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民委员会、居民点
一、聂家河村
聂家河村村民委员会 [Nièjiāhé Cūn Cūn mínwěiyuánhuì] 位于聂家河镇人民政府驻地以北0.8千米。东与柑子园村接界,南抵熊渡大坝,西与潘家湾土家族乡接壤,北与弭水桥村毗邻。村民委员会驻四组。属聂家河镇。面积1439公顷。居民573户,2150人。辖有8个居民小组和37个居民点。相传聂家河原名谢家河,明末清初,当地的张、黄、谢、聂四姓人家同住谢家洞避战乱,后来聂姓大户见张姓有张家涧,黄姓有黄家梁,谢姓有谢家洞,唯独没有“聂姓”命名,便讼于官府,取胜后,就将谢家河改成了聂家河。清同治五年(1866年)属汉洋铺,民国三十五年(1946)属汉中乡。1953年4月属聂家河区聂家河镇(街),1958年10月称聂家河公社永耀大队,1981年9月更名为聂家河大队,1984年2月改称为聂家河村,2001年3月由聂家河村、张家涧村、黄家梁村、白田村合并为聂家河村至今。有重晶石、大理石等矿产。山上为灌木林,适宜畜牧业发展。古潮音洞风景区位于境内。居民主要种植柑橘、茶叶、水稻、玉米等。有望聂路、陆渔一级路过境。
白田一号 [Báitián 1 hào] 位于聂家河村民委员会东北1.7千米。属聂家河村七组。面积11公顷。居民10户,40人。居民姓氏以刘姓居多。相传明末清初,南面有一湖泊,叫“陈家湖”,白莲教起义时,其首领听说陈家湖是一块风水宝地,于是在湖的北面决堤放水,结果冲毁山下百亩良田,之后肥田变瘦田,人们就称之为白田。白田一号为新农村居民点,2006年建立。主要农作物有水稻、柑橘、茶叶等。
曹家湾 [Cáojiāwān] 位于聂家河村民委员会东北0.5千米。属聂家河村六组。面积1公顷。居民7户,25人。姓氏以曹姓居多。居民主要种植水稻、玉米、红薯、柑橘、茶叶。
大黄家屋场 [Dà Huángjiā Wūchǎng] 位于聂家河村民委员会东南1.2千米。属聂家河村六组。面积9公顷。居民7户,30人。居民主要种植玉米、红薯、柑橘、茶叶。
大杀人桥 [Dà Shārénqiáo] 位于聂家河村民委员会东北2.3千米。属聂家河村八组。面积1公顷。居民1户,3人。相传此处曾处决过犯人,古称法场,故名。
大周家屋场 [Dà Zhōujiāwūchǎng] 位于聂家河村民委员会东北3千米。属聂家河村一组。面积1公顷。居民2户,10人。居民主要种植玉米、红薯等杂粮。
德胜岩 [Déshèngyán] 位于聂家河村民委员会西南4.1千米。属聂家河村二组。面积0.5公顷。相传此地曾取得抗击日军胜利,人们称为得胜岩,后演变为德胜岩。因地势险要,现已无人居住。
洞湾 [Dòngwān] 位于聂家河村民委员会西北1.2千米。属聂家河村五组。面积2公顷。因地势偏僻,现无人居住。
段家屋场 [Duànjiāwūchǎng] 位于聂家河村民委员会东南0.2千米。属聂家河村六组。面积10公顷。居民11户,38人。姓氏以段姓居多。居民主要种植小麦、油菜、柑橘。
枫相树屋场 [Fēngxiāngshù Wūchǎng]位于聂家河村民委员会东北0.8千米。属聂家河村六组。面积3公顷。居民10户,45人。姓氏以胡姓、陈姓居多。聚落呈团状。因屋场附近的枫相树而得名。居民以种植水稻、玉米为主。
拱桥 [Gǒngqiáo] 位于聂家河村民委员会东北1.8千米。属聂家河村八组。面积1公顷。居民5户,14人。姓氏以为谢姓居多。居民主要种植玉米、红薯、柑橘、茶叶。
桂花树屋场 [Guìhuāshù Wūchǎng] 位于聂家河村民委员会东南0.8千米。属聂家河村四组。面积3公顷。居民13户,35人。姓氏为章姓居多。聚落为团状形态。因屋旁的桂花树而得名。居民主要种植玉米、红薯、茶叶。
胡家老屋 [Hújiālǎowū] 位于聂家河村民委员会东偏北2.1千米。属聂家河村八组。面积1公顷。居民5户,25人。姓氏以胡姓居多。居民主要种植茶叶、柑橘。
户垴 [Hùnǎo] 位于聂家河村民委员会东南4千米。属聂家河村二组。面积7公顷。居民16户,60人。姓氏以陈姓、段姓居多。聚落分散。居民以种植玉米、红薯为主。
花果山 [Huāguǒshān] 位于聂家河村民委员会西南0.5千米。属聂家河村四组。面积7公顷。因种植有多种水果树而得名。地势偏僻,现无人居住。
黄家祠堂 [Huángjiā Cítáng] 位于聂家河村民委员会东北0.7千米。属聂家河村八组。面积1公顷。居民6户,20人。姓氏以黄姓居多。居民主要种植水稻、玉米、茶叶、柑橘。
黄金坳 [Huángjīn'ào] 位于聂家河村民委员会东北2.1千米。属聂家河村七组。面积2公顷。居民3户,13人。主要农作物有玉米、茶叶等。
