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民委员会、居民点

第三节 村民委员会、居民点

一、官垱村

官垱村村民委员会 [Guāndàng Cūn Cūnmín wěiyuánhuì] 位于枝城镇人民政府驻地东南9.2千米。东邻何阳店村,西至回龙垱村,南至五峰山村、松木坪镇彭家桥村,北至洋溪村、官坪村。村民委员会驻四组(原官垱中学)。属枝城镇。面积870公顷。居民525户,1890人。下设8个村民小组和17个居民点。由昔时官府出资修建水垱而得名。清同治五年(1866)属枝江县第九都,民国三十五年(1946)属枝江县洋溪乡。1952年属枝江县洋溪区官坪乡,1955年7月属宜都县枝城区回龙乡,1958年10月改名为官垱大队属枝城公社,1984年2月改名为官垱村属枝城区官垱乡,1988年2月改属洋溪街道,2000年12月由官垱村、安桥村、孔家冲村五、六、七组合并为官垱村属枝城镇至今。村内建筑石料资源丰富。安桥水库位于村内,兼有灌溉和安全饮水功能。居民主要种植水稻、玉米、油菜、柑橘、茶叶。通村公路连接宜华一级公路,焦柳铁路、宜岳高速横贯东西,石马冲、洋溪相向流经南北。

大艾家冲 [Dààijiāchōng] 位于官垱村民委员会以南2千米。属官垱村二、三组。面积22公顷。居民89户,330人。姓氏以艾、孔姓居多,聚落分散。居民主要种植水稻、玉米、油菜、柑橘。

安坡垴 [npōnǎo] 位于官垱村民委员会西南1.5千米。属官垱村五组。面积24公顷。居民8户,30人。据传,湖南马帮队经常从此经过,就地卸鞍安歇,故名“安坡垴”。居民主要种植水稻、玉米、油菜、柑橘。

安桥 [nqiáo] 位于官垱村民委员会西南3千米。属官垱村六组。面积28公顷。居民59户,190人。姓氏以周、黄姓居多,聚落散状分布。据传,一位仙人骑着白马从石马冲沿河上行,来到龙洞口恰遇蛟龙伸出头来,马因而受惊奋蹄跃起,将马鞍和仙人抛于上空,就在马鞍即将落入河中之时,仙人轻扬浮尘,将马鞍变成了一座桥,稳稳地落在小河之上。后来取安稳之意,得名“安桥”。居民主要种植水稻、玉米、油菜、柑橘。

曾家桥 [Zēngjiāqiáo] 位于官垱村民委员会以南1.2千米。属官垱村四组。面积3公顷。居民7户,30人。主要种植水稻、玉米、油菜、茶叶。

邓家冲 [Dèngjiāchōng] 位于官垱村民委员会东南1.5千米。属官垱村一组。面积14公顷。居民35户,140人。姓氏以邓、熊姓居多,聚落分散。主要种植水稻、玉米、油菜、茶叶、柑橘。

洞坑子 [Dòngkēngzi] 位于官垱村民委员会西南2千米。属官垱村五组。面积2公顷。居民7户,20人。主要种植水稻、玉米、油菜。

公社湾 [Gōngshèwān] 位于官垱村民委员会以东0.8千米。属官垱村四组。面积6公顷。居民18户,60人。姓氏以孔、王姓居多,聚落呈片状分布。1961年官垱公社机关设于此处,故名。主要种植水稻、玉米、油菜。

官垱 [Guāndàng] 位于官垱村民委员会以北0.9千米。属官垱村四组。面积3公顷。居民18户,60人。姓氏以孔、王姓居多,聚落呈片状分布。据传清朝中期,一场大雨,山洪冲垮山坡,一棺材流至此河段,阻塞河流,水退后自然形成一水垱。官府得知,遂出资修垱,故名“官垱”。居民主要种植水稻、玉米。

黑冲子 [Hēichōngzi] 位于官垱村民委员会东南1.5千米。属官垱村一组。面积13公顷。居民33户,120人。姓氏以黄、艾、杨姓居多,聚落分散。因昔时森林茂密,光线幽暗,故名“黑冲子”。主要种植水稻、玉米、油菜。

夹沟 [Jiágōu] 位于官垱村民委员会以南3.5千米。属官垱村七组。面积8公顷。居民25户,90人。姓氏以熊、黄姓居多,聚落分散。居民主要种植水稻、玉米、油菜、柑橘。

孔家冲 [Kǒngjiāchōng] 位于官垱村民委员会西南2千米。属官垱村五组。面积14公顷。居民45户,160人。姓氏以孔、余姓居多,聚落分散。主要种植水稻、玉米、油菜、柑橘。

裴家坳 [Péijiā'ào] 位于官垱村民委员会西南2.8千米。属官垱村七组。面积1.5公顷。居民5户,17人。主要种植玉米、油菜、柑橘。

小冲子 [Xiǎochōngzi] 位于官垱村民委员会以南2.8千米。属官垱村五组。面积3公顷。居民8户,30人。主要种植水稻、玉米、油菜、柑橘。

徐家湾 [Xújiāwān] 位于官垱村民委员会西南0.5千米。属官垱村四组。面积4公顷。居民11户,30人。姓氏以徐姓居多,聚落分散。主要种植水稻、玉米、油菜。

下窑湾 [Xiàyáowān] 位于官垱村民委员会以南3.5千米。属官垱村三组。面积7公顷。居民19户,80人。姓氏以艾、王姓居多,聚落分散。主要种植水稻、玉米、油菜。

余家湾 [Yújiāwān] 位于官垱村民委员会西南1.3千米。属官垱村四组。面积3公顷。居民8户,30人。主要种植水稻、玉米、油菜。

翟家冲 [Zháijiāchōng] 位于官垱村民委员会西南2.8千米。属官垱村七组。面积为3公顷。居民10户,35人。姓氏以翟、周姓居多,聚落分散。主要种植水稻、玉米、油菜、柑橘。

二、白水港村

白水港村村民委员会 [Báishuǐgǎng Cūn Cūnmínwěiyuánhuì] 位于枝城镇人民政府驻地以北0.9千米。东临长江,西接兴宜大道,南临枝城镇政府,北傍九道河。村民委员会驻五组。属枝城镇。面积192公顷。居民1041户,3260人。辖有5个村民小组、4个居民点。因河道汛时涌白色浪花,唐宋时设白水镇,故名。清同治五年(1866)属枝江县第一都,民国三十五年(1946)属枝江县丹阳乡,1952年属枝江县城关区白水乡,1955年7月属宜都县枝城区白水乡,1958年10月称枝城公社西湖农场白水港耕作区,1961年5月改名为白水大队属枝城区西湖公社,1981年9月改名为白水港大队属枝城公社,1984年2月改名为白水港村属枝城区西湖乡,1988年2月属枝城街道,2001年3月由白水港村、白水渔业村合并为白水港村属枝城镇至今。“白水晓渡”为明清时邑中胜景。西湖大道直通村内,入户公路硬化率达100%。居民以农渔业为主,大多从事蔬菜种植、捕渔和水产养殖。

白水渡 [Báishuǐdù] 位于白水港村民委员会以北0.5千米。属白水港村一组。面积10公顷。居民42户,100人。居民以刘姓居多。民居沿道路两侧排列,形成街巷。因河道汛时涌起浪花呈白色,故名。渡口岸线长20米。居民从事蔬菜种植和渔业捕捞。

和尚坟 [Héshangfén] 位于白水港村民委员会东南0.5千米。属白水港村三组。面积2公顷。居民1户,5人。濒临长江。居民以务工为主。

蒋家桥 [Jiǎngjiāqiáo] 位于白水港村民委员会东南0.3千米。属白水港村三组。面积3公顷。居民10户,40人。居民以蒋、刘姓居多,聚落呈线状分布。北门矶头旁原有一小江洲,住着蒋姓人家,与白水港陆地一小河相隔,中间架有一小桥,故名蒋家桥。1860年长江发大水,江洲和桥被冲毁。居民主要从事务工经商。

乌羊岗 [Wūyánggǎng] 位于白水港村民委员会以南0.8千米。属白水港村三组。面积4公顷。居民15户,60人。居民姓氏以刘、鲁姓居多,聚落呈线状分布。因传说岗下有一乌金羊而得名。居民主要从事务工经商。

三、解家冲村

解家冲村村民委员会 [Xièjiāchōng Cūn Cūnmínwěiyuánhuì] 位于枝城镇人民政府驻地西南6.5千米。东与泉水河村相邻,西与聂家河镇邓家桥村、肖家隘村接壤,南与泉水河村、余家桥村、架锅山村交界,北与赤溪河村相接。村民委员会驻解家冲村三组。属枝城镇。面积670公顷。居民457户,1600人。辖有5个村民小组和13个居民点。姓氏以曹、江、刘、王、李姓居多。清同治五年(1866)属宜都县横碛中铺。民国三十五年(1946) 属枝江县丹阳乡,1952年改名为新场乡属枝江县城关区,1955年7月属宜都县枝城区,1958年10月改名为跃进大队属枝城公社,1981年9月改名为解家冲大队属枝城公社,1984年2月改名为解家冲村属枝城区白水乡,1988年2月属枝城街道,2001年3月合村并组为解家冲村属枝城镇至今。经济以农业种植为主,主要农作物有柑橘、茶叶、水稻、油菜等。

胡家巷 [Hújiāxiàng] 位于解家冲村民委员会东南3千米。属解家冲村一组。面积5公顷。居民12户,60人。姓氏以胡、肖姓居多,聚落分散布。居民主要从事农业生产,种植水稻、玉米、油菜、柑橘、茶叶。

虎踏石 [Hǔtàshí] 位于解家冲村民委员会西南3.5千。属解家冲村一组。面积1公顷。居民5户,20人。居民主要从事农业生产,种植水稻、玉米、油菜、柑橘、茶叶。

简码头 [Jiǎnmǎtóu] 位于解家冲村民委员会以东1千米。属解家冲村四组。面积3公顷。居民11户,50人。姓氏以章、何姓居多,聚落分散。居民主要从事农业生产,种植水稻、玉米、油菜、柑橘、茶叶。

解家冲 [Xièjiāchōng] 位于解家冲村民委员会驻地,面积30公顷。属解家冲村三组。居民50户,170人,姓氏以王、周姓居多,聚落依山而建呈线状分布。主要种植水稻、玉米、油菜、红薯、茶叶、柑橘。

金钟山 [Jīnzhōngshān] 位于解家冲村民委员会以东3.5千米。属解家冲村五组。面积2公顷。居民8户,30人。居民主要从事农业生产,种植水稻、玉米、油菜、柑橘、茶叶。

快活岭 [Kuàihuólǐng] 位于解家冲村民委员会西南0.5千米。属解家冲村三组。面积2公顷。居民15户,60人。姓氏以周、王姓居多,聚落分散。清末民初商道,岭上设有栈房、茶市,可供路人歇息,故名快活岭。主要种植水稻、玉米、油菜、柑橘、茶叶。

梅子溪 [Méizixī] 位于解家冲村民委员会以南3.5千米。属解家冲村二组。面积5公顷。居民8户,30人。主要种植水稻、玉米、油菜、柑橘、茶叶。

跑马岗 [Pǎomǎgǎng] 位于解家冲村民委员会西南3千米。属解家冲村五组。面积5公顷。居民5户,20人。主要种植水稻、玉米、油菜、柑橘、茶叶。

晒纸坪 [Shàizhǐpíng] 位于解家冲村民委员会西南1千米。属解家冲村三组。面积5公顷。居民6户,25人。主要种植水稻、玉米、油菜、柑橘、茶叶。

石渣湾 [Shízhāwān] 位于解家冲村民委员会以南1.5千米。属解家冲村四组。面积9公顷。居民15户,50人。姓氏以周、王、张姓为主,聚落分散。主要种植水稻、玉米、油菜、柑橘、茶叶。

双垱子 [Shuāngdàngzi] 位于解家冲村民委员会以东2.8千米。属解家冲村五组。面积5公顷。居民11户,40人。种植水稻、玉米、油菜、柑橘、茶叶。

学堂岗 [Xuétánggǎng] 位于解家冲村民委员会以南2千米。属解家冲村一组。面积3公顷。居民8户,30人。主要种植水稻、玉米、油菜、柑橘、茶叶。

张家祠堂 [Zhāngjiācítáng] 位于解家冲村民委员会以南3千米。属解家冲村二组。面积3公顷。居民15户,60人。姓氏以章、曹姓居多,聚落分散。主要种植水稻、玉米、油菜、柑橘、茶叶。

四、龙王台村

龙王台村村民委员会 [Lóngwángtái Cūn Cūnmínwěiyuánhuì] 位于枝城镇人民政府驻地以南1.4千米。东与沿江村接界,西与泉水河村相邻,南接阳和岭村,北抵环城村。村民委员会驻龙王台村三组。属枝城镇。面积230公顷。居民620户,2780人。姓氏以赵、周、李、王、方姓居多。昔时建有祈求龙王治水的土台,故名龙王台。清同治五年(1866)属枝江县第二都,民国三十五年(1946)属枝江县丹阳乡第三保,1949年属枝江县大同乡第三保。1952年属枝江县城关区龙台乡,1955年改名为幸福一社属宜都县枝城区白石乡,1958年10月称枝城公社西湖农场第一至第五耕作区,1961年5月改名为青龙大队属枝城区西湖公社,1966年10月改名为红卫大队属西湖公社,1981年9月改名为龙王台大队属枝城公社,1984年2月改名为龙王台村属枝城区西湖乡,1988年2月属枝城街道,2001年3月合村并组后为龙王台村属枝城镇至今。辖有5个村民小组和11个居民点。居民以务工经商为主,种植养殖为辅。文体卫生和公共健身场所设施齐备。宜华一级路由北向南穿越境内,紧邻枝城大道、丹阳大道。

曹家冲 [Cáojiāchōng] 位于龙王台村民委员会东北0.5千米。属龙王台村五组。面积3公顷。居民10户,40人。姓氏以曹、王姓居多,聚落呈片状分布。居民主要从事务工兼以农业种植、养殖。

方家大堰 [Fāngjiādàyàn] 位于龙王台村民委员会东北0.5千米。属龙王台村五组。面积5公顷。居民15户,60人。姓氏以方、李姓居多,聚落呈散状。居民主要从事务工和农业种植、养殖。

鏆头尖 [Guàntóujiān] 位于龙王台村民委员会西南0.5千米。属龙王台村二组。面积2公顷。居民5户,20人。居民从事务工经商,农业种植柑橘、茶叶。

蒋家冲 [Jiǎngjiāchōng] 位于龙王台村民委员会以西0.5千米。属龙王台村一组。面积1公顷,居民4户,16人。居民主要从事务工及农业种植、养殖。

李家冲 [Lǐjiāchōng] 位于龙王台村民委员会东北0.3千米。属龙王台村三组。面积3公顷。居民11户,40人。姓氏以李、方姓居多,聚落呈片状分布。居民从事务工经商和农业种植、养殖。

龙王台 [Lóngwángtái] 位于龙王台村民委员会以西0.5千米。属龙王台村一组。面积2公顷。居民6户,25人。因昔时建有祷告龙王治水的土台而得名。居民主要从事务工和农业种植、养殖。

牌坊坡 [Pái窑fangpō] 位于龙王台村民委员会西北0.4千米。属龙王台村一组。面积4公顷。居民15户,60人。姓氏以赵、周姓居多,聚落呈片状分布。清朝年间朝廷为当地邓姓女立一贞节牌坊,故名。居民主要从事农业种植及务工经商。

向家大堰 [Xiàngjiādàyàn] 位于龙王台村民委员会以北0.5千米。属龙王台村四组。面积3公顷。居民10户,40人。姓氏以向、徐姓居多,聚落呈片状分布。居民主要从事种植养殖及个体经商。

徐家大堰 [Xújiādàyàn] 位于龙王台村民委员会以北0.4千米。属龙王台村四组。面积2公顷。居民8户,30人。居民主要从事务工及个体经商。

赵家祠堂 [Zhàojiācítáng] 位于龙王台村民委员会以东0.2千米。属龙王台村三组。面积100公顷。居民125户,540人。姓氏以赵、王、李姓居多,民居沿公路而建,形成街巷。居民从事务工经商。

竹林子坡 [Zhúlínzipō] 位于龙王台村民委员会以东0.2千米。属龙王台村三组。面积2公顷。居民20户,80人。姓氏以周、王、彭姓居多,民居沿路而建,聚落呈线状。居民主要从事务工和农业种植、养殖。

五、楼子河村

楼子河村村民委员会 [Lóuzihé Cūn Cūn mínwěiyuánhuì] 位于枝城镇人民政府驻地北偏西2.5千米。东临长江,西至梁家畈村、陆城街道十里铺村,南与白水港村隔河相望,北与陆城街道宝塔湾村接壤。村民委员会驻五组。属枝城镇。面积804公顷。居民613户,2470人。辖有5个村民小组和56个居民点。以曹、刘、梁、吴姓居多。因溪边原有两层阁楼建筑,故名。清同治五年(1866)属枝江县第一都,民国三十五年(1946)属枝江县丹阳乡。1952年属枝江县城关区白水乡,1955年7月属宜都县枝城区白水乡,1958年10月改名为团结大队属宜都县枝城公社,1981年9月改名为楼子河大队属宜都县枝城公社,1984年2月改名为楼子河村属枝城区白水乡,1988年2月属枝城街道,2001年3月合村并组为楼子河村属枝城镇至今。工业有化工、建材,农业以柑橘种植和生猪养殖为主,商业有个体经营。主要驻区单位有东阳光火电厂、东阳光制药厂、华新水泥等企业。村内交通便利,孙华路从北向南穿越全境,西接宜华一级路,实现户户通水泥路。

白果冲 [Báiguǒchōng] 位于楼子河村民委员会东南0.3千米。属楼子河村五组。面积2公顷。居民5户,20人。居民从事柑橘种植和生猪养殖。

茶厂 [Cháchǎng] 位于楼子河村民委员会西北2.5千米。属楼子河村一组。面积11公顷。居民21户,80人。姓氏以艾、邓姓居多,聚落呈片状分布。居民从事茶叶、柑橘种植和生猪养殖。

大营盘 [Dàyíngpán] 位于楼子河村民委员会东北0.5千米。属楼子河村五组。面积19公顷。居民14户,40人。姓氏以郑、刘姓居多,聚落分散。因地处江边,进可攻,退可守,清朝白莲教农民起义军曾在此安营扎寨,故名。主要种植柑橘。

付家垴 [Fùjiānǎo] 位于楼子河村民委员会西南3.5千米。属楼子河村一组。面积10公顷。居民13户,50人。姓氏以梁、吴姓居多,聚落分散。主产柑橘。

桂花树屋场 [Guìhuāshùwūchǎng] 位于楼子河村民委员会西南1千米。属楼子河村三组。面积20公顷。居民11户,40人。姓氏以梁、曹姓居多,聚落呈片状。主产柑橘。

江家花园 [Jiāngjiāhuāyuán] 位于楼子河村民委员会东南0.8千米。属楼子河村五组。面积2公顷。居民1户,5人。居民主要种植柑橘。

金龙岗 [Jīnlónggǎng] 位于楼子河村民委员会西南0.8千米。属楼子河村三组。面积30公顷。居民13户,50人。姓氏以张、许姓居多,聚落呈散状。1969年此地兴办柑橘场,大面积种植柑橘,秋收时节,沿山脊挂满黄灿灿的橘子,宛如一条金色长龙,故名金龙岗。居民主要种植柑橘。

军官垴 [Jūnguānnǎo] 位于楼子河村民委员会以东0.5千米。属楼子河村五组。面积21公顷。居民2户,9人。相传此地原设有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故名。居民以务工为主。

苦竹溪 [Kǔzhúxī] 位于楼子河村民委员会西南4千米。属楼子河村一组。面积2公顷。居民3户,13人。居民主要种植柑橘。

连三坡 [Liánsānpō] 位于楼子河村民委员会东侧0.5千米。属楼子河村五组。面积10公顷。居民85户,340人。姓氏以刘、肖、郑姓居多,聚落分散。因相邻的三个山丘,一个比一个高,故名连三坡。据同治版《枝江县志·兵燹》载:“乾隆末有为白莲教者,……宜邑温家窑、连三坡与枝接壤习教者,阴谋不轨。”居民从事务工经商。

梁家庙 [Liángjiāmiào] 位于楼子河村民委员会西北3千米。属楼子河村一组。面积11公顷。居民14户,50人。姓氏以梁姓居多,聚落呈片状分布。居民主要种植柑橘。

梅家坳 [Méijiā'ào] 位于楼子河村民委员会以南0.7千米。属楼子河村五组。面积20公顷。居民9户,30人。主要种植柑橘。

庙垴 [Miàonǎo] 位于楼子河村民委员会以西1千米。属楼子河村四组。面积8公顷。居民2户,6人。主要种植柑橘。

螃蟹湾 [Pángxièwān] 位于楼子河村民委员会以西2千米。属楼子河村二组。面积9公顷。居民3户,14人。以种植柑橘为主。

狮子山 [Shīzishān] 位于楼子河村民委员会以西3千米。属楼子河村一组。面积10公顷,居民1户,6人。以种植柑橘为主。

石门冲 [Shíménchōng] 位于楼子河村民委员会以东0.5千米。属楼子河村四组。面积11公顷。居民46户,170人。姓氏以郑、闫姓居多,聚落分散。两山岩石对峙,其状似门,故名石门冲。主要种植柑橘。

石桥子 [Shíqiáozi] 位于楼子河村民委员会以西1千米。属楼子河村四组。面积1公顷。居民2户,11人。居民以种植柑橘为主。

双土庙 [Shuāngtǔmiào] 位于楼子河村民委员会以北0.3千米。属楼子河村四组。面积10公顷。居民2户,9人。居民以种植柑橘为主。

水库湾 [Shuǐkùwān] 位于楼子河村民委员会西南1千米。属楼子河村四组。面积11公顷。居民11户,40人。姓氏以郑、曹姓居多,聚落呈散状。居民以种植柑橘为主。

覃家庙 [Qínjiāmiào] 位于楼子河村民委员会西北2.5千米。属楼子河村二组。面积9公顷。居民3户,14人。居民以种植柑橘为主。

北天鹅抱蛋 [Běitiānébàodàn] 位于楼子河村民委员会以南0.3千米。属楼子河村五组。面积0.5公顷。居民3户,14人。居民主要种植柑橘。

田家槽子 [Tiánjiācáozi] 位于楼子河村民委员会西南1.5千米。属楼子河村四组。面积20公顷。居民3户,12人。居民以种植柑橘为主。

田家垴 [Tiánjiānǎo] 位于楼子河村民委员会西南1.5千米。属楼子河村四组。面积62公顷。居民28户,110人。姓氏以田、刘、肖姓居多,聚落分散。居民主要种植柑橘。

团包 [Tuánbāo] 位于楼子河村民委员会西北1.5千米。属楼子河村四组。面积10公顷。居民8户,40人。据传从前一单身母亲辛辛苦苦将儿子拉扯大,直至儿子金榜题名。谁知儿子乃是天上文曲星下凡要回天上,母亲万般无奈之下给儿子做了喜欢吃的团子带上。之后老人离世,下葬时,文曲星感恩母亲养育之恩便将团子扔向地面,整个山坡成了一座巨大的坟墓。后人便称此地为团包。居民以种植柑橘为主。

北王家湾 [Běiwángjiāwān] 位于楼子河村民委员会西北1.2千米。属楼子河村三组。面积1公顷。居民3户,12人。居民主要种植柑橘。

乌龟包 [Wūguībāo] 位于楼子河村民委员会以南1千米。面积12公顷。属楼子河村五组。居民7户,30人,姓氏以江姓居多。居民主要种植柑橘。

吴家湾 [Wújiāwān] 位于楼子河村民委员会西北3.5千米。属楼子河村一组。面积11公顷。居民9户,40人。姓氏以吴姓居多。居民从事柑橘种植。

西湾子 [Xīwānzi] 位于楼子河村民委员会以西1千米。属楼子河村三组。面积10公顷。居民3户,15人。居民以种植柑橘为主。

系马坪 [Xìmǎpíng] 位于楼子河村民委员会以西2千米。属楼子河村四组。面积10公顷。居民7户,30人。姓氏以曹姓居多。此地原为放牧之地,故名。居民主要种植柑橘。

北向家湾 [Běixiàngjiāwān] 位于楼子河村民委员会以西0.1千米。属楼子河村五组。面积3.5公顷。居民15户,50人。姓氏以向、邓姓居多,聚落分散。居民主要从事柑橘种植。

小肖家湾 [Xiǎoxiāojiāwān] 位于楼子河村民委员会以东0.5千米。属楼子河村五组。面积1公顷。居民5户,20人。居民主要种植柑橘。

小湾子 [Xiǎowānzi] 位于楼子河村民委员会以西0.8千米。属楼子河村三组。面积3.5公顷。居民11户,50人。姓氏以梁、张姓居多。居民主要种植柑橘。

小营盘 [Xiǎoyíngpán] 位于楼子河村民委员会以东0.5千米。属楼子河村五组。面积2公顷。居民5户,20人。居民以务工为主。

谢家冲 [Xièjiāchōng] 位于楼子河村民委员会以南0.2千米。属楼子河村五组。面积6公顷。居民3户,12人。主要种植柑橘。

谢家屋场 [Xièjiāwūchǎng] 位于楼子河村民委员会西北3千米。属楼子河村二组。面积6公顷。居民5户,20人。居民主要种植柑橘。

徐家冲 [Xújiāchōng] 位于楼子河村民委员会以南1千米。属楼子河村五组。面积11公顷。居民6户,20人。姓氏以徐姓居多。居民主要种植柑橘。

大许家湾 [Dàxǔjiāwān] 位于楼子河村民委员会西北2千米。属楼子河村二组。面积11公顷。居民5户,20人。姓氏以许姓居多。居民主要种植玉米、红薯、柑橘。

元庆榨坊 [Yuánqìngzhàfāng] 位于楼子河村民委员会西北3千米。属楼子河村一组。面积11公顷。居民3户,15人。居民主要种植柑橘。

甑篷山 [Zèngpéngshān] 位于楼子河村民委员会西北3千米。属楼子河村一组。面积4公顷。居民4户,15人。居民主要种植柑橘。

下张家塝 [Xiàzhāngjiābàng] 位于楼子河村民委员会以东0.1千米。属楼子河村五组。面积1公顷。居民3户,15人。居民主要种植柑橘。

下张家冲 [Xiàzhāngjiāchōng] 位于楼子河村民委员会以南1.5千米。属楼子河村五组。面积1公顷。居民5户,20人。居民主要种植柑橘。

赵家垱 [Zhàojiādàng] 位于楼子河村民委员会以北0.8千米。属楼子河村二组。面积5公顷。居民3户,15人。主要种植柑橘。

北郑家湾 [Běizhèngjiāwān] 位于楼子河村民委员会西南0.8千米。属楼子河村四组。面积2公顷。居民5户,20人。居民主要种植柑橘。

楼子河村无人居住居民点一览

六、泉水河村

泉水河村村民委员会 [Quánshuǐhé Cūn Cūnmínwěiyuánhuì] 位于枝城镇人民政府驻地西南2.8千米。东与龙王台村、阳和岭村相邻,南与大堰堤村、余家桥村毗连,西与解家冲村接壤,北与赤溪河村交界。村民委员会驻三组。属枝城镇。面积774公顷。居民876户,2870人。辖有8个村民小组和39个居民点。居民以王、彭、江、杨、黎姓居多。因地下泉水涌流成河,故名。清同治五年(1866)属枝江县第一都,民国三十五年(1946)属枝江县丹阳乡,1952年属枝江县城关区同心乡,1958年10月改名为青泉大队属枝城公社,1981年9月改名为泉水河大队属枝城公社,1984年9月改名为泉水河村属枝城区大堰乡,1988年2月属枝城街道,2001年3月由芭芒河村、同心桥村、泉水河村合并为泉水河村属枝城镇至今。芭芒河自西向东贯穿全村,九道河汇花溪、芭芒河绕村北流。农业主要种植水稻、玉米、油菜、茶叶、柑橘等。主要景点有挂榜岩、猴子洞、求雨台等。村内设有标准化卫生室、体育健身和文化娱乐场所。省道雅澧线和岳宜高速穿越境内。

芭芒河 [Bāmánghé] 位于泉水河村民委员会以西1.4千米。属泉水河村五组。面积120公顷。居民105户,370人。姓氏以杨、刘、江姓居多,聚落依山而建呈线状和散状分布。因河两岸长满芭芒,故名。居民主要种植水稻、玉米、油菜、柑橘、茶叶。

白鹤洼 [Báihèwā] 位于泉水河村民委员会东北0.1千米。属泉水河村二组。面积1.3公顷。居民11户,40人。姓氏以杨、张姓居多,聚落分散。居民主要种植水稻、玉米、油菜、柑橘、茶叶。

菜籽坪 [Càizǐpíng] 位于泉水河村民委员会西南0.4千米。属泉水河村四组。面积30公顷。居民19户,90人。姓氏以杨、江姓居多,聚落分散。居民主要种植水稻、玉米、油菜、柑橘、茶叶。

范家大堰 [Fànjiādàyàn] 位于泉水河村民委员会以东0.2千米。属泉水河村一组。面积3公顷。现无人居住,种植有柑橘、茶叶。

高碑湾 [Gāobēiwān] 位于泉水河村民委员会西北1.2千米。属泉水河村三组。面积40公顷。居民32户,120人。姓氏以王、李、付姓居多,民居依山分散而建。抗战时期,当地一高姓夫妇,因救助一位抗日军人而被日军活活折磨而亡。人们在其墓前立了一块高大的石碑,故名高碑湾。居民主要种植水稻、玉米、柑橘、茶叶。

