓氏有汪、杨、袁等。地形似羊的尾巴,故名羊尾坝。居民从事柑橘、玉米及蔬菜种植。
杨家竹林 [Yángjiāzhúlín] 位于渔洋溪村民委员会以北3.4千米。属渔洋溪村三组。面积1公顷。居民3户,13人。因姓杨人家四周有一大片竹林,故而得名。居民从事柑橘、玉米及蔬菜种植。
余家北湾 [Yújiāběiwān] 位于渔洋溪村民委员会西北2千米。属渔洋溪村三组。面积1公顷。居民6户,28人。有余、艾、姜等姓氏。居民主要种植柑橘。
俞家北湾 [Yújiāběiwān] 位于渔洋溪村民委员会西北6.3千米。属渔洋溪村三组。面积7公顷。居民10户,38人。姓氏有艾、余、李等。聚落沿溪沟呈带状分布。居民主要种植柑橘。
袁家垴 [Yuánjiānǎo] 位于渔洋溪村民委员会以北3.1千米。属渔洋溪村二组。面积3公顷。居民4户,14人。姓氏有袁、丁等姓。居民主要种植柑橘。
张家冲 [Zhāngjiāchōng] 位于渔洋溪村民委员会西北5.7千米。属渔洋溪村二组。面积3公顷。居民7户,26人。姓氏有张、汪、刘等。居民主要种植柑橘。
张家坪 [Zhāngjiāpíng] 位于渔洋溪村民委员会西北4.9千米。属渔洋溪村三组。面积1公顷。居民3户,12人。居民主要种植柑橘。
智家祠堂 [Zhìjiācítáng] 位于渔洋溪村民委员会西北5.3千米。属渔洋溪村二组。面积9公顷。居民8户,35人。姓氏有智、汪、殷等。居民主要种植柑橘。
智家湾 [Zhìjiāwān] 位于渔洋溪村民委员会以北5.1千米。属渔洋溪村五组。面积8公顷。居民8户,33人。姓氏有智、邓、黄等。居民主要种植柑橘。
六、窑坡垴村
窑坡垴村村民委员会 [Yáopōnǎo Cūn Cūn mínwěiyuánhuì] 位于红花套镇人民政府驻地以西1.5千米。东邻红花套村,南接高坝洲镇白洪溪村,西抵白洪溪水库及南桥村,北至杨家畈村。村民委员会驻六组。属红花套镇。面积1080公顷。居民793户,2840人。下辖7个村民小组和34个居民点。因昔时建有窑厂而得名。清同治五年(1866)属红花铺,民国三十五年(1946)属红花乡,1953年4月属红花套区徐白乡,1958年10月称红花套公社长红大队,1981年9月改名为窑坡垴大队,1984年2月改名为窑坡垴村,2001年3月由联合、徐家山、窑坡垴三村合并为窑坡垴村至今。居民主要种植柑橘。宜昌郭家岗22万伏变电站坐落在村内西北部。村内有318国道贯通,东西长1.5千米。
窑坡垴 [Yáopōnǎo] 位于窑坡垴村民委员会东南0.5千米。属窑坡垴村四组。面积7公顷。居民18户,71人。姓氏以熊、杨、汪、廖姓为主。聚落呈带状分布。因昔时建有窑场,故而得名。居民主要种植柑橘。
芭芒溪 [Bāmángxī] 位于窑坡垴村民委员会以北0.2千米。属窑坡垴村三组。面积2公顷。居民5户,23人。因草本植物芭芒而得名。居民主要种植柑橘、玉米及红薯。
白鸽嘴 [Báigēzuǐ] 位于窑坡垴村民委员会以北0.2千米。属窑坡垴村七组。面积4公顷。居民20户,56人。姓氏以胡、杨姓居多。聚落呈散状。居民主要种植柑橘、玉米及红薯。
大溪 [Dàxī] 位于窑坡垴村民委员会以西0.5千米。属窑坡垴村七组。面积20公顷。居民48户,196人。姓氏以杨、孟、罗姓居多。聚落呈散状。居民主要种植柑橘。
墩子桥 [Dūnziqiáo] 位于窑坡垴村民委员会以南1.5千米。属窑坡垴村三组。面积3公顷。居民9户,32人。姓氏以李、熊、袁姓居多。聚落呈带状分布。居民主要种植柑橘。
龚家老屋 [Gōngjiālǎowū] 位于窑坡垴村民委员会以南0.1千米。属窑坡垴村四组。面积2公顷。居民3户,15人。居民主要种植柑橘。
关坡槽 [Guānpōcáo] 位于窑坡垴村民委员会以南0.8千米。属窑坡垴村三组。面积3公顷。因山坡上下的关口两端高起中间凹陷的地形而得名。现无人居住,地名沿用。