鸡公嘴 [Jīgōngzuǐ] 位于聂家河村民委员会东南2.8千米。属聂家河村二组。面积1公顷。居民1户,2人。居民主要种植玉米、红薯、柑橘、茶叶。
克蚂堰 [Kèmāyàn] 位于聂家河村民委员会东南3千米。属聂家河村二组。面积40公顷。居民13户,50人。聚落分散。相传曾有县官在此住宿,由于青蛙鸣(方言称“克蚂”)叫,县官没睡好觉,第二天就派人对堰塘进行整治,此后,再也没有青蛙叫了。以此故称克蚂堰。居民主要种植玉米、红薯、柑橘、茶叶。
老渡口 [Lǎodùkǒu] 位于聂家河村民委员会东北0.3千米。属聂家河村六组。面积44公顷。居民9户,40人。姓氏以段姓、谢姓、陈姓居多。因此地曾有木船摆渡过往行人而得名。居民主要种植柑橘、玉米、红薯、茶叶。
李家老屋 [Lǐjiā Lǎowū] 位于聂家河村民委员会西南3.2千米。属聂家河村一组。面积3公顷。居民4户,15人。主产茶叶、柑橘。
凉水井 [Liángshuǐjǐng] 位于聂家河村民委员会东南1千米。属聂家河村四组。面积1公顷。居民8户,40人。因井水清澈清凉,故称凉水井。居民种植玉米、红薯、柑橘、茶业。
蚂蟥坳 [Mǎhuáng'ào] 位于聂家河村民委员会西北0.8千米。属聂家河村五组。面积1公顷。居民4户,15人。姓氏多为龚姓。居民以农业种植为主。
庙岗 [Miàogǎng] 位于聂家河村民委员会东北1.5千米。属聂家河村六组。面积3公顷。居民15户,50人。姓氏以谢姓、陈姓、高姓居多。聚落形态呈线状。居民主要种植水稻、玉米、红薯、茶叶、柑橘。
庙塔 [Miàotǎ] 位于聂家河村民委员会西南1千米。属聂家河村四组。面积1公顷。居民1户,5人。居民以种植玉米、红薯为主。
庞家屋场 [Pángjiā Wūchǎng] 位于聂家河村民委员会东南2.8千米。属聂家河村三组。面积1公顷。居民3户,11人。居民主要种植玉米及红薯。
屏墙屋场 [Píngqiáng Wūchǎng] 位于聂家河村民委员会东北0.9千米。属聂家河村三组。面积2公顷。居民15户,65人。姓氏多为胡姓、谢姓。居民多种植玉米、红薯、茶叶。
泉水洞 [Quánshuǐdòng] 位于聂家河村民委员会东南1.9千米。属聂家河村七组。面积1公顷。居民11户,39人。姓氏以熊姓、罗姓居多。聚落呈线状。居民种植玉米、红薯、茶叶。
团房垴 [Tuánfángnǎo] 位于聂家河村民委员会东北1千米。属聂家河村七组。面积50公顷。居民7户,28人。姓氏有谢姓、刘姓等。因建筑物形态及地形地势特征而得名。居民种植水稻、玉米、红薯、茶叶、柑橘。
西门岗 [Xīméngǎng] 位于聂家河村民委员会东北1.1千米。属聂家河村六组。面积3公顷。居民22户,70人。姓氏有谢姓、袁姓、胡姓等。聚落形态为团状。
向家岗 [Xiàngjiāgǎng] 位于聂家河村民委员会东北2.5千米。属聂家河村八组。面积1公顷。居民8户,25人。姓氏多为向姓。居民种植水稻、玉米、柑橘、茶叶。
谢家祠堂 [Xièjiācítáng] 位于聂家河村民委员会东北1.3千米。属聂家河村一组。面积2公顷。居民22户,80人。姓氏多为谢姓。聚落形态呈片状。
谢家大坪 [Xièjiādàpíng] 位于聂家河村民委员会东南3千米。属聂家河村一组。面积3公顷。居民5户,15人。居民主要种植玉米及红薯等。
谢家老屋 [Xièjiā Lǎowū] 位于聂家河村民委员会东北2.6千米。属聂家河村八组。面积1公顷。居民2户,5人。当地主产茶叶。
仰溪沟 [Yǎngxīgōu] 位于聂家河村民委员会西南1千米。属聂家河村五组。面积1公顷。居民15户,40人。姓氏有黄姓、陈姓等。聚落呈团状。因溪沟下游形成外高内低之势而得名。
樟树屋场 [Zhāngshùwūchǎng] 位于聂家河村民委员会东南1.7千米。属聂家河村七组。面积0.5公顷。居民1户,3人。
丈二门 [Zhàngèrmén] 位于聂家河村民委员会东北1.8千米。属聂家河村三组。面积4公顷。居民9户,35人。姓氏多为聂姓。聚落分散。因有一处像门的岩口,一丈多高,当地人称之为“丈二门”。
子弟学校 [Zǐdìxuéxiào] 位于聂家河村民委员会西南0.3千米。属聂家河村四组。面积1.5公顷。居民2户,5人。20世纪六七十年代7013兵工厂设立职工子弟学校,故而得名。
二、柑子园村
柑子园村村民委员会 [Gānziyuán Cūn Cūnmínwěiyuánhuì] 位于聂家河镇人民政府驻地以东5千米。东临邓家桥村,西接聂家河村,南邻王家坪村,北抵肖家岗村。村民委员会驻三组。属聂家河镇。面积820公顷。居民514户,1740人。下辖6个居民小组和59个居民点。因此地产柑,故名。清同治五年(1866年)属汉洋铺,民国三十五年(1946)属汉中乡。1953年4月属聂家河区联合乡,1958年10月称聂家河公社勤丰大队,1981年9月更名为柑子园大队,1984年2月改称为柑子园村,2001年3月由柑子园村、榨坊湾村合并为柑子园村至今。当地主产柑橘、茶叶。2010年被表彰为湖北省家庭教育工作示范村。望聂公路过境。