挂榜岩 [Guàbǎngyán] 位于泉水河村民委员会以东0.2千米。属泉水河村二组。面积3.5公顷。居民11户,40人。姓氏以王、姚姓居多,聚落呈片状分布。据传,春秋战国时期,楚王在此地的一石壁上挂榜招贤,故名。居民主要种植水稻、玉米、柑橘、茶叶。

南黑岩子 [Nánhēiyánzi] 位于泉水河村民委员会西南0.5千米。属泉水河村四组。面积30公顷。现无人居住,种植有柑橘、茶叶。

猴子洞 [Hóuzidòng] 位于泉水河村民委员会东北0.3千米。属泉水河村一组。面积2公顷。居民4户,20人。据清同治版《枝江县志》载:“云栖洞俗名猴子洞,在县(今枝城)西五里,怪石壁立,悬岩欲坠,稠木旁生,凌空交合,半岩间有洞,若门扪岩,盘曲而入,若辟一洞天,内有泉自西隅出,四时不竭,极清冷。即僧了纪栖真处。”居民主要种植水稻、玉米、油菜、柑橘、茶叶。

浑水堰 [Húnshuǐyàn] 位于泉水河村民委员会以南0.2千米。属泉水河村六组。面积40公顷。居民43户,160人。姓氏以彭、黎、邓姓居多,聚落呈片状分布。居民主要种植水稻、玉米、油菜、柑橘、茶叶。

火烧湾 [Huǒshāowān] 位于泉水河村民委员会以西0.3千米。属泉水河村三组。面积4公顷。居民7户,30人。有年天旱,有人在田里烧禾秆,风助火势,引发山火,以故称为火烧湾。居民主要种植水稻、玉米、油菜、柑橘、茶叶。

分水池 [Fēnshuǐchí] 位于泉水河村民委员会东南0.3千米。属泉水河村七组。面积2公顷。现无人居住,当地种植有柑橘、茶叶。

西夹湾 [Xījiáwān] 位于泉水河村民委员会东北0.2千米。属泉水河村二组。面积6公顷。居民21户,80人。姓氏以王、易、杨姓居多,聚落分散。居民主要种植水稻、玉米、油菜、柑橘、茶叶。

金丹沟 [Jīndāngōu] 位于泉水河村民委员会西南0.2千米。属泉水河村五组。面积1.5公顷。居民4户,20人。据传,此处小溪沟边曾建有寺庙,很多人来庙里烧香拜佛。沟里的水清澈见底,主事和尚抛撒黄豆状小泥坨于水中,然后打水给香客们净面。一天,患有眼疾的香客来庙里上香,净面之后眼疾即愈。人们于是视小泥坨为金丹,故名金丹沟。居民主要种植水稻、玉米、油菜、柑橘、茶叶。

老垱 [Lǎodàng] 位于泉水河村民委员会以南0.3千米。属泉水河村七组。面积10公顷。居民38户,120人。姓氏以彭、黎、杨姓居多,聚落呈片状分布。居民主要种植水稻、玉米、油菜、柑橘、茶叶。

凉水潭 [Liángshuǐtán] 位于泉水河村民委员会以南0.3千米。属泉水河村七组。面积50公顷。居民137户,470人。姓氏以彭、黎、杨姓居多,聚落呈线状和片状分布。河床深不见底,水温冰凉入骨,故名凉水潭。居民主要种植水稻、玉米、油菜、柑橘、茶叶。

两河口 [Liǎnghékǒu] 位于泉水河村民委员会东北0.3千米。属泉水河村三组。面积15公顷。居民35户,135人。姓氏以黎、彭姓居多,聚落呈片状分布。居民主要种植水稻、玉米、油菜、柑橘、茶叶。

罗家垴 [Luójiānǎo] 位于泉水河村民委员会西南0.4千米。属泉水河村四组。面积1公顷。居民1户,5人。居民主要种植柑橘、茶叶。

马鼻湾 [Mǎbíwān] 位于泉水河村民委员会西南0.4千米。属泉水河村四组。面积50公顷。居民27户,100人。姓氏以江、李、刘姓居多,聚落分散。居民主要种植水稻、玉米、油菜、柑橘、茶叶。

毛狗洞 [Máogǒudòng] 位于泉水河村民委员会以东0.3千米。属泉水河村一组。面积3.4公顷。现无人居住,种植有柑橘、茶叶。

牛颈岗 [Niújǐnggǎng] 位于泉水河村民委员会以西0.3千米。属泉水河村三组。面积25公顷。居民31户,130人。姓氏以黎、江、彭、何姓居多,聚落呈片状分布。居民主要种植水稻、玉米、油菜、柑橘、茶叶。

牛子坪 [Niúzipíng] 位于泉水河村民委员会以西0.3千米。属泉水河村三组。面积3公顷。居民11户,40人。姓氏以熊、王姓居多,聚落分散。居民主要种植水稻、玉米、油菜、柑橘、茶叶。

东跑马岗 [Dōngpǎomǎgǎng] 位于泉水河村民委员会以西0.2千米。属泉水河村三组。面积30公顷。居民30户,100人。姓氏以王、易、李姓居多,聚落分散。居民主要种植水稻、玉米、油菜、柑橘、茶叶。

彭家垴 [Péngjiānǎo] 位于泉水河村民委员会西南0.4千米。属泉水河村四组。面积2公顷。居民4户,20人。居民主要种植水稻、玉米、油菜、柑橘、茶叶。

彭家湾 [Péngjiāwān] 位于泉水河村民委员会以南0.3千米。属泉水河村七组。面积14公顷。居民31户,100人。姓氏以彭、黎、刘姓居多,聚落呈片状。居民主要种植水稻、玉米、油菜、柑橘、茶叶。

彭家窝子 [Péngjiāwōzi] 位于泉水河村民委员会西南0.4千米。属泉水河村四组。面积22公顷。居民11户,40人。姓氏以彭、刘、姓居多,聚落分散。居民主要种植水稻、玉米、油菜、柑橘、茶叶。

菩萨堰 [Púsàyàn] 位于泉水河村民委员会以东0.3千米。属泉水河村一组。面积3.4公顷。居民11户,50人。姓氏以宋、李姓居多,聚落呈片状。居民主要种植水稻、玉米、油菜、柑橘、茶叶。

七星土地 [Qīxīngtǔdì] 位于泉水河村民委员会西南0.5千米。属泉水河村四组。面积10公顷。居民10户,40人。姓氏以江、彭姓居多,聚落分散。居民主要种植水稻、玉米、油菜、柑橘、茶叶。

求雨台 [Qiúyǔtái] 位于泉水河村民委员会东北0.2千米。属泉水河村二组。面积30公顷。居民100户,380人。姓氏以王、易、杨姓居多,聚落呈片状。据清同治五年《枝江县志》载:“求雨台距县(今枝城)西四里,山形高峻,顶平若台,遇旱居人立坛祷雨于此。”居民主要种植水稻、玉米、油菜、柑橘、茶叶。

泉水河 [Quánshuǐhé] 位于泉水河村民委员会西南1.2千米。属泉水河村六组。面积33公顷。居民91户,350人。姓氏以彭、黎、李姓居多,聚落呈线状和片状分布。因泉水涌流成河而得名。居民主要种植水稻、玉米、油菜、红薯、柑橘、茶叶。

三不管 [Sānbùguǎn] 位于泉水河村民委员会以东0.3千米。属水河村一组。面积13公顷,居民25户,100人。姓氏以彭、宋姓居多,聚落分散。清时,该地位于枝宜两县交界处,俗称“三不管”。居民主要种植水稻、玉米、油菜、柑橘、茶叶。

守家套 [Shǒujiātào] 位于泉水河村民委员会以西0.3千米。属泉水河村三组。面积20公顷。居民19户,80人。姓氏以守、李姓居多,聚落分散。光绪年间,过往的商旅驮队常在此歇息打尖,守家女老板貌美精明,经营有方,生意一度兴隆。有人以“喝酒献媚设赌场,套你钱财没商量”调侃,故名“守家套”。主要种植水稻、玉米、油菜、柑橘、茶叶。

西太阳坪 [Xītàiyángpíng] 位于泉水河村民委员会西南0.2千米。属泉水河村五组。面积8公顷。现无人居住。种植有玉米、油菜、柑橘、茶叶。

同心桥 [Tóngxīnqiáo] 位于泉水河村民委员会北偏东1.1千米。属泉水河村一组。面积67公顷。居民96户,390人。姓氏以王、张、李姓居多,聚落呈片状分布。因桥梁是由居民同心协力修造而成,故名同心桥。据清同治五年《枝江县志》载,同心桥“在挂榜岩下,道光九年士民同建。二十年大水,桥东路坏,邑绅邓起贤、皮锦耕率众补修。”主要种植水稻、玉米、油菜、红薯、柑橘、茶叶。

五里桥 [Wǔlǐqiáo] 位于泉水河村民委员会驻地以东0.2千米。属泉水河村二组。面积31公顷。居民121户,400人。姓氏以易、杨、王姓居多,聚落呈散状。桥跨芭芒河,原无名。据传,清末有一位农夫常年挑柴至枝城镇西门酒家销售,回家时以步丈量里程,走到此桥恰好3600步,约合五里,故名。居民主要种植水稻、玉米、油菜、柑橘、茶叶。

小虫湾 [Xiǎochóngwān] 位于泉水河村民委员会东北0.2千米。属泉水河村二组。面积2公顷。居民8户,30人。因一农夫于湾内偶见虎崽(小虫)出入,故名小虫湾。居民主要种植水稻、玉米、油菜、柑橘、茶叶。

腰堰 [Yāoyàn] 位于泉水河村民委员会以东0.3千米。属泉水河村一组。面积1公顷。居民12户,60人。姓氏以宋、彭姓居多,聚落分散。居民主要种植水稻、玉米、油菜、柑橘、茶叶。

大营盘垴 [Dàyíngpánnǎo] 位于泉水河村民委员会以东0.4千米。属泉水河村一组。面积13公顷。相传清嘉庆年间白莲教农民起义军曾屯兵于此,故称营盘垴。现无人居住。种植有柑橘、茶叶。

中张家冲 [Zhōngzhāngjiāchōng] 位于泉水河村民委员会以东0.3千米。属泉水河村一组。面积10公顷。居民30户,140人。姓氏以宋、杨姓居多,聚落分散。居民主要种植水稻、玉米、油菜、柑橘、茶叶。

大溪坪 [Dàixīpíng] 位于泉水河村民委员会以东4千米。属泉水河村八组。面积20公顷。居民65户,220人。姓氏以黄、杨姓居多,聚落呈片状。此地为九道河、花溪、芭芒河冲积而形成小块平原。居民主要种植水稻、玉米、油菜等。

七、架锅山村

架锅山村村民委员会 [Jiàguōshān Cūn Cūnmínwěiyuánhuì] 位于枝城镇人民政府驻地西南8.8千米。东邻余家桥村,西至聂家河镇丁家坪村、王家畈镇老屋棚村,南接黎家坪村、王家畈镇横冲村,北至解家冲村。村民委员会驻二组。属枝城镇。面积1150公顷。居民549户,1650人。辖有6个村民小组和43个居民点。因“三峰鼎峙”,如同架锅,故名架锅山,民国时期一度称为稼歌山,史称鼎足山。清同治五年(1866)属枝江县第一都,民国三十五年(1946)属枝江县茶园乡。1952年属枝江县茶园区稼歌乡,1955年7月属宜都县枝城区新场乡,1958年10月称枝城公社凤一大队,1975年11月改称黎坪公社红源大队,1981年9月改名为架锅山大队属黎坪公社,1984年2月改名为架锅山村属枝城区黎坪乡,1987年9月属黎坪乡,2001年3月改属枝城镇至今。居民主要种植水稻、玉米、油菜、茶叶、柑橘,小水果有樱桃、桃、李、杏、枇杷等。2010年始,每年举办“桃花节”。通村公路连接五宜公路和株洲公路。

斑鸠堰 [Bānjiūyàn] 位于架锅山村民委员会以西1千米。属架锅山村三组。面积2公顷。居民3户,12人。居民种植玉米、红薯、茶叶。

碑岗 [Bēigǎng] 位于架锅山村民委员会西南5千米。属架锅山村六组。面积2公顷,居民5户,30人。居民从事种植养殖业,主产玉米、红薯、茶叶。

打锣山 [Dǎluóshān] 位于架锅山村民委员西南0.8千米。属架锅山村二组。面积50公顷。居民5户,15人。昔时若遇盗匪入侵,村民便在山上鸣锣报警,以此故名。居民主要种植玉米、油菜、红薯、小水果。

大天坳 [Dàtiān'ào] 位于架锅山村民委员会以南1.5千米。属架锅山村四组。面积1公顷。居民8户,30人。居民从事种植、养殖及务工经商。毗邻张家冲水库。有公路与株洲公路相连。

剅子畈 [Lōuzifàn] 位于架锅山村民委员会以东2千米。属架锅山村一组。面积7公顷。居民20户,80人。居民主要种植水稻、玉米、红薯和小水果。

峰尖垴 [Fēngjiānnǎo] 位于村民委员会以西1.5千米。属架锅山村二组。面积7公顷。现无人居住。退耕还林后栽植意杨树。

构皮湾 [Gòupíwān] 位于架锅山村民委员会以西4千米。属架锅山村五组。面积3公顷。居民21户,90人。昔时曾开办纸厂,用构树皮做原料,制作丝绵纸,故名。居民种植玉米、油菜和樱桃、李子、枇杷等小水果。

棺材巷 [Guāncáixiàng] 位于架锅山村民委员会以西0.1千米。属架锅山村二组。面积1公顷,居民1户,5人。因有一条狭窄的山沟,其间有一块形似棺材的岩石而得名。居民主要种植果树。

海螺岗 [H伲ilu佼g伲ng] 位于架锅山村民委员会以东0.5千米。属架锅山村二组。面积1公顷。居民2户,7人。抗战时期,日军侵入本地,当地群众在此地设点鸣海螺报警,故名。居民种植小麦、玉米、红薯、茶叶、柑橘。

黑湾 [Hēiwān] 位于架锅山村民委员会以东2千米。属架锅山村一组。面积4公顷。居民11户,50人。姓氏以习、别姓居多,聚落分散。两山间林木参天,雾气笼罩,行走其间如同黑夜,故称黑湾。居民主要种植小水果。

葫芦湾 [Húluwān] 位于架锅山村民委员会以西1千米。属架锅山村三组。面积2公顷。居民5户,20人。居民主要种植小水果。

湖塌 [Hútā] 位于架锅山村民委员会东北0.5千米。属架锅山村二组。面积1公顷。居民3户,15人。因原有一片烂泥湖,1955年改造成田,故称湖塌。居民以蔬菜种植为主。

黄金埫 [Huángjīntǎng] 位于架锅山村民委员会以西3千米。属架锅山村五组。面积2公顷。现无人居住。

西浑水堰 [Xīhúnshuǐyàn] 位于架锅山村民委员会西北2千米。属架锅山村二组。面积2公顷。居民2户,10人。居民主要种植玉米、红薯、柑橘及小水果。

架锅山 [Jiàguōshān] 位于架锅山村民委员会以西2千米。属架锅山村三组。面积100公顷。居民107户,410人。姓氏以周、肖、陈姓居多。聚落沿公路呈线状或依山分散。此山“三峰鼎峙”,又称鼎足山。居民主要种植桃、李等小水果。

叫花坡 [Jiàohuāpō] 位于架锅山村民委员会西南0.2千米。属架锅山村二组。面积7公顷。居民10户,40人。姓氏以闫、熊姓居多,聚落分散。居民主要种植桃、李等小水果。此地设有卫生室、超市、农家乐。

荆南中学 [Jīngnánzhōngxué] 位于架锅山村民委员会以西3千米。属架锅山村三组。面积9公顷。居民21户,70人。姓氏以李、覃、肖姓居多,聚落呈片状分布。1939年抗战时期,荆南中学从枝城迁至此地。后学校回迁,地名沿用。居民从事小水果种植。

乐家大坡 [Yuèjiādàpō] 位于架锅山村民委员会以北0.5千米。属架锅山村二组。面积3.5公顷。居民6户,20人。居民种植小水果。

雷家垴 [Léijiānǎo] 位于架锅山村民委员会以南3千米。属架锅山村一组。面积7公顷。现为退耕还林区域,无人居住。

龙王洞 [Lóngwángdòng] 位于架锅山村民委员会西南4.5千米。属架锅山村四组。面积1公顷。因地势偏僻,现无人居住。下游建有张家冲水库。

芦芽冲 [Lúyáchōng] 位于架锅山村民委员会以东0.3千米。属架锅山村二组。面积5公顷。居民68户,200人。姓氏以杨、刘、高姓居多,聚落分散。居民种植水稻、玉米及红薯。

大跑马岭 [Dà Pǎomǎlǐng] 位于架锅山村民委员会以西4.5千米。属架锅山村六组。面积3.5公顷。因山顶原有一条骡马商道,故名。因偏僻现无人居住。

泡芦坑 [Pàolúkēng] 位于架锅山村民委员会西偏南4.9千米。属架锅山村三组。面积9公顷。居民9户,40人。居民从事种植、养殖业。

三步两道桥 [Sānbùliǎngdàoqiáo] 位于架锅山村民委员会以北0.8千米。属架锅山村二组。面积1公顷。现无人居住。

杀人坑 [Shārénkēng] 位于架锅山村民委员会以西3.5千米。属架锅山村五组。面积8公顷。抗战时期日军经过此地,曾滥杀无辜。现无人居住。

尚家老屋 [Shàngjiālǎowū] 位于架锅山村民委员会以西4.8千米。属架锅山村六组。面积8公顷。居民18户,40人。姓氏以尚、裴、曹姓居多,聚落呈片状分布。居民主要种植水稻、玉米、油菜、红薯。

尚家垴 [Shàngjiānǎo] 位于架锅山村民委员会以东2千米。属架锅山村一组。面积6公顷。因退耕还林,现无人居住。

隧洞岗 [Suìdònggǎng] 位于架锅山村民委员会以南1.5千米。属架锅山村一组。面积2公顷。居民5户,20人。居民以种植柑橘和小水果为主。有多家农家乐。

谭二坑 [Tánèrkēng] 位于架锅山村民委员会以西4千米。属架锅山村五组。面积5公顷。居民25户,70人。姓氏以曹、刘、龚姓居多,聚落呈散状分布。居民种植玉米、油菜和樱桃、李子、枇杷等小水果。

潭湾 [Tánwān] 位于架锅山村民委员会南偏西2.5千米。属架锅山村六组。面积11公顷。居民18户,50人。姓氏以曹、陆、高姓居多,聚落分散。居民主要种植玉米、油菜、红薯。

天桥湾 [Tiānqiáowān] 位于架锅山村民委员会以南4.7千米。属架锅山村六组。面积6公顷。居民5户,20人。相传明末白莲教起义军腿绑铁跷训练,以增体力,人们称之为“添跷湾”,后来演变成“天桥湾”。居民种植玉米、红薯、茶叶。

虾耙垱 [Xiāpádàng] 位于架锅山村民委员会东北0.1千米。属架锅山村二组。面积1公顷。居民4户,12人。居民种植玉米、红薯。

响水洞 [Xiǎngshuǐdòng] 位于架锅山村民委员会以西4千米。属架锅山村四组。面积1公顷。居民5户,20人。居民主要种植玉米、红薯及桃子、李子等小水果。

熊洞坑 [Xióngdòngkēng] 位于架锅山村民委员会西南4千米。属架锅山村六组。面积7公顷。居民25户,90人。姓氏以向、黎、杨姓居多,聚落分散。居民种植玉米、油菜、红薯、茶叶。

许家湾 [Xǔjiāwān] 位于架锅山村民委员会西南1千米。属架锅山村二组。面积3公顷。居民5户,20人。居民主要种植玉米、油菜、红薯、茶叶和小水果。

小鹰子岩 [Xiǎoyīngziyán] 位于架锅山村民委员会以西4.3千米。属架锅山村五组。面积3公顷。因地势偏僻,现无人居住。

育儿坑 [Yùérkēng] 位于架锅山村民委员会以西4.5千米。属架锅山村六组。面积1公顷。居民12户,30人。姓氏以向、陈姓居多,聚落呈片状分布。因家族教子有方而得名。相传向家虽不富裕,但教子有方,人才辈出,先后有7人成为教师(向振汉、向振玉、向振连、向家仁、向奎、向家谟、向家树)。居民主要种植水稻、玉米、红薯。

冤家坳 [Yuānjiā'ào] 位于架锅山村民委员会西南3千米。属架锅山村四组。面积1公顷。居民2户,9人。据传有人蒙冤屈死于此山坳,故名。居民种植柑橘和桃、李等水果。

上张家冲 [Shàngzhāngjiāchōng] 位于架锅山村民委员以南1千米。属架锅山村四组。面积7公顷。居民6户,25人。居民以务工经商为主,种植柑橘、桃李、猕猴桃等。临近张家冲水库,建有农家乐饭庄。

南张家湾 [Nánzhāngjiāwān] 位于架锅山村民委员会西北0.5千米。属架锅山村二组。面积6公顷。居民25户,80人。姓氏以张、李姓居多,聚落分散。居民以种植茶叶为主。

西长冲 [Xīchángchōng] 位于架锅山村民委员会以西2.5千米。属架锅山村四组。面积8公顷。居民7户,25人。居民以农业种植、养殖为业。

赵家湖 [Zhàojiāhú] 位于架锅山村民委员会东南1千米。属架锅山村四组。面积7公顷。居民12户,50人。姓氏以赵、黎姓居多,聚落分散。居民以种植小水果为主。

朱家坳 [Zhūjiā'ào] 位于架锅山村民委员会以西3.5千米。属架锅山村四组。面积1公顷。居民6户,30人。居民种植玉米、油菜、红薯和小水果。

八、五峰山村

五峰山村村民委员会 [Wǔfēngshān Cūn Cūnmínwěiyuánhuì] 位于枝城镇人民政府驻地东南13.4千米。东邻松滋市八眼泉村,西至松木坪镇彭家桥村,南接松木坪镇泉水垱村,北抵何阳店村。村民委员会驻二组。属枝城镇。面积540公顷。居民464户,1560人。辖有4个村民小组、20个居民点。居民以熊、张、周、艾、黄姓居多。“因山上有五峰,因名”(《荆州府志·卷三·山川》)。清同治五年(1866)属枝江县第九都,民国三十五年(1946)属枝江县洋溪乡。1952年属枝江县洋溪区五峰乡,1955年7月属宜都县枝城区官垱乡,1958年10月称枝城公社雄风大队和南阳大队,1966年10月称枝城区官垱公社东升大队,1981年9月改名为五峰山大队属松木坪镇公社,1984年2月改名为五峰山村属松木坪区茶元寺乡,1987年9月属松木坪镇,2001年3月改属枝城镇至今。有国家三级保护树木桂花树一棵。国储石化枝城油库位于村内。居民主要种植水稻、玉米、油菜、葡萄、柑橘。

百杉湾 [Bǎishānwān] 位于五峰山村民委员会东北1.4千米。属五峰山村四组。面积4公顷。居民20户,80人。姓氏以张、黄姓居多,聚落分散。居民主要种植水稻、玉米、油菜、柑橘。

段家湾 [Duànjiāwān] 位于五峰山村民委员会东南1.8千米。属五峰山村三组。面积20公顷。居民5户,15人。居民主要种植水稻、玉米、油菜。

富家湾 [Fùjiāwān] 位于五峰山村民委员会以南0.8千米。属五峰山村二组。面积为10公顷。居民28户,100人。姓氏以张、周姓居多,聚落分散。

南干堰湾 [Nángānyànwān] 位于五峰山村民委员会西北1.4千米。属五峰山村一组。面积2公顷。居民15户,60人。姓氏以宋姓居多,聚落分散。居民主要种植水稻、玉米、油菜。

东黄家湾 [Dōnghuángjiāwān] 位于五峰山村民委员会东南1.8千米。属五峰山村三组。面积3公顷。居民17户,60人。姓氏以黄姓居多,聚落分散。居民主要种植水稻、玉米、油菜、柑橘。

楼子冲 [Lóuzichōng] 位于五峰山村民委员会以南1.4千米。属五峰山村三组。面积2公顷。居民5户,20人。据传,清朝有人在屋顶搭一炮楼式建筑物,瞭望四周,以防盗匪入侵,故名。居民主要种植水稻、玉米、油菜、柑橘。

罗家屋场 [Luójiāwūchǎng] 位于五峰山村民委员会以东0.8千米。属五峰山村四组。面积1公顷。居民4户,20人。居民主要种植茶叶、柑橘。

庙岭 [Miàolǐng] 位于五峰山村民委员会以东2千米。属五峰山村四组。面积1公顷。居民1户,6人。主要从事农业种植、养殖。

南阳畈 [Nányángfàn] 位于村民委员会东南0.4千米。属五峰山村二组。面积10公顷。农田保护区,已建成葡萄园。现无人居住。

聂家坳 [Nièjiā'ào] 位于五峰山村民委员会以西1.6千米。属五峰山村二组。面积1公顷。居民5户,20人。居民主要种植水稻、玉米、油菜、柑橘。

南孙家冲 [Nánsūnjiāchōng] 位于五峰山村民委员会西北1.8千米。属五峰山村一组。面积5公顷。居民42户,130人。姓氏以艾、孔姓居多,聚落分散。居民主要种植水稻、玉米、油菜、柑橘。

土门坳 [Tǔmén'ào] 位于五峰山村民委员会西北1.2千米。属五峰山村一组。面积为1公顷。居民4户,20人。居民主要种植水稻、玉米、油菜。

熊家冲 [Xióngjiāchōng] 位于五峰山村民委员会以西0.4千米。属五峰山村二组。面积40公顷。居民58户,230人。姓氏以熊姓居多,聚落分散。

鸭湖桥 [Yāhúqiáo] 位于五峰山村民委员会以东2千米。属五峰山村四组。面积1公顷。现无人居住,地名沿用。

杨家屋场 [Yángjiāwūchǎng] 位于五峰山村民委员会以东1.8千米。属五峰山村四组。面积1公顷。居民6户,20人。

易兴桥 [Yìxìngqiáo] 位于五峰山村民委员会以西0.8千米。属五峰山村二组。面积1公顷。现无人居住,地名沿用。

张家老屋 [Zhāngjiālǎowū] 位于五峰山村民委员会以南0.3千米。属五峰山村二组。面积1公顷。居民10户,30人。姓氏以张姓居多,聚落呈片状分布。

周家冲 [Zhōujiāchōng] 位于五峰山村民委员会东南1.5千米。属五峰山村三组。面积2公顷。居民10户,40人。姓氏以周姓居多,聚落呈散状。居民主要种植水稻、玉米、油菜。

南周家老屋 [Nánzhōujiālǎowū] 位于五峰山村民委员会以东0.4千米。属五峰山村四组。面积1公顷。居民6户,20人。

周家新屋 [Zhōujiāxīnwū] 位于五峰山村民委员会东南2.1千米。属五峰山村三组。面积2公顷。居民14户,60人。姓氏以周姓居多,聚落呈片状分布。居民主要种植水稻、玉米、油菜、柑橘、茶叶。

九、洋溪村

洋溪村村民委员会 [Yángxī Cūn Cūnmín wěiyuánhuì] 位于枝城镇人民政府驻地东南8千米。北临长江和枝江市隔江相望,西与官坪村、三板湖村交界,南与官垱村接壤,东与松滋市车阳河毗邻。村民委员会驻洋溪集镇。属枝城镇。面积917公顷。居民1420户,4750人。辖有9个村民小组和52个居民点。姓氏以王、李、周、笱、杜姓居多。濒临长江,溪河相通,涨水如汪洋,退水现小溪,故名洋溪。清同治五年(1866)属枝江县第九都,民国三十五年(1946)属枝江县洋溪乡。1952年属枝江县洋溪区石柱乡,1955年7月属宜都县枝城区干堰乡,1958年10月称枝城公社石柱大队,1981年9月称沿江大队,1984年2月改称沿江村,1988年2月属枝城街道沿江村,1991年8月由沿江村九至十二组组建洋溪街道洋溪村,2000年12月石柱村、桃子岭村并入。农业以种植水稻、玉米、油菜为主,工业以化工、石材加工为主,商业以个体经商为主。枝城八景中的“三洲烟浪”“弥勒梵钟”,位于境内长江中的关洲。主要驻村单位有枝城油库、阿波罗肥业有限公司等。临长江建有洋溪综合码头,枝城油库码头。焦柳铁路、宜华一级公路过境。

崩土坎 [Bēngtǔkǎn] 位于洋溪村民委员会西北0.7千米。属洋溪村八组。面积10公顷。居民9户,30人。居民主要从事务工经商。

曾家湾 [Zēngjiāwān] 位于洋溪村民委员会以西3.1千米。属洋溪村七组。面积4公顷。居民6户,20人。居民主要从事农业种植、养殖业。

陈家垱 [Chénjiādàng] 位于洋溪村民委员会以南3.5千米。属洋溪村四组。面积20公顷。居民25户,80人。姓氏以陈、肖、张姓居多。居民主要种植水稻、玉米、油菜。

大连包 [Dàliánbāo] 位于洋溪村民委员会东南1千米。属洋溪村六组。面积5公顷。居民11户,30人。居民主要种植水稻、玉米、油菜。

大坡垴 [Dàpōnǎo] 位于洋溪村民委员会东南4.5千米。属洋溪村二组。面积30公顷。居民45户,150人。姓氏以王、李、笱姓居多。此处山脉绵长、山高坡陡,故名大坡垴。居民主要从事农业生产及外出务工,农作物有水稻、玉米、油菜等。