广东岗 [Guǎngdōnggǎng] 位于窑坡垴村民委员会以北0.6千米。属窑坡垴村七组。面积6公顷。居民7户,28人。姓氏以廖、杨姓为主。相传山岗上住有一徐姓人家,热衷岭南音乐,遂组织一班人员学习演奏。每当音乐响起,让人如同在广东一般,故名“广东岗”。居民主要种植柑橘。
鬼堰 [Guǐyàn] 位于窑坡垴村民委员会以北0.3千米。属窑坡垴村六组。面积4公顷。居民11户,60人。姓氏以胥、赵姓为主。聚落呈散状。相传有人不幸于此堰落水溺亡,俗称淹死鬼,以此故名。居民主要种植柑橘。
黄家庙 [Huángjiāmiào] 位于窑坡垴村民委员会以东3千米。属窑坡垴村一组。面积1公顷。现已无人居住,地名沿用。
黄家湾 [Huángjiāwān] 位于窑坡垴村民委员会以北0.7千米。属窑坡垴村七组。面积2公顷。居民7户,35人。姓氏多为黄姓。居民主要种植柑橘。
窖金湾 [Jiàojīnwān] 位于窑坡垴村民委员会西南1千米。属窑坡垴村五组。面积2公顷。现无人居住,地名沿用。
金鸡垴 [Jīnjīnǎo] 位于窑坡垴村民委员会以北0.4千米。属窑坡垴村七组。面积6公顷。因地形如鸡而得名。现无人居住,地名沿用。
拦水堰 [Lánshuǐyàn] 位于窑坡垴村民委员会以北0.5千米。属窑坡垴村七组。面积4公顷。居民10户,55人。姓氏以王、杨姓为主。聚落呈散状分布。居民主要种植柑橘。
老屋场 [Lǎowūchǎng] 位于窑坡垴村民委员会以南0.2千米。属窑坡垴村三组。面积3公顷。现已无人居住,地名沿用。
李家垴 [Lǐjiānǎo] 位于窑坡垴村民委员会以西1千米。属窑坡垴村六组。面积2公顷。居民12户,48人。姓氏以李、杨姓居多。聚落呈带状分布。居民主要种植柑橘。
廖家湾 [Liàojiāwān] 位于窑坡垴村民委员会以北1.2千米。属窑坡垴村七组。面积3公顷。居民20户,40人。姓氏以廖、袁姓居多。聚落呈带状分布。居民主要种植柑橘。
林场湾 [Línchǎngwān] 位于窑坡垴村民委员会以东2千米。属窑坡垴村三组。面积2公顷。居民3户,9人。居民主要从事柑橘种植、养殖及工副业生产。
茅草坡 [Máocǎopō] 位于窑坡垴村民委员会以西2千米。属窑坡垴村六组。面积2公顷。已开发成耕地,种植柑橘,现无人居住,地名沿用。
七里坡 [Qīlǐpō] 位于窑坡垴村民委员会以北1千米。属窑坡垴村六组。面积3公顷。居民3户,10人。居民主要种植柑橘。
上徐家山 [Shàngxújiāshān] 位于窑坡垴村民委员会以北0.8千米。属窑坡垴村六组。面积100公顷。居民280户,1012人。姓氏以李、杨、赵姓居多。聚落呈散状分布。居民主要种植柑橘。
中徐家山 [Zhōngxújiāshān] 位于窑坡垴村民委员会以东0.5千米。属窑坡垴村四、五组。面积60公顷。居民175户,678人。姓氏以汪、杨、龚姓居多。聚落呈带状分布。居民主要种植柑橘。
下徐家山 [Xiàxújiāshān] 位于窑坡垴村民委员会以东0.8千米。属窑坡垴村六、七组。面积约100公顷。居民230户,901人。姓氏以杨、罗、汪姓居多。聚落呈散状分布。居民主要种植柑橘。
石磊子坡 [Shílěizipō] 位于窑坡垴村民委员会以北2千米。属窑坡垴村七组。面积2公顷。因鹅卵石遍布不便耕种,故名石磊子坡。现无人居住,地名沿用。
汪家罗 [Wāngjiāluó] 位于窑坡垴村民委员会以西0.5千米。属窑坡垴村七组。面积6公顷。现已无人居住,地名沿用。
小溪 [Xiǎoxī] 位于窑坡垴村民委员会以东1千米。属窑坡垴村一组。面积3公顷。居民20户,76人。姓氏以杨、李、罗姓居多。聚落呈带状分布。居民主要种植柑橘。
辛家大屋 [Xīnjiādàwū] 位于窑坡垴村民委员会以北1千米。属窑坡垴村七组。面积1公顷。居民3户,10人。居民主要种植柑橘。
辛家嘴 [Xīnjiāzuǐ] 位于窑坡垴村民委员会以东1千米。属窑坡垴村一组。面积2公顷。居民5户,20人。姓氏有辛、邵等姓。居民以种植柑橘、红薯及玉米为主。