白鹤老屋 [Báihè Lǎowū] 位于柑子园村民委员会东北2.6千米。属柑子园村一组。面积1公顷。居民5户,人口20人。因常有白鹤在此栖息而得名。居民以种植水稻、玉米为主。
跛子湾 [Bǒziwān] 位于柑子园村民委员会东北2千米。属柑子园村二组。面积2公顷。居民3户,12人。相传曾有腿部残疾人在此居住,故名。当地主产茶叶、柑橘。
车码头 [Chēmǎtou] 位于柑子园村民委员会东北1.9千米。属柑子园村二组。面积1公顷。居民6户,12人。姓氏以谢姓居多。因此地处于车水码头边而得名。居民以种植水稻为主。
陈家冲 [Chénjiāchōng] 位于柑子园村民委员会东北1.9千米。属柑子园村三组。面积1公顷。居民18户,60人。姓氏多为谢姓、王姓、刘姓。聚落分散。居民主要种植玉米、红薯、茶叶、柑橘。
陈家大坪 [Chénjiādàpíng] 位于柑子园村民委员会东南1.1千米。属柑子园村五组。面积1公顷。居民1户,5人。居民主要种植玉米、红薯、茶叶、柑橘。
陈家垴 [Chénjiānǎo] 位于柑子园村民委员会东南3.2千米。属柑子园村四组。面积2公顷。居民5户,20人。姓氏多为陈姓。居民种植玉米、红薯等。
陈家屋场 [Chénjiā Wūchǎng] 位于柑子园村民委员会东北1.1千米。属柑子园村二组。面积1公顷。居民5户,15人。居民种植水稻、玉米、红薯等。
大路坡 [Dàlùpō] 位于柑子园村民委员会东南2.8千米。属柑子园村六组。面积2公顷。居民11户,40人。聚落分散。居民主要种植玉米、红薯、柑橘、茶叶。
大深冲 [Dàshēnchōng] 位于柑子园村民委员会西南3.7千米。属柑子园村四组。面积2公顷。居民10户,30人。姓氏多为罗姓。居民种植水稻、玉米、柑橘、茶叶。
杜家台子 [Dùjiātáizi] 位于柑子园村民委员会东南1.7千米。属柑子园村二组。面积1公顷。居民5户,25人。姓氏多为杜姓。居民种植玉米、红薯、茶叶、柑橘。
多子坡 [Duōzipō] 位于柑子园村民委员会东北3.1千米。属柑子园村一组。面积1公顷。居民1户,4人。因培育农作物种子的山坡而得名。居民种植玉米、红薯、茶叶、柑橘。
蜂子坳 [Fēngzi'ào] 位于柑子园村民委员会西南2.9千米。属柑子园村四组。面积1公顷。居民1户,2人。因常有野蜂在此垒巢而得名。居民种植柑橘、茶叶。
凤凰观 [Fènghuángguàn] 位于柑子园村民委员会西南3.1千米。属柑子园村三组。面积19公顷。居民8户,26人。姓氏多为谢姓、张姓。相传曾有凤凰在此地的道观附近嬉戏而得名。当地主产柑橘、茶叶。
甘家湾 [Gānjiāwān] 位于柑子园村民委员会东南3.4千米。属柑子园村六组。面积3公顷。居民17户,81人。姓氏以胡姓、李姓居多。聚落分散。相传此地怕旱,一遇天旱,老百姓就祈望龙王爷赐雨,以求甘露,故名甘家湾。居民种植玉米、红薯、茶叶、柑橘。
高家湾 [Gāojiāwān] 位于柑子园村民委员会东南3.5千米。属柑子园村六组。面积1公顷。居民3户,10人。居民种植玉米、红薯、茶叶、柑橘。
龚家岗 [Gōngjiāgǎng] 位于柑子园村民委员会东南2千米。属柑子园村六组。面积3公顷。居民5户,25人。姓氏以龚姓居多。居民主要种植玉米、红薯、柑橘、茶叶。
古桥 [Gǔqiáo] 位于柑子园村民委员会东北3千米。属柑子园村一组。面积1公顷。居民6户,15人。姓氏多为谢姓、王姓。居民主要种植玉米、红薯、柑橘、茶叶。
观景台 [Guānjǐngtái] 位于柑子园村民委员会东北1.7千米。属柑子园村一组。面积1公顷。居民1户,3人。居民主要种植柑橘、茶叶。
何家圈子 [Héjiāquānzi] 位于柑子园村民委员会东南0.5千米。属柑子园村五组。面积1公顷。居民13户,39人。居民以何姓居多。聚落分散。居民主要种植水稻、玉米、红薯。
核桃街 [Hétaojiē] 位于柑子园村民委员会东北2.3千米。属柑子园村一组。面积2公顷。居民8户,25人。姓氏多为谢姓、黄姓、胡姓。居民以种植水稻、玉米为主。
黑湾 [Hēiwān] 位于柑子园村民委员会西南2千米。属柑子园村四组。面积3公顷。居民6户,20人。姓氏以鲁姓居多。居民主要种植玉米、红薯。
胡家祠堂 [Hújiā Cítáng] 位于柑子园村民委员会东南0.7千米。属柑子园村三组。面积1公顷。居民15户,40人。姓氏以胡姓居多。居民以种植水稻、玉米及红薯为主。
花园子湾 [Huāyuánziwān] 位于柑子园村民委员会东北2.7千米。属柑子园村一组。面积1公顷。居民4户,10人。姓氏多为胡姓。居民以种植玉米及红薯为主。