大湾子 [Dàwānzi] 位于洋溪村民委员会以南4.8千米。属洋溪村四组。面积9公顷。居民1户,6人。

灯盏湾 [Dēngzhǎnwān] 位于洋溪村民委员会以南4.2千米。属洋溪村五组。面积1公顷。居民2户,8人。居民主要种植玉米、油菜、红薯。

南断山口 [Nánduànshānkǒu] 位于洋溪村民委员会以西1.6千米。属洋溪村七组。面积15公顷。居民20户,70人。姓氏以王、杨、裴姓居多。据传,风水先生在此观星辰查地脉,说此地有皇命之人降生之兆。为破此地气,皇上命人挖断山脉,形成山口,故名。居民主要种植茶叶、柑橘。

笱家祠堂 [Gǒujiācítáng] 位于洋溪村民委员会以东0.4千米。属洋溪村六组。面积1公顷。居民2户,8人。明朝苟氏始祖迁居此地安家落户,后因根基稳固,人丁兴旺,遂修建家族祠堂。居民主要种植水稻、玉米、油菜。

官坪槽 [Guānpíngcáo] 位于洋溪村民委员会以西3.1千米。属洋溪村七组。面积1公顷。居民1户,6人。居民主要种植柑橘。

郭家湾 [Guōjiāwān] 位于洋溪村民委员会东南4.8千米。属洋溪村四组。面积10公顷。居民19户,60人。姓氏以周、笱、王姓居多。居民主要从事农业种植、生猪养殖,主产柑橘、茶叶。

果园湾 [Guǒyuánwān] 位于洋溪村民委员会东南4.2千米。属洋溪村三组。面积14公顷。居民14户,60人。姓氏以周、笱、宋姓居多。居民主要从事农业种植、养殖。

花絮包 [Huāxùbāo] 位于洋溪村民委员会西北0.5千米。属洋溪村八组。面积5公顷。居民6户,25人。因大量生长蒲公英等野花野草,一到春天便花絮一地,故名花絮包。居民主要种植玉米、油菜、柑橘、茶叶。

画匠楼 [Huàjiànglóu] 位于洋溪村民委员会以东0.5千米。属洋溪村六组。面积10公顷。居民28户,90人。姓氏以罗、吴、王姓居多。居民主要从事种植茶叶、柑橘。

黄家场 [Huángjiāchǎng] 位于洋溪村民委员会东南4.7千米。属洋溪村三组。面积51公顷。居民33户,120人。姓氏以周、笱、谢姓居多。据传,有一黄氏大姓在此经营多家门店,因而得名黄家场。居民主要种植茶叶、柑橘。

空心坡 [Kōngxīnpō] 位于洋溪村民委员会以东0.5千米。属洋溪村六组。面积1公顷。居民3户,14人。相传一樵夫打柴歇息时,躺在地上休息,忽听地底下传来马蹄声,四处寻找未果。多年后,有人发现此地有一个洞口,向里喊话竟有回声,胆大之人进洞探寻,数百米未见尽头。后得名空心坡。

东李家湾 [Dōnglǐjiāwān] 位于洋溪村民委员会以西3千米。属洋溪村七组。面积6公顷。居民14户,50人。姓氏以李、郑、王姓居多。居民主要种植水稻、玉米、油菜。

栎树坡 [Lìshùpō] 位于洋溪村民委员会西北0.2千米。属洋溪村八组。面积30公顷。居民43户,150人。姓氏以文、龙、李姓居多。居民主要从事农业种植、养殖。

刘氏桥 [Liúshìqiáo] 位于洋溪村民委员会西南0.5千米。属洋溪村八组。面积1公顷。居民3户,14人。居民主要从事务工经商,种植柑橘、茶叶。

柳家湾 [Liǔjiāwān] 位于洋溪村民委员会西北0.8千米。属洋溪村九组。面积35公顷。居民125户,400人。姓氏以柳、王、彭姓居多。居民主要从事农业生产及务工经商。

罗家坳 [Luójiā'ào] 位于洋溪村民委员会东南4.5千米。属洋溪村四组。面积1公顷。居民6户,25人。居民主要种植水稻、玉米、油菜。

罗家岭 [Luójiālǐng] 位于洋溪村民委员会以东1.2千米。属洋溪村一组。面积20公顷。居民35户,130人。姓氏以罗、李、笱姓居多。旧时此山岭为湖南四川方向往来商客必经之地,罗姓族人经营多家门店生意,人称罗家岭。居民主要从事农业生产及务工经商,主产柑橘、茶叶。

跑马坪 [Pǎomǎpíng] 位于洋溪村民委员会西北2.2千米。属洋溪村九组。面积1公顷。居民28户,110人。姓氏以王、李、笱姓居多。居民主要从事农业生产及务工经商,主产柑橘。

七星包 [Qīxīngbāo] 位于洋溪村民委员会以东0.7千米。属洋溪村六组。面积30公顷。居民68户,220人。姓氏以王、罗、林姓居多。平地上隆起的七座山丘,人们喻为北斗七星,故名。居民主要种植柑橘、玉米。

屈家湾 [Qūjiāwān] 位于洋溪村民委员会以西1.1千米。属洋溪村七组。面积14公顷。居民23户,60人。姓氏以屈、李、朱姓居多。居民主要种植茶叶、柑橘。

蛇头岭 [Shétóulǐng] 位于洋溪村民委员会以南0.8千米。属洋溪村七组。面积1公顷。居民13户,50人。姓氏以王、杨、曹姓居多。居民主要种植茶叶、柑橘。

狮子岭 [Shīzilǐng] 位于洋溪村民委员会以南1.7千米。属洋溪村七组。面积2公顷。居民6户,21人。居民主要种植柑橘、茶叶。

石庙子 [Shímiàozi] 位于洋溪村民委员会西北1.8千米。属洋溪村九组。面积24公顷。居民65户,210人。姓氏以王、笱、柳姓居多。相传明末,王姓窑户曾在此地用石头修建家庙,庙前有石狮镇守,故名。居民主要从事农业种植、养殖。

石羊山 [Shíyángshān] 位于洋溪村民委员会以南1.6千米。属洋溪村五组。面积5公顷。居民4户,15人。居民主要从事农业种植、养殖。

水坑子 [Shuǐkēngzi] 位于洋溪村民委员会以西0.7千米。属洋溪村八组。面积14公顷。居民13户,50人。居民主要从事务工、经商。

桃子岭 [Táozilǐng] 位于洋溪村民委员会以南3.5千米。属洋溪村五组。面积5公顷。居民9户,30人。一说,明朝年间有官差押解犯人经过此地,歇息期间,犯人声称解手,趁机脱逃,故称“逃走岭”。二说,因岭上多植桃树,春季桃花盛开,红霞满岭,故称“桃子岭”。居民主要种植茶叶、柑橘。

头等坡 [Tóuděngpō] 位于洋溪村民委员会以南1.5千米。属洋溪村六组。面积20公顷。居民19户,60人。姓氏以孔、彭姓居多。居民主要种植柑橘、茶叶。

沱湾 [Tuówān] 位于洋溪村民委员会西北1.2千米。属洋溪村九组。面积6公顷。居民12户,40人。姓氏以王、刘、柳姓居多。长江岸边有石头延伸至江中,江水回流,形成回沱,故得名“沱湾”。居民主要从事务工、经商。

王家畈 [Wángjiāfàn] 位于洋溪村民委员会东南4.1千米。属洋溪村四组。面积10公顷。居民31户,100人。姓氏以王、杨、李姓居多。居民主要种植水稻、玉米、油菜、柑橘。

东王家湾 [Dōngwángjiāwān] 位于洋溪村民委员会西北1.3千米。属洋溪村九组。面积25公顷。居民81户,260人。姓氏以王、柳、李姓居多。居民主要从事务工、经商。

望生桥 [Wàngshēngqiáo] 位于洋溪村民委员会西北0.6千米。属洋溪村八组。面积0.1公顷。居民1户,5人。从前有位李姓壮士,新婚不久,应征从军,其妻常到两人分手的桥头远望,一望丈夫平安生还,二望腹中胎儿平安降生,故得名“望生桥”。

文家冲 [Wénjiāchōng] 位于洋溪村民委员会以南2.1千米。属洋溪村五组。面积25公顷。居民31户,110人。姓氏以王、孔、文姓居多。居民主要种植水稻、玉米、油菜。

文家台子 [Wénjiātáizi] 位于洋溪村民委员会以西0.5千米。属洋溪村八组。面积11公顷。居民20户,90人。姓氏以文、杜、李姓居多。清朝时有文姓望族在此居住,曾出武举人,故名为文家台子。居民主要从事务工、经商。

东五童庙 [Dōngwǔtóngmiào] 位于洋溪村民委员会东南0.8千米。属洋溪村六组。面积2公顷。居民14户,50人。姓氏以罗、王、杨姓居多。相传曾有五位赴京赶考童生夜宿此地,被一伙强盗杀害。为免遭报应,强盗共同出资修了一座寺庙供奉五位童生,因而得名“五童庙”。居民主要种植水稻、玉米、油菜、茶叶、柑橘。

虾子垴 [Xiāzinǎo] 位于洋溪村民委员会东南5.1千米。属洋溪村三组。面积1公顷。居民5户,20人。1973年建设枝柳铁路开山炸石时曾在此发现鱼虾化石,故名。

大熊家湾 [Dàxióngjiāwān] 位于洋溪村民委员会西北3.1千米。属洋溪村七组。面积2公顷。居民6户,25人。居民主要从事种植、养殖业。

杨家岭 [Yángjiālǐng] 位于洋溪村民委员会以东1.5千米。属洋溪村一组。面积30公顷。居民38户,150人。姓氏以杨、李、肖姓居多。居民主要从事务工、经商。

东杨家湾 [Dōngyángjiāwān] 位于洋溪村民委员会以南3.2千米。属洋溪村五组。面积9公顷。居民18户,60人。姓氏以杨、王、孔姓居多。居民种植水稻、玉米、油菜。

杨家堰 [Yángjiāyàn] 位于洋溪村民委员会以东1.3千米。属洋溪村一组。面积40公顷。居民37户,130人。姓氏以杨、罗、李姓居多。居民主要种植水稻、玉米、油菜、柑橘。

洋溪 [Yángxī] 位于洋溪村民委员会西北0.7千米。属洋溪村八组。面积10公顷。居民9户,32人。姓氏以王、柳、李姓居多。地处长江低洼地带,河湖相连,湖通长江。因涨水时深如洋,水退后浅如溪,故得名“洋溪”。洋溪曾是湘鄂毗邻地区重要的水陆码头,先后有四川、湖南、江西、贵州的客商在此设立会馆,桐油、皮油、瓷器、川盐、大米、毛烟等物资在此集散,商贾云集,有“小岳州”之称。居民主要从事农业生产及务工、经商。

窑湾子 [Yáowānzi] 位于洋溪村民委员会以南3.1千米。属洋溪村五组。面积5公顷。居民13户,50人。居民主要种植、茶叶、柑橘。

玉地坡 [Yùdìpō] 位于洋溪村民委员会东南3.1千米。属洋溪村二组。面积40公顷。居民32户,150人。因地处茔地,被认为风水好,故称“玉地坡”。居民主要种植柑橘、茶叶。

榨屋湾 [Zhàwūwān] 位于洋溪村民委员会东南5.2千米。属洋溪村三组。面积40公顷。居民35户,120人。姓氏以周、张、王姓居多。居民主要种植水稻、玉米、油菜、柑橘、茶叶。

长岭岗 [Chánglǐnggǎng] 位于洋溪村民委员会以西2.2千米。属洋溪村七组。面积10公顷。居民5户,15人。此地为蛇头岭、狮子岭至官坪茶场山岗之脊,岗地蜿蜒伸展,绵延数里。居民主要从事农业种植、养殖。

长田坡 [Chángtiánpō] 位于洋溪村民委员会以南4.2千米。属洋溪村四组。面积20公顷。居民32户,100人。姓氏以笱、周、王姓居多。居民主要种植茶叶、柑橘。

北周家老屋 [Běizhōujiālǎowū] 位于洋溪村民委员会东南4.5千米。属洋溪村三组。面积12公顷。居民15户,50人。姓氏以周、笱姓居多。居民主要种植水稻、玉米、红薯。

祖坟湾 [Zǔfénwān] 位于洋溪村民委员会以南1.7千米。属洋溪村七组。面积3公顷。居民5户,13人。居民主要种植玉米、红薯、柑橘。

十、大堰堤村

大堰堤村村民委员会 [Dàyàndī Cūn Cūn mínwěiyuánhuì] 位于枝城镇人民政府驻地南偏西4.7千米。东邻三板湖村、官坪村,南邻九道河村、回龙垱村,西抵余家桥村、泉水河村,北连阳和岭村。村民委员会驻三组。属枝城镇。面积668公顷。居民1044户,3640人。下辖8个村民小组和24个居名点。姓氏以杨、薛、周、王、朱姓居多。因堰塘面积较大而得名。清同治五年(1866)属枝江县第一都,民国三十五年(1946)属枝江县洋溪乡。1952年属枝江县洋溪区龙泉乡,1955年7月属宜都县枝城区大堰乡,1958年10月称枝城公社青坪大队,1981年9月改名为大堰堤大队属枝城公社,1984年2月改名为大堰堤村属枝城区大堰乡,1988年2月大堰堤村属枝城街道,2001年3月由大堰堤村、万福桥村、竹山村合并为大堰堤村至今。名胜景点有龙泉寺。农作物有水稻、玉米、油菜、茶叶、柑橘。雅澧公路穿越境内,设有岳宜高速公路枝城出入口。

陈谷溪 [Chéngǔxī] 位于大堰堤村民委员会东北2.8千米。属大堰堤村六组。面积1公顷。居民20户,80人。姓氏以冉、杨姓居多,聚落呈线状分布。居民主要种植水稻、茶叶。

大堰 [Dàyàn] 位于大堰堤村民委员会以南0.4千米。属大堰堤村四组。面积20公顷。居民15户,60人。姓氏以杨、龙姓居多。民居沿鸦澧省道两侧而建,自然形成街道。地处大堰堤村集镇中心。居民主要种植水稻、柑橘和从事商贸。有省道雅澧公路过境,设有岳宜高速公路枝城出入口。

冯家老屋 [Féngjiālǎowū] 位于大堰堤村民委员会西北1千米。属大堰堤村二组。面积3公顷。现无人居住,地名沿用。

高堰冲 [Gāoyànchōng] 位于大堰堤村民委员以东2.5千米。属大堰堤村七组。面积7公顷。居民30户,120人。居民主要种植水稻、玉米、油菜、柑橘。

龚家湾 [Gōngjiāwān] 位于大堰堤村民委员会以东2千米。属大堰堤村五组。面积1公顷。因地势偏僻,现无人居住,地名沿用。

官垱坪 [Guāndàngpíng] 位于大堰堤村民委员会以西1.5千米。属大堰堤村二组。面积20公顷。居民24户,90人。姓氏以薛、周姓为主,聚落呈线状分布。居民主要种植水稻、油菜。

郭家塝 [Guōjiābàng] 位于大堰堤村民委员会东南0.8千米。属大堰堤村四组。面积4公顷。居民25户,100人。以郭姓居多,聚落呈线状分布。居民主要种植水稻、玉米。

黑漆门斗 [Hēiqīméndǒu] 位于大堰堤村民委员会以东2.2千米。属大堰堤村七组。面积3公顷。居民40户,130人。姓氏以朱、钟姓居多,聚落分散。相传一位油漆师傅在外务工,遇天黑借宿一户人家,为了感谢主人的盛情,便将其大门两侧门框刷上黑色的油漆,表示谢意。以此故名。居民主要种植水稻、玉米、油菜、柑橘。

廖王山 [Liàowángshān] 位于大堰堤村民委员会东北1.5千米。属大堰堤村五组。面积2公顷。现已无人居住。

龙泉寺 [Lóngquánsì] 位于大堰堤村民委员会以北2千米。属大堰堤村一组。面积1公顷。居民30户,100人。姓氏以谭、杨姓居多,聚落呈线状分布。居民主要种植水稻、油菜。

马放堰 [Mǎfàngyàn] 位于大堰堤村民委员会以南2千米。属大堰堤村八组。面积3公顷。居民30户,100人。姓氏以周、徐姓居多,聚落分散。传说有位将军解甲归田,马放此处,故名。居民主要种植茶叶、柑橘。

庙冲 [Miàochōng] 位于大堰堤村民委员会西北0.2千米。属大堰堤村三组。面积2公顷。居民20户,80人。姓氏以王、张姓为主,聚落呈片状分布。清朝年间,株木岭中段由当地富绅、佛教信徒等发起修建寺庙“永兴寺”,同时划拨12亩良田供养僧侣为庙田,后人称此地为庙冲。居民主要种植水稻、油菜。

墓堰湾 [Mùyànwān] 位于大堰堤村民委员会以东0.9千米。属大堰堤村五组。面积3公顷。居民18户,70人。姓氏以周、冯姓为主,聚落呈片状分布。清朝时期,挖堰塘时挖出一块墓碑,故名墓堰湾。居民主要种植水稻、茶叶。

碾子河 [Niǎnzihé] 位于大堰堤村民委员会以东3.1千米。属大堰堤村七组。面积3公顷。居民45户,150人。姓氏以朱、周、王姓居多,聚落分散。居民主要种植水稻、玉米、油菜、柑橘。

牛垱子 [Niúdàngzi] 位于大堰堤村民委员会以东1.5千米。属大堰堤村七组。面积3公顷。居民7户,30人。居民主要种植茶叶。

潘家湾 [Pānjiāwān] 位于大堰堤村民委员会以东1千米。属大堰堤村八组。面积1公顷。因交通不便,无人居住,已辟为茶园。

三口堰 [Sānkǒuyàn] 位于大堰堤村民委员会以东0.9千米。属大堰堤村五组。面积3公顷。居民20户,80人。姓氏以周、杨、张姓居多,聚落分散。居民主要种植水稻、玉米、油菜、茶叶。

向家湾 [Xiàngjiāwān] 位于大堰堤村民委员会以东1.5千米。属大堰堤村八组。面积3公顷。居民4户,20人。居民主要种植水稻、玉米、油菜、柑橘、茶叶。

熊家湾 [Xióngjiāwān] 位于大堰堤村民委员会东南1.6千米。属大堰堤村八组。面积1公顷。因地势偏僻,现无人居住,地名沿用。此地已开辟为茶园。

大杨家塝 [Dàyángjiābàng] 位于大堰堤村民委员会以北1.8千米。面积3公顷。居民45户,160人。姓氏以杨姓居多,聚落分散。居民主要种植水稻、油菜。

小杨家冲 [Xiǎoyángjiāchōng] 位于大堰堤村民委员会东北1.1千米。属大堰堤村五组。面积1公顷。居民8户,40人。以杨姓居多,聚落分散。居民主要种植水稻、茶叶。

余家老屋 [Yújiālǎowū] 位于大堰堤村民委员会西南1千米。属大堰堤村四组。面积2公顷。居民8户,30人。居民主要种植水稻。

小周家湾 [Xiǎozhōujiāwān] 位于大堰堤村民委员会以东1.1千米。面积1公顷。居民5户,20人。居民主要种植水稻、玉米、油菜、柑橘、茶叶。

株木岭 [Zhūmùlǐng] 位于大堰堤村民委员会以北0.5千米。属大堰堤村二组。面积4公顷。居民98户,400人。姓氏以卞、冯姓居多,聚落沿鸦澧公路两侧呈线状排列。居民主要从事务农、经商,种植有水稻、柑橘。

十一、何阳店村

何阳店村村民委员会 [Héyángdiàn Cūn Cūnmínwěiyuánhuì] 位于枝城镇人民政府驻地东南12.3千米。东、北与松滋市陈店镇、王家桥镇接壤,南与五峰山村相邻,西与官垱村、洋溪村交界。村民委员会驻七组。属枝城镇。面积1350公顷。居民1031户,3770人。辖有10个村民小组和48个居民点。昔时有店铺和阳店,取待客平和、温暖如阳之意,因谐音演变为何阳店。清同治五年(1866)属枝江县第九都,民国三十五年(1946)属枝江县洋溪乡。1952年属枝江县洋溪区何阳店乡,1955年7月属宜都县枝城区官垱乡,1958年10月改名为何阳大队,1981年9月改名为何阳店大队,1984年2月改称何阳店村,1988年2月属洋溪街道,2000年12月由何阳店村、伍家冲村、黄家冲村、明月寺村合并为何阳店村至今。洋溪蜜柚主产区。主要农作物有水稻、玉米、油菜、蜜柚、茶叶、柑橘。焦柳铁路、岳宜高速公路、宜华一级公路穿越境内。

艾家台子 [ijiātáizi] 位于何阳店村民委员会以东2千米。属何阳店村一组。面积1公顷。居民4户,15人。主要农作物有水稻、玉米、油菜、柑橘、蜜柚。

白杨树湾 [Báiyángshùwān] 位于何阳店村民委员会以东2千米。属何阳店村三组。面积10公顷。居民2户,7人。主要农作物有水稻、玉米、油菜、柑橘、蜜柚。

曾家冲 [Zēngjiāchōng] 位于何阳店村民委员会西北3千米。属何阳店村八组。面积10公顷。居民5户,25人。主要农作物有水稻、玉米、油菜、柑橘、蜜柚。

草坡 [Cǎopō] 位于何阳店村民委员会东北3千米。属何阳店村二组。面积30公顷。居民12户,40人,姓氏以周、何姓居多。居民主要种植水稻、玉米、油菜、柑橘、蜜柚。

车路湾 [Chēlùwān] 位于何阳店村民委员会西南2.5千米。属何阳店村八组。面积20公顷。居民6户,30人。姓氏以孔姓居多。居民主要种植水稻、玉米、油菜、柑橘、蜜柚。

东架子山 [Dōngjiàzishān] 位于何阳店村民委员会东北1.5千米。属何阳店村二组。面积3公顷。居民10户,40人。姓氏以周、覃姓居多,聚落分散。因山顶设有测绘觇标架子而得名。此山于2000年进行农业综合开发,种植蜜柚、柑橘等果树。主要农作物有柑橘、蜜柚。

东石门坎 [Dōngshíménkǎn] 位于何阳店村民委员会东南1.5千米。属何阳店村六组。面积10公顷。居民9户,30人。昔时系湖南通往枝江(今枝城)的古官道,道中有一石阶如门槛,故名。居民主要种植水稻、玉米、油菜、柑橘、蜜柚。

雕匠湾 [Diāojiàngwān] 位于何阳店村民委员会东北3千米。属何阳店村九组。面积2公顷。居民4户,15人。主要农作物有水稻、玉米、油菜、柑橘、蜜柚。

九根松 [Jiǔgēnsōng] 位于何阳店村民委员会东南2千米。属何阳店村三组。面积58公顷。居民22户,90人。姓氏以艾、何、孔姓居多,聚落分散。居民主要种植水稻、玉米、油菜、柑橘、蜜柚。

鸡公岩 [Jīgōngyán] 位于何阳店村民委员会西南2千米。属何阳店村八组。面积1公顷。居民6户,30人。居民主要种植水稻、玉米、油菜、柑橘、蜜柚。

叫花子桥 [Jiàohuāziqiáo] 位于何阳店村民委员会以北1.7千米。面积3公顷。居民10户,40人。姓氏以刘、易姓居多,聚落分散。居民主要种植水稻、玉米、油菜、柑橘、蜜柚。

何家祠堂 [Héjiācítáng] 位于何阳店村民委员会以东4千米。属何阳店村四组。面积2公顷。居民5户,20人。农作物有水稻、玉米、油菜、柑橘、蜜柚。

何家湾 [Héjiāwān] 位于何阳店村民委员会以东4.2千米。属何阳店村四组。面积2公顷。居民15户,60人。聚落分散。农作物有水稻、玉米、油菜、柑橘、蜜柚。

獾子街 [Huānzijiē] 位于何阳店村民委员会东南3.2千米。属何阳店村九组。面积20公顷。居民6户,20人。农作物有水稻、玉米、油菜、柑橘、蜜柚。

孔家榨坊 [Kǒngjiāzhàfāng] 位于何阳店村民委员会以东4.4千米。属何阳店村三组。面积2公顷。居民6户,25人。农作物有水稻、玉米、油菜、柑橘、蜜柚。

林子口 [Línzikǒu] 位于何阳店村民委员会以南3千米。属何阳店村四组。面积3公顷。居民8户,40人,姓氏以关、张姓居多。环形山如平躺的酒葫芦,山上林木茂密,出入口形如壶口,不足二十米。居民主要种植水稻、玉米、油菜、柑橘、蜜柚。

雷打岭 [Léidǎlǐng] 位于何阳店村民委员会以西1千米。属何阳店村九组。面积1公顷。居民10户,30人。姓氏以杨、周姓居多。聚落分散。居民主要种植柑橘、蜜柚、玉米。

漫水桥 [Mànshuǐqiáo] 位于何阳店村民委员会以东3千米。属何阳店村十组。面积22公顷。居民3户,10人。农作物有水稻、玉米、油菜、柑橘、蜜柚。

跑马岭 [Pǎomǎlǐng] 位于何阳店村民委员会东南0.5千米。属何阳店村六组。面积3公顷。居民10户,40人。姓氏以付、周姓居多,聚落分散。旧时是湖南到枝江的官道,低丘土岭,适宜骡马奔驰,故名。居民主要种植茶叶、柑橘、蜜柚。

南大堰湾 [Nándàyànwān] 位于何阳店村民委员会以东0.6千米。属何阳店村六组。面积1公顷。居民7户,30人。农作物有水稻、玉米、油菜、柑橘、蜜柚。

关屏墙 [Guānbǐngqiáng] 位于何阳店村民委员会以西3千米。属何阳店村五组。面积3公顷。居民25户,80人。姓氏以关、张姓居多,聚落呈片状分布。农作物有水稻、玉米、油菜、柑橘、蜜柚。

千子庙 [Qiānzimiào] 位于何阳店村民委员会东北3千米。属何阳店村九组。面积20公顷。居民5户,20人。农作物有水稻、玉米、油菜、柑橘、蜜柚。

清边河 [Qīngbiānhé] 位于何阳店村民委员会东北2千米。属何阳店村九组。面积2公顷。居民4户,15人。农作物有水稻、玉米、油菜、柑橘、蜜柚。

沈家湾 [Shěnjiāwān] 位于何阳店村民委员会东南3千米。属何阳店村八组。面积10公顷。居民3户,13人。农作物有水稻、玉米、油菜、柑橘、蜜柚。

双眼桥 [Shuāngyǎnqiáo] 位于何阳店村民委员会东北4千米。属何阳店村一组。面积20公顷。居民4户,15人。河道上建有一桥梁,桥的两端各有一口小堰塘,就像一双眼睛,故称之为双眼桥。农作物有水稻、玉米、油菜、柑橘、蜜柚。

孙家冲 [Sūnjiāchōng] 位于何阳店村民委员会东北3.5千米。属何阳店村八组。面积40公顷。居民30户,90人。姓氏以孔、张、王姓居多,聚落分散。农作物有水稻、玉米、油菜、柑橘、蜜柚。

三半桥 [Sānbànqiáo] 位于何阳店村民委员会北偏西1.7千米。属何阳店村十组。面积3公顷。居民10户,40人。姓氏以易、吴姓居多,聚落分散。居民主要种植水稻、玉米、油菜、柑橘、蜜柚。

四湾 [Sìwān] 位于何阳店村民委员会东南1.5千米。属何阳店村四组。面积10公顷。居民7户,30人。居民主要种植水稻、玉米、油菜、蜜柚。

土地坡 [Tǔdìpō] 位于何阳店村民委员会以北2千米。属何阳店村二组。面积30公顷。居民9户,30人。居民主要种植玉米、油菜、柑橘、蜜柚。

团坡 [Tuánpō] 位于何阳店村民委员会东北1.6千米。属何阳店村二组。面积3公顷。居民9户,40人。姓氏以周姓居多。居民主要种植玉米、油菜、柑橘、蜜柚。

瓦窑湾 [Wǎyáowān] 位于何阳店村民委员会以东1.5千米。属何阳店村二组。面积2公顷。居民2户,8人。农作物有水稻、玉米、油菜、柑橘、蜜柚。

万家场 [Wànjiāchǎng] 位于何阳店村民委员会以西1.4千米。属何阳店村七组。面积10公顷。居民4户,15人。农作物有水稻、玉米、油菜、柑橘、蜜柚。

大王家老屋 [Dàiwángjiālǎowū] 位于何阳店村民委员会东北3.5千米。属何阳店村九组。面积10公顷。居民12户,50人。姓氏以王、周姓居多,聚落分散。主要农作物有水稻、玉米、油菜、柑橘、蜜柚。

乌龟桥 [Wūguīqiáo] 位于何阳店村民委员会东北3.5千米。属何阳店村一组。面积3公顷。居民8户,30人。居民主要种植水稻、玉米、油菜、柑橘、蜜柚。

五条大路 [Wǔtiáodàlù] 位于何阳店村民委员会东南1.6千米。属何阳店村二组。面积3公顷。居民11户,40人。姓氏以李、周、何姓居多,聚落呈片状分布。从前松滋到何阳店的官道,至此分岔,通往五个方向,故名。居民主要种植水稻、玉米、油菜、柑橘、蜜柚。