新堰 [Xīnyàn] 位于窑坡垴村民委员会以东3千米。属窑坡垴村一组。面积3公顷。居民12户,45人。姓氏以杨、龚、罗姓居多。聚落呈带状分布。居民主要种植柑橘。
徐家潭坡 [Xújiātánpō] 位于窑坡垴村民委员会以南1千米。属窑坡垴村五组。面积6公顷。现无人居住,地名沿用。
杨家撇坡 [Yángjiāpiěpō] 位于窑坡垴村民委员会以南1千米。属窑坡垴村五组。面积1公顷。居民3户,12人。居民主要种植柑橘。
杨家湾 [Yángjiāwān] 位于窑坡垴村民委员会以东1.5千米。属窑坡垴村二组。面积3公顷。居民5户,18人。居民主要种植柑橘。
余家槽坊 [Yújiācáofáng] 位于窑坡垴村民委员会以东2千米。属窑坡垴村三组。面积2公顷。居民3户,12人。居民主要种植柑橘。
张家垴 [Zhāngjiānǎo] 位于窑坡垴村民委员会以东1.5千米。属窑坡垴村二组。面积3公顷。居民7户,25人。姓氏以张、杨姓居多。居民主要种植柑橘。
七、南桥村
南桥村村民委员会 [Nánqiáo Cūn Cūnmín wěiyuánhuì] 位于红花套镇人民政府驻地西偏南6千米。东起窑坡垴村,南邻高坝洲镇白洪溪村、青林寺村,西抵鄢家沱村和大溪村,北连杨家畈村。村民委员会驻三、四、五组交界处。属红花套镇。面积1350公顷。居民765户,2700人。下辖5个村民小组和46个居民点。因境内一南北走向的桥梁“指南桥”而得名。清同治五年(1866)属红花铺,民国三十五年(1946)属红岩乡、红花乡,1953年4月属红花套区马王乡,1958年10月称红花套公社南桥大队,1984年2月改名为南桥村,2001年3月干冲村、马王山村、汪家棚村并入。居民以柑橘种植为主。318国道从东至西过境5千米,岳宜高速横贯南北。
宝剑树 [Bǎojiànshù] 位于南桥村民委员会东南1.5千米。属南桥村四组。面积10公顷。居民29户,80人。姓氏以赵、杜姓居多。聚落呈环状分布。清代,此地有一根枫相树,如宝剑直刺云天,故名。居民以柑橘种植为主。
蔡家坝 [Càijiābà] 位于南桥村民委员会东北2.5千米。属南桥村一组。面积10公顷。居民7户,25人。姓氏有汪、郑等姓。居民以柑橘种植为主。
程家冲 [Chéngjiāchōng] 位于南桥村民委员会以北1.5千米。属南桥村三组。面积12公顷。居民18户,65人。姓氏以程、李姓居多。聚落呈散状分布。居民以柑橘种植为主。
程家老屋 [Chéngjiālǎowū] 位于南桥村民委员会以北1.5千米。属南桥村三组。面积3公顷。居民13户,48人。姓氏以程姓为主。聚落呈环状分布。居民以柑橘种植为主。
大尖山 [Dàjiānshān] 位于南桥村民委员会以北4千米。属南桥村二组。面积5公顷。居民12户,35人。姓氏以李、赵姓居多。地形似锥形,人称大尖山。居民散居于山脚,以柑橘种植为主。
大廖家湾 [Dàliàojiāwān] 位于南桥村民委员会以东1.5千米。属南桥村一组。面积3公顷。居民5户,20人。均为廖姓。居民以柑橘种植为主。
大湾 [Dàwān] 位于南桥村民委员会西北0.5千米。属南桥村三组。面积5公顷。居民5户,20人。姓氏以汪、郑姓居多。居民以柑橘种植为主。
东阳庙 [Dōngyángmiào] 位于南桥村民委员会以西2.5千米。属南桥村五组。面积3公顷。居民11户,44人。姓氏以李、赵姓居多。聚落呈带状分布在318国道旁。此地曾有一座面朝东方的土地庙,故名东阳庙。居民以柑橘种植为主。
姑娘庙 [Gūniangmiào] 位于南桥村民委员会以东3千米。属南桥村四组。面积2公顷。居民12户,28人。姓氏以廖、李姓居多。聚落呈散状。相传有一名未婚女子在此地出家,故名姑娘庙。居民以柑橘种植为主。
罐儿垴 [Guàn rnǎo] 位于南桥村民委员会以北1.5千米。属南桥村三组。面积2公顷。居民5户,23人。姓氏以郑、廖姓居多。居民以柑橘种植为主。