黄家屋场 [Huángjiā Wūchǎng] 位于柑子园村民委员会东南2.3千米。属柑子园村二组。面积1公顷。居民6户,18人。姓氏多为黄姓。居民以种植水稻、玉米为主。
黄土坡 [Huángtǔpō] 位于柑子园村民委员会西北2.8千米。属柑子园村一组。面积1公顷。居民2户,5人。居民主要种植玉米及红薯。
火烧屋场 [Huǒshāo Wūchǎng] 位于柑子园村民委员会东南2千米。属柑子园村五组。面积1公顷。居民4户,12人。居民主要种植玉米及红薯。
夹湾子 [Jiáwānzi] 位于柑子园村民委员会西南3千米。属柑子园村四组。面积2公顷。居民6户,20人。居民姓氏以罗姓居多。居民以种植玉米及红薯为主。
井湾 [Jǐngwān] 位于柑子园村民委员会东南0.6千米。属柑子园村五组。面积1公顷。居民12户,36人。姓氏多为罗姓、段姓。聚落形态呈片状。居民以种植水稻、玉米为主。
李家包 [Lǐjiābāo] 位于柑子园村民委员会东北1.1千米。属柑子园村三组。面积1公顷。居民3户,9人。居民以种植柑橘为主。
李家冲 [Lǐjiāchōng] 位于柑子园村民委员会东北1.8千米。属柑子园村二组。面积1公顷。居民2户,7人。居民主要种植茶叶、柑橘等。
碾子湾 [Niǎnziwān] 位于柑子园村民委员会西北2千米。属柑子园村四组。面积1公顷。居民6户,21人。姓氏多为何姓。居民主要种植水稻、玉米、茶业、柑橘。
跑马岗 [Pǎomǎgǎng] 位于柑子园村民委员会东北1千米。属柑子园村四组。面积3公顷。居民25户,75人。姓氏多为何姓、段姓、鲁姓。聚落分散。居民以种植水稻、玉米及红薯为主。
求雨台 [Qiúyǔtái] 位于柑子园村民委员会东南3.4千米。属柑子园村六组。面积1公顷。居民6户,21人。姓氏多为谭姓、何姓。居民种植水稻、玉米、红薯、柑橘、茶叶等。
三岔沟 [Sānchàgōu] 位于柑子园村民委员会东南2.3千米。属柑子园村六组。面积1公顷。居民1户,3人。因三条分支的岔道而得名。居民主要种植玉米及红薯。
三多桥 [Sānduōqiáo] 位于柑子园村民委员会东南3.2千米。属柑子园村六组。面积1公顷。居民2户,7人。因三座桥而得名,“多”与“座”谐音,后演变为“三多桥”。居民主要种植玉米及红薯。
杀人桥 [Shārénqiáo] 位于柑子园村民委员会东南2.9千米。属柑子园村六组。面积1公顷。居民3户,10人。姓氏以曹姓居多。居民主要种植玉米、红薯、柑橘、茶叶。
十园塝 [Shíyuánbàng] 位于柑子园村民委员会东北1.3千米。属柑子园村二组。面积1公顷。居民1户,3人。此地原为十户农家的菜园,以此故名。居民种植水稻、玉米、柑橘、茶叶。
苏家坝 [Sūjiābà] 位于柑子园村民委员会东北3千米。属柑子园村一组。面积1公顷。居民4户,10人。居民种植水稻、玉米、红薯、柑橘、茶叶。
苏家岗 [Sūjiāgǎng] 位于柑子园村民委员会西南1.2千米。属柑子园村三组。面积1公顷。居民8户,25人。姓氏多为刘姓。居民主要种植玉米及红薯。
谭家包 [Tánjiābāo] 位于柑子园村民委员会东南1.8千米。属柑子园村五组。面积30公顷。居民11户,35人。姓氏以李姓、曹姓居多。聚落呈线状。居民主要种植玉米及红薯。
汤家老屋 [Tāngjiālǎowū] 位于柑子园村民委员会东北3.3千米。属柑子园村一组。面积1公顷。居民9户,28人。姓氏以汤姓居多。居民以种植玉米、红薯等杂粮为主。
同善桥 [Tóngshànqiáo] 位于柑子园村民委员会东南0.7千米。属柑子园村五组。面积1公顷。居民6户,18人。姓氏以曹姓、胡姓居多。相传,一位石匠行善,凭借自身手艺修筑此桥,故名。居民以种植玉米及红薯为主。
桐木埫 [Tóngmùtǎng] 位于柑子园村民委员会东南3.3千米。属柑子园村六组。面积1公顷。居民1户,3人。因埫内桐树而得名。当地主产玉米及红薯。
王家包 [Wángjiābāo] 位于柑子园村民委员会东北1千米。属柑子园村二组。面积0.5公顷。居民3户,9人。居民以种植玉米、水稻为主。
吴家湾 [Wújiāwān] 位于柑子园村民委员会东北1.7千米。属柑子园村二组。面积1公顷。居民7户,19人。居民姓氏以张姓、李姓居多。居民种植玉米、红薯、茶叶。
稀奇湾 [Xīqíwān] 位于柑子园村民委员会东南3千米。属柑子园村六组。面积4公顷。居民14户,50人。姓氏多为曹姓、郑姓。聚落呈片状。相传一位女子,家里很穷,听说看见月花就会带来好运,于是在八月十五这天晚上去守月花。可是当月亮开花时,她把嘴巴一抹,意思是给口吃的,可是月亮误解了她,结果第二天醒来女子满嘴长满了胡子。人们以为出了稀奇事,后来便称此湾为稀奇湾。居民主要种植水稻、玉米及红薯。