大虾子垴 [Dàxiāzinǎo] 位于何阳店村民委员会以西1.5千米。属何阳店村九组。面积3公顷。居民9户,30人。居民主要种植玉米、油菜、柑橘、蜜柚。

小堰湾 [Xiǎoyànwān] 位于何阳店村民委员会以北0.7千米。属何阳店村七组。面积3公顷。居民8户,30人。农作物为水稻、玉米、油菜、柑橘、蜜柚。

谢家老屋 [Xièjiā Lǎowū] 位于何阳店村民委员会西北3千米。面积2公顷。居民10户,40人。姓氏以孔、张姓居多,聚落呈片状分布。农作物有水稻、玉米、油菜、柑橘、蜜柚。

烟墩包 [Yāndūnbāo] 位于何阳店村民委员会以东0.8千米。属何阳店村七组。面积3公顷。居民10户,40人。姓氏以翟姓居多,聚落分散。居民主要种植茶叶、柑橘、蜜柚。

岩坳子 [Yán'àozi] 位于何阳店村民委员会西北4千米。属何阳店村八组。面积10公顷。居民5户,20人。居民主要种植水稻、玉米、油菜、柑橘、蜜柚。

上窑湾 [Shàngyáowān] 位于何阳店村民委员会东北3.7千米。属何阳店村九组。面积30公顷。居民13户,50人。姓氏以周、杨姓居多,聚落分散。居民主要种植水稻、玉米、油菜、柑橘、蜜柚。

炸弹坑 [Zhàdànkēng] 位于何阳店村民委员会东北1.8千米。属何阳店村二组。面积3公顷。居民10户,40人。姓氏以黄、裴姓居多。聚落分散。1940年代,日本侵略中国时,日本飞机在此地投下一枚炸弹,将地面炸出一个大坑,人们称之为炸弹坑。居民主要种植柑橘、蜜柚。

东张家湾 [Dōngzhāngjiāwān] 位于何阳店村民委员会西南4千米。属何阳店村八组。面积2公顷。居民8户,30人。居民主要种植水稻、玉米、油菜、柑橘、蜜柚。

樟凹子 [Zhāng āozi] 位于何阳店村民委员会东南5千米。属何阳店村二组。面积2公顷。居民5户,20人。居民种植水稻、玉米、红薯、柑橘、蜜柚。

樟树塝 [Zhāngshùbàng] 位于何阳店村民委员会西北5千米。属何阳店村四组。面积1公顷。居民5户,20人。居民种植水稻、玉米、红薯、柑橘、蜜柚。

樟树井 [Zhāngshùjǐng] 位于何阳店村民委员会东北3.7千米。属何阳店村九组。面积5公顷。居民4户,12人。居民主要种植水稻、玉米、油菜、柑橘、蜜柚。

东长冲 [Dōngchángchōng] 位于何阳店村民委员会以东0.5千米。属何阳店村二组。面积20公顷。居民15户,60人。姓氏以王、张、李姓居多,聚落分散。居民主要种植水稻、玉米、油菜、柑橘、蜜柚。

周家老屋 [Zhōujiālǎowū] 位于何阳店村民委员会以西2千米。面积2公顷。居民11户,40人。姓氏以周、余姓居多,聚落分散。居民主要种植水稻、玉米、油菜、柑橘、蜜柚。

十二、全心畈村

全心畈村村民委员会 [Quánxīnfàn Cūn Cūnmínwěiyuánhuì] 位于枝城镇人民政府驻地西偏北5.5千米。东与洋津畈村接界,南与赤溪河村相连,西与姚家店镇黄莲头村、新桥河村毗邻,北与姚家店镇长岭岗村、枫相树村相接。村民委员会驻三组。属枝城镇。面积650公顷。居民565户,2000人,辖有5个村民小组、85个居民点。以邓、黄、尤、曹、朱姓居多。20世纪50年代农业合作化时期,境内有“全心社”,以后演变为“全心畈”。清同治五年(1866)属宜都县横碛中铺,民国三十五年(1946)属枝江县丹阳乡。1952年属枝江县城关区陈家冲乡,1955年7月属宜都县枝城区白水乡全心社,1958年10月改名为全心大队,1981年9月改名为全心畈大队,1984年2月改称全心畈村,1988年2月属枝城街道,2001年3月由全心畈村、陈家冲村合并为全心畈村至今。村内地势平坦,良田成片。农作物有水稻、玉米、油菜、红薯、黄桃、柑橘、草莓等。呼北高速和岳宜高速穿村而过,并在此连通。

白板栗湾 [Báibǎnlìwān] 位于全心畈村民委员会西北1.2千米。属全心畈村五组。面积1公顷。居民3户,11人。居民主要从事养殖业。

背耳湾 [Bèiěrwān] 位于全心畈村民委员会东南2千米。属全心畈村五组。面积35公顷。居民3户,12人。居民主要从事农业种植、生猪养殖。

曹家台 [Cáojiātái] 位于全心畈村民委员会西北3.2千米。属全心畈村一组。面积4公顷。居民15户,60人。姓氏以曹、邓、朱姓居多。主要从事柑橘种植和生猪养殖。

大曹家湾 [Dàcáojiāwān] 位于全心畈村民委员会西北2千米。属全心畈村四组。面积1.5公顷。居民4户,16人。居民主要从事农业种植、养殖。

大坡湾 [Dàpōwān] 位于全心畈村民委员会西北2千米。属全心畈村四组。面积1公顷。现无人居住。

大埫湾 [Dàtǎngwān] 位于全心畈村民委员会西北1.6千米。属全心畈村四组。面积1公顷。现无人居住。

北大湾子 [Běidàwānzi] 位于全心畈村民委员会东南1.2千米。属全心畈村三组。面积1公顷。居民3户,11人。居民主要从事农业种植、养殖。

大堰湾 [Dàyànwān] 位于全心畈村民委员会西北3.6千米。属全心畈村一组。面积1公顷。居民3户,10人。居民从事农业种植、养殖。

垱坡垴 [Dàngpōnǎo] 位于全心畈村民委员会西北4.4千米。属全心畈村一组。面积1公顷。居民10户,40人。姓氏以李、谢姓居多,聚落分散。居民主要种植柑橘和养殖生猪。

邓家老屋 [Dèngjiā Lǎowū] 位于全心畈村民委员会西北4.3千米。属全心畈村二组。面积1公顷。居民6户,20人。居民主要种植茶叶、柑橘。

邓家屋场 [Dèngjiā Wūchǎng] 位于全心畈村民委员会东南1.7千米。属全心畈村五组。面积1公顷。现无人居住。

邓作湾 [Dèngzuòwān] 位于全心畈村民委员会东南3千米。属全心畈村五组。面积1公顷。居民8户,25人。居民主要种植柑橘、茶叶和养殖生猪。

干堰湾 [Gānyànwān] 位于全心畈村民委员会西北1.8千米。属全心畈村四组。面积1公顷。现无人居住。

古府湾 [Gǔfǔwān] 位于全心畈村民委员会西北4.5千米。面积1公顷。居民3户,12人。居民主要种植柑橘、茶叶。

龟山 [Guīshān] 位于全心畈村民委员会西北1.9千米。属全心畈村五组。面积1公顷。居民3户,15人。居民主要种植茶叶、柑橘和养殖生猪。

孩儿墩 [Háiérdūn] 位于全心畈村民委员会西北3.6千米。属全心畈村一组。面积1公顷。居民5户,17人。明朝末年本地有一高姓人家,为求子而做善事,在河中修石墩方便行人过往,故名。居民主要种植柑橘和养殖生猪。

后塘 [Hòutáng] 位于全心畈村民委员会西北3.2千米。属全心畈村四组。面积1公顷。居民4户,11人。居民主要从事农业种植、养殖。

花土庙 [Huātǔmiào] 位于全心畈村民委员会西南2.1千米。属全心畈村二组。面积1公顷。居民10户,40人。姓氏以尤、黄姓居多,聚落分散。从前,此地修建有土地庙,平整地基时,挖到五花土,故名花土地。居民主要种植桃、李和养殖生猪。

化浆湾 [Huàjiāngwān] 位于全心畈村民委员会西北2.7千米。属全心畈村四组。面积1公顷。现无人居住。

獾子洞 [Huānzidòng] 位于全心畈村民委员会西北4.2千米。属全心畈村一组。面积1公顷。居民3户,10人。居民主要种植柑橘及桃、李等小水果。

黄家老屋 [Huángjiālǎowū] 位于全心畈村民委员会西南1.7千米。属全心畈村二组。面积2公顷。居民11户,50人。姓氏以黄、尤姓居多,聚落呈片状分布。居民主要种植茶叶、柑橘。

黄家屋场 [Huángjiāwūchǎng] 位于全心畈村民委员会西北4.3千米。属全心畈村五组。面积1公顷。居民7户,30人。姓氏以黄、邓姓居多。居民主要种植茶叶、柑橘、桃李。

黄坡垴 [Huángpōnǎo] 位于全心畈村民委员会东南0.9千米。属全心畈村二组。面积1公顷。居民5户,20人。居民主要从事种植桃、李等小水果和茶叶。

江家棚 [Jiāngjiāpéng] 位于全心畈村民委员会东南1.5千米。属全心畈村民三组。面积1公顷。居民3户,11人。居民主要从事农业种植、养殖。

西江家湾 [Xījiāngjiāwān] 位于全心畈村民委员会东南1.8千米。属全心畈村一组。面积1公顷。居民8户,30人。居民主要从事柑橘种植。

解家湾 [Xièjiāwān] 位于全心畈村民委员会西南2.8千米。属全心畈二组。面积2公顷。居民15户,60人。姓氏以袁、胡、黄姓居多,聚落分散。清乾隆末年,解家湾富户聂杰人以四百亩田产加入白莲教,利用行医之便宣传反清主张,后被推为首领,组建“天运军”。嘉庆元年(1796)正月初八,“天运军”在洋津畈揭竿起义,大败清兵,后因寡不敌众,转移到九龙山。居民主要种植水稻、玉米、油菜、黄桃。

金线吊葫芦 [Jīnxiàndiàohúlu] 位于全心畈村民委员会西北2.4千米。属全心畈村四组。面积1公顷。居民4户,20人。居民主要从事农业种植、养殖。

老山堰湾 [Lǎoshānyànwān] 位于全心畈村民委员会西北3.2千米。属全心畈村五组。面积1公顷。现无人居住。

李家老屋 [Lǐjiālǎowū] 位于全心畈村民委员会东南1.2千米。属全心畈村三组。面积2公顷。居民7户,30人。居民主要从事农业种植、养殖。

西李家湾 [Xīlǐjiāwān] 位于全心畈村民委员会西北2.3千米。属全心畈村四组。现无人居住。

李家屋场 [Lǐjiāwūchǎng] 位于全心畈村民委员会东南1.2千米。属全心畈村三组。面积1公顷。居民2户,8人。居民主要从事农业种植、养殖。

溜石板 [Liūshíbǎn] 位于全心畈村民委员会西北4千米。属全心畈村五组。面积1公顷。现无人居住。

刘家湾 [Liújiāwān] 位于全心畈村民委员会东南1.3千米。属全心畈村三组。面积1公顷。居民2户,7人。居民主要种植茶叶、柑橘等。

龙井 [Lóngjǐng] 位于全心畈村民委员会西北3.5千米。属全心畈村五组。面积1公顷。居民3户,14人。居民主要种植柑橘、茶叶。

庙儿坡 [Miào rpō] 位于全心畈村民委员会西北2.1千米。属全心畈村四组。面积1公顷。现无人居住。

南山堰 [Nánshānyàn] 位于全心畈村民委员会西南1.4千米。属全心畈村三组。面积1公顷。居民2户,8人。居民主要从事农业种植、养殖。

南山堰湾 [Nánshānyànwān] 位于全心畈村民委员会西北3.1千米。属全心畈村五组。面积1公顷。居民4户,14人。因堰塘位于山体南端而得名。居民主要从事农业种植、养殖。

碾子坝 [Niǎnzibà] 位于全心畈村民委员会西北2.9千米。属全心畈村五组。面积1公顷。居民2户,6人。据传,东汉建武十一年(35),汉光武帝刘秀的大将岑彭曾屯兵洋津畈,碾子坝是当年碾军米之所在,以故得名。居民主要从事农业种植、养殖。

牛鼻岩 [Niúbíyán] 位于全心畈村民委员会西北3.9千米。属全心畈村一组。面积1公顷。居民11户,40人。姓氏以李、朱、邓姓居多,聚落分散。居民主要种植柑橘。

千里岗 [Qiānlǐgǎng] 位于全心畈村民委员会西南1.9千米。属全心畈村二组。面积1公顷。居民5户,20人。民间传说,清朝嘉庆年间,农民起义军首领聂杰人带兵在此训练,清军探子回营报告军情说:“起义军练兵场地长约千里,兵员无数。”后人们习惯称此地为千里岗。居民主要种植茶叶、柑橘和养殖生猪。

求雨垴 [Qiúyǔnǎo] 位于全心畈村民委员会西北3.2千米。属全心畈村四组。面积1公顷。居民5户,20人。居民主要从事种植茶叶、柑橘和养殖生猪。

全心畈大桥 [Quánxīnfàndàqiáo] 位于全心畈村民委员会东南1.3千米。属全心畈村三组。面积1公顷。居民3户,11人。因毗邻岳宜高速公路全心畈大桥,衍生为居民点名称。居民主要种植柑橘、茶叶和养殖生猪。

沙包 [Shābāo] 位于全心畈村民委员会西北2千米。属全心畈村四组。面积1公顷。居民2户,7人。居民主要种植茶叶、柑橘。

山渣湾 [Shānzhāwān] 位于全心畈村民委员会东南1.9千米。属全心畈村五组。面积1公顷。居民5户,20人。居民主要种植柑橘、茶叶。

上尤家屋场 [Shàngyóujiāwūchǎng] 位于全心畈村民委员会西北3.6千米。属全心畈村五组。面积1公顷。居民4户,13人。居民主要从事种植、养殖业。

蛇山 [Shéshān] 位于全心畈村民委员会东南1.4千米。属全心畈村五组。面积1公顷。居民2户,9人。居民主要种植柑橘。

深井湾 [Shēnjǐngwān] 位于全心畈村民委员会西南2.2千米。属全心畈村二组。面积1公顷。居民4户,13人。居民主要种植桃、李和养殖生猪。

西狮子包 [Xīshīzibāo] 位于全心畈村民委员会西南3千米。属全心畈村二组。面积1公顷。居民15户,50人。姓氏以袁、谢、胡姓居多。居民主要种植葡萄。

十二湾 [Shíèrwān] 位于全心畈村民委员会东南2.5千米。属全心畈村三组。面积2公顷。居民9户,40人。姓氏以周姓、刘姓居多。居民主要从事种植、养殖业。

石板滩 [Shíbǎntān] 位于全心畈村民委员会西南3.2千米。属全心畈村二组。面积15公顷。居民52户,190人。姓氏以谢姓、尤姓、袁姓居多,聚落呈片状分布。居民从事农业种植、养殖。

双眼湾 [Shuāngyǎnwān] 位于全心畈村民委员会西南2千米。属全心畈村二组。面积1公顷。居民2户,8人。居民主要从事农业种植、养殖。

小水库湾 [Xiǎoshuǐkùwān] 位于全心畈村民委员会西北3.2千米。属全心畈村一组。面积10公顷。居民16户,50人。姓氏以朱、曹、陈姓居多,聚落分散。居民主要种植柑橘和养殖生猪。

谭家坟 [Tánjiāfén] 位于全心畈村民委员会西南2.3千米。属全心畈村二组。面积13公顷。居民17户,60人。姓氏以邓、张、周姓居多,聚落分散。居民主要种植柑橘和养殖生猪。

唐家祠堂 [Tángjiācítáng] 位于全心畈村民委员会西南2.3千米。属全心畈村二组。面积1公顷。居民3户,10人。居民主要种植黄桃和养殖生猪。

天坑埫 [Tiānkēngtǎng] 位于全心畈村民委员会西北1.6千米。属全心畈村二组。面积1公顷。居民3户,8人。居民主要种植茶叶、柑橘。

土地庙 [Tǔdìmiào] 位于全心畈村民委员会西北1.8千米。属全心畈村四组。面积1公顷。居民5户,20人。居民主要种植柑橘、茶叶。

团坡垴 [Tuánpōnǎo] 位于全心畈村民委员会西北3.7千米。属全心畈村一组。面积1公顷。居民10户,30人。姓氏以朱、谢姓居多,聚落分散。居民主要种植柑橘。

万家泉 [Wànjiāquán] 位于全心畈村民委员会西北2千米。属全心畈村四组。面积2公顷。居民10户,40人。姓氏以尤、邓姓居多,聚落呈片状分布。此地有一天然泉,供附近居民公用,故名万家泉。居民主要从事农业种植、养殖。

王家老屋 [Wángjiālǎowū] 位于全心畈村民委员会东南0.6千米。属全心畈村五组。面积1公顷。居民6户,20人。居民主要种植水稻、玉米、油菜、柑橘。

王家铺子 [Wángjiāpùzi] 位于全心畈村民委员会东南0.7千米。属全心畈村三组。面积1公顷。居民3户,11人。居民主要种植水稻、玉米、油菜、柑橘。

窝棚垴上 [Wōpéngnǎoshàng] 位于全心畈村民委员会西北2.5千米。属全心畈村四组。面积1公顷。现无人居住。

小大堰湾 [Xiǎodàyànwān] 位于全心畈村民委员会西北3.6千米。属全心畈村一组。面积1公顷。居民3户,11人。居民主要种植柑橘。

下小湾子 [Xiàxiǎowānzi] 位于全心畈村民委员会东南1千米。属全心畈村三组。面积1公顷。居民3户,12人。居民主要从事农业种植、养殖。

徐家坟 [Xújiāfén] 位于全心畈村民委员会东南0.8千米。属全心畈村三组。面积1公顷。居民3户,10人。居民主要种植水稻、玉米、油菜。

徐家尖包 [Xújiājiānbāo] 位于全心畈村民委员会西北2.15千米。属全心畈村四组。面积1公顷。居民5户,20人。居民主要从事农业种植、养殖。

徐家堰湾 [Xújiāyànwān] 位于全心畈村民委员会西北3千米。属全心畈村五组。面积2公顷。居民11户,40人。姓氏以徐、邓姓居多,聚落分散。居民主要种植水稻、油菜、柑橘。

羊角冲 [Yángjiǎochōng] 位于全心畈村民委员会西南1.8千米。属全心畈村二组。面积2公顷。居民9户,40人。姓氏以邓、黄姓居多。居民主要从事农业种植、养殖。

杨家埫 [Yángjiātǎng] 位于全心畈村民委员会西南2千米。属全心畈村二组。面积1公顷。居民2户,7人。居民主要种植黄桃。

北杨家湾 [Běiyángjiāwān] 位于全心畈村民委员会西南2.4千米。属全心畈村五组。面积1公顷。居民4户,14人。居民主要从事农业种植。

姚家湾 [Yáojiāwān] 位于全心畈村民委员会东南1.1千米。属全心畈村三组。面积1公顷。居民4户,15人。居民主要种植茶叶、柑橘。

姚堰湾 [Yáoyànwān] 位于全心畈村民委员会西北1.8千米。属全心畈村四组。面积1公顷。居民2户,5人。居民主要种植茶叶、柑橘。

尤家祠堂 [Yóujiācítáng] 位于全心畈村民委员会西南2.8千米。属全心畈村二组。面积1公顷。居民5户,20人。居民主要种植黄桃。

尤家老屋 [Yóujiālǎowū] 位于全心畈村民委员会东南0.5千米。属全心畈村三组。面积10公顷。居民37户,140人。姓氏以邓、尤、黄姓居多,聚落呈片状分布。居民主要种植柑橘、茶叶。

尤家台 [Yóujiātái] 位于全心畈村民委员会西南2.5千米。属全心畈村二组。面积1公顷。居民7户,25人。居民主要种植桃、李等小水果。

榨坊湾 [Zhàfāngwān] 位于全心畈村民委员会西北2.6千米。属全心畈村民五组。面积1公顷。居民2户,9人。居民主要种植茶叶、柑橘。

上张家塝 [Shàngzhāngjiābàng] 位于全心畈村民委员会西北2千米。属全心畈村二组。面积1公顷。居民2户,8人。居民主要种植草莓、蔬菜。

西张家湾 [Xīzhāngjiāwān] 位于全心贩村民委员会东北2千米。属全心畈村三组。面积1公顷。现无人居住。

上赵家湾 [Shàngzhàojiāwān] 位于全心畈村民委员会西南1.2千米。属全心畈村三组。面积1公顷。居民2户,9人。居民主要从事农业种植、养殖。

甑屉子包 [Zèngtìzibāo] 位于全心畈村民委员会西南1.5千米。属全心畈村二组。面积1公顷。居民5户,20人。因小山包呈锥形,似甑屉子,故名。居民主要种植柑橘、茶叶。

北周家湾 [Běizhōujiāwān] 位于全心畈村民委员会东南1.6千米。属全心畈村三组。面积10公顷。现无人居住。

朱家套 [Zhūjiātào] 位于全心畈村民委员会西北4.7千米。属全心畈村一组。面积1公顷。居民20户,70人。姓氏以朱、曹、谢姓居多,聚落呈片状分布。居民主要种植水稻、玉米、油菜、柑橘。

小朱家湾 [Xiǎozhūjiāwān] 位于全心畈村民委员会西北2.8千米。属全心畈五组。面积1公顷。居民4户,14人。居民主要种植水稻、油菜。

棕巴树桥 [Zōngbāshùqiáo] 位于全心畈村民委员会东南1.6千米。属全心畈村三组。面积1公顷。现无人居住。

马颈坎 [Májǐngkǎn] 位于全心畈村民委员会西北3.2千米。属全心畈村五组。面积1公顷。居民3户,11人。居民主要从事农业种植、养殖。

十三、赤溪河村

赤溪河村村民委员会 [Chìxīhé Cūn Cūn mínwěiyuánhuì] 位于枝城镇人民政府驻地西偏北0.6千米。东连西湖社区,西抵姚家店镇新桥河村,北邻梁家畈村、洋津畈村、全心畈村,南接泉水河村、解家冲村。村民委员会驻一组。属枝城镇。面积856公顷。居民876户,2870人。辖有5个村民小组、21个居民点。因溪流河床为红壤,流水泛红而得名。清同治五年(1866)属枝江县第一都,民国三十五年(1946)属枝江县丹阳乡。1952年属枝江县城关区赤溪乡,1955年2月属宜都县枝城区同心乡,1958年10月改名为江岭大队,1981年9月改名为赤溪河大队,1984年2月改称赤溪河村,1988年2月属枝城街道,2001年3月由赤溪河村、罗家冲村合并为赤溪河村至今。村内水、电、路入户。农作物以水稻、玉米、油菜、茶叶、柑橘为主。有吴望公路贯穿东西,岳宜高速公路、宜华一级公路连接南北,赤溪河自西向东于吴家渡汇入九道河。

白云湾 [Báiyúnwān] 位于赤溪河村民委员会西南4千米。属赤溪河村五组。面积7公顷。居民26户,120人。姓氏以方、江、薛姓居多,聚落分散。因清朝年间湾内建有白云寺而得名。居民主要种植水稻、玉米等。

赤溪河 [Chìxīhé] 位于赤溪河村民委员会西北3千米。属赤溪河村五组。面积20公顷。居民31户,130人。姓氏以王、黄、李姓居多,聚落呈片状分布。因溪流颜色泛红,故名。另有传说,张飞曾领兵至此,一战得胜,犒劳军士杀猪宰羊,血染河水,故而得名。农作物有水稻、玉米、红薯、柑橘、茶叶。

等伴洲 [Děngbànzhōu] 位于赤溪河村民委员会偏西南3.5千米。属赤溪河村四组。面积20公顷。居民23户,70人。姓氏以李、方、邓姓居多,聚落呈片状分布。据传,原有猛兽出入,行人需结伴而行,故名。居民主要种植水稻、玉米、柑橘。

方家湾 [Fāngjiāwān] 位于赤溪河村民委员会西南6千米。属赤溪河村五组。面积7公顷。居民10户,40人。姓氏以方姓居多,聚落分散。居民主要种植水稻、玉米、柑橘。

贺家塝 [Hèjiābàng] 位于赤溪河村民委员会东南1千米。属赤溪河村二组。面积15公顷。居民31户,130人。姓氏以贺、曹姓居多,聚落呈散状分布。居民主要种植水稻、玉米、柑橘。

北黄家湾 [Běihuángjiāwān] 位于赤溪河村民委员会西南3千米。属赤溪河村四组。面积6公顷。居民18户,80人。姓氏以黄、李姓居多,聚落呈散状分布。居民主要种植水稻、玉米、红薯、柑橘。

北庙湾 [Běimiàowān] 位于赤溪河村民委员会东南0.6千米。属赤溪河村一组。面积8公顷。居民21户,90人。姓氏以贺、邓、郑姓居多,聚落呈散状分布。居民主要种植水稻、玉米、红薯、柑橘。

聂家湾 [Nièjiāwān] 位于赤溪河村民委员会西南5千米。属赤溪河村三组。面积8公顷。居民25户,100人。姓氏以潘、曹姓居多,聚落呈散状分布。居民主要种植水稻、玉米、红薯、柑橘。

泉水冲 [Quánshuǐchōng] 位于赤溪河村民委员会东南离1千米。属赤溪河村二组。面积7公顷。居民13户,40人。姓氏以王、李姓居多,聚落呈散状分布。因山冲有泉水四季长流而得名。居民主要种植水稻、玉米、红薯、柑橘。

东狮子包 [Dōngshīzibāo] 位于赤溪河村民委员会西北1.5千米。属赤溪河村二组。面积1公顷。居民4户,15人。居民主要种植水稻、玉米、红薯、柑橘。

谭家湾 [Tánjiāwān] 位于赤溪河村民委员会东南1.2千米。属赤溪河村二组。面积5公顷。居民23户,70人。姓氏以贺、李姓居多,聚落呈散状分布。居民主要种植水稻、玉米、红薯、柑橘。

兔儿湾 [Tù rwān] 位于赤溪河村民委员会东南1.3千米。属赤溪河村二组。面积2公顷。居民3户,9人。因从前常有兔子出入而得名。居民主要种植水稻、玉米、红薯、柑橘。

王家湾 [Wángjiāwān] 位于赤溪河村民委员会西南3.8千米。属赤溪河村四组。面积5公顷。居民10户,30人。姓氏以王、李姓居多,聚落呈散状分布。居民主要种植水稻、玉米、红薯、柑橘。

吴家渡 [Wújiādù] 位于赤溪河村民委员会东南0.2千米。属赤溪河村一组。面积12公顷。居民21户,90人。姓氏以王、曹、李姓居多,聚落呈片状分布。吴家渡在县治(今枝城)西三里,道光九年邑人王桧置(同治五年《枝江县志》)。居民主要种植柑橘、水稻、玉米、红薯等。

向家老屋 [Xiàngjiālǎowū] 位于赤溪河村民委员会东南0.9千米。属赤溪河村一组。面积30公顷。居民40户,120人。姓氏以王、向、李姓居多,聚落呈片状分布。居民主要种植水稻、玉米、红薯、柑橘。

肖家湾 [Xiāojiāwān] 位于赤溪河村民委员会西南8千米。属赤溪河村五组。面积2公顷。居民7户,30人。农作物为水稻、玉米、红薯、柑橘。

谢家湾 [Xièjiāwān] 位于枝城镇赤溪河村民委员会西南1.3千米。属赤溪河村四组。面积20公顷。居民21户,80人。姓氏以谢、李、王姓居多,聚落呈散状分布。居民主要种植水稻、玉米、红薯、柑橘。

易家湾 [Yìjiāwān] 位于赤溪河村民委员会西南6千米。属赤溪河村四组。面积3公顷。居民9户,30人。姓氏以易、李姓居多,聚落呈散状分布。居民主要种植水稻、玉米、红薯、柑橘。

张家湾 [Zhāngjiāwān] 位于赤溪河村民委员会西南6.5千米。属赤溪河村四组。面积7公顷。居民12户,40人。姓氏以黄、王姓居多,聚落呈散状分布。居民主要种植水稻、玉米、红薯、柑橘。

赵家湾 [Zhàojiāwān] 位于赤溪河村民委员会西南1.1千米。属赤溪河村一组。面积11公顷。居民31户,100人。姓氏以王、李、曹姓居多,聚落呈散状分布。居民主要种植水稻、玉米、红薯、柑橘。

紫荆树 [Zǐjīngshù] 位于赤溪河村民委员会西南1千米。属赤溪河村三组。面积8公顷。居民6户,20人。居民主要种植水稻、玉米、红薯、柑橘。

十四、余家桥村

余家桥村村民委员会 [Yújiāqiáo Cūn Cūn mínwěiyuánhuì] 位于枝城镇人民政府驻地西南6.2千米。东与大堰堤村毗邻,南与九道河村、六里冲村、钟家冲村交界,北部与解家冲村、泉水河村接壤,西部与架锅山村、黎家坪村毗邻。村民委员会驻四组。属枝城镇。面积967公顷,耕地191.13公顷。居民769户,2650人。辖有7个村民小组、57个居民点。姓氏以卞、杨、张、朱、黎姓居多。清代有余姓人家出资修桥,故称余家桥。曾是古驿道上的重要集镇。清同治五年(1866)属枝江县第一都,民国三十五年(1946)属枝江县茶园乡。1952年属枝江县茶园区七岭乡,1955年7月属宜都县枝城区七岭乡,1958年10月改名为青桥大队,1981年9月改名为余家桥大队,1984年2月改称余家桥村,1998年2月属枝城街道,2001年3月由余家桥村、四得桥村、石门坎村合并为余家桥村至今。村内有3.3公顷绿化苗木生产基地2个;柑橘、葡萄、火龙果等果园面积187公顷。居民主要种植水稻、玉米、油菜、茶叶、柑橘。商业主要为个体经营。主要驻村单位有宜都市硫酸铝厂、宜都市兴业工贸有限公司溶解乙炔厂、宜都市鑫钦钙业有限公司、宜都市丰杰园林有限公司等。建有卫生室、公共活动场所及老年人活动中心。清代王永彬和朱锡绶为与本地有关的历史文化名人。乡道株木岭—洲阳公路过境。