郭家湾 [Guōjiāwān] 位于南桥村民委员会东北2千米。属南桥村一组。面积2公顷。居民6户,20人。郭姓世代居此,形成居民点,故名。居民以柑橘种植为主。
黑岩包 [Hēiyánbāo] 位于南桥村民委员会西北3千米。属南桥村二组。面积12公顷。居民20户,70人。姓氏以汪、郑姓居多。新建小区住宅三排,聚落呈片状分布。居民以柑橘种植为主。
浑水堰 [Húnshuǐyàn] 位于南桥村民委员会以西0.2千米。属南桥村五组。面积2公顷。居民9户,28人。姓氏以廖、李姓居多。因堰塘水浑浊而得名。居民以柑橘种植为主。临318国道。
火石坡 [Huǒshípō] 位于南桥村民委员会以西2千米。属南桥村五组。面积10公顷。居民23户,70人。姓氏以李、赵姓居多。聚落呈环状分布。此地山上石头能够摩擦生火,故名火石坡。居民以柑橘种植为主。
蒋家湾 [Jiǎngjiāwān] 位于南桥村民委员会东北2.5千米。属南桥村二组。面积2公顷。居民5户,20人。居民以柑橘种植为主。
苦竹溪 [Kǔzhúxī] 位于南桥村民委员会西北3千米。属南桥村五组。面积20公顷。居民32户,46人。姓氏以汪姓居多。聚落称散状分布。因当地生长苦竹而得名。居民以柑橘种植为主。
兰家湾 [Lánjiāwān] 位于南桥村民委员会东北2.5千米。属南桥村三组。面积2公顷。居民5户,23人。姓氏多为兰姓。居民以柑橘种植为主。
李家湾 [Lǐjiāwān] 位于南桥村民委员会以北3千米。属南桥村二组。面积2.5公顷。居民9户,35人。姓氏以李姓居多。居民以柑橘种植为主。
林家湾 [Línjiāwān] 位于南桥村民委员会以北3千米。属南桥村三组。面积3公顷。居民8户,24人。姓氏以林姓居多。居民以柑橘种植为主。
罗家大湾 [Luójiādàwān] 位于南桥村民委员会以北0.5千米。属南桥村三组。面积2公顷。居民8户,30人。姓氏以罗姓居多。居民以柑橘种植为主。
马家店 [Mǎjiādiàn] 位于南桥村民委员会以西0.5千米。属南桥村五组。面积2.5公顷。居民6户,24人。姓氏以马姓居多。居民以柑橘种植为主。
马骡子湾 [Mǎluóziwān] 位于南桥村民委员会东南2千米。属南桥村四组。面积5公顷。居民14户,60人。姓氏以廖、李、赵姓居多。聚落呈带状分布。居民以柑橘种植为主。
毛狗岗 [Máogǒugǎng] 位于南桥村民委员会东南2千米。属南桥村三组。面积8公顷。居民18户,45人。此地经常有狐狸出没,毛狗在当地俗称狐狸,故名。居民以柑橘种植为主。
欧家湾 [ōujiāwān] 位于南桥村民委员会东南2千米。属南桥村三组。面积3公顷。居民6户,20人。姓氏以欧姓居多。聚落呈环状分布。居民以柑橘种植为主。
阮坳冲 [Ruǎn'àochōng] 位于南桥村民委员会东南2.5千米。属南桥村四组。面积2公顷。居民5户,20人。姓氏以阮姓居多。居民以柑橘种植为主。
沈家岗 [Shěnjiāgǎng] 位于南桥村民委员会东北2.5千米。属南桥村二组。面积2.5公顷。居民11户,38人。姓氏以沈姓居多。聚落呈环状分布。居民以柑橘种植为主。
水龙寺 [Shuǐlóngsì] 位于南桥村民委员会东南2.5千米。属南桥村四组。面积5公顷。居民12户,30人。姓氏以郑、廖姓居多。聚落呈环状分布。此地有两条小溪,溪水蜿蜒如两条龙,溪旁有个寺庙,故名水龙寺。居民以柑橘种植为主。
算命子包 [Suànmìngzibāo] 位于南桥村民委员会以南2千米。属南桥村四组。面积3公顷。居民5户,23人。姓氏以廖、李姓居多。相传清朝曾有一算命先生居住在此山包上,故名。居民以柑橘种植为主。
孙家湾 [Sūnjiāwān] 位于南桥村民委员会以北2千米。属南桥村三组。面积2公顷。居民4户,15人。居民以柑橘种植为主。
陶坪 [Táopíng] 位于南桥村民委员会东南3千米。属南桥村一组。面积5公顷。居民14户,40人。姓氏以陶姓居多。聚落呈环状分布。居民以柑橘种植为主。