向家埫 [Xiàngjiātǎng] 位于柑子园村民委员会东南3.4千米。属柑子园村六组。面积1公顷。居民3户,10人。居民主要种植玉米及红薯等。
向家湾 [Xiàngjiāwān] 位于柑子园村民委员会东北1.2千米。属柑子园村三组。面积1公顷。居民12户,48人。姓氏多为向姓。居民主要种植玉米、红薯等杂粮。
小深冲 [Xiǎoshēnchōng] 位于柑子园村民委员会西南3.2千米。属柑子园村四组。面积1公顷。居民2户,6人。居民以种植玉米、红薯等杂粮为主。
晏家坪 [Yànjiāpíng] 位于柑子园村民委员会西南3.1千米。属柑子园村四组。面积20公顷。居民24户,60人。姓氏有鲁姓、李姓、罗姓等。聚落形态呈环状。居民主要种植玉米、红薯等杂粮。
燕子洞 [Yànzidòng] 位于柑子园村民委员会西南3.2千米。属柑子园村四组。面积1公顷。居民8户,24人。居民多为鲁姓。居民主要种植玉米、红薯等杂粮。
燕子湾 [Yànziwān] 位于柑子园村民委员会西南2.8千米。属柑子园村四组。面积3公顷。居民8户,26人。姓氏多为李姓、罗姓。居民以种植玉米、红薯等杂粮为主。
燕子岩 [Yànziyán] 位于柑子园村民委员会东北2.8千米。属柑子园村一组。面积1公顷。居民2户,6人。居民主要种植玉米、红薯等杂粮。
杨树垱 [Yángshùdàng] 位于柑子园村民委员会东南0.7千米。属柑子园村五组。面积3公顷。居民25户,72人。姓氏多为龚姓、付姓。聚落分散。居民主要种植玉米、水稻、柑橘、茶叶。
窑湾 [Yáowān] 位于柑子园村民委员会东南2.2千米。属柑子园村五组。面积1公顷。居民5户,15人。姓氏多为张姓、罗姓。居民主要种植玉米、水稻、红薯等。
榨坊湾 [Zhàfángwān] 位于柑子园村民委员会东南1.6千米。属柑子园村五组。面积2公顷。居民9户,30人。姓氏以张姓居多。居民以种植玉米、红薯等杂粮为主。
张家湾 [Zhāngjiāwān] 位于柑子园村民委员会西南0.8千米。属柑子园村三组。面积1公顷。居民14户,56人。姓氏多为张姓。居民以种植水稻、玉米为主。
郑家台子 [Zhèngjiātáizi] 位于柑子园村民委员会东北3.2千米。属柑子园村一组。面积1公顷。居民5户,26人。居民主要种植水稻、玉米等杂粮。
周家屋场 [Zhōujiāwūchǎng] 位于柑子园村民委员会以东1.5千米。属柑子园村二组。面积1公顷。居民11户,38人。姓氏以周姓居多。聚落形态为线状。居民主要种植玉米、红薯等杂粮。
三、肖家岗村
肖家岗村村民委员会 [Xiāojiāgǎng Cūn Cūnmínwěiyuánhuì] 位于聂家河镇人民政府驻地东北4千米。村民委员会驻三组。东与邓家桥村接界,南与柑子园村为邻,北与聂家河村相连,西与五眼泉镇弥水桥村接壤。面积1007公顷。居民645户,2090人。下辖7个村民小组及51个居民点。清同治五年(1866)属宜都县汉洋铺,民国三十五(1946)年属汉中乡。1953年4月属聂家河区联合乡,1958年10月称聂家河公社勤劳大队,1981年9月更名为肖家岗大队,1984年2月改称为肖家岗村,2001年3月,由肖家岗村、谢家坪村、杨柳坪村合并为肖家岗村至今。当地主产柑橘、茶叶。驻村单位有金滩电站、原717研究所等。望聂公路过境。
碑坡 [Bēipō] 位于肖家岗村民委员会东南1.2千米。属肖家岗村一组。面积10公顷。居民2户,8人。因茔地多墓碑而得名。居民主要种植玉米、红薯、茶叶。
茶林岗 [Chálíngǎng] 位于肖家岗村民委员会西偏北2.5千米。属肖家岗桥村五组。面积20公顷。居民5户,20人。民宅沿坡而建。当地主产柑橘、茶叶等。
曹家竹林子 [Cáojiāzhúlínzi] 位于肖家岗村民委员会东北2.5千米。属肖家岗村六组。面积10公顷。居民20户,50人。姓氏以曹姓、刘姓、易姓居多。聚落分散。居民主要种植玉米、红薯、柑橘、茶叶。
打鼓板 [Dǎgǔbǎn] 位于肖家岗村民委员会东北1.3千米。属肖家岗村三组。面积1公顷。居民6户,30人。因当地有一种石头敲击后会发出打鼓的声音,故名打鼓板。居民主要种植玉米、红薯、茶叶及柑橘。
大车码头 [Dàchēmǎtóu] 位于肖家岗村民委员会东南1.4千米。属肖家岗村二组。面积20公顷。居民30户,95人。姓氏以李姓、肖姓、龙姓、罗姓居多。聚落分散。居民主要种植玉米、红薯、柑橘。
大洞湾 [Dàdòngwān] 位于肖家岗村民委员会东面0.4千米。属肖家岗村二组。面积20公顷。居民11户,46人。聚落分散。居民主要种植玉米、红薯、茶叶、柑橘。望聂公路过境。
大桂花树屋场 [Dà Guìhuāshù Wūchǎng]位于肖家岗村民委员会西偏北1.1千米。属肖家岗村四组。面积9公顷。因桂花树繁茂而得名。居民3户,12人。居民种植玉米、红薯、柑橘、茶叶。