曹家湾 [Cáojiāwān] 位于余家桥村民委员会以西1千米。属余家桥村七组。面积9公顷。居民20户,80人。姓氏以曹姓居多,聚落呈散状分布。居民主要种植水稻、玉米、油菜、柑橘、茶叶。

曹家巷子 [Cáojiāxiàngzi] 位于余家桥村民委员会以北0.5千米。属余家桥村四组。面积3公顷。居民8户,40人。因有一曹姓人家,家境富足,房屋沿大路两边相向修建,如同街巷,故名。居民主要种植水稻、玉米、油菜、柑橘、茶叶。

岔河子 [Chàhézi] 位于余家桥村民委员会以东2.9千米。属余家桥村一组。面积5公顷。居民18户,70人。姓氏以彭、何姓居多,聚落呈片状分布。有三条小溪在此处交汇,故称之为岔河子。居民主要种植水稻、玉米、油菜、柑橘、茶叶。

邓家湾 [Dèngjiāwān] 位于余家桥村民委员会东北2千米。属余家桥村二组。面积3公顷。居民3户,11人。居民主要种植水稻、玉米、油菜、柑橘、茶叶。

邓家嘴 [Dèngjiāzuǐ] 位于余家桥村民委员会以北1.4千米。属余家桥村六组。面积2公顷。居民3户,15人。居民主要种植水稻、玉米、油菜、柑橘、茶叶。

干冲子 [Gānchōngzi] 位于余家桥村民委员会东北1.9千米。属余家桥村二组。面积10公顷。居民30户,110人。姓氏以曹、卞、胡姓居多,聚落分散。居民主要种植水稻、玉米、油菜、柑橘、茶叶。

观音打坐 [Guānyīndǎzuò] 位于余家桥村民委员会东南2.4千米。属余家桥村一组。面积3公顷。居民5户,20人。山体酷似观音娘娘盘腿打坐,故名。居民主要种植水稻、玉米、油菜、柑橘、茶叶。

横岭岗 [Hénglǐnggǎng] 位于余家桥村民委员会东北2.5千米。属余家桥村二组。面积2公顷。居民15户,60人。姓氏以杨、薛、卞姓居多,聚落呈散状分布。居民主要种植水稻、玉米、油菜、柑橘、茶叶。主要驻地单位宜都市硫酸铝厂。

红岩子坪 [Hóngyánzipíng] 位于余家桥村民委员会以西1.1千米。属余家桥村七组。面积6公顷。居民26户,90人。姓氏以曹、王、黎姓居多。居民主要种植水稻、玉米、油菜、柑橘、茶叶。

胡家大堰 [Hújiādàyàn] 位于余家桥村民委员会以南0.3千米。属余家桥村四组。面积1公顷。居民10户,50人。居民主要种植水稻、玉米、油菜、柑橘、茶叶。

化包台 [Huàbāotái] 位于余家桥村民委员会以东2.7千米。属余家桥村二组。面积2公顷。因山丘种植的化香树而得名。现无人居住。

黄家湾 [Huángjiāwān] 位于余家桥村民委员会以南1千米。属余家桥村五组。面积4公顷。居民8户,30人。居民主要种植水稻、玉米、油菜、柑橘、茶叶。

黄土垱 [Huángtǔdàng] 位于余家桥村民委员会西北0.7千米。属余家桥村六组。面积3公顷。居民13户,50人。姓氏以彭、张姓居多,聚落呈片状分布。居民主要种植水稻、玉米、油菜、柑橘、茶叶。

黄岩子坪 [Huángyánzipíng] 位于余家桥村民委员会以西0.9千米。属余家桥村五组。面积4公顷。居民3户,12人。居民主要种植水稻、玉米、油菜、柑橘、茶叶。

鸡公垱 [Jīgōngdàng] 位于余家桥村民委员会西南0.6千米。属余家桥村五组。面积1公顷。居民6户,30人。因原有两块形似雄鸡的石头,昂首立于溪流两侧,故名鸡公垱。居民主要种植水稻、玉米、油菜、柑橘、茶叶。

江家冲 [Jiāngjiāchōng] 位于余家桥村民委员会东南2.5千米。属余家桥村一组。面积3公顷。居民7户,30人。居民主要种植水稻、玉米、油菜、柑橘、茶叶。

南江家湾 [Nánjiāngjiāwān] 位于余家桥村民委员会西北1.5千米。属余家桥村六组。面积2公顷。居民8户,30人。姓氏以江姓居多。居民主要种植水稻、玉米、油菜、柑橘、茶叶。

子屋场 [jiāngcāziwūchǎng] 位于余家桥村民委员会以西1.3千米。属余家桥村七组。面积2公顷。居民3户,12人。居民主要种植水稻、玉米、油菜、柑橘、茶叶。

枯水井 [Kūshuǐjǐng] 位于余家桥村民委员会以北0.7千米。属余家桥村四组。面积2公顷。居民9户,40人。姓氏以龚、彭姓居多,聚落分散。居民主要种植水稻、玉米、油菜、柑橘、茶叶。

雷河垱 [Léihédàng] 位于余家桥村民委员会以东2.8千米。属余家桥村一组。面积3公顷。居民7户,30人。清朝末期,此地新建一处河垱,刚完工时,天气突变,电闪雷鸣,以有雷相贺之意,故名雷贺垱,后演变为雷河垱。此垱仍存。居民主要种植水稻、玉米、油菜、柑橘、茶叶。

黎家湾 [Líjiāwān] 位于余家桥村民委员会西北1.1千米。属余家桥村七组。面积6公顷。居民30户,120人。姓氏以黎姓居多。聚落呈片状。相传清末,黎佑清从黎家坪搬到此处行医、开荒种地,世代定居,故名。居民主要种植水稻、玉米、油菜、柑橘、茶叶。

连三井 [Liánsānjǐng] 位于余家桥村民委员会东北0.7千米。属余家桥村四组。面积2公顷。居民7户,30人。居民主要种植水稻、玉米、油菜、柑橘、茶叶。

凉水井子 [Liángshuǐjǐngzi] 位于余家桥村民委员会西北0.8千米。属余家桥村七组。面积4公顷。居民22户,90人。姓氏以高、赵、黎姓居多,聚落分散。居民主要种植水稻、玉米、油菜、柑橘、茶叶。

大溜石板 [Dàliūshíbǎn] 位于余家桥村民委员会东北1.2千米。属余家桥村六组。面积6公顷。居民5户,20人。小沟上用大石板搭建小桥,因石板光滑,故名。居民主要种植水稻、玉米、油菜、柑橘、茶叶。

罗家湾 [Luójiāwān] 位于余家桥村民委员会以东2.6千米。属余家桥村一组。面积1公顷。居民2户,7人。居民主要种植水稻、玉米、油菜、柑橘、茶叶。

屏墙屋 [Bǐngqiángwū] 位于余家桥村民委员会以西0.7千米。属余家桥村七组。面积4公顷。居民16户,60人。姓氏以张、彭、贺姓居多,聚落呈片状分布。居民主要种植水稻、玉米、油菜、柑橘、茶叶。

七岭荒 [Qīlǐnghuāng] 位于余家桥村民委员会以东2.1千米。属余家桥村三组。面积20公顷。居民65户,250人。姓氏以杨、宁姓居多,民居依山而建或沿公路而建呈线状分布。从余家桥至曹家巷子有五里路程,途中有七座连绵起伏的山岭,附近农田大多为偏坡荒田,故名为七岭荒。居民主要种植水稻、玉米、油菜、柑橘、茶叶。

西冉家湾 [Xīrǎnjiāwān] 位于余家桥村民委员会以北0.5千米。属余家桥村六组。面积1公顷。居民10户,40人。姓氏以陈、江姓居多,聚落分散。居民主要种植水稻、玉米、油菜、柑橘、茶叶。

婶侄坳 [Shěnzhí'ào] 位于余家桥村民委员会东南0.2千米。属余家桥村四组。面积4公顷。居民10户,40人。姓氏以杨姓居多,聚落分散。居民主要种植水稻、玉米、油菜、柑橘、茶叶。

守家湾 [Shǒujiāwān] 位于余家桥村民委员会以东2.2千米。属余家桥村三组。面积4公顷。居民10户,40人。姓氏以守、杨姓居多,聚落分散。居民主要种植水稻、玉米、油菜、柑橘、茶叶。

书院湾 [Shūyuànwān] 位于余家桥村民委员会以西0.6千米。属余家桥村五组。面积2公顷。居民21户,80人。姓氏以张、别姓居多,聚落呈片状分布。此地为清咸丰年间枝江县令朱锡绶的住地。朱锡绶(1819—1870)于咸丰八年至十一年任枝江县令,因病请假离职,侨居此邦,与《围炉夜话》作者王永彬为邻,筑舍“疏兰仙馆”,并把教孩子们读书的地方称为“紫阳书院”,后人便把此地称为“书院湾”。居民主要种植水稻、玉米、油菜、柑橘、茶叶。

苏家湾 [Sūjiāwān] 位于余家桥村民委员会以东0.7千米。属余家桥村四组。面积6公顷。居民14户,50人。姓氏以苏姓居多,聚落分散。居民主要种植水稻、玉米、油菜、柑橘、茶叶。

檀木园 [Tánmùyuán] 位于余家桥村民委员会以南1.1千米。属余家桥村五组。面积9公顷。居民28户,110人。姓氏以张姓居多,聚落分散。居民主要种植水稻、玉米、油菜、柑橘、茶叶。

汤家洲 [Tāngjiāzhōu] 位于余家桥村民委员会以东2.8千米。属余家桥村二组。面积6公顷。居民40户,160人。姓氏以易、张、江姓居多,聚落呈线状分布。居民主要种植水稻、玉米、油菜、柑橘、茶叶。

铜盆池 [Tóngpénchí] 位于余家桥村民委员会东北2.5千米。属余家桥村二组。面积4公顷。居民20户,80人。姓氏以杨、邓、卞姓居多,聚落呈片状分布。相传清朝末期,有个小孩不慎将铜盆掉进水池,于是人们便称其为铜盆池。居民主要种植水稻、玉米、油菜、柑橘、茶叶。

土地丘 [Tǔdìqiū] 位于余家桥村民委员会以北0.9千米。属余家桥村六组。面积2公顷。居民2户,7人。居民主要种植水稻、玉米、油菜、柑橘、茶叶。

汪家岗 [Wāngjiāgǎng] 位于余家桥村民委员会东北2.6千米。属余家桥村二组。面积4公顷。居民14户,60人。姓氏以江、杨姓居多,聚落分散。居民主要种植水稻、玉米、油菜、柑橘、茶叶。

汪家桥 [Wāngjiāqiáo] 位于余家桥村民委员会以西1.5千米。属余家桥村七组。面积4公顷。居民10户,40人。姓氏以章、卞姓居多,聚落呈片状分布。居民主要种植水稻、玉米、油菜、柑橘、茶叶。

西王家湾 [Xīwángjiāwān] 位于余家桥村民委员会以北0.8千米。属余家桥村六组。面积2公顷。居民9户,40人。姓氏以王姓居多,聚落分散。居民主要种植水稻、玉米、油菜、柑橘、茶叶。

乌金垱 [Wūjīndàng] 位于余家桥村民委员会以东2.8千米。属余家桥村一组。面积1公顷。居民4户,18人。以前居民在此修建河垱,将河水分流成左右两股水。一保农田灌溉,二保草纸厂动力用水。为祈求垱体稳固,用少许乌金奠基,故名乌金垱。其垱尚存。居民主要种植水稻、玉米、油菜、柑橘、茶叶。

乌鸦湾 [Wūyāwān] 位于余家桥村民委员会以南0.5千米。属余家桥村四组。面积4公顷。居民10户,40人。姓氏以余、李姓居多,聚落分散。居民主要种植水稻、玉米、油菜、柑橘、茶叶。

响堂湾 [Xiǎngtángwān] 位于余家桥村民委员会东南2.7千米。属余家桥村一组。面积1公顷。居民3户,11人。相传,山沟里有一口天然水井,每逢天气突变,水井里就会发出如锣鼓敲打的声音,故名响堂湾。居民主要种植水稻、玉米、油菜、柑橘、茶叶。

小垱河 [Xiǎodànghé] 位于余家桥村民委员会西北1.6千米。属余家桥村七组。面积13公顷。居民37户,150人。姓氏以赵、徐、刘姓居多,聚落呈线状分布。居民主要种植水稻、玉米、油菜、柑橘、茶叶。

许君庙湾 [Xǔjūnmiàowān] 位于余家桥村民委员会东北1.9千米。属余家桥村二组。面积5公顷。居民3户,14人。居民主要种植水稻、玉米、油菜、柑橘、茶叶。

薛家湾 [Xuējiāwān] 位于余家桥村民委员会东北2.3千米。属余家桥村二组。面积3公顷。居民4户,20人。居民主要种植水稻、玉米、油菜、柑橘、茶叶。

西杨家祠堂 [Xīyángjiācítáng] 位于余家桥村民委员会以北0.7千米。属余家桥村四组。面积3公顷。居民10户,40人。姓氏以李、别、杨姓居多,聚落分散。居民主要种植水稻、玉米、油菜、柑橘、茶叶。

杨家老屋 [Yángjiālǎowū] 位于余家桥村民委员会以东1.5千米。属余家桥村三组。面积7公顷。居民12户,50人。姓氏以杨姓居多,聚落呈线状分布。居民主要种植水稻、玉米、油菜、柑橘、茶叶。

南杨家湾 [Nányángjiāwān] 位于余家桥村民委员会东北2.5千米。属余家桥村二组。面积1公顷。现无人居住。

杨桥子 [Yángqiáozi] 位于余家桥村民委员会以北0.9千米。属余家桥村六组。面积2公顷。居民1户,6人。居民主要种植水稻、玉米、油菜、柑橘、茶叶。

尹府桥 [Yǐnfǔqiáo] 位于余家桥村民委员会西南0.7千米。属余家桥村五组。面积1公顷。居民4户,20人。因姓氏和交通建筑物而得名。居民主要种植水稻、玉米、油菜、柑橘、茶叶。

营盘垴 [Yíngpánnǎo] 位于余家桥村民委员会以东2.8千米。属余家桥村一组。面积1公顷。居民2户,8人。位于余家桥古镇附近,扼骡马古道之要冲,是历来兵家必争之地,抗战时期,国军在此驻扎,以保障长江失守后战备物资运输。居民主要种植水稻、玉米、油菜、柑橘、茶叶。

泽槐湾 [Zéhuáiwān] 位于余家桥村民委员会西北1.4千米。属余家桥村七组。面积3公顷。居民2户,8人。居民主要种植水稻、玉米、油菜、柑橘、茶叶。

樟树湾 [Zhāngshùwān] 位于余家桥村民委员会东北0.4千米。属余家桥四组。面积5公顷。居民18户,70人。姓氏以刘、张姓居多。居民主要种植水稻、玉米、油菜、柑橘、茶叶。

长冲 [Chángchōng] 位于余家桥村民委员会以西1.1千米。属余家桥村六组。面积5公顷。居民20户,80人。姓氏以赵、江姓居多,聚落沿公路呈线状分布。居民主要种植水稻、玉米、油菜、柑橘、茶叶。

纸棚湾 [Zhǐpéngwān] 位于余家桥村民委员会以东0.9千米。属余家桥村四组。面积7公顷。居民8户,30人。居民主要种植水稻、玉米、油菜、柑橘、茶叶。

朱家包 [Zhūjiābāo] 位于余家桥村民委员会以南1.5千米。属余家桥村五组。面积14公顷。居民10户,40人。姓氏以朱姓居多,聚落分散。居民主要种植水稻、玉米、油菜、柑橘、茶叶。

石龙口 [Shīlóngkǒu] 位于余家桥村民委员会东南1.2千米。属余家桥村一组。面积3公顷。居民8户,30人。姓氏以龙、汪姓居多,聚落分散。因石岩似龙而得名。居民主要种植水稻、玉米、油菜、柑橘。

十五、环城村

环城村村民委员会 [Huánchéng Cūn Cūn mínwěiyuánhuì] 位于枝城镇人民政府驻地东南0.7千米。东临长江,南与沿江村接壤,西与龙王台村相连,北与白水港村交界。村民委员会驻四组。属枝城镇。面积235公顷。居民1250户,2510人。辖有5个村民小组、14个居民点。“环城”指环绕枝城集镇,“城与江环、附郭之户与城环”。清同治五年(1866)属枝江县第一都,民国三十五年(1946)属枝江县丹阳乡。1952年属枝江县城关区龙台乡,1955年7月改名为环城蔬菜社,属宜都县枝城区枝江镇,1958年10月改名为环城大队,属枝城公社枝江镇,1981年9月改名为环城大队,属枝城公社,1984年2月改名为环城村,属枝城镇,1988年2月属枝城街道,2001年3月属枝城镇至今。民居以砖混楼房与老旧民居混杂。居民以蔬菜种植、个体经商、务工为主。属城中村,建有农贸市场环城大市场。古丹阳八景中的“山市夕阳”“石簰渔网”“蓬莱仙境”位于村内。枝城大道纵贯全境。

北门堤 [Běiméndī] 位于环城村民委员会以北2.5千米。属环城村二组。面积10公顷。居民51户,160人。姓氏以曹、黄、李姓居多,聚落呈片状分布。居民从事蔬菜种植和个体经商。

笔架山 [Bǐjiàshān] 位于环城村民委员会东北0.8千米。属环城村二组。面积10公顷。居民33户,80人。姓氏以李、黄姓居多,聚落呈片状分布。以山体形似笔架而得名。相传昔有金鸡拥彩云晒翅于此,又名金鸡山。原依山建有大通寺,为古丹阳八景之一的“蓬莱仙境”。居民从事蔬菜种植和个体经商。

城坡垴 [Chéngpōnǎo] 位于环城村民委员会西北0.5千米。属环城村四组。面积10公顷。居民98户,360人。姓氏以曾、邓姓居多,聚落呈片状分布。因原为古城墙的一段,抗战时期遭日军炸毁,城墙石被运走筑堤,呈现一片光秃山坡,故名城坡垴。居民从事蔬菜种植和个体经商。

福星山 [Fúxīngshān] 位于环城村民委员会西北1.3千米。属环城村一组。面积11公顷。居民21户,70人。姓氏以江、陈姓居多,民居依山而建呈线状分布。山形如覆船,旧名覆船山(《荆州府志》)。乾隆年间山顶建有“福星寺”和“福亭”,故又名福星山。枝城革命烈士纪念塔位此。居民从事蔬菜种植和个体经商。

郭家店 [Guōjiādiàn] 位于环城村民委员会西北1.5千米。属环城村一组。面积10公顷。居民12户,50人。姓氏以郭、彭姓居多,聚落呈线状分布。居民从事蔬菜种植和个体经商。

黄土桥 [Huángtǔqiáo] 位于环城村民委员会东北0.8千米。属环城村五组。面积22公顷。居民130户,470人。姓氏以江、王、胡姓居多,聚落呈团状分布。居民从事蔬菜种植和个体经商。

南门 [Nánmén] 位于环城村民委员会西南0.5千米。属环城村四组。面积1公顷。居民14户,50人。姓氏以施、艾姓居多,聚落呈片状分布。居民主要从事蔬菜种植及个体经商。

三清观 [Sānqīngguàn] 位于环城村民委员会东北1千米。属环城村二组。面积10公顷。居民14户,50人。姓氏以曹、艾姓居多,聚落呈片状。居民从事蔬菜种植和个体经商。

沙沱 [Shātuó] 位于环城村民委员会东南1.5千米。属环城村四组。面积50公顷。居民95户,390人。姓氏以张、江、艾姓居多,聚落呈片状。沙沱古称下沱市,丹阳八景中的“山市夕阳”即此。居民从事蔬菜种植和个体经商。

望福巷 [Wàngfúxiàng] 位于环城村民委员会西北2千米。属环城村一组。面积10公顷。居民37户,150人。姓氏以陈、黄、李姓居多,聚落呈街巷形态。街巷呈南北走向,面对福星山,故名。居民从事蔬菜种植和个体经商。

文宫塔 [Wéngōngtǎ] 位于环城村民委员会东北3千米。属环城村四组。面积20公顷。居民75户,300人。姓氏以李、吴、江姓居多,聚落呈团状。文宫塔原名“奎光阁”,塔高八层,毁于20世纪60年代。居民从事蔬菜种植、务工和个体经商。

西湖 [Xīhú] 位于环城村民委员会西北3千米。属环城村三组。面积10公顷。居民14户,50人。姓氏以刘、陈姓居多,聚落呈片状。居民从事蔬菜种植和个体经商。

西门 [Xīmén] 位于环城村民委员会东北1.5千米。属环城村一组。面积10公顷。居民17户,70人。姓氏以杨、李姓居多,聚落呈片状。居民从事务工和个体经商。

小东门 [Xiǎodōngmén] 位于环城村民委员会东北1千米。属环城村二组。面积1公顷。居民18户,70人。姓氏以黎、尤姓居多,聚落呈片状。居民从事蔬菜种植和个体经商。

十六、沿江村

沿江村村民委员会 [Yánjiāng Cūn Cūnmín wěiyuánhuì] 位于枝城镇人民政府驻地东南3.4千米。东临长江,南抵洋溪村,西与三板湖村、阳和岭村相接,北与龙王台村、环城村接壤。村民委员会驻二组。属枝城镇。面积285公顷。居民838户,2440人,辖有4个村民小组和6个居民点。姓氏以薛、张、冉、王、钟姓居多。因地理位置濒临长江而得名。清同治五年(1866)属枝江县第二都,民国三十五年(1946)属枝江县洋溪乡。1952年改名为石鼓乡,属枝江县洋溪区,1955年7月改名为白石乡,属宜都县枝城区,1958年10月改名为青江大队,属枝城公社,1975年11月由东风大队、青江大队、青山大队、青湖大队一、二队和石柱大队一、二、三、四队组建沿江大队,1984年2月改称沿江村,1988年2月改名为沿江村属枝城街道,1991年8月划出九、十、十一、十二组成立洋溪街道洋溪村,2001年3月属枝城镇至今。东临长江,西偎紫山,枝城大桥于村北横跨长江,枝城港沿江而建。居民从事务工经商。驻区单位有宜化楚星,鄂中化工等。沿江路穿越境内。

冬竹林 [Dōngzhúlín] 位于沿江村民委员会西北0.1千米。属沿江村二组。面积5公顷。现无人居住。

冉家湾 [Rǎnjiāwān] 位于沿江村民委员会东南1.1千米。属沿江村四组。面积4公顷。居民93户,370人。姓氏以冉、薛姓居多,聚落呈片状分布。居民以务工为主。

石鼓 [Shígǔ] 位于沿江村民委员会东南1.1千米。属沿江村四组。面积4公顷。现为枝城港作业区。

石灰窑 [Shíhuīyáo] 位于沿江村民委员会东南1.2千米。属沿江村四组。面积1.3公顷。明清以来,当地王家利用本地优质石灰石,建窑厂烧制石灰,产品远销两湖平原,以故得名。现无人居住。

苏家坳 [Sūjiāào] 位于沿江村民委员会东南1.1千米。属沿江村七组。面积1公顷。居民4户,12人。居民主要从事务工。

钟家祠堂 [Zhōngjiācítáng] 位于沿江村民委员会东南1.5千米。属沿江村四组。面积5公顷。现为枝城港煤炭专用码头,无人居住。

十七、水井坪村

水井坪村村民委员会 [Shuǐjǐngpíng Cūn Cūnmínwěiyuánhuì] 位于枝城镇人民政府驻地西南14.5千米。东邻六里冲村,西接王家畈镇双河桥村,南抵松木坪镇庙河村、双井寺村,北至黎家坪村。村民委员会驻八组。属枝城镇。面积1338公顷。居民702户,2460人,辖有10个村民小组和19个居民点。姓氏以张、杨、高、王、施姓居多。清同治五年(1866)属枝江县第一都,民国三十五年(1946)属枝江县茶园乡。1952年属枝江县茶园区皂角乡,1955年7月属宜都市茶园区纸坊乡,1958年10月改名为新一大队属枝城公社,1975年11月属黎坪公社,1981年9月改名为水井坪大队属黎坪公社,1984年2月改名为水井坪村属枝城区黎坪乡,1987年9月属黎家坪乡,2001年3月由水井坪村、余家庄村、云台观村合并称水井坪村至今。水井坪村地处王家畈、松木坪、枝城三镇交界处。枝城最高峰云台观雄踞村南,九道河蜿蜒村北。居民主要种植水稻、玉米、油菜、茶叶。通村公路连接株洲公路和雅澧公路。

八斗米坡 [Bādǒumǐpō] 位于水井坪村民委员会东南1千米。属水井坪村七组。面积5公顷。居民5户,20人。据传,一孕妇背着八斗米爬坡,路人称奇,人们便呼之为八斗米坡。居民主要种植茶叶。

白马泉 [Báimǎquán] 位于水井坪村民委员会以西1千米。属水井坪村九组。面积10公顷。居民51户,170人。姓氏以陈、杨、高姓居多,聚落分散。据同治五年版《枝江县志》载:白马泉在县(今枝城)西三十里,相传居人见有白马逐之入泉中,故名。居民主要种植水稻、玉米、油菜、茶叶。

薄刀岭 [Bódāolǐng] 位于水井坪村民委员会以南2.5千米。属水井坪村二组。面积10公顷。居民13户,50人。姓氏以乐、章、施姓居多,聚落分散。居民主要种植茶叶。

大猫虎 [Dàmāohǔ] 位于水井坪村民委员会东南2千米。属水井坪村三组。面积70公顷。居民41户,140人。姓氏以章、胡、张姓居多,聚落分散。居民种植水稻、玉米、茶叶。

大天星堰 [Dàtiānxīngyàn] 位于水井坪村民委员会西北0.6千米。属水井坪村十组。面积20公顷。居民21户,90人。姓氏以章、向姓居多,聚落分散。阳光照射,山色水波,交相辉映,灿烂夺目,如星闪烁,故名。居民种植玉米、油菜、红薯、茶叶。

洞湾坡 [Dòngwānpō] 位于水井坪村民委员会以东2.3千米。属水井坪村四组。面积1公顷。居民5户,20人。居民种植水稻、玉米、油菜、红薯、茶叶。

九门洞 [Jiǔméndòng] 位于水井坪村民委员会东南1.5千米。属水井坪村六组。面积3公顷。居民21户,80人。姓氏以乐、高、章姓居多。聚落分散。九个小山洞,洞口呈门形,故名。居民主要种植玉米、油菜、红薯、茶叶。

乐家垴 [Lèjiānǎo] 位于水井坪村民委员会以南3千米。属水井坪村一组。面积1公顷。居民85户,320人。姓氏以乐、闵、高姓居多,聚落分散。九道河源头之一。居民主要种植玉米、红薯、茶叶。

碾盘冲 [Niǎnpánchōng] 位于水井坪村民委员会以西0.5千米。属水井坪村九组。面积1公顷。居民86户,290人。姓氏以高、陈、杨姓居多,聚落分散。居民主要种植水稻、玉米、小麦、红薯、茶叶。

史家沟 [Shǐjiāgōu] 位于水井坪村民委员会东南1千米。属水井坪村一组。面积30公顷。居民25户,90人,姓氏以章、高、施姓居多。源出乐家垴,为九道河源头之一,谷深狭长,又名石夹沟。居民主要种植茶叶。

水井坪 [Shuǐjǐngpíng] 位于水井坪村民委员会以东0.3千米。属水井坪村八组。面积60公顷。居民61户,210人。居民以施、江、高姓居多,聚落分散。居民主要种植茶叶。

团林子 [Tuánlínzi] 位于水井坪村民委员会以西1千米。属水井坪村十组。面积60公顷。居民60户,210人。姓氏以陈、杨、高姓居多,聚落分散。居民主要种植茶叶。

五童庙 [Wǔtóngmiào] 位于水井坪村民委员会东南1.5千米。属水井坪村六组。面积20公顷。居民26户,90人。姓氏以高、章、向姓居多。相传有五个童生进京赶考,途中被贼人所害,后贼人遭报应,悔罪而立庙,故名五童庙。居民主要种植茶叶。

浠坑 [Xīkēng] 位于水井坪村民委员会东南2千米。属水井坪村五组。面积20公顷。居民21户,80人。姓氏以章、向、全姓居多,聚落分散。居民主要种植水稻、玉米、油菜茶叶。

小天星堰 [Xiǎotiānxīngyàn] 位于水井坪村民委员会东南1千米。属水井坪村五组。面积2公顷。居民5户,20人。阳光照射,波光闪烁,故名。居民主要种植玉米、茶叶、红薯。

小学堂岗 [Xiǎoxuétánggǎng] 位于水井坪村民委员会以南1千米。属水井坪村六组。面积8公顷。居民5户,20人。居民主要种植、养殖、茶叶。

野猪池 [Yězhūchí] 位于水井坪村民委员会东南2千米。属水井坪村四组。面积5公顷。居民25户,100人。姓氏以杨、张、黎姓居多,聚落分散。居民主要种植水稻、玉米、油菜、茶叶。

余家庄 [Yújiāzhuāng] 位于水井坪村民委员会东南3千米。属水井坪村三组。面积50公顷。居民30户,100人。姓氏以章、向、余姓居多,聚落分散。居民主要种植水稻、玉米、红薯、茶叶。