汪家祠堂 [Wāngjiācítáng] 位于南桥村民委员会以东2.5千米。属南桥村一组。面积3公顷。居民13户,40人。姓氏以汪姓居多。聚落呈带状分布。居民以柑橘种植为主。
汪家岗 [Wāngjiāgǎng] 位于南桥村民委员会东南2千米。属南桥村一组。面积2.5公顷。居民9户,30人。姓氏以汪姓居多。居民以柑橘种植为主。
汪家老屋 [Wāngjiālǎowū] 位于南桥村民委员会以东2千米。属南桥村一组。面积8公顷。居民9户,40人。姓氏以汪姓居多。居民以柑橘种植为主。
王家湾 [Wángjiāwān] 位于南桥村民委员会东偏北2.4千米。属南桥村一组。面积3公顷。居民10户,38人。姓氏以王姓居多。聚落呈带状分布。居民主要种植柑橘。
魏家垴 [Wèijiānǎo] 位于南桥村民委员会西南1.5千米。属南桥村四组。面积10公顷。居民9户,36人。姓氏以魏姓居多。居民以柑橘种植为主。
乌龟桥 [Wūguīqiáo] 位于南桥村民委员会东南2.5千米。属南桥村一组。面积10公顷。居民32户,106人。建有汪家棚小区集中居住。聚落呈团状。居民以柑橘种植为主。
洗马池 [Xǐmǎchí] 位于南桥村民委员会以东3千米。属南桥村四组。面积4公顷。居民15户,58人。姓氏以郑、廖姓居多。聚落呈带状分布。因此地原有一个池子洗过马而得名。居民以柑橘种植为主。
谢家老屋 [Xièjiālǎowū] 位于南桥村民委员会东北2.5千米。属南桥村一组。面积2公顷。居民7户,25人。姓氏以谢姓居多。居民以柑橘种植为主。
杨家坝 [Yángjiābà] 位于南桥村民委员会东北2.5千米。属南桥村三组。面积10公顷。居民22户,85人。姓氏以杨姓居多。聚落呈带状分布在村级公路一侧。居民以柑橘种植为主。
杨家坟地 [Yángjiāféndì] 位于南桥村民委员会东北2千米。属南桥村一组。面积3公顷。居民22户,70人。姓氏以杨姓居多。聚落呈散状。居民以柑橘种植为主。
张家湾 [Zhāngjiāwān] 位于南桥村民委员会东北2千米。属南桥村一组。面积15公顷。居民19户,60人。姓氏以张姓居多。聚落呈散状。居民以柑橘种植为主。
赵家垴 [Zhàojiānǎo] 位于南桥村民委员会西南1.5千米。属南桥村四组。面积8公顷。居民11户,40人。姓氏以赵姓居多。聚落呈散状。居民以柑橘种植为主。
郑家老屋 [Zhèngjiālǎowū] 位于南桥村民委员会以南1千米。属南桥村四组。面积8公顷。居民11户,46人。姓氏以郑姓居多。聚落呈带状分布。居民以柑橘种植为主。
指南桥 [Zhǐnánqiáo] 位于南桥村民委员会以西1.5千米。属南桥村五组。面积9公顷。居民11户,40人。姓氏以廖、李、赵姓居多。聚落呈散状。居民以柑橘种植为主。
中间屋 [Zhōngjiānwū] 位于南桥村民委员会以西1.5千米。属南桥村五组。面积2公顷。居民11户,44人。姓氏以廖、李、赵姓居多。聚落呈散状分布。居民以柑橘种植为主。
周家染铺 [Zhōujiārǎnpū] 位于南桥村民委员会以东2千米。属南桥村三组。面积10公顷。居民21户,65人。民居沿318国道两边呈带状分布。因旧时开办有染铺而得名。居民以柑橘种植为主。
八、鄢家沱村
鄢家沱村村民委员会 [Yānjiātuó Cūn Cūnmínwěiyuánhuì] 位于红花套镇人民政府驻地西北10千米。东与大溪村、南桥村相邻,西与长阳土家族自治县交界,南临清江,北与大溪村接壤。村民委员会驻二组。属红花套镇。面积1760公顷。居民639户,2180人。下辖6个村民小组和25个居民点。清同治五年(1866)属红花铺,民国三十五年(1946)属红岩乡,1953年4月属红花套区鄢家沱乡,1958年10月称红花套公社鄢沱大队,1981年9月称鄢家沱大队,1984年2月改名为鄢家沱村,2001年3月邓家冲村、骆家河村、白岩溪村并入。矿产资源有石英砂和石灰石等。天龙湾国家级 3 A 景区位于村内清江边。居民以柑橘种植为主。白岩溪过境10余千米,由北向南汇入清江。318国道贯穿东西。