大庙岗 [D伽mi伽og伲ng] 位于肖家岗村民委员会西偏北1千米。属肖家岗村四组。面积30公顷。因宗教建筑物及地形地势特征而得名。因地势偏僻,现无人居住。
大水井湾 [Dàshuǐjǐngwān] 位于肖家岗村民委员会东偏南1.1千米。属肖家岗村一组。面积3公顷。居民12户,38人。聚落形态为散状。居民主要种植玉米、红薯、柑橘、茶叶。
滴水岩 [Dīshuǐyán] 位于肖家岗村民委员会西偏北1.8千米。属肖家岗村五组。面积1公顷。此地有一高大弧形岩石,石上有一小洞,常年有泉水下滴,故称。因地势偏僻,现无人居住。
顶坪 [Dǐngpíng] 位于肖家岗村民委员会西北4千米。属肖家岗村六组。面积10公顷。因地势偏僻,现无人居住。
渡口 [Dùkǒu] 位于肖家岗村民委员会东北3.8千米。属肖家岗村七组。面积10公顷。相传很久以前,一位文人要过河,给了河边一户姓余人家十两银子,久而久之便成了真正的渡口。地处香客岩库区,与姚家店镇王家湾相连,现无人居住。
龚家棚 [Gōngjiāpéng] 位于肖家岗村民委员会东偏北4.3千米。属肖家岗村七组。面积20公顷。居民15户,58人。姓氏以龚姓、曹姓居多。聚落呈片状。地处香客岩库区。居民种植玉米、红薯、柑橘、茶叶。
拐湾 [Guǎiwān] 位于肖家岗村民委员会东南1.7千米。属肖家岗村二组。面积20公顷。居民13户,50人。姓氏多为姚姓、刘姓。聚落形态呈线状。居民主要种植玉米、红薯、茶叶、柑橘。
胡家大林子 [Hújiā Dàlínzi] 位于肖家岗村民委员会西北1.2千米。属肖家岗村四组。面积12公顷。因地势偏僻,现无人居住。
湖埫 [Hútǎng] 位于肖家岗村民委员会西偏北0.5千米。属肖家岗村五组。面积12公顷。居民8户,38人。姓氏多为张姓、李姓。居民以种植玉米、红薯、茶叶、柑橘为主。
獾子洞 [Huānzǐdòng] 位于肖家岗村民委员会东偏北0.8千米。属肖家岗村三组。面积10公顷。居民4户,16人。因经常有獾子出没而得名。居民主要种植水稻、玉米、红薯、茶叶。
火石坳 [Huǒshí'ào] 位于肖家岗村民委员会东南1.5千米。属肖家岗村二组。面积30公顷。居民20户,65人。姓氏多为黄姓、张姓、李姓。聚落形态呈散状。因盛产火磏石而得名。居民主要种植水稻、玉米、红薯、茶叶。
江家湾 [Jiāngjiāwān] 位于肖家岗村民委员会西偏北1.3千米。属肖家岗村三组。面积10公顷。因地势偏僻,现无人居住。
礓湾 [jiāngcháwān] 位于肖家岗村民委员会东南2.3千米。属肖家岗村二组。面积30公顷。居民14户,42人。姓氏多为张姓、李姓、姚姓。聚落形态呈片状。居民种植玉米、红薯、茶叶、柑橘。
锯木岭 [Jùmùlǐng] 位于肖家岗村民委员会西偏北0.3千米。属肖家岗村四组。面积6公顷。因有一伐木场所而得名。因地势偏僻,现无人居住。
烂泥湖 [Lànníhú] 位于肖家岗村民委员会西北0.2千米。属肖家岗村四组。面积1公顷。居民3户,11人。居民以种植水稻、玉米、红薯为主。
朗坪 [Lǎngpíng] 位于肖家岗村民委员会东偏北2.7千米。属肖家岗村七组。面积10公顷。因生长着许多榔树而得名。地势偏僻,现无人居住。
李家坪 [Lǐjiāpíng] 位于肖家岗村民委员会东南0.9千米。属肖家岗村四组。面积40公顷。居民13户,39人。姓氏多为李姓、张姓。聚落呈线状。居民以种植玉米、红薯、茶叶为主。
刘维能冲 [Liúwéinéngchōng] 位于肖家岗村民委员会东南0.6千米。属肖家岗村四组。面积1公顷。居民1户,3人。因刘维能曾居住此冲,人们称为刘维能冲。居民主要种植玉米、红薯、茶叶。
龙王冲 [Lóngwángchōng] 位于肖家岗村民委员会东偏北0.5千米。属肖家岗村五组。面积2公顷。居民23户,68人。此地有口井,井水常年不涸,人们认为是龙王所赐,故名龙王冲。姓氏有张姓、章姓、姚姓等。聚落分散。居民主要种植玉米、水稻、茶叶等。
罗家岩 [Luójiāyán] 位于肖家岗村民委员会东南0.4千米。属肖家岗村三组。面积3公顷。居民35户,107人。姓氏多为周姓、汤姓、聂姓。聚落分散。居民主要种植玉米、红薯、茶叶。
庙滩子 [Mi伽ot佟nzi] 位于肖家岗村民委员会东北0.9千米。属肖家岗村五组。面积10公顷。居民15户,56人。姓氏多为张姓、黄姓。居民以种植玉米、红薯、柑橘、茶叶为主。
砌坟塌 [Qìféntā] 位于聂家河镇肖家岗村民委员会东偏北1.3千米。属肖家岗村五组。面积6公顷。因地势偏僻,现无人居住。
三步两条沟 [Sānbùliǎngtiáogōu] 位于肖家岗村民委员会以东3千米。属肖家岗村一组。面积2公顷。居民6户,22人。因溪流交错,走三步就要跨两条沟,故名。居民主要种植玉米、红薯、柑橘、茶叶等。