章家埫 [Zhāngjiātǎng] 位于水井坪村民委员会东南2.5千米。属水井坪村五组。面积50公顷。居民31户,120人。姓氏以黎、章、高姓居多,聚落分散。居民种植水稻、油菜、玉米、红薯、茶叶。

十八、钟家冲村

钟家冲村村民委员会 [Zhōngjiāchōng Cūn Cūnmínwěiyuánhuì] 位于枝城镇人民政府驻地西南7.8千米。东与九道河村毗邻,西与六里冲村接壤,南抵九道河水库与纸坊冲村相望,北与余家桥村相连。村民委员会驻二组。属枝城镇。面积980公顷,耕地面积104公顷。居民436户,1430人,辖有6个村民小组、26个居民点。姓氏以钟、汪、龙、余、杨姓居多。清同治五年(1866)属枝江县第一都,民国三十五年(1946)属枝江县茶园乡。1952年属枝江县茶园区石龙乡,1955年7月属宜都县枝城区,1958年10月改名为石龙一大队属枝城公社,1965年由石龙一、石龙三合并为红耀大队属枝城区黎坪公社,1975年11月属黎坪公社,1981年9月改名为钟家冲大队,1984年2月改名为钟家冲村属枝城区黎坪乡,1987年9月属黎家坪乡,2001年3月由四坪村、钟家冲村合并为钟家冲村属枝城镇至今。居民主要种植水稻、玉米、油菜、茶叶、柑橘。通村公路与雅澧公路相连。

鞍子山 [ānzishān] 位于钟家冲村民委员会西南2千米。属钟家冲村三组。面积1公顷。居民3户,8人。

曾家台子 [Zēngjiātáizi] 位于钟家冲村民委员会以南4.2千米。属钟家冲村六组。面积10公顷。居民15户,60人。姓氏以曾姓居多,聚落呈片状分布。居民主要种植玉米、油菜、红薯、茶叶、柑橘。

二坪 [èrpíng] 位于钟家冲村民委员会东南3千米。属钟家冲村四组。面积10公顷。居民11户,50人。姓氏以杨姓居多,聚落分散。居民主要种植茶叶、柑橘。

高家垴 [Gāojiānǎo] 位于钟家冲村民委员会东南0.4千米。属钟家冲村二组。面积5公顷。居民9户,40人。姓氏以高姓居多,聚落分散。居民主要种植玉米、油菜及红薯。

孤佬岗 [Gūlǎogǎng] 位于钟家冲村民委员会西南1.2千米。属钟家冲村三组。面积10公顷。居民12户,50人。姓氏以胡、钟姓居多,聚落分散。相传曾有名孤寡老人居住在山岗上,并终老于此,故名。居民主要种植玉米、油菜及红薯。

锅厂 [Guōchǎng] 位于钟家冲村民委员会东南2千米。属钟家冲村三组。面积10公顷。居民11户,40人。姓氏以李姓居多,聚落分散。居民主要种植水稻、玉米、油菜。

籇子沟 [Háozigōu] 位于钟家冲村民委员会东南3.4千米。属钟家冲村四组。面积3公顷。居民10户,40人。姓氏以杨姓居多,聚落分散。因山谷谷口狭窄、谷内空旷,形似籇子(渔具),故名。居民主要种植玉米、红薯、茶叶、柑橘。

花鱼泉 [Huāyúquán] 位于钟家冲村民委员会西南0.4千米。属钟家冲村二组。面积10公顷。居民9户,40人。姓氏以龙、黄姓居多,聚落分散。因泉出稀有鱼类而得名。据同治五年版《枝江县志》载:“花鱼泉在县西南十二里钟家冲,泉多花鱼,其状如鲩,红、黑、白三色相间,斑驳可爱,因此得名。”居民主要种植水稻、玉米、油菜、茶叶、柑橘。

界碑 [Jièbēi] 位于钟家冲村民委员会东南1千米。属钟家冲村二组。面积10公顷。居民7户,30人。据传清末龙、汪两家在此设立界碑,以别属地。居民主要种植茶叶、柑橘。

南李家湾 [Nánlǐjiāwān] 位于钟家冲村民委员会东南0.3千米。属钟家冲村二组。面积3公顷。居民7户,20人。居民主要从事农业生产及外出务工。

龙洞 [Lóngdòng] 位于钟家冲村民委员会西北2.5千米。属钟家冲村三组。面积15公顷。居民14户,60人。姓氏以龙、王姓居多,聚落呈片状分布。据同治五年版《枝江县志》载:“昔有居人陈元长尝微雨垂钓,忽云塞洞口,有物飞舞云气中,若匹练,然移时不见。其水常清,有时浊,则腥不可饮,人谓龙洗洞。”居民主要种植柑橘、茶叶。

龙家老屋 [Lóngjiālǎowū] 位于钟家冲村民委员会东南0.4千米。属钟家冲村二组。面积10公顷。居民11户,40人。姓氏以龙姓居多,聚落呈片状分布。居民主要种植柑橘、茶叶。

马踏石 [Mǎtàshí] 位于钟家冲村民委员会以南2.3千米。属钟家冲村三组。面积10公顷。居民10户,40人。姓氏以杨姓居多,聚落分散。因此地有块岩石上有自然生成的马蹄印而得名。居民主要种植茶叶、柑橘。

西庙湾 [Xīmiàowān] 位于钟家冲村民委员会东南4.5千米。属钟家冲村六组。面积10公顷。居民13户,50人。姓氏以曾、彭姓居多,聚落分散。居民主要从事农业种植、养殖。

南冲 [Nánchōng] 位于钟家冲村民委员会东南4千米。属钟家冲村五组。面积11公顷。居民14户,60人。姓氏以杨姓居多,聚落分散。居民主要从事农业种植、养殖。

牛角包 [Niújiǎobāo] 位于钟家冲村民委员会东南4.2千米。属钟家冲村六组。面积2公顷。居民5户,20人。居民主要种植玉米、油菜、红薯、茶叶。

彭家窝 [Péngjiāwō] 位于钟家冲村民委员会东南2.5千米。属钟家冲村四组。面积10公顷。居民8户,30人。姓氏以彭姓居多。居民主要从事农业种植、养殖。

三坪 [Sānpíng] 位于钟家冲村民委员会东南3.5千米。属钟家冲村五组。面积15公顷。居民12户,50人。姓氏以杨姓居多,聚落分散。居民主要种植玉米、油菜、红薯、柑橘、茶叶。

狮子包 [Shīzibāo] 位于钟家冲村民委员会东南0.6千米。属钟家冲村二组。面积10公顷。居民8户,40人。姓氏以胡、余姓居多,聚落分散。居民主要种植水稻、玉米、红薯。

双泉观 [Shuāngquánguàn] 位于钟家冲村民委员会东南4.5千米。属钟家冲村六组。面积15公顷。因地势偏僻,现无人居住,地名沿用。

四坪 [Sìpíng] 位于钟家冲村民委员会东南4千米。属钟家冲村五组。面积10公顷。居民11户,40人。姓氏以杨、曾姓居多,聚落分散。居民主要从事农业种植、养殖。

头坪 [Tóupíng] 位于钟家冲村民委员会东南2.5千米。属钟家冲村四组。面积16公顷。居民14户,60人。姓氏以李、周姓居多,聚落分散。居民主要种植茶叶、柑橘。

拖柴土地 [Tuōcháitǔdì] 位于钟家冲村民委员会西北2千米。属钟家冲村三组。面积10公顷。居民11户,40人。姓氏以龙、王姓居多,聚落分散。居民主要种植水稻、玉米、油菜、柑橘。

扬杈垴 [Yángchānǎo] 位于钟家冲村民委员会以南4千米。属钟家冲村三组。面积10公顷。现无人居住。

钟家冲 [Zhōngjiāchōng] 位于钟家冲村民委员会西南1千米。属钟家冲村二组。面积15公顷。居民12户,50人。姓氏以钟、陈、杨姓居多,民居依山而建呈线状分布。居民主要种植玉米、水稻及红薯。

南钟家祠堂 [Nánzhōngjiācítáng] 位于钟家冲村民委员会东南0.3千米。属钟家冲村二组。面积10公顷。居民11户,40人。姓氏以钟姓居多,聚落呈片状分布。居民主要从事农业种植、养殖。

十九、洋津畈村

洋津畈村村民委员会 [Yángjīnfàn Cūn Cūnmínwěiyuánhuì] 位于枝城镇人民政府驻地西北4.5千米。东接梁家畈村,西邻全心畈村,南抵赤溪河村,北至姚家店镇枫相树村。村民委员会驻三组。属枝城镇。面积850公顷,耕地面积162公顷。居民642户,2300人。辖有7个村民小组、30个居民点。姓氏以江、曹、肖、李、刘姓居多。清同治五年(1866)属宜都县横碛中铺,民国三十五年(1946)属枝江县丹阳乡。1952年属枝江县城关区红岩乡,1955年7月属宜都县枝城区白水乡,1958年10月改胜利大队属枝城公社,1981年9月改名为洋津畈大队属枝城公社,1984年2月改称洋津畈村属枝城区白水乡,1988年2月属枝城街道,2001年3月由洋津畈村、凉水井村合并为洋津畈村属枝城镇至今。塘坊河纵贯东西,土地肥沃,良田成片。农业主要种植水稻、油菜、柑橘、茶叶。岳宜高速和双城公路连通南北。

白果树屋场 [Báiguǒshùwūchǎng] 位于洋津畈村民委员会以北1.2千米。属洋津畈村五组。面积1公顷。居民11户,40人。姓氏以江、王姓居多,聚落呈片状分布。居民主要种植柑橘。

车码头 [Chēmǎtóu] 位于洋津畈村民委员会西南1.5千米。属洋津畈村一组。面积3公顷。居民12户,40人。姓氏以尤姓居多,聚落呈片状分布。因安放水车位置而得名。居民主要种植水稻、玉米、油菜。

断山口 [Duànshānkǒu] 位于洋津畈村民委员会以南0.5千米。属洋津畈村七组。面积4公顷。居民10户,30人。姓氏以江、肖姓居多,聚落分散。山梁中段较低,形如断口,故名。居民主要种植水稻、玉米、油菜。

红岩子 [Hóngyánzi] 位于洋津畈村民委员会西北2.5千米。属洋津畈村一组。面积4.5公顷。居民20户,50人。姓氏以张、江姓居多,聚落分散。居民主要种植水稻、玉米、油菜。

江家大堰 [Jiāngjiādàyàn] 位于洋津畈村民委员会西南0.5千米。属洋津畈村一组。面积2公顷。居民6户,25人。居民种植水稻、玉米、油菜。

江家嘴 [Jiāngjiāzuǐ] 位于洋津畈村民委员会东南1千米。属洋津畈村六组。面积4公顷。居民15户,50人。聚落呈片状分布。明洪武二年,江氏宜都始祖江英才率眷西上卜地,于宜邑之江家棚地洋津畈田落籍,是为江氏在宜邑之始祖。居民主要种植水稻、油菜、柑橘。

孔家湾 [Kǒngjiāwān] 位于洋津畈村民委员会东北0.5千米。属洋津畈村四组。面积2公顷。居民6户,12人。居民主要种植水稻、油菜。

拦水堰 [Lánshuǐyàn] 位于洋津畈村民委员会以西1千米。属洋津畈村一组。面积5公顷。居民32户,80人。姓氏以曹、何、刘姓居多,聚落分散。居民主要种植水稻、油菜。

凉水井 [Liángshuǐjǐng] 位于洋津畈村民委员会东南0.7千米。属洋津畈村六组。面积6公顷。居民17户,50人。姓氏以江、周姓居多,聚落呈片状分布。居民主要种植水稻、油菜、柑橘。

刘家老屋 [Liújiālǎowū] 位于洋津畈村民委员会西南0.8千米。属洋津畈村七组。面积5公顷。居民25户,60人。姓氏以刘、杨姓居多,聚落呈片状分布。居民主要种植水稻、油菜、柑橘。

塘坊河 [Tángfánghé] 位于洋津畈村民委员会以北0.1千米。属洋津畈村三组。面积6公顷。居民8户,20人。居民主要种植水稻、玉米、油菜、红薯。

西吴家湾 [Xīwújiāwān] 位于洋津畈村民委员会西南0.8千米。属洋津畈村一组。面积3公顷。居民7户,20人。居民主要种植柑橘。

大肖家湾 [Dàxiāojiāwān] 位于洋津畈村民委员会以北1.5千米。属洋津畈村五组。面积8公顷。居民16户,50人。姓氏以肖姓居多,聚落分散。居民主要种植水稻、玉米、油菜、柑橘。

新堰子 [Xīnyànzi] 位于洋津畈村民委员会西南0.6千米。属洋津畈村一组。面积3公顷。居民14户,40人。姓氏以曹姓居多,聚落呈片状分布。居民主要种植水稻和油菜。

姚家纸厂 [Yáojiāzhǐchǎng] 位于洋津畈村民委员会西南1千米。属洋津畈村二组。面积3公顷。居民10户,40人。姓氏以姚、刘姓居多,聚落呈片状分布。农产品有水稻、玉米、油菜、红薯。

尤家湾 [Y佼uji佟w佟n] 位于洋津畈村民委员会以北1.3千米。属洋津畈村五组。面积4公顷。居民10户,40人。姓氏以尤姓居多,聚落分散。居民主要种植水稻、油菜、柑橘。

尤家嘴 [Yóujiāzuǐ] 位于洋津畈村民委员会西南2千米。属洋津畈村二组。面积9公顷。居民17户,50人。姓氏以尤、刘、张姓居多,聚落呈片状分布。居民主要种植水稻、油菜、玉米、红薯。

洋津畈村无人居住居民点一览

续表

二十、三板湖村

三板湖村村民委员会 [Sānbǎnhú Cūn Cūn mínwěiyuánhuì] 位于枝城镇人民政府驻地东南3.5千米。东部和北部与沿江村相邻,南部与洋溪村、官坪村接界,西部与阳和岭村、大堰堤村相连。村民委员会驻五组。属枝城镇。面积784公顷。居民968户,3150人,辖有7个村民小组、14个居民点。居民以薛、王、张、李、朱姓居多。清同治五年(1866)属枝江县第二都,民国三十五年(1946)属枝江县洋溪乡。1952年属枝江县洋溪区石鼓乡,1955年7月属宜都县枝城区白石乡,1958年10月改名为青江大队属枝城公社,1981年9月改名为三板湖大队,1984年2月改名三板湖村属枝城区西湖乡,1988年2月属枝城街道,2001年3月由三板湖村、石岗子村、白石坡村合并为三板湖村属枝城镇至今。居民种植水稻、玉米、红薯、茶叶、柑橘。紧邻枝城港和枝城火车站,宜华一级公路贯通南北,花溪绕村西而北流。

白石坡 [Báishípō] 位于三板湖村民委员会东南0.9千米。属三板湖村一组、三组。面积8公顷。居民21户,80人。姓氏以王、薛、朱姓居多,聚落分散。以山体岩石呈白色而得名。主要种植柑橘。

斑竹林 [Bānzhúlín] 位于三板湖村民委员会西南0.6千米。属三板湖村五组。面积1公顷。居民4户,20人。主要种植柑橘。

大兴街 [Dàxīngjiē] 位于三板湖村民委员会西南1千米。属三板湖村五组。面积2公顷。居民6户,20人。以店铺字号而得名。主要种植柑橘。

鬼垱子 [Guǐdàngzi] 位于三板湖村民委员会西南2千米。属三板湖村二组。面积4公顷。居民11户,40人。主要种植柑橘。

老马山 [Lǎomǎshān] 位于三板湖村民委员会东南1千米。属三板湖村一组。面积2公顷。居民4户,20人。相传有匹战马久经沙场,战功卓著,负伤后终老于此山,故名老马山。主要种植柑橘。

龙王山 [Lóngwángshān] 位于三板湖村民委员会西北0.6千米。属三板湖村六组。面积5公顷。居民8户,30人。主要种植柑橘。

陆家畈 [Lùjiāfàn] 位于三板湖村民委员会西南2.5千米。属三板湖村三组。面积6公顷。居民30户,100人。姓氏以黄、周、李姓居多,聚落依山势而建呈线状分布。花溪流经此地,土地肥沃,良田成片。主要种植柑橘、茶叶。

舌头岭 [Shétóulǐng] 位于三板湖村民委员会东南1.5千米。属三板湖村一组。面积2公顷。居民6户,20人。主要种植柑橘。

石岗子 [Shígǎngzi] 位于三板湖村民委员会西南1.5千米。属三板湖村四组。面积2公顷。居民4户,15人。主要种植柑橘。

谭家畈 [Tánjiāfàn] 位于三板湖村民委员会西南2千米。属三板湖村三组。面积30公顷。居民6户,20人。花溪流经此地,土地肥沃,良田成片。主要种植柑橘、茶叶。

向家垸 [Xiàngjiāyuàn] 位于三板湖村民委员会东北1千米。属三板湖村六组。面积6公顷。居民30户,110人。姓氏以向、王、黎姓居多,聚落呈片状。主要种植柑橘。

徐家溪 [Xújiāxī] 位于三板湖村民委员会东南1千米。属三板湖村一组。面积3公顷。居民22户,80人。姓氏以王、杜、张姓居多,聚落呈片状。

杨家垴 [Yángjiānǎo] 位于三板湖村民委员会西北1.8千米。属三板湖村六组。面积2公顷。居民9户,30人。主要种植柑橘。

张家塝 [Zhāngjiābàng] 位于三板湖村民委员会东北1千米。属三板湖村五组。面积2公顷。居民8户,30人。主要种植柑橘。

二十一、梁家畈村

梁家畈村村民委员会 [Liángjiāfàn Cūn Cūnmínwěiyuánhuì] 位于枝城镇人民政府驻地西北2.5千米。东与白水港村、楼子河村相连,南与赤溪河村接壤,西与洋津畈村毗邻,北与姚家店镇枫相树村、陆城街道十里铺村交界。村民委员会驻六组。属枝城镇。面积525公顷。居民559户,1950人。姓氏以梁、王、李、江、郑姓居多。辖有5个村民小组、15个居民点。清同治五年(1866)属枝江县第一都,民国三十五(1946)年属枝江县丹阳乡。1952年属枝江县城关区梁家畈乡,1955年7月改名为白水乡属宜都县枝城区,1958年10月改名为战斗大队属枝城公社,1981年9月改名为梁家畈大队,1984年2月改名为梁家畈村属枝城区白水乡,1988年2月属枝城街道,2001年3月改属枝城镇至今。建有卫生室、老年活动中心。主要种植水稻、油菜、柑橘等。

范家湾 [Fànjiāwān] 位于梁家畈村民委员会东北1.2千米。属梁家畈村二组。面积6公顷。居民6户,20人。主要种植茶叶、柑橘。

北江家湾 [Běijiāngjiāwān] 位于梁家畈村民委员会东北0.9千米。属梁家畈村二组。面积1公顷。居民9户,40人。姓氏以江姓居多。农作物有水稻、玉米、油菜。

李家湾 [Lǐjiāwān] 位于梁家畈村民委员会以北1千米。属梁家畈村五组。面积2公顷。居民12户,40人。姓氏以李姓居多,聚落分散。农作物有水稻、玉米、油菜。

梁家槽子 [Liángjiācáozi] 位于梁家畈村民委员会东北1.1千米。属梁家畈村二组。面积3.5公顷。居民8户,30人。主要种植水稻、玉米、油菜。

梁家老屋 [Liángjiālǎowū] 位于梁家畈村民委员会东北0.7千米。属梁家畈村二组。面积3公顷。居民22户,80人。姓氏以梁姓居多,聚落呈片状分布。农作物有水稻、玉米、油菜。

梁家新屋 [Liángjiāxīnwū] 位于梁家畈村民委员会以东1千米。属梁家畈村一组。面积2公顷。居民20户,70人。姓氏以梁、王姓居多,聚落沿公路而建呈线状分布。此地建有卫生室和公共活动场所。

潘家沟 [Pānjiāgōu] 位于梁家畈村民委员会西北1千米。属梁家畈村四组。面积1公顷。居民10户,30人。姓氏以潘、王姓居多,聚落分散。居民主要种植玉米、红薯。

平平垴 [Píngpíngnǎo] 位于梁家畈村民委员会以西1.2千米。属梁家畈村四组。面积1公顷。居民8户,30人。居民从事农业种植和务工。

土地冲 [Tǔdìchōng] 位于梁家畈村民委员会东南1千米。属梁家畈村三组。面积7公顷。居民16户,40人。居民主要种植水稻、玉米、红薯。

小王家老屋 [Xiǎowángjiālǎowū] 位于梁家畈村民委员会东北1.5千米。属梁家畈村一组。面积1公顷。居民15户,36人。姓氏以王姓居多,聚落呈片状。居民从事于农业生产及务工经商,种植物有玉米、油菜、柑橘等。

王家嘴 [Wángjiāzuǐ] 位于梁家畈村民委员会以西1千米。属梁家畈村四组。面积13公顷。居民50户,180人。姓氏以王、李姓居多,聚落呈片状。居民主要种植水稻、油菜、柑橘。

王子湾 [Wángziwān] 位于梁家畈村民委员会以北0.5千米。属梁家畈村五组。面积1公顷。居民7户,20人。居民主要种植水稻、玉米、油菜。

歇马岭 [Xiēmǎlǐng] 位于梁家畈村民委员会以西0.1千米。面积2公顷。居民11户,40人。姓氏以王姓居多,聚落分散。农作物有水稻、玉米、油菜。

西杨家湾 [Xīyángjiāwān] 位于梁家畈村民委员会东北0.5千米。属梁家畈村二组。面积1公顷。居民6户,20人。居民主要种植玉米、柑橘。

郑家湾 [Zhèngjiāwān] 位于梁家畈村民委员会东北1千米。属梁家畈村二组。面积2公顷。居民5户,20人。居民主要种植水稻、玉米、红薯、柑橘。

二十二、纸坊冲村

纸坊冲村村民委员会 [Zhǐfāngchōng Cūn Cūnmínwěiyuánhuì] 位于枝城镇人民政府驻地西南13.8千米。东与松木坪镇茶园寺村接界,南与松木坪镇庙河村相连,西与水井坪村毗邻,北抵九道河水库,与钟家冲村、六里冲村接界。村民委员会驻三组。属枝城镇。面积1238公顷,耕地面积111公顷。居民558户,1850人。辖有7个村民小组、30个居民点。因冲内曾建有造纸作坊而得名。清同治五年(1866)属枝江县第二都,民国三十五年(1946)属枝江县茶园乡第十四保。1952年属枝江县茶园区纸坊乡,1955年2月属宜都县茶园区纸坊乡,1958年10月改名为大坪大队属枝城公社,1975年11月属黎坪公社,1981年9月改名为纸坊冲大队属黎坪公社,1984年2月改名为纸坊冲村属枝城区纸坊乡,1987年9月属黎家坪乡,2001年3月由纸坊冲村、白银寺村、咸池冲村合并为纸坊冲村属枝城镇至今。主要农产品有茶叶、柑橘、花椒等。

白杨坪 [Báiyángpíng] 位于纸坊冲村民委员会东南1.8千米。属纸坊冲村一组。面积2公顷。居民4户,16人。居民种植玉米、红薯、柑橘。

关门冲 [Guānménchōng] 位于纸坊冲村民委员会西南2.5千米。属纸坊冲村六组。面积9公顷。居民5户,20人。此山冲宽敞,出口处两山对峙,冲口变窄,似关门状,故名关门冲。居民种植水稻、玉米、茶叶。

南黄家垴 [Nánhuángjiānǎo] 位于纸坊冲村民委员会以西3.1千米。属纸坊冲村六组。面积2公顷。居民8户,30人。姓氏以黄姓居多,聚落分散。清朝时期,黄姓始祖黄锡能定居纸坊冲,至今已历十二世,人称黄家垴。当地主产茶叶。

黄桥岗 [Huángqiáogǎng] 位于纸坊冲村民委员会以南1.2千米。属纸坊冲村四组。面积9公顷。居民3户,8人。居民种植水稻、玉米、花椒。

土沟湾 [Tǔgōuwān] 位于纸坊冲村民委员会西南2.2千米。属纸坊冲村六组。面积1公顷。居民6户,20人。居民种植玉米、油菜、柑橘。

宁家天坑 [Níngjiātiānkēng] 位于纸坊冲村民委员会东南0.2千米。属纸坊冲村三组。面积2公顷。居民8户,30人。姓氏以余姓居多,聚落分散。居民主要种植水稻、玉米、油菜、红薯。

汪家湾 [Wāngjiāwān] 位于纸坊冲村民委员会以南1千米。属纸坊冲村四组。面积2公顷。居民3户,10人。居民主要种植玉米、油菜、柑橘、茶叶。

南王家湾 [Nánwángjiāwǎn] 位于纸坊冲村民委员会以南3.5千米。属纸坊冲村七组。面积1公顷。居民8户,20人。姓氏以王姓居多,聚落分散。居民种植玉米、油菜、柑橘。

乌家堰 [Wūjiāyàn] 位于纸坊冲村民委员会以南1.8千米。属纸坊冲村三组。面积2公顷。居民4户,13人。居民种植水稻、玉米、柑橘。

向家垴 [Xiàngjiānǎo] 位于纸坊冲村民委员会以南1.1千米。属纸坊冲村五组。面积1公顷。居民8户,30人。姓氏以向、张姓居多,聚落分散。清朝,五峰渔洋关向秉康落籍枝江县(今枝城)白银寺,开垦兴业,人称“向家垴”。居民种植水稻、玉米、柑橘、花椒。

许真君庙岗 [Xǔzhēnjūnmiàogǎng] 位于纸坊冲村民委员会以南2千米。属纸坊冲村五组。面积1公顷。居民6户,10人。居民主要种植玉米、油菜、茶叶。

杨家大屋场 [Yángjiādàwūchǎng] 位于纸坊冲村民委员会以东1.2千米。属纸坊冲村一组。面积1公顷。居民7户,30人。姓氏以杨姓居多。据《和州杨氏四修家谱》载,杨氏先祖居安徽和州,因助明开国有功,封武略将军,以千户侯出守枝城。族人以九道河宁家畈杨氏宗祠为中心向周边迁徙。咸池冲杨家大屋场,从清末至今为杨氏聚居地。居民种植水稻、玉米、油菜、柑橘、茶叶。

南余家老屋 [Nányújiālǎowū] 位于纸坊冲村民委员会以南3.1千米。属纸坊冲村七组。面积2公顷。居民8户,30人。姓氏以郑姓居多,聚落分散。清朝,余姓从江西迁移至枝江县(今枝城)茶园寺,因人口多遂分支于纸坊冲,余家老屋周边成聚居地。居民主要种植水稻、玉米、花椒、茶叶。

张家岗 [Zhāngjiāgǎng] 位于纸坊冲村民委员会以南1千米。属纸坊冲村四组。面积1公顷。居民2户,5人。居民主要种植玉米、红薯、茶叶。

南郑家湾 [Nánzhèngjiāwān] 位于纸坊冲村民委员会以南1千米。属纸坊冲村四组。面积8公顷。居民9户,30人。清朝,郑秉元由宜都县横碛下铺梅子园,迁居枝江县(今枝城)白银寺,人称“郑家湾”。居民主要种植水稻、玉米、柑橘。

邹家大坪 [Zōujiādàpíng] 位于纸坊冲村民委员会以西2.8千米。属纸坊冲村六组。面积20公顷。居民18户,50人。姓氏以邹姓居多,聚落分散。据2008年修《宜都市邹家大坪邹氏族谱》载,来祖邹宗孟于江西豫章县抵湖北枝江县纸坊冲大坪,挽草为记,开垦兴业,人称“邹家大坪”。当地主产茶叶。

纸坊冲村无人居住居民点一览

二十三、官坪村

官坪村村民委员会 [Guānpíng Cūn Cūnmín wěiyuánhuì] 位于枝城镇人民政府驻地南偏东6.8千米。东、南与官垱村、洋溪村接界,西与回龙垱村相连,北与大堰堤村、三板湖村毗邻。村民委员会驻十组。属枝城镇。面积880公顷。居民592户,2110人。辖有10个村民小组、17个居民点。因原属官府辖地而得名。清同治五年(1866)属枝江县第九都,民国三十五年(1946)属枝江县洋溪乡。1952年属枝江县洋溪区官坪乡,1955年7月属宜都县枝城区回龙乡,1958年10月改名为官坪大队属枝城公社,1984年2月改名为官坪村属枝城区先锋乡,1988年2月属洋溪街道,2000年12月由石马冲村、官坪村和孔家冲村一、二、三、四、八、九组合并为官坪村属枝城镇至今。采石、茶叶为支柱产业。居民主要种植水稻、玉米、油菜、红薯、茶叶、柑橘。焦柳铁路过境、设有桃子岭站,岳宜高速贯通、建有枝城服务区,九洋公路连接宜华一级公路和雅澧公路。

垛谷井 [Duǒgǔjǐng] 位于官坪村民委员会西南2千米。属官坪村八组。面积1公顷。居民15户,60人。姓氏以罗、章、詹姓居多,聚落分散。因井边地势较高,农收时常堆谷垛于此,因此得名。居民主要种植水稻、玉米、红薯、茶叶。

干堰垴 [Gānyànnǎo] 位于官坪村民委员会东南3千米。属官坪村三组。面积30公顷。居民23户,90人。姓氏以黄、杨、邓姓居多,聚落呈片状分布。居民主要种植水稻、玉米、红薯、茶叶。