白岩铺 [Báiyánpù] 位于鄢家沱村民委员会以西0.1千米。属鄢家沱村二组。面积10公顷。居民17户,62人。姓氏以欧、张、田姓居多。聚落呈带状分布。清朝年间,白岩溪与清江交汇处,有一块约1平方千米的滩涂。这里开设有酒店、杂货铺等。上恩施的商旅驮队常在此歇脚、投宿。因滩涂露出的全是灰白色的岩石,因而人们把这里叫作白岩铺。居民主要种植柑橘。
白岩溪桥 [Báiyánxīqiáo] 位于鄢家沱村民委员会西北0.3千米。属鄢家沱村二组。面积10公顷。居民10户,35人。聚落呈带状分布。居民主要种植柑橘。
大田槽 [Dàtiáncáo] 位于鄢家沱村民委员会西北2千米。属鄢家沱村六组。面积10公顷。居民6户,25人。姓氏以廖姓居多。山沟中间有一大块田,人称大田槽。居民主要种植柑橘。
大张家湾 [Dàzhāngjiāwān] 位于鄢家沱村民委员会西北6千米。属鄢家沱村六组。面积20公顷。居民6户,20人。姓氏以张、魏姓居多。居民主要种植柑橘。
邓家冲 [Dèngjiāchōng] 位于鄢家沱村民委员会西北3千米。属鄢家沱村二组。面积60公顷。居民150户,760人。姓氏以黄、董、杜姓居多。聚落呈带状分布于公路两旁。居民主要种植柑橘。
古家湾 [Gǔjiāwān] 位于鄢家沱村民委员会西北5千米。属鄢家沱村六组。面积30公顷。居民7户,25人。姓氏以古、郭姓居多。居民主要种植柑橘。
滑石板 [Huáshíbǎn] 位于鄢家沱村民委员会西北1千米。属鄢家沱村二组。面积10公顷。居民12户,46人。姓氏以欧、章姓居多。聚落呈带状分布。白岩溪畔有一大块很光滑的石头,许多人都喜欢在这块石头上玩耍,人们就称其为滑石板。居民以柑橘种植为主。
黄家凉亭子 [Huángjiāliángtíngzi]位于鄢家沱村民委员会西北3千米。属鄢家沱村四组。面积30公顷。居民26户,82人。姓氏以黄、杜姓居多。聚落呈带状分布于公路两侧。清代,黄家在通向恩施的大道边开设了一个客栈,店前有个大亭子,挑夫、驮队都在此歇凉,故称黄家凉亭子。居民主要种植柑橘。
灰口 [Huīkǒu] 位于鄢家沱村民委员会西北1千米。属鄢家沱村一组。面积40公顷。居民7户,30人。大溪汇入清江出口处有一码头,山上烧的石灰,在此装船外运,人称“灰口”。居民主要种植柑橘。
界山岭 [Jièshānlǐng] 位于鄢家沱村民委员会以西1.5千米。属鄢家沱村五组。面积100公顷。居民25户,80人。姓氏以曾、骆姓居多。居民沿公路居住呈带状分布。因旧时分属不同地方所管辖,故名“界山岭”。居民主要种植柑橘。
骆家河 [Luòjiāhé] 位于鄢家沱村民委员会西北1千米。属鄢家沱村六组。面积150公顷。居民20户,70人。主要姓氏以骆、袁、郭姓居多。居民沿公路居住呈带状分布。相传骆宾王墓在白岩溪骆氏家庙侧。“骆宾王逃居此,卒,逐葬焉。”(同治版《宜都县志》)。骆宾王勤王兵败,落籍此地,后子孙繁衍,故得名骆家河。居民主要种植柑橘。
马家坳 [Mǎjiā'ào] 位于鄢家沱村民委员会西北1.5千米。属鄢家沱村五组。面积10公顷。居民7户,28人。姓氏以刘姓居多。居民主要种植柑橘。
南溪 [Nánxī] 位于鄢家沱村民委员会西北3千米。属鄢家沱村三组。面积20公顷。居民12户,54人。姓氏以肖、邓姓居多。聚落呈带状分布。白岩溪由北向南注入清江,当地人以北南方位称上下游,下游就叫“南溪”。居民主要种植柑橘。
碾子湾 [Niǎnziwān] 位于鄢家沱村民委员会西北3千米。属鄢家沱村六组。面积10公顷。居民10户,28人。聚落呈散状分布。姓氏以袁、廖姓居多。相传此地曾有石匠打制石碾,所以叫碾子湾。居民主要种植柑橘。
欧家圈子 [ōujiāquānzi] 位于鄢家沱村民委员会西北1.4千米。属鄢家沱村三组。面积2公顷。居民5户,17人。居民主要种植柑橘。