十盘沟 [Shípángōu] 位于肖家岗村民委员会东南2.8千米。属肖家岗村三组。面积1公顷。因水沟盘转曲折而得名。地势偏僻,现无人居住。
宋家湾 [Sòngjiāwān] 位于肖家岗村民委员会东偏北2千米。属聂肖家岗村六组。面积10公顷。居民10户,35人。姓氏以宋姓居多。居民主要种植玉米、红薯、茶叶、柑橘。
天平垱 [Tiānpíngdàng] 位于肖家岗村民委员会东南0.7千米。属肖家岗村三组。面积10公顷。居民10户,40人。姓氏有张姓、李姓、万姓等。居民主要种植玉米、红薯、柑橘、茶叶。
天平桥 [Tiānpíngqiáo] 位于肖家岗村民委员会西北1千米。属肖家岗村四组。面积1公顷。因原桥梁而得名。地势偏僻,现无人居住。
望儿岩 [Wàng éryán] 位于肖家岗村民委员会东北3千米。属肖家岗村七组。面积2公顷。很久以前,有户人家住在这座山上,儿子在山上砍柴不幸摔下山崖死亡,母亲天天在山崖上望儿子回家,故名望儿岩。因地势偏僻,现无人居住。
五株窝 [Wǔzhūwō] 位于肖家岗村民委员会东南0.6千米。属肖家岗村四组。面积9公顷。居民9户,40人。姓氏有李姓、刘姓、张姓等。因此地有五棵茱萸树而得名。据《陈氏族谱》载:“陈氏六世祖陈仕龙,生于雍正庚戌,亡于乾隆戊申(1730—1786),葬于五株窝。”主要农作物有玉米、红薯、茶叶。
肖家岗 [Xiāojiāgǎng] 位于肖家岗村民委员会东南0.5千米。属肖家岗村四组。面积20公顷。居民25户,75人。姓氏有邹姓、贺姓、陈姓。聚落形态呈线状。居民主要种植玉米、红薯、茶叶、柑橘。
小狮子包 [Xiǎoshīzibāo] 位于肖家岗村民委员会西偏北1.9千米。属肖家岗村四组。面积9公顷。因一座山包形似一头狮子而得名。望聂公路过境。地势偏僻,现已无人居住。
谢家包 [Xièjiābāo] 位于肖家岗村民委员会东北2千米。属肖家岗村四组。面积2公顷。居民4户,16人。居民种植玉米、红薯、柑橘、茶叶。
谢家坪 [Xièjiāpíng] 位于肖家岗村民委员会东南1.4千米。属肖家岗村三组。面积11公顷。居民15户,50人。姓氏有张姓、罗姓等。聚落呈环状。居民种植玉米、红薯、茶叶、柑橘等。
鸭吧嘴 [Yābazuǐ] 位于肖家岗村民委员会东偏南1.2千米。属肖家岗村四组。面积7公顷。居民6户,25人。居民种植玉米、红薯、茶叶、柑橘等。
燕子窝 [Yànziwō] 位于肖家岗村民委员会东偏北1.8千米。属肖家岗村五组。面积50公顷。居民20户,55人。居民姓氏以张姓居多。因地形像燕子窝而得名。居民种植玉米、红薯、茶叶、柑橘。
杨家冲 [Yángjiāchōng] 位于肖家岗村东偏南2.2千米。属肖家岗村二组。面积20公顷。居民5户,15人。居民种植玉米、红薯、茶叶、柑橘。
杨柳坪 [Yángliǔpíng] 位于肖家岗村民委员会东偏北2.2千米。属肖家岗村六组。面积10公顷。紧邻原717研究所、金滩电站。居民种植玉米、红薯、茶叶、柑橘。
野猫洞 [Yěmāodòng] 位于肖家岗村民委员会东南2.5千米。与羊角垴、一字山相邻。属肖家岗村三组。面积80公顷。居民20户,80人。姓氏有谢姓、张姓、刘姓、贺姓等。聚落分散。居民种植玉米、红薯、茶叶、柑橘。
皂角冲 [Zàojiǎochōng] 位于肖家岗村民委员会西北2千米。属肖家岗村一组。面积10公顷。因地势偏僻,现无人居住。
张家窑场 [Zhāngjiā Yáochǎng] 位于肖家岗村民委员会西北2.2千米。属肖家岗村四组。面积3公顷。居民4户,22人。因张氏家族曾开设窑场而得名。居民种植玉米、红薯、茶叶、柑橘。
赵家冲 [Zhàojiāchōng] 位于肖家岗村民委员会东南3千米。属肖家岗村一组。面积3公顷。因地势偏僻,现无人居住。
四、邓家桥村
邓家桥村村民委员会 [Dèngjiāqiáo Cūn Cūnmínwěiyuánhuì] 位于聂家河镇人民政府驻地东南8.5千米。东起枝城镇解家冲村,西至聂家河镇肖家岗村、柑子园村,南起聂家河镇肖家隘村,北至姚家店镇新桥河村。面积1035公顷。居民760户,2400人。辖有8个村民小组及54个居民点。相传,当地一户富裕的邓姓人家积德行善,曾率众翻修加固七星土地九星桥;因出资最多,故称之为邓家桥。清同治五年(1866年)属汉洋铺,民国三十五年(1946)属汉中乡。1953年4月属聂家河区孝友乡,1958年10月称聂家河公社新春大队,1984年9月更名为邓家桥村,2001年3月由邓家桥村、向家垱村、杨家棚村合并为邓家桥村至今。主要农作物和经济作物有水稻、玉米、茶叶、柑橘等。驻村单位有烂犁冲变电站。村内交通便利,五宜公路、宜张高速、望聂公路穿境而过。