官坪 [Guānpíng] 位于官坪村民委员会驻地。属官坪村八组。面积80公顷。居民41户,130人。姓氏以杨、余、熊姓居多,聚落分散。因原属官府辖地而得名。居民主要种植水稻、玉米、红薯、茶叶、柑橘。

滚石坡 [Gǔnshípō] 位于官坪村民委员会以南0.1千米。属官坪村十组。面积10公顷。居民14户,60人。居民以杨、熊姓居多,聚落分散。居民主要种植水稻、玉米、红薯、茶叶。

黑岩河 [Hēiyánhé] 位于官坪村民委员会东北3.7千米。属官坪村三组。面积20公顷。居民20户,80人。姓氏以王、孔、江姓居多,聚落分散。因河流两侧岩石呈黑色,故名。居民主要种植水稻、玉米、红薯、茶叶。

黄家垱 [Huángjiādàng] 位于枝城镇官坪村民委员会以东4千米。属官坪村二组。面积10公顷。居民30户,120人。姓氏以黄、李、唐姓居多,聚落分散。居民主要种植水稻、玉米、红薯、茶叶。

金包岭 [Jīnbāolǐng] 位于官坪村民委员会东南2.3千米。属官坪村五组。面积2公顷。居民7户,30人。居民主要种植水稻、玉米、红薯、茶叶。

礼性冲 [Lǐxìngchōng] 位于官坪村民委员会以东3.5千米。属官坪村二组。面积6公顷。居民21户,80人。姓氏以孔、李、艾姓居多,聚落分散。相传,当地居民十分讲究礼节,待人客气,故名。居民主要种植水稻、玉米、红薯、茶叶。

七稻场 [Qīdàochǎng] 位于官坪村民委员会西北0.8千米。属官坪村九组。面积17公顷。居民63户,240人。姓氏以钟、曹、刘姓居多,聚落呈片状分布。因房舍一户紧挨一户,房前七个稻场相连,故名。居民主要种植水稻、玉米、红薯、茶叶。

石马冲 [Shímǎchōng] 位于官坪村民委员会东南1.9千米。属官坪村五组。面积20公顷。居民65户,240人。姓氏以李、宁、章姓居多,聚落分散。民国时期,当地绅士李敦本在此地开办敦本私立小学。居民主要种植水稻、玉米、红薯、茶叶。

双堰湾 [Shuāngyànwān] 位于官坪村民委员会东南3千米。属官坪村二组。面积3公顷。居民6户,25人。居民主要种植水稻、玉米、红薯、茶叶。

太阳坪 [Tàiyángpíng] 位于官坪村民委员会以南2.2千米。属官坪村二组。面积5公顷。居民15户,60人。姓氏以赵、倪、杨姓居多,聚落分散。山间平地,日照时间长,故名。居民主要种植水稻、玉米、红薯、茶叶、柑橘。

天坑坪 [Tiānkēngpíng] 位于官坪村民委员会西南4千米。属官坪村六组。面积40公顷,居民24户,90人。姓氏以涂、艾、曾姓居多,聚落分散。居民主要种植水稻、玉米、红薯、茶叶。

大天坑湾 [Dàtiānkēngwān] 位于官坪村民委员会东南3.5千米。属官坪村二组。面积30公顷。居民15户,60人。姓氏以李、孔、杨姓居多,聚落分散。居民主要种植水稻、玉米、红薯、茶叶。

铜钱垱 [Tóngqiándàng] 位于官坪村民委员会东南3千米。属官坪村二组。面积20公顷。居民20户,80人。姓氏以王、邓、杨姓居多,聚落分散。该处垱体外圆口方,形似铜钱,故得名。居民主要种植水稻、玉米、红薯、茶叶、柑橘。

西晒坡 [Xīshàipō] 位于官坪村民委员会驻地东南2.3千米。属官坪村二组。面积20公顷。居民25户,90人。姓氏以曾姓为主,聚落分散。因坡面迎西,阳光可晒到日落,故名。居民主要种植水稻、玉米、红薯、茶叶。

朱家湾 [Zhūjiāwān] 位于官坪村民委员会以东1.3千米。属官坪村七组。面积10公顷。居民48户,190人。姓氏以朱、付姓居多,聚落沿公路呈线状分布。居民主要种植水稻、玉米、油菜、柑橘、茶叶。

二十四、六里冲村

六里冲村村民委员会 [Liùlǐchōng Cūn Cūnmínwěiyuánhuì] 位于枝城镇人民政府驻地西南10.5千米。东与钟家冲村毗邻,南与水井坪村、纸坊冲村交界,西与黎家坪村接壤,北与余家桥村相连。村民委员会驻七组。属枝城镇。面积1320公顷。居民556户,1730人。辖有7个村民小组、22个居民点。姓氏以杨、黄、孙、李姓居多。清同治五年(1866)属枝江县第一都,民国三十五年(1946)属枝江县茶园乡。1952年属枝江县茶园区六里乡,1955年7月属宜都县枝城区石龙乡,1958年10月改名为新三大队属枝城公社,1965年由新三、石龙二大队合并为红泉大队属枝城区黎坪公社,1975年11月属黎坪公社红泉大队,1981年9月改名为六里冲大队属黎坪公社,1984年2月改名为六里冲村属枝城区黎坪乡,1987年9月属黎家坪乡,2001年3月由黄家桥村、六里冲村合并为六里冲村属枝城镇至今。主要农作物有水稻、玉米、油菜、柑橘、茶叶等。

卞家湾 [Biànjiāwān] 位于六里冲村民委员会东北0.8千米。属六里冲村七组。面积16公顷。居民22户,80人。姓氏以卞、刘姓居多,聚落呈散状。居民主要种植水稻、玉米、油菜、红薯、茶叶。

叉河 [Chāhé] 位于六里冲村民委员会以西2千米。属六里冲村七组。面积10公顷。居民8户,30人。姓氏以章姓居多。此地位于两溪交汇处,故名。居民主要种植水稻、玉米、油菜、红薯、茶叶。

风包垴 [Fēngbāonǎo] 位于六里冲村民委员会东南4千米。属六里冲村四组。面积6公顷。居民6户,20人。居民主要种植水稻、玉米、油菜、红薯、茶叶、柑橘。

拐枣坑 [Guǎizǎokēng] 位于六里冲村民委员会东北4.2千米。属六里冲村四组。面积2.5公顷。居民5户,20人。居民主要种植玉米、油菜、红薯、茶叶。

前茅坪 [Qiánmáopíng] 位于六里冲村民委员会东北3千米。属六里冲村五组。面积1公顷。居民12户,40人。姓氏以曹、陈姓居多,聚落分散。此地茅草丛生,山间有两片相似的地方,人们按方位分别称之为前茅坪、后茅坪。居民主要种植水稻、玉米、油菜、红薯、茶叶。

后茅坪 [Hòumáopíng] 位于六里冲村民委员会东南2千米。属六里冲村五组。面积10公顷。居民7户,25人。居民主要种植水稻、玉米、油菜、红薯、茶叶。

黄家桥 [Huángjiāqiáo] 位于六里冲村民委员会以东0.5千米。属六里冲村二组。面积10公顷。居民13户,50人,姓氏以黄姓居多。居民主要种植水稻、玉米、油菜、红薯、茶叶。

江家大坪 [Jiāngjiādàpíng] 位于六里冲村民委员会西南1千米。属六里冲村六组。面积4公顷。居民8户,30人。居民主要种植水稻、玉米、油菜、红薯、茶叶。

李坪 [Lǐpíng] 位于六里冲村民委员会东南1.2千米。属六里冲村四组。面积4公顷。居民21户,80人。姓氏以李、郑、钟姓居多,聚落分散。居民主要种植水稻、玉米、油菜、红薯、茶叶。

南凉水井 [Nánliángshuǐjǐng] 位于六里冲村民委员会东北2.8千米。属六里冲村五组。面积3公顷。居民8户,40人。居民主要种植玉米、油菜、红薯、茶叶、柑橘。

六里冲 [Liùlǐchōng] 位于六里冲村民委员会西北4千米。属六里冲村六组。面积20公顷。居民21户,70人。姓氏以杨、王、赵姓居多,聚落分散。居民主要种植玉米、油菜、红薯、金银花。

南坡 [Nánpō] 位于六里冲村民委员会东南0.8千米。属六里冲村七组。面积为4公顷。居民13户,50人。姓氏以章、张姓居多,聚落分散。居民主要种植水稻、玉米、油菜、红薯、茶叶、柑橘。

孙家祠堂 [Sūnjiācítáng] 位于六里冲村民委员会东南1.8千米。属六里冲村三组。面积10公顷。居民11户,40人。姓氏以孙、王姓居多,聚落分散。居民主要种植水稻、玉米、油菜、红薯、茶叶。

田家湾 [Tiánjiāwān] 位于六里冲村民委员会以东1千米。属六里冲村三组。面积20公顷。居民18户,60人。姓氏以李姓居多,聚落分散。居民主要种植水稻、玉米、油菜、红薯、茶叶。

铁匠冲 [Tiějiàngchōng] 位于六里冲村民委员会东南1千米。面积16公顷。居民13户,40人。姓氏以李、杨姓居多,聚落分散。居民主要种植水稻、玉米、油菜、红薯、茶叶。

王家垴 [Wángjiānǎo] 位于六里冲村民委员会东北4千米。面积3公顷。居民6户,20人。居民主要种植玉米、油菜、红薯、茶叶。

淹水埫 [Yānshuǐtǎng] 位于六里冲村民委员会东南0.5千米。属六里冲村六组。面积8公顷。居民10户,40人。姓氏以赵姓居多,聚落分散。居民主要种植玉米、油菜、红薯、金银花。

杨树堰子 [Yángshùyànzi] 位于六里冲村民委员会东北1千米。属六里冲村五组。面积3公顷,居民3户,13人。因堰边多杨树而得名。居民主要种植玉米、油菜、红薯、茶叶。

油榨坪 [Yóuzhàpíng] 位于六里冲村民委员会西北1千米。属六里冲村六组。面积10公顷。居民21户,80人。姓氏以黎、李、江姓居多,聚落分散。居民主要种植玉米、油菜、红薯、茶叶。

皂角垱 [Zàojiǎodàng] 位于六里冲村民委员会以西0.1千米。属六里冲村七组。面积11公顷。居民10户,40人。姓氏以章、鲁姓居多,聚落分散。此处小河中有一道用三合土浆砌的水垱,垱旁有皂角树,故名。居民主要种植水稻、玉米、油菜、红薯、茶叶、柑橘。

张俞坑 [Zhāngyúkēng] 位于六里冲村民委员会东北3.5千米。属六里冲村四组。面积2公顷。居民9户,30人。洼地旁曾居住张、俞两家,故名。居民主要种植玉米、油菜、红薯、茶叶。

朱家垴 [Zhūjiānǎo] 位于六里冲村民委员会东北1.1千米。属六里冲五组。面积35公顷。居民2户,8人。居民主要种植玉米、油菜、红薯、茶叶。

二十五、回龙垱村

回龙垱村村民委员会 [Huílóngdàng Cūn Cūnmínwěiyuánhuì] 位于枝城镇人民政府驻地南偏东6.8千米。东抵官垱村、官坪村,西与九道河村毗邻,南与松木坪镇彭家桥村、茶园寺村接壤,北与大堰堤村、三板湖村交界。村民委员会驻七组。属枝城镇。面积1270公顷。居民781户,2780人。辖有11个村民小组和35个居民点。因花溪由南折东绕回龙观山北流,呈回环状,因此得名。清同治五年(1866)属枝江县第九都,民国三十五年(1946)属枝江县洋溪乡。1952年属枝江县洋溪区回龙乡,1955年7月属宜都县枝城区回龙乡,1958年10月更名为双桥大队属枝城公社,1981年9月改名为回龙垱大队,1984年2月改名为回龙垱村属枝城区先锋乡,1988年2月属洋溪街道,2000年12月由花溪村、青龙嘴村、回龙垱村、千桥村合并为回龙垱村属枝城镇至今。花溪由必达桥入境,自南向北贯穿全村十一个组,至泉水冲口出境。两岸土地肥沃,良田成片,故有“银花溪”之说。农作物有水稻、玉米、油菜、茶叶和柑橘。焦柳铁路擦村北而过,岳宜高速贯穿东西,九洋公路连通雅澧公路和宜华一级公路过境。

艾家湾 [ijiāwān] 位于回龙垱村民委员会东南2.1千米。属回龙垱村十组。面积30公顷。居民11户,40人,姓氏以艾姓居多。聚落依山分散而建。居民主要种植水稻、玉米、油菜、柑橘、茶叶。

白果树湾 [Báiguǒshùwān] 位于回龙垱村民委员会东北1.2千米。属回龙垱村八组。面积为10公顷。居民15户,60人。姓氏以刘姓为主,聚落分散。居民主要种植水稻、玉米、油菜、柑橘、茶叶。

大福垴 [Dàfúnǎo] 位于回龙垱村民委员会东南3千米。属回龙垱村十一组。面积1公顷。居民1户,4人。据传,曾有叫万大福的老者,携带家眷,在山上定居,开荒种地,人称大福垴。居民主要种植玉米、油菜、柑橘。

东望坪 [Dōngwàngpíng] 位于回龙垱村民委员会东南1.5千米。属回龙垱村十组。面积5公顷。居民1户,3人。地处圈椅形山腰,背靠山岗,面朝东方,故名。居民主要种植玉米、柑橘。

牯牛岭 [Gǔniúlǐng] 位于回龙垱村民委员会西北0.6千米。属回龙垱村六组。面积15公顷。居民2户,6人。因山岗浑圆如伏卧的牯牛而得名。居民主要种植玉米、油菜、茶叶。

锅厂湾 [Guōchǎngwān] 位于回龙垱村民委员会以南5.5千米。属回龙垱村一组。面积10公顷。居民15户,50人。姓氏以周姓居多,聚落分散。周家世代以铸锅为业,因质优价廉而闻名,20世纪50年代初歇业。居民主要种植水稻、玉米、油菜、柑橘、茶叶。

南黄家湾 [Nánhuángjiāwān] 位于回龙垱村民委员会东南方向1.1千米。属回龙垱村九组。面积6公顷。居民10户,40人。姓氏以黄姓居多,聚落分散。民国时期黄家人在此开设榨坊,名号德昌,又名德昌湾。居民主要种植水稻、玉米、油菜、柑橘、茶叶。

东浑水堰 [Dōnghúnshuǐyàn] 位于回龙垱村民委员会以南5千米。属回龙垱村一组。面积10公顷。居民5户,20人。居民主要种植水稻、玉米、油菜、茶叶。

绞坡 [Jiǎopō] 位于回龙垱村民委员会东南2.5千米。属回龙垱村十一组。面积6公顷。居民3户,16人。因山路曲折而得名。居民主要种植玉米、油菜、红薯、茶叶。

金边湾 [Jīnbiānwān] 位于回龙垱村民委员会东北0.8千米。属回龙垱村八组。面积10公顷。居民26户,100人。姓氏以周姓居多,聚落分散。地处募旗山西北麓,旧说方位为乾、五行为金,故名金边湾。居民主要种植水稻、玉米、油菜、柑橘、茶叶。

南刘家湾 [Nánliújiāwān] 位于回龙垱村民委员会以南4千米。属回龙垱村一组。面积5公顷。居民15户,50人。姓氏以刘姓居多,聚落分散。居民主要种植水稻、玉米、油菜、柑橘、茶叶。

猫子冲 [Māozichōng] 位于回龙垱村民委员会东南4千米。属回龙垱村十一组。面积15公顷。居民58户,190人。姓氏以黄、周姓居多,民居依山而建呈片状分布。明末,李自成起义军被吴三桂追杀过境,当地百姓被“赶尽杀绝”,唯有一户人家幸免于难。后江西填湖广,新来户称该户为“老户”,遂名“老户冲”,因谐音亦称“老虎冲”。因当地民俗忌讳早晨说老虎,故演变为“猫子冲”。居民主要种植水稻、玉米、油菜、柑橘、茶叶。

庙湾 [Miàowān] 位于回龙垱村民委员会东南0.6千米。属回龙垱村九组。面积4公顷。居民4户,16人。村民靠山而居,山上原有圣寿庵、清泉寺两座寺庙,故名。居民主要种植水稻、玉米、油菜、柑橘、茶叶。

牛头冲 [Niútóuchōng] 位于回龙垱村民委员会西北0.7千米。属回龙垱村六组。面积10公顷。居民37户,130人。姓氏以朱、余姓居多,聚落分散。以营盘垴自然生成的牛头石而得名。居民主要种植水稻、玉米、油菜、柑橘、茶叶。

必达桥 [Bìdáqiáo] 位于回龙垱村民委员会以南5千米。属回龙垱村一组。面积10公顷。居民21户,80人。姓氏以周、王、陈姓居多,聚落分散。桥跨花溪,建于原枝江、宜都县界附近,是往来两县的必经通道,以此故得名。居民主要种植水稻、玉米、油菜、柑橘、茶叶。

南泉水冲 [Nánquánshuǐchōng] 位于回龙垱村民委员会西北1千米。属回龙垱村六组。面积16公顷。居民42户,160人。姓氏以王、杨姓居多,聚落分散。居民主要种植水稻、玉米、油菜、柑橘、茶叶。

沙湾子 [Shāwānzi] 位于回龙垱村民委员会东南1千米。属回龙垱村四组。面积1公顷。居民5户,12人。居民主要种植柑橘、茶叶。

尚家天坑 [Shàngjiātiānkēng] 位于回龙垱村民委员会西南2.5千米。属回龙垱村三组。面积2公顷。因地势偏僻,现无人居住。农作物有玉米、红薯、柑橘。

尚家湾 [Shàngjiāwān] 位于回龙垱村民委员会西北2.2千米。属回龙垱村三组。面积5公顷。居民15户,50人。姓氏以尚姓居多,民居依山而建呈线状分布。居民主要种植水稻、玉米、油菜、柑橘、茶叶。

十塌冲 [Shítāchōng] 位于回龙垱村民委员会东南2千米。属回龙垱村十组。面积1公顷。居民2户,6人。居民主要种植水稻、玉米、油菜、柑橘、茶叶。

双桥 [Shuāngqiáo] 位于回龙垱村民委员会以东0.5千米。属回龙垱村九组。面积10公顷。居民3户,14人。花溪与猫子冲小溪于回龙观西麓交汇后河面渐宽,人们以两溪交汇处的半岛为墩,跨两溪架设木桥,名双木桥,简称双桥。居民主要种植水稻、玉米、油菜、柑橘、茶叶。

套日湾 [Tàorìwān] 位于回龙垱村民委员会西南1.5千米。属回龙垱村四组。面积6公顷。居民19户,50人。姓氏以胡、钟姓居多,聚落分散。口袋形山谷,出口处狭窄,从湾里无法望见湾外,只能看见天上的太阳,因地形弯圆,太阳就像套在湾里一样,故名套日湾。又名套湾。居民主要种植水稻、玉米、油菜、柑橘、茶叶。

天坑湾 [Tiānkēngwān] 位于回龙垱村民委员会西南2.5千米。属回龙垱村一组。面积5公顷。现无人居住。主要种植物有玉米、油菜及红薯。

中王家湾 [Zhōngwángjiāwān] 位于回龙垱村民委员会东南4千米。属回龙垱村一组。面积2公顷。居民6户,20人。居民主要种植水稻、玉米、油菜、柑橘、茶叶。

文子湾 [Wénziwān] 位于回龙垱村民委员会西南3千米。属回龙垱村二组。面积4公顷。居民15户,60人。姓氏以周姓居多,聚落分散。周文仲曾于此开垦定居,子孙代代相传,人称文子湾。居民主要种植水稻、玉米、油菜、柑橘、茶叶。

窝坑子 [Wōkēngzi] 位于回龙垱村民委员会东南2千米。属回龙垱村十组。面积5公顷。因地势低洼,现无人居住。农作物有水稻、油菜。

杨家湾 [Yángjiāwān] 位于回龙垱村民委员会东南1.2千米。属回龙垱村九组。面积5公顷。居民9户,30人。姓氏以杨姓居多,聚落分散。居民主要种植水稻、玉米、油菜、柑橘、茶叶。

玉斗冲 [Yùdóuchōng] 位于回龙垱村民委员会东南0.4千米。属回龙垱村九组。面积3公顷。居民2户,8人。从前小溪边生长有很多野芋头,故名芋头冲。后演变为玉斗冲。居民主要种植水稻、玉米、油菜、柑橘、茶叶。

南榨坊湾 [Nánzhàfāngwān] 位于回龙垱村民委员会东南2.6千米。属回龙垱村十一组。面积2公顷。居民4户,15人。居民主要种植水稻、玉米、油菜、柑橘、茶叶。

樟树垱 [Zhāngshùdàng] 位于回龙垱村民委员会西南0.2千米。属回龙垱村五组。面积6公顷。居民14户,50人。姓氏以杨、付姓居多,聚落呈线状分布。河垱拦花溪而筑,以西岸一株百年古樟而得名。这里曾是古道上的驿站。民国时期的“杨永升”“杨金升”商号红极一时。抗战时被南犯日军烧毁。居民主要种植水稻、玉米、油菜、柑橘、茶叶。

郑家畈 [Zhèngjiāfàn] 位于回龙垱村民委员会以北0.1千米。属回龙垱村七组。面积35公顷。居民61户,230人。姓氏以黄、杨、郑姓居多,聚落呈片状分布。此处是花溪流域最大的一块平地,数百亩农田由回龙垱水自流灌溉。居民主要种植水稻、玉米、油菜、柑橘、茶叶。

钟家垴 [Zhōngjiānǎo] 位于回龙垱村民委员会东南2.2千米。属回龙垱村三组。面积5公顷。居民8户,30人。姓氏以钟姓居多。居民主要种植玉米、油菜、红薯、柑橘、核桃、板栗、茶叶。

小周家垴 [Xiǎozhōujiānǎo] 位于回龙垱村民委员会东南2千米。属回龙垱村十组。面积2公顷。现无人居住。农作物有玉米、红薯。

南周家湾 [Nánzhōujiāwān] 位于回龙垱村民委员会东南0.4千米。属回龙垱村九组。面积4公顷。居民4户,15人。居民主要种植水稻、玉米、油菜、柑橘、茶叶。

猪槽井 [Zhūcáojǐng] 位于回龙垱村民委员会以西0.5千米。属回龙垱村六组。面积2公顷。居民1户,4人。长方形石井如同猪槽,泉水常年满满,不涸不溢。居民主要种植玉米、油菜、茶叶。

二十六、九道河村

九道河村村民委员会 [Jiǔdàohé Cūn Cūn mínwěiyuánhuì] 位于枝城镇人民政府驻地南偏西9.2千米。东与回龙垱村交界,西与钟家冲、纸坊冲村接壤,南与松木坪镇茶园寺村相邻,北与余家桥村、大堰堤村毗连。村民委员会驻四组。属枝城镇。面积1162公顷。居民949户,3300人。辖有7个村民小组、67个居民点。因由九条小溪汇流而成,故名九道河。清同治五年(1866)属枝江县第一都,民国三十五年(1946)属枝江县茶园乡。1952年属枝江县茶园区官垱乡,1955年7月属宜都县枝城区回龙乡,1958年10月改名为九河大队属枝城公社,1984年2月改名为九道河村属枝城区先锋乡,1988年2月属枝城街道,2001年3月由九道河村、曾家塝村、高庄村合并为九道河村属枝城镇至今。1980年代在杨家祠堂对面山南麓,发现距今约20万年的“九道河人”洞穴遗址。主要农作物有水稻、玉米、油菜、柑橘、冬枣。雅澧干线公路和松宜铁路由北往南穿越全境。岳宜高速枝城出口位于村北与大堰堤村交界处。

白鸽湾 [Báigēwān] 位于九道河村民委员会以南2.1千米。属九道河村四组。面积10公顷。居民51户,160人。姓氏以胡姓居多,聚落分散。居民主要种植茶叶、柑橘。

白鹤嘴 [Báihèzuǐ] 位于九道河村民委员会以南2.2千米。属九道河村二组。面积2公顷。居民7户,25人。居民主要种植茶叶、柑橘。

簸箕湾 [Bò窑jiwān] 位于九道河村民委员会以西2千米。属九道河村一组。面积1公顷。居民11户,40人。姓氏以蔡、徐姓居多,聚落分散。居民主要种植茶叶、柑橘。

蔡家湾 [Càijiāwān] 位于九道河村民委员会以北1千米。属九道河村五组。面积13公顷。现无人居住。

曾家塝 [Zēngjiābàng] 位于九道河村民委员会以北2.5千米。属九道河村七组。面积13公顷。居民70户,220人。姓氏以曾姓居多,聚落呈片状分布。居民主要种植茶叶、柑橘。

陈家冲 [Chénjiāchōng] 位于九道河村民委员会西南3千米。属九道河村二组。面积7公顷。居民21户,80人。姓氏以李、陈姓居多,聚落分散。居民主要种植茶叶、柑橘。

崔家垴 [Cuījiānǎo] 位于九道河村民委员会西北3千米。属九道河村一组。面积1公顷。居民4户,15人。居民主要种植茶叶、柑橘。

大坡 [Dàpō] 位于九道河村民委员会以北0.8千米。属九道河村四组。面积4公顷。居民15户,50人。姓氏以杨、宁姓居多,聚落分散。居民主要种植茶叶、柑橘。

南大松树 [Nándàsōngshù] 位于九道河村民委员会以北3.2千米。属九道河村六组。面积13公顷。居民71户,260人。姓氏以胡、王、杨姓居多,民居沿雅澧公路而建呈线状分布。因区域内原有大松树而得名。居民主要种植水稻、玉米、茶叶、柑橘。

洞坡 [Dòngpō] 位于九道河村民委员会以北0.9千米。属九道河村五组。面积1公顷。居民3户,12人。居民种植玉米、红薯、茶叶、柑橘。

陡岩子 [Dǒuyánzi] 位于九道河村民委员会以北0.8千米。属九道河村五组。面积7公顷。现无人居住。

对马石 [Duìmǎshí] 位于九道河村民委员会东北1.2千米。面积7公顷。居民25户,100人。姓氏以杨、孙姓居多,聚落呈片状。居民主要种植茶叶、柑橘。

干洞子 [Gāndòngzi] 位于九道河村民委员会以南0.5千米。属九道河村四组。面积3公顷。居民5户,20人。居民主要种植玉米、油菜、茶叶、柑橘。

高家冲 [Gāojiāchōng] 位于九道河村民委员会西北3千米。属九道河村七组。面积7公顷。居民26户,90人。姓氏以易姓居多,聚落呈线状分布。居民主要种植茶叶、柑橘。

高庄 [Gāozhuāng] 位于九道河村民委员会以西1千米。属九道河村一组。面积11公顷。居民11户,40人。姓氏以李、曾姓居多,聚落分散。居民主要种植玉米、红薯、茶叶、柑橘。

九河官垱 [Jiǔhéguāndàng] 位于九道河村民委员会以北3千米。面积7公顷。居民35户,130人。姓氏以彭、王、曾姓居多,聚落呈片状分布。居民主要种植茶叶、柑橘。

鬼垱 [Guǐdàng] 位于九道河村民委员会以北2.8千米。属九道河村六组。面积7公顷。居民27户,80人。姓氏以陈、曾姓居多,聚落分散。居民主要种植茶叶、柑橘。

胡家畈 [Hújiāfàn] 位于九道河村民委员会东北0.9千米。属九道河村五组。面积27公顷。居民60户,240人。姓氏以杨、胡、薛姓居多,聚落呈片状分布。居民主要种植茶叶、柑橘。

黄家坳 [Huángjiā'ào] 位于九道河村民委员会西北2.5千米。属九道河村一组。面积17公顷。现无人居住。主要农作物有茶叶。

中黄家垴 [Zhōnghuángjiānǎo] 位于九道河村民委员会西北3千米。属九道河村六组。面积7公顷。居民20户,70人。姓氏以彭、王姓居多,聚落分散。居民主要种植茶叶、柑橘。

尖棚垴 [Jiānpéngnǎo] 位于九道河村民委员会东南0.9千米。面积3公顷。属九道河村五组。因地势偏僻,现无人居住。

子湾 [Jiāngcāziwān] 位于九道河村民委员会以北1.4千米。属九道河村五组。面积1公顷。现无人居住。主要农作物为茶叶。

金刚泥湾 [Jīngāngníwān] 位于九道河村民委员会以北1千米。属九道河村五组。面积1公顷。现无人居住。

井湾 [Jǐngwān] 位于九道河村民委员会西北2.8千米。属九道河村一组。面积1公顷。居民11户,40人。姓氏以黎、曾姓居多,聚落分散。居民主要种植玉米、红薯、茶叶、柑橘。

九道河 [Jiǔdàohé] 位于九道河村民委员会以南0.1千米,村民委员会驻地。面积13公顷。居民85户,330人。姓氏以杨、周、李姓居多,聚落沿雅澧线东侧线状分布。九道河正源出云台观乐家垴,其上游先后有高桥、南坡、石夹沟、余家庄、纸坊冲、咸池冲、龙洞冲、卲二河八条小溪汇流,至此成九道河,故名。区域内设有村级党员群众服务中心、灯光球场、自行车绿道、冬枣基地等。居民主要种植茶叶、柑橘。雅澧干线公路穿越此地。

腊树井 [Làshùjǐng] 位于九道河村民委员会以北0.8千米。属九道河村五组。面积1公顷。居民11户,40人。姓氏以李、余姓居多,聚落分散。居民主要种植茶叶、柑橘。

林湾 [Línwān] 位于九道河村民委员会以北0.5千米。属九道河村四组。面积10公顷。居民50户,150人。姓氏以杨、宁、周姓居多,聚落分散。居民主要种植玉米、油菜、茶叶、柑橘。