牌坊湾 [Páifángwān] 位于鄢家沱村民委员会西北0.1千米。属鄢家沱村一组。面积10公顷。居民20户,85人。姓氏以刘、周姓居多。居民沿318国道居住呈带状分布。因立于通往恩施的官道上的牌坊而得名。居民主要种植柑橘。
青龙嘴 [Qīnglóngzuǐ] 位于鄢家沱村民委员会西北3千米。属鄢家沱村六组。面积30公顷。居民8户,30人。姓氏以张姓居多。因山势蜿蜒如一条青龙,故名。居民主要种植柑橘。
清江河 [Qīngjiānghé] 位于鄢家沱村民委员会西北1.5千米。属鄢家沱村六组。面积4公顷。居民81户,270人。姓氏以张姓居多。居民沿公路居住呈带状分布。因河流名称而得名,位于白岩溪入清江河段。居民主要种植柑橘。
堂上 [Tángshàng] 位于鄢家沱村民委员会西北1千米。属鄢家沱村一组。面积30公顷。居民75户,286人。姓氏以张姓居多。聚落呈带状分布。前清时期,官方曾在此设堂办事,为过往行人、挑夫、商旅驮队主持公道,以此故名。居民主要种植柑橘。
天花坪 [Tiānhuāpíng] 位于鄢家沱村民委员会西北4千米。属鄢家沱村六组。面积10公顷。居民6户,20人。沙壤土平地,宜栽种棉花,故称天花坪。居民主要种植柑橘。
天龙湾 [Tiānlóngwān] 位于鄢家沱村民委员会西北0.5千米。属鄢家沱村六组。面积120公顷。居民11户,38人。姓氏以骆、鄢姓居多。聚落呈带状分布。地处清江高坝洲库区,水域岔河众多,其形状如龙身龙爪,故称天龙湾。居民主要种植柑橘。
向家老屋 [Xiàngjiālǎowū] 位于鄢家沱村民委员会西北3千米。属鄢家沱村三组。面积40公顷。居民6户,23人。姓氏以肖、邓姓居多。居民主要种植柑橘。
小担子崖 [Xiǎodànziyá] 位于鄢家沱村民委员会西北5千米。属鄢家沱村四组。面积30公顷。居民16户,55人。姓氏以黄、杜姓居多。聚落呈带状分布。相传,刘姓人家开设一个店铺,挑夫和过客在此打尖歇脚,因背靠山崖,行人把这撂扁担吃饭休息的地方叫“小担子崖”。居民主要种植柑橘。
谢家冲 [Xièjiāchōng] 位于鄢家沱村民委员会西北3千米。属鄢家沱村六组。面积10公顷。居民8户,35人。姓氏以魏姓居多。居民主要种植柑橘。
长阳界牌阴坡 [Chángyángjièpái Yīnpō]位于鄢家沱村民委员会西北2千米。属鄢家沱村五组。面积10公顷。居民45户,137人。姓氏以官、魏姓居多。聚落呈带状分布。宜都与长阳交界之处,有一座大山,背阴少阳,故名阴坡。居民主要种植柑橘。
九、大溪村
大溪村村民委员会 [Dàxī Cūn Cūnmínwěi yuánhuì] 位于红花套镇人民政府驻地西北11千米。南与南桥村相邻,西与鄢家沱村连界,北与宜昌市点军区联棚乡接壤,东与杨家畈村、渔洋溪村毗邻。村民委员会驻一组。属红花套镇。面积3210公顷。居民272户,870人。下设5个居民小组及22个居民点。大溪古称富金溪,传有沙金而得名,后因其流程长,改称为大溪。清康熙年版《宜都县志》载:“富金溪,县西三十里,产竹木炭”。清同治五年(1866)属宜都县红花铺,民国三十五年(1946)属红岩乡,1953年4月属红花套区大溪乡,1958年10月称红花套公社青峰大队,1981年9月改名为大溪大队,1984年2月改名为大溪村,2001年3月回马滩村、广东棚村、张家坪村并入。居民主要种植柑橘和销售毛竹。村内有大溪水库,为双曲石拱坝,结构新巧,库内碧波潋滟,清澈如镜。G 50 沪渝高速穿村而过。
草坡 [Cǎopō] 位于大溪村民委员会西北10千米。属大溪村三组。面积5公顷。居民7户,18人。姓氏有黄、刘等姓。因山坡上长满杂草而得名。居民主要种植柑橘。
曾家坪 [Zēngjiāpíng] 位于大溪村民委员会西北9千米。属大溪村四组。面积10公顷。居民12户,40人。姓氏有曾、邓、李等姓。聚落呈带状分布于村级公路边。居民主要种植玉米、红薯、柑橘和毛竹。
大屋场 [Dàwūchǎng] 位于大溪村民委员会以南0.3千米。属大溪村一组。面积10公顷。居民8户,30人。姓氏有裴、邹等姓。聚落呈散状分布。居民以柑橘种植为主。
邓家老屋 [Dèngjiālǎowū] 位于大溪村民委员会西北4千米。属大溪村二组。面积20公顷。居民20户,82人。姓氏有邓、张、段等姓。聚落呈环状分布。居民主要种植柑橘。紧邻大溪水库,建有生态停车场,适宜休闲旅游。
冯家坡 [Féngjiāpō] 位于大溪村民委员会西北6千米、大溪水库库区。属大溪村三组。面积2公顷。居民4户,14人。居民主要种植柑橘。
杆子园 [Gǎnziyuán] 位于大溪村民委员会西北8千米。属大溪村四组。面积9公顷。居民11户,40人。主要姓氏有刘、赵、周等。聚落呈带状分布在大溪水库右岸。因生长楠木而得名。楠木是一种青禾木,常用于制作老式秤杆,故名杆子园。居民主要种植柑橘和毛竹。
桂湾沱 [Guìwāntuó] 位于大溪村民委员会以南0.8千米。属大溪村一组。面积13公顷。居民12户,40人。主要姓氏有邹、杨等。聚落呈环状分布。居民主要种植柑橘。
好汉坡 [Hǎohànpō] 位于大溪村民委员会西北8千米。属大溪村五组。面积1公顷。居民3户,11人。相传曾有两勇士在此山坡上比武,人们称之为好汉坡。居民主要种植玉米和红薯等。
老屋湾 [Lǎowūwān] 位于大溪村民委员会东南1千米。属大溪村一组。面积10公顷。居民8户,30人。聚落呈带状分布。居民以柑橘种植为主。地处高坝洲库区,适宜休闲观光。
刘家老屋 [Liújiālǎowū] 位于大溪村民委员会西北10千米。属大溪村五组。面积2公顷。居民4户,12人。居民主要种植柑橘。
刘家坪 [Liújiāpíng] 位于大溪村民委员会西北3千米。属大溪村二组。面积2公顷。居民9户,35人。姓氏有向、李、周等姓。聚落呈散居状。居民主要种植柑橘。
龙洞湾 [Lóngdòngwān] 位于大溪村民委员会东南1千米。属大溪村一组。面积20公顷。居民21户,65人。姓氏有汪、刘、邓等姓。聚落呈环状分布。因天然溶洞而得名。居民主要种植柑橘。
路家坪 [Lùjiāpíng] 位于大溪村民委员会西北11千米。属大溪村三组。面积4公顷。居民4户,14人。居民主要种植柑橘和毛竹。
棋盘嘴 [Qípánzuǐ] 位于大溪村民委员会以西0.3千米。属大溪村一组。面积10公顷。居民8户,30人。姓氏有邹、潘、张等姓。聚落呈散状分布。居民主要种植柑橘。
上下坡 [Shàngxiàpō] 位于大溪村民委员会西北1千米。属大溪村二组。面积20公顷。居民17户,60人。姓氏有方、李、邹等姓。聚落呈带状分布在村级公路两旁。居民主要种植柑橘。
王家嘴 [Wángjiāzuǐ] 位于大溪村民委员会西北9.1千米。属大溪村五组。面积1公顷。居民5户,18人。农产品有玉米、红薯等。
西湾 [Xīwān] 位于大溪村民委员会西北9.5千米。属大溪村四组。面积2公顷。居民3户,12人。地处大溪支流干子溪西部,故名。居民主要以养羊、加工毛竹为业。
向家台子 [Xiàngjiātáizi] 位于大溪村民委员会西北9千米。属大溪村四组。面积20公顷。居民15户,50人。姓氏有向、邹、黄等姓。聚落呈带状分布。居民主要种植柑橘和毛竹。
学堂坪 [Xuétángpíng] 位于大溪村民委员会西北11千米。属大溪村五组。面积1公顷。居民5户,16人。因原有私塾学堂而得名。居民主要种植柑橘和毛竹。
杨柳溪 [Yángliǔxī] 位于大溪村民委员会西北9千米。属大溪村三组。面积10公顷。居民10户,40人。姓氏有黄、周等姓。聚落呈散状分布。居民主要以种植玉米、柑橘及蔬菜为主。
长坪 [Chángpíng] 位于大溪村民委员会西北9千米。属大溪村五组。面积10公顷。居民7户,30人。姓氏有邹、朱等姓。居民主要种植玉米及红薯。
邹家台子 [Zōujiātáizi] 位于大溪村民委员会东南0.8千米。属大溪村一组。面积10公顷。居民8户,25人。姓氏有邹、曾等姓。居民主要种植柑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