刘家冲 [Liújiāchōng] 位于九道河村民委员会以南2千米。属九道河村二组。面积3公顷。居民12户,40人。姓氏以刘、杨姓居多,聚落分散。居民主要种植玉米、油菜、茶叶、柑橘。

柳树坪 [Liǔshùpíng] 位于九道河村民委员会以西1.2千米。属九道河村一组。面积1公顷。居民10户,30人。姓氏以李、鲜于姓居多,聚落分散。居民主要种植茶叶、柑橘。

龙山坪 [Lóngshānpíng] 位于九道河村以南3千米。属九道河村二组。面积1公顷。居民10户,30人。姓氏以彭、杨姓居多,民居沿公路呈线状排列。居民主要种植茶叶、柑橘。

鲁家洞 [Lǔjiādòng] 位于九道河村民委员会以北4.3千米。属九道河村五组。面积1公顷。居民1户,3人。鲁家人清朝从江西迁移至此,曾在山洞暂住,故名。居民主要种植茶叶、柑橘。

麻林子 [Málínzi] 位于九道河村民委员会以北3.5千米。属九道河村五组。面积9公顷。居民3户,10人。居民主要种植茶叶、柑橘。

麻子岩 [Máziyán] 位于九道河村民委员会以北1.5千米。属九道河村五组。面积1公顷。居民2户,6人。居民主要种植茶叶、柑橘。

庙家坪 [Miàojiāpíng] 位于九道河村民委员会以北0.5千米。属九道河村四组。面积6公顷。居民25户,90人。姓氏以杨、李姓居多,聚落分散。居民主要种植玉米、油菜、茶叶、柑橘。

庙台子 [Miàotáizi] 位于九道河村民委员会以北0.5千米。属九道河村四组。面积10公顷。居民51户,170人。姓氏以李、杨、宁姓居多,聚落分散。居民主要种植玉米、油菜、茶叶、柑橘。

宁家坳 [Níngjiā'ào] 位于九道河村民委员会以北0.7千米。属九道河村四组。面积16公顷。居民67户,270人。姓氏以杨、宁、李姓居多,聚落呈片状分布。居民主要种植茶叶、柑橘。

宁家畈 [Níngjiāfàn] 位于九道河村民委员会西北0.4千米。属九道河村四组。面积17公顷。居民20户,60人。姓氏以宁、杨、李姓居多,聚落呈线状分布。据《和州杨氏三修家谱》:“杨氏江南和州世族,其先祖佐明开国有功,以千户侯出守枝邑。”“吾乡诗书之昔族,以宁家畈杨氏为最。”居民主要从事农业、茶叶、柑橘。历史人物杨惟春(1823—1905),号梅坡,庠名惟焜,王永彬的门生,清末民初著名学者杨守敬的族祖。

牛脚坑 [Niújiǎokēng] 位于九道河村民委员会以北0.1千米。属九道河村四组。面积3公顷。居民18户,50人。姓氏以杨、李姓居多,聚落分散。居民主要种植玉米、油菜、茶叶、柑橘。

螃蟹洞 [Pángxièdòng] 位于九道河村民委员会西北0.9千米。属九道河村五组。面积1公顷。居民3户,10人。居民主要种植茶叶、柑橘。

阮家湾 [Ruǎnjiāwān] 位于九道河村民委员会以西1.3千米。属九道河村一组。面积1公顷。居民10户,40人。姓氏以李、曾姓居多,聚落分散。居民主要种植茶叶、柑橘。

沈家垴 [Shěnjiānǎo] 位于九道河村民委员会以西2.7千米。属九道河村一组。面积1公顷。居民7户,30人。居民主要种植玉米、红薯、茶叶、柑橘。

石院子墙 [Shíyuànziqiáng] 位于九道河村民委员会以西1.5千米。属九道河村一组。面积10公顷。居民11户,40人。姓氏以曾、向姓居多,聚落分散。此地原有一大户人家,以石头筑院墙为庄园,人称石院子墙。居民主要种植茶叶、柑橘。

梳妆台 [Shūzhuāngtái] 位于九道河村民委员会以北1.4千米。属九道河村一组。面积7公顷。居民19户,70人。姓氏以曾、李、徐姓居多,聚落分散。居民主要种植茶叶、柑橘。

水井槽 [Shuǐjǐngcáo] 位于九道河村民委员会以北1.1千米。属九道河村五组。面积10公顷。居民4户,20人。槽形山沟里有一水井,故名。居民主要种植茶叶、柑橘。

水漾坑 [Shuǐyàngkēng] 位于九道河村民委员会以北1.6千米。属九道河村一组。面积20公顷。居民8户,30人。因泉水清澈见底,遇风则水波荡漾,故名。居民主要种植玉米、红薯、茶叶、柑橘。

唐家台子 [Tángjiātáizi] 位于九道河村民委员会以北0.3千米。属九道河村二组。面积1公顷。居民12户,40人。姓氏以唐、李、郑姓居多,聚落分散。居民主要种植玉米、油菜、茶叶、柑橘。

天坑坡 [Tiānkēngpō] 位于九道河村民委员会西北1.5千米。属九道河村一组。面积2公顷。居民15户,50人。姓氏以李、曾姓居多,聚落分散。居民主要种植玉米、油菜、红薯、茶叶、柑橘。

天心洞 [Tiānxīndòng] 位于九道河村民委员会以北2.8千米。属九道河村一组。面积1公顷。居民10户,30人。姓氏以曾、李姓居多,聚落分散。山岩中有一溶洞,洞门如心形,人们称之为天心洞。居民主要种植玉米、红薯、茶叶、柑橘。

桐子树岗 [Tóngzishùgǎng] 位于九道河村民委员会东北3千米。属九道河村六组。面积2公顷。现无人居住。主要种植物为茶叶。

小土地岭 [Xiǎotǔdìlǐng] 位于九道河村民委员会西南3.5千米。属九道河村二组。面积1公顷。居民5户,15人。居民主要种植玉米、油菜、茶叶、柑橘。

王家坳 [Wángjiā'ào] 位于九道河村民委员会西北2.4千米。属九道河村七组。面积2公顷。居民7户,20人。居民主要种植水稻、玉米、油菜、茶叶、柑橘。

窝米岩 [Wōmǐyán] 位于九道河村民委员会以南1.5千米。属九道河村二组。面积1公顷。居民10户,30人。姓氏以郑、李姓居多,聚落分散。以民间传说而得名。相传九道河东岸岩坎旁有一岩窝,每天都装着满满的一窝米,供给病中的曾杨氏。有一财主得知后,霸占了岩窝,还请石匠将岩窝凿成大坑,以期得到更多的米。结果,此后那岩窝里连一颗米也没有了。岩窝至今仍存。居民主要种植茶叶、柑橘。

乌龟岩 [Wūguīyán] 位于九道河村民委员会西北1.6千米。属九道河村一组。面积1公顷。居民10户,30人。姓氏以曾、李姓居多,聚落分散。居民主要种植玉米、红薯、茶叶、柑橘。

硝洞 [Xiāodòng] 位于九道河村民委员会以北0.5千米。属九道河村四组。面积3公顷。居民15户,60人。姓氏以杨、李姓居多,聚落分散。山洞内曾出产制火药的硝土,故名。居民主要种植玉米、油菜、茶叶、柑橘。

小夹沟 [Xiǎojiágōu] 位于九道河村民委员会西北1.2千米。属九道河村五组。面积3公顷。现无人居住。

辛家沟 [Xīnjiāgōu] 位于九道河村民委员会西北2.8千米。属九道河村一组。面积1公顷。居民9户,30人。姓氏以曾、李姓居多,聚落分散。居民主要种植玉米、油菜、红薯、茶叶、柑橘。

烟墩坡 [Yāndūnpō] 位于九道河村民委员会以北3.2千米。属九道河村六组。面积7公顷。居民25户,80人。姓氏以彭、曾姓居多,聚落分散。地处营盘垴北坡延伸地段,地势险要,居高临下,扼南走湘西、东下洞庭之要冲。从前,兵家在此设烟墩燃放烟火,传递军情。居民主要种植水稻、玉米、油菜、茶叶、柑橘。

杨家塝 [Yángjiābàng] 位于九道河村民委员会以南1.3千米。属九道河村二组。面积7公顷。居民25户,70人。姓氏以杨、郑姓居多,聚落分散。居民主要种植茶叶、柑橘。

杨家祠堂 [Yángjiācítáng] 位于九道河村民委员会以北0.5千米。属九道河村四组。面积5公顷。民15户,60人。姓氏以杨姓居多。杨氏先祖江南和州(今安徽和县)人,清嘉庆九年(1804)兴修祠堂于宁家畈九道河东岸。民居背靠松宜铁路,面临九道河和沿雅澧公路,呈条状分布。居民以务工经商为主。

姚家坪 [Yáojiāpíng] 位于九道河村民委员会西北1.6千米。属九道河村一组。面积1公顷。居民5户,15人。居民主要种植茶叶、柑橘。

窑包 [Yáobāo] 位于九道河村民委员会以北1.4千米。属九道河村五组。面积3公顷。居民3户,15人。居民主要种植茶叶、柑橘。

窑湾 [Yáowān] 位于九道河村民委员会东北0.9千米。属九道河村五组。面积20公顷。居民30户,115人。姓氏以薛、裴、秦姓居多,聚落分散。居民主要种植茶叶、柑橘。

阴井湾 [Yīnjǐngwān] 位于九道河村民委员会东北2.8千米。属九道河村六组。面积20公顷。居民40户,130人。姓氏以王、朱、曾姓居多,聚落呈片状分布。居民主要种植水稻、玉米、油菜、茶叶、柑橘。

鹰子岩 [Yīngziyán] 位于九道河村民委员会以南0.6千米。属九道河村三组。面积7公顷。居民30户,100人。姓氏以周、李、杨姓居多,聚落分散。因有一突起的岩石似鹰而得名。居民主要种植茶叶、柑橘。

茔山坝子 [Yíngshānbàzi] 位于九道河村民委员会西北1.4千米。属九道河村五组。面积1公顷。现无人居住。

喻家坑 [Yùjiākēng] 位于九道河村民委员会西北2.9千米。属九道河村一组。面积2公顷。居民4户,15人。居民主要种植茶叶、柑橘。

周家湾 [Zhōujiāwān] 位于九道河村民委员会以南0.1千米。属九道河村三组。面积8公顷。居民35户,110人。姓氏以周、李、杨姓居多,聚落分散。居民主要种植茶叶、柑橘。

二十七、黎家坪村

黎家坪村村民委员会 [Líjiāpíng Cūn Cūn mínwěiyuánhuì] 位于枝城镇人民政府驻地西南12千米。东邻六里冲村,西至架锅山村、王家畈镇横冲村,南接水井坪村,北至余家桥村。村民委员会驻六组(原黎家坪乡政府所在地)。属枝城镇。面积1400公顷。居民721户,2390人。辖8个村民小组、31个居民点。姓氏以黎、江、戴、李、陈姓居多。清同治五年(1866)属枝江县第四都,民国三十五年(1946)属枝江县茶园乡。1952年属枝江县茶园区黎坪乡,1955年7月属宜都县茶园区高桥乡,1958年10月称枝城公社凤二大队,1975年11月改名为红岩大队属黎坪公社,1981年9月改名为黎家坪大队属黎坪公社,1984年2月改名为黎家坪村属枝城区黎坪乡,1987年9月属黎家坪乡,2001年3月由高桥村、黎家坪村合并为黎家坪村属枝城镇至今。驻村单位有黎家坪福利院、黎家坪中心小学等。农作物有水稻、玉米、油菜、红薯、茶叶、柑橘。先进模范人物杨兆茂(1930—1977),曾荣获全国妇联授予的奖旗。株木岭至洲阳公路过境。

朝阳观 [Chāoyángguàn] 位于黎家坪村民委员会东北3.5千米。属黎家坪村四组。面积3公顷。居民3户,13人。因庙宇坐北朝南,光照充足而得名朝阳观。明时古刹,同治元年重建(清同治五年《枝江县志》)。1966年毁坏。居民主要种植茶叶。

大坑 [Dàkēng] 位于黎家坪村民委员会西北3千米。属黎家坪村二组。面积4公顷。居民4户,15人。居民主要种植玉米、油菜、红薯。

大水桥 [Dàshuǐqiáo] 位于黎家坪村民委员会以北4千米。属黎家坪村一组。面积20公顷。居民45户,160人。姓氏以李、江、刘、钟姓居多,聚落呈片状及散状分布。居民主要种植水稻、玉米、油菜、柑橘、茶叶。

戴家垴 [Dàijiānǎo] 位于黎家坪村民委员会以东2千米。属黎家坪村五组。面积30公顷。居民25户,80人。姓氏以戴、杨姓居多,聚落分散。居民主要种植玉米、油菜、红薯。

洞湾 [Dòngwān] 位于黎家坪村民委员会以东1千米。属黎家坪村六组。面积3公顷。居民7户,25人。居民主要种植茶叶、柑橘。

高桥 [Gāoqiáo] 位于黎家坪村民委员会以西0.2千米。属黎家坪村八组。面积10公顷。居民18户,70人。姓氏以乐、曹姓居多,民居沿公路两旁呈线状分布。居民主要种植玉米、油菜、红薯。

龚家垴 [Gōngjiānǎo] 位于黎家坪村民委员会西北3千米。面积50公顷。居民28户,90人。姓氏以龚、许、曹姓居多,聚落分散。居民主要种植水稻、玉米、油菜、茶叶、花椒。

郭家垴 [Guōjiānǎo] 位于黎家坪村民委员会以西0.5千米。属黎家坪村七组。面积1公顷。居民3户,13人。居民主要种植茶叶、柑橘。

西黄家湾 [Xīhuángjiāwān] 位于黎家坪村民委员会东南1千米。原高桥村村民委员会驻地,属黎家坪村八组。面积2公顷。居民5户,16人。居民主要种植玉米、油菜、红薯。

火磏冲 [Huǒliánchōng] 位于黎家坪村民委员会东北2千米。属黎家坪村五组。面积3公顷。居民3户,8人。山上遍布火磏石,土地贫瘠,无杂草树木,像火烧过一样,故名。居民主要种植玉米、油菜、红薯。

鸡公泉 [Jīgōngquán] 位于黎家坪村民委员会以北5千米。属黎家坪村一组。面积1公顷,居民2户,7人。据清同治五年版《枝江县志》载,鸡公泉在县(今枝城)西十六里,水从危石中出,清晨听之,隐隐若鸡声,因名。居民主要种植柑橘。

江家祠堂 [Jiāngjiācítáng] 位于黎家坪村民委员会北侧。属黎家坪村六组。面积20公顷。居民34户,140人。姓氏以江、周姓居多,聚落呈片状分布。居民主要从事农业种植、经商、务工,是高桥集镇所在地。

金家湾 [Jīnjiāwān] 位于黎家坪村民委员会西北1千米。属黎家坪村三组。面积1公顷。居民4户,14人。居民主要种植玉米、油菜、红薯。

烂泥湖 [Lànníhú] 位于黎家坪村民委员会西北3.5千米。属黎家坪村二组。面积5公顷。居民3户,10人。由于地势低洼,排水不畅,成为冬水田,故名“烂泥湖”。居民主要从事农业种植、养殖。

乐家台子 [Lèjiātáizi] 位于黎家坪村民委员会西南1.5千米。属黎家坪村八组。面积2公顷。居民5户,16人。居民主要从事农业种植。

黎家坪 [Líjiāpíng] 位于黎家坪村民委员会以北1.6千米。属黎家坪村三组。面积40公顷。居民54户,190人。姓氏以黎、曹、尚姓居多,民居依山呈线状或分散而建。曾名立岩坪,以岩石嶙峋而得名。后因黎姓氏族自明初从江西迁徙至此,称为黎家坪。居民主要种植玉米、油菜及红薯。

黎家山 [Líjiāshān] 位于黎家坪村民委员会东北4.2千米。属黎家坪村四组。面积10公顷。居民15户,50人。姓氏以黎姓居多,聚落分散。居民主要种植玉米、油菜、红薯。

李家垴 [Lǐjiānǎo] 位于黎家坪村民委员会东北1.5千米。属黎家坪村五组。面积10公顷。居民18户,60人。姓氏以李、戴姓居多,聚落分散。居民主要从事农业种植。

连枷湾 [Liánjiāwān] 位于黎家坪村民委员会东北3.5千米。属黎家坪村四组。面积3公顷。居民2户,5人。因田块形状似农用工具连枷而得名。居民主要种植玉米、红薯。

林家湾 [Línjiāwān] 位于黎家坪村民委员会西南1千米。属黎家坪村八组。面积2公顷。居民3户,13人。居民主要从事农业种植。

裴家岭 [Péijiālǐng] 位于黎家坪村民委员会以东0.5千米。属黎家坪村六组。面积1公顷。居民2户,5人。居民主要从事农业种植。

桥梁 [Qiáoliáng] 位于黎家坪村民委员会以北0.2千米。属黎家坪村六组。面积80公顷。居民110户,320人。姓氏以江、曹、陈姓居多,聚落分散。此地曾有一寺庙,位于桥梁旁,人称桥梁寺。据《江氏族谱》载,江文珠于明天启二年(1662)举家落籍桥梁,为桥梁江氏始祖。江家建有祠堂,毁于1958年。居民主要种植茶叶、柑橘。

施家祠堂 [Shījiācítáng] 位于黎家坪村民委员会西北0.2千米。属黎家坪村六组。面积1公顷。居民4户,15人。居民主要种植玉米、油菜、红薯。

施家台子 [Shījiātáizi] 位于黎家坪村民委员会以北0.3千米。属黎家坪村六组。面积1公顷。居民4户,14人。居民主要种植玉米、红薯。

土地岭 [Tǔdìlǐng] 位于黎家坪村民委员会东北4.5千米。属黎家坪村四组。面积9公顷,居民9户,30人。居民主要种植玉米、红薯、茶叶、柑橘。

王子大山 [Wángzidàshān] 位于黎家坪村民委员会西北2.6千米。属黎家坪村三组。面积10公顷。居民7户,25人。据传白莲教农民起义军曾聚集此地,共谋抗清大计,故名。居民主要种植玉米、油菜、红薯。

歇商岗 [Xiēshānggǎng] 位于黎家坪村民委员会以北3千米。属黎家坪村四组。面积1公顷。居民4户,20人。居民主要种植玉米、油菜及红薯。

小许家湾 [Xiǎoxǔjiāwān] 位于黎家坪村委员会东北4.5千米。属黎家坪村四组。面积2公顷。居民3户,12人。居民主要种植玉米、红薯、茶叶。

杨陵口 [Yánglíngkǒu] 位于黎家坪村民委员会以北1.2千米。属黎家坪村三组。面积1公顷。居民3户,12人。居民主要种植玉米、油菜及红薯。

周家坑 [Zhōujiākēng] 位于黎家坪村民委员会东北4.2千米。属黎家坪村四组。面积3公顷。居民7户,25人。居民主要种植玉米、油菜、红薯。

株栗岗 [Zhūlìgǎng] 位于黎家坪村民委员会西南1.2千米。属黎家坪村八组。面积10公顷。居民1户,4人。居民主要种植玉米、红薯、茶叶。

二十八、阳和岭村

阳和岭村村民委员会 [Yánghélǐng Cūn Cūnmínwěiyuánhuì] 位于枝城镇人民政府驻地以南2.5千米。东与沿江村、三板湖村接界,南与大堰堤村隔河相望,西与泉水河村毗邻,北与龙王台村相接。村民委员会驻二组。属枝城镇。面积350公顷。居民798户,2360人。辖有4个村民小组和32个居民点。姓氏以方、周、李、梅、刘姓居多。清同治五年(1866)属枝江县第二都,民国三十五年(1946)属枝江县丹阳乡。1949年7月属枝江县大同乡第四保。1952年属枝江县紫山乡,1955年7月属宜都县枝城区白石乡幸福二社,1958年10月称枝城公社青凤大队,1961年4月属枝城区西湖公社青凤大队,1975年属枝城公社东风大队,1981年9月改名为阳和岭大队属枝城公社,1984年2月改名为阳和岭村属枝城区西湖乡,1988年2月属枝城街道,2001年3月属枝城镇至今。村级公路硬化通达各户。紫山雄居村东,花溪、九道河绕村西蜿蜒北流。丹阳八景中的“紫山冬翠”“花溪牧笛”胜迹犹存。村内文体卫生和公共健身场所设施齐备。村民以务工、运输、经商为主,农业种植为辅,多种经济有养殖和花椒。宜华一级路,雅澧省道在此交会,焦柳铁路枝城站位于境内。

艾家冲 [ijiāchōng] 位于阳和岭村民委员会以南0.6千米。属阳和岭村二组。面积3公顷。居民11户,50人。姓氏以艾姓居多。聚落呈点状分布。居民主要种植玉米、水稻、柑橘等。

搭溪桥 [Dāxīqiáo] 位于阳和岭村民委员会西南2.5千米。属阳和岭村四组。面积2公顷。居民4户,16人。聚落分散。居民主要从事农业种植。

大松树 [Dàsōngshù] 位于阳和岭村民委员会以南1.5千米。属阳和岭村二组。面积2公顷。居民4户,14人。因原有一棵两人合抱的大松树而得名。居民主要从事经商、务工和农业种植。区域内有花椒基地。

大杂石坡 [Dàzáshípō] 位于阳和岭村民委员会以北2千米。属阳和岭村四组。面积1公顷。居民11户,50人。姓氏以黎、李姓居多,民宅依山而建。居民主要种植柑橘。

栋荆树 [Dòngjīngshù] 位于阳和岭村民委员会以北0.7千米。属阳和岭村一组。面积30公顷。居民86户,280人。姓氏以周姓居多。民宅沿公路呈十字形交叉排列。居民主要从事农业生产和务工经商、餐饮服务。雅澧公路、宜华一级路在此交会。

方家冲 [Fāngjiāchōng] 位于阳和岭村民委员会以东0.8千米。属阳和岭村一组。面积20公顷。居民44户,140人。姓氏以江、方姓居多。民宅依山成带状分布。居民主要从事农业及工副业生产。驻地单位有宜昌欣龙化工厂。

花石桥 [Huāshíqiáo] 位于阳和岭村民委员会以西1千米。属阳和岭村四组。面积1公顷。居民22户,70人。姓氏以彭、刘姓居多,民宅呈线状分布于雅澧干线两侧。因石桥跨花溪,故名。居民主要种植柑橘、茶叶等。

黄家垴 [Huángjiānǎo] 位于阳和岭村民委员会以南1.4千米。属阳和岭村二组。面积2公顷。居民4户,20人。居民主要从事茶叶种植和务工经商。

夹湾 [Jiáwān] 位于阳和岭村民委员会以北0.5千米。属阳和岭村一组。面积2公顷。居民4户,13人。居民主要从事于农业生产、务工、经商。

江家岗 [Jiāngjiāgǎng] 位于阳和岭村民委员会以南0.5千米。属阳和岭村二组。面积2公顷。居民41户,130人。姓氏以江、方、黎姓居多。据传,清朝有江姓人家曾在此岗搭凉棚开茶馆,以故得名。民宅呈线状排列。居民主要从事农业种植、务工、经商。

江家湾 [Jiāngjiāwān] 位于阳和岭村民委员会以东0.5千米。属阳和岭村一组。面积10公顷。居民19户,60人。姓氏以江姓居多。民宅呈点状分布。居民主要从事农业生产、务工、经商。

毛狗子洞 [Máogǒuzidòng] 位于阳和岭村民委员会以南1千米。属阳和岭村二组。面积5公顷。居民12户,40人。姓氏以潘姓居多。聚落分散。居民主要种植柑橘、茶叶。

茅拉子湾 [Máolāziwān] 位于阳和岭村民委员会以北0.7千米。属阳和岭村一组。面积1公顷。居民4户,10人。聚落呈点状分布。居民主要种植柑橘、茶叶。

三管笔 [Sānguǎnbǐ] 位于阳和岭村民委员会以东1千米。属阳和岭村一组。面积10公顷。居民20户,70人。姓氏以方、江姓居多。民宅依山而建,聚落分散。紫山在枝城镇东南隅,因山麓曾建文笔塔三座,故称三管笔。农作物有茶叶、柑橘、玉米等。

沈家湖 [Shěnjiāhú] 位于阳和岭村民委员会以东1千米。属阳和岭村二组。面积20公顷。居民41户,130人。姓氏以周、张姓居多。湖泊今已被填平开发。居民以经商和务工为主。

尸骨洞 [Shīgǔdòng] 位于阳和岭村民委员会以北0.8千米。属阳和岭村四组。面积20公顷。居民35户,110人。姓氏以彭姓居多。民宅依山而建,聚落分散。据传清咸丰年间长江涨大水,河水倒灌,多有浮尸漂泊此地,人们将尸体掩埋于溶洞中,故名。居民主要从事农业及工副业生产。

石桥 [Shíqiáo] 位于阳和岭村民委员会以南1.7千米。属阳和岭村三组。面积1公顷。居民5户,20人。民宅沿桥东北侧而建,聚落分散。居民主要从事农业生产、务工、经商。

宋家坪 [Sòngjiāpíng] 位于阳和岭村民委员会以北2.3千米。属阳和岭村四组。面积30公顷,居民35户,110人。姓氏以李姓居多。民宅沿东侧山体而建,聚落分散。属阳和岭村主要产粮区。居民主要从事种植和养殖。

宋人垱土地 [Sòngréndàngtǔdì] 位于阳和岭村民委员会以北1.3千米。属阳和岭村四组。面积20公顷。居民28户,90人。姓氏以李姓居多。聚落分散。居民主要从事种植、养殖及工、副业生产。

谭家冲 [Tánjiāchōng] 位于阳和岭村民委员会西南0.9千米。属阳和岭村二组。面积10公顷。居民38户,140人。姓氏以黎、彭、杨姓居多。聚落分散。居民以农业种植、务工经商为主。

天鹅抱蛋 [Tiānébàodàn] 位于阳和岭村民委员会西南1千米。属阳和岭村二组。面积3公顷。居民6户,20人。聚落分散。以遍布山坡的鹅卵石而得名。居民主要种植水稻、油菜、玉米等。

铜鼓垱 [Tónggǔdàng] 位于阳和岭村民委员会以东0.8千米。属阳和岭村一组。面积3公顷。居民6户,20人。民宅沿南侧山坡而建。沈家湖上游原有一水垱,垱下流水时发出似鼓非鼓,似锣非锣的声音,故名铜鼓垱。居民主要种植水稻、玉米、油菜、红薯。

湘水垱 [Xiāngshuǐdàng] 位于阳和岭村民委员会以南2.2千米。属阳和岭村三组。面积12公顷。居民28户,90人。姓氏以江姓居多。民宅沿水垱东侧而建,聚落分散。清末,九道河富户杨湘生曾在袁家河上游选址修垱蓄水开设纸厂,人们便称湘水垱。居民以种植水稻、玉米、红薯为主。

小杂石坡 [Xiǎozáshípō] 位于阳和岭村民委员会以北2.1千米。属阳和岭村四组。面积2公顷。居民5户,20人。居民主要种植水稻、玉米、油菜。

阳和岭 [Yánghélǐng] 位于阳和岭村民委员会驻地。属阳和岭村二组。面积50公顷。居民25户,80人。姓氏以梅、杨、彭姓居多。居民以务工、经商为主。雅澧公路穿越。

杨家冲 [Yángjiāchōng] 位于阳和岭村民委员会以南0.8千米。属阳和岭村二组。南靠枝城火车站,北连车站路。面积4公顷。居民18户,60人。姓氏以杨姓居多,聚落分散。居民主要从事农业种植和餐饮业。

营盘冲 [Yíngpánchōng] 位于阳和岭村民委员会以南2千米。属阳和岭村三组。面积10公顷。居民22户,70人。姓氏以杨、曹、范姓居多。民宅沿冲地两侧而建,聚落分散。居民主要种植水稻、玉米、油菜、红薯。

袁家河 [Yuánjiāhé] 位于阳和岭村民委员会以南2千米。属阳和岭村三组。面积20公顷。居民60户,190人。姓氏以李、周、杨姓居多。居民依山傍水而居。居民主要种植茶叶、柑橘。

窄挤岩 [Zhǎijǐyán] 位于阳和岭村民委员会以北1.5千米。属阳和岭村四组。面积2公顷。居民5户,30人。民宅沿窄挤岩山体两侧而建,聚落分散。因山崖陡峭,且突出部分狭窄临水,胆小者需双手扶崖,侧身而过,故名。居民主要种植水稻、玉米、油菜等。

张家冲 [Zhāngjiāchōng] 位于阳和岭村民委员会以南0.6千米。属阳和岭村二组。面积5公顷。居民21户,50人。姓氏以张、刘、陈姓居多。聚落分散。居民多从事餐饮、加工、运输业。南侧紧靠枝城火车站,焦柳铁路、车站路穿越此地。

周家大堰 [Zhōujiādàyàn] 位于阳和岭村民委员会东北0.7千米。属阳和岭村一组。面积5公顷。居民11户,40人。姓氏以周、刘姓居多。民宅沿堰塘而建。居民主要以务工、经商为主。

紫山 [Zǐshān] 位于阳和岭村民委员会以东1千米。属阳和岭村一组。面积1公顷。居民22户,70人。姓氏以方姓居多。民宅沿山而建。紫山,又名著紫山。《明一统志》:“汉昭烈入蜀,尝穿紫衣于此息马更衣,因名。”“紫山冬翠”为原枝江县城(今枝城镇)八景之一,唐宋以后,多有文人题咏。居民主要种植水稻、玉米、油菜、茶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