邓家桥 [Dèngjiāqiáo] 位于邓家桥村民委员会西偏北2.1千米。属邓家桥村一组。面积50公顷。居民60户,204人。聚落形态呈环状。相传,当地曾有一户富裕的邓姓人家积德行善,率众翻修加固七星土地九星桥;因出资最多,人们便称之为邓家桥。居民主要种植柑橘、茶叶、水稻、玉米等。望聂公路穿境而过。
穿心店 [Chuānxīndiàn] 位于邓家桥村民委员会西北2千米。属邓家桥村六组。面积12公顷。居民18户,60人。聚落分散。因有一自然形成的水渠,从村落中心位置穿流而过,故名穿心店。居民主要种植柑橘、水稻、茶叶等。
崔家坪 [Cuījiāpíng] 位于邓家桥村民委员会西北3.8千米。属邓家桥村六组。面积20公顷。居民5户,20人。居民主要种植柑橘、茶叶、水稻、红薯等。海拔约450米左右,是邓家桥村海拔最高的村落。
大林子坡 [Dàlínzipō] 位于邓家桥村民委员会西偏北2.5千米。属邓家桥村五组。面积20公顷。居民18户,50人。民宅顺坡而建,聚落呈线状形态。居民主要种植柑橘、茶叶、水稻等。
大庙垴 [Dàmiàonǎo] 位于邓家桥村民委员会西偏北2.4千米。地处幸福渠灌区,与白人神岩和姚家店镇油榨坪村相邻。属邓家桥村四组。面积40公顷。居民20户,61人。聚落呈线状。相传民国时期,村民周正权育有一女,得祖上遗产,家境殷实。其族人为谋其家产,逼其女过继族中侄辈。从此夫妻俩吃斋念佛,痛斥族人的多次干扰,将全部家产施予宜都广济寺,将平生所有积蓄修庙三间,后人称此山为庙垴。居民主要种植玉米、水稻、红薯、柑橘、茶业等。穿心店至苏家湾公路穿境而过。
大跑马岗 [Dàpǎomǎgǎng] 位于邓家桥村民委员会西北1.8千米。地处望佛山集镇中心地段。属邓家桥村八组。面积4公顷。居民12户,48人。姓氏有邓、谢、周等。聚落形态呈线状。居民主要种植水稻、玉米、柑橘、茶叶。五宜公路穿境而过,紧邻宜张高速公路。
独木桥 [Dúmùqiáo] 位于邓家桥村民委员会西北2千米。属邓家桥村二组。面积20公顷。居民15户,50人。以罗姓、赵姓居多。聚落呈团状。居民主要种植柑橘、茶叶、水稻、玉米、红薯。
分埫 [Fēntǎng] 位于邓家桥村民委员会西北4.8千米。属邓家桥村五组。面积20公顷。居民5户,20人。居民主要种植柑橘、茶叶、水稻、玉米、红薯。
傅家老屋 [Fùjiā Lǎowū] 位于邓家桥村民委员会西北3.8千米。属邓家桥村五组。面积20公顷。居民8户,30人,居民主要种植柑橘、茶叶、水稻、玉米、红薯。
观音台 [Guānyīntái] 位于邓家桥村民委员会西偏北2.2千米。属邓家桥村一组。面积20公顷。居民13户,40人。姓氏以周、刘姓居多。聚落呈线状。居民主要种植柑橘、茶叶、玉米、红薯。
郭家埫 [Guōjiātǎng] 位于邓家桥村民委员会西北4.7千米。属邓家桥村五组。面积20公顷。居民8户,30人。居民主要种植柑橘、茶叶、水稻、玉米、红薯。
火岭坡 [Huǒlǐngpō] 位于邓家桥村民委员会西偏北5.8千米。属邓家桥村五组。面积20公顷。居民5户,20人。民宅沿坡而建。居民主要种植茶叶、柑橘、玉米、红薯。
尖坡垴 [Jiānpōnǎo] 位于邓家桥村民委员会西偏北5.5千米。属邓家桥村五组。面积20公顷。居民5户,20人。居民主要种植茶叶、柑橘、玉米、红薯。
九道堰 [Jiǔdàoyàn] 位于邓家桥村民委员会西北2.8千米。属邓家桥村三组。面积20公顷。居民16户,55人。相传刘姓有十兄弟,此地是老九分家时所得,由老九出资修路、挖堰。后来人们称之为九道堰。地处幸福渠灌区,旱涝保收,民居自建有楼房。聚落呈线状。居民主要种植柑橘、茶叶、水稻、红薯。
九工桥 [Jiǔgōngqiáo] 位于邓家桥村民委员会西北2.3千米。属邓家桥村三组。面积30公顷。居民20户,64人。聚落呈片状。传说此桥于清朝年间由九个工匠合力搭建而成,以此故名。1954年水毁,后复建。居民主要种植柑橘、茶叶、水稻、玉米、红薯。穿心店至苏家湾公路穿境而过。
烂犁冲 [Lànlíchōng] 位于邓家桥村民委员会东偏北1千米。属邓家桥村八组。面积60公顷。居民14户,50人,姓氏有周姓、张姓、向姓等。相传顺治年间,吴三桂造反,十八年禁止过江,田地因此荒芜。一章氏家族从江西迁入此地,整理田地发现冲田中有一张犁腐烂在泥中,不见犁尾,只见鏆头,后人称之为烂犁冲。民宅沿冲而建。居民主要种植柑橘、茶叶、水稻、玉米、红薯。五宜公路穿境而过。
老虎洞 [Lǎohǔdòng] 位于邓家桥村民委员会西偏北4千米。属邓家桥村五组。面积20公顷。居民5户,20人。居民主要种植柑橘、茶叶、红薯、玉米。山坡上为自然灌木林。
刘家台子 [Liújiātáizi] 位于邓家桥村民委员会西北2.1千米。地处幸福渠灌区,属邓家桥村三组。面积6公顷。居民16户,60人。姓氏有刘姓、林姓等。聚落形态呈线状。据传明末清初,有刘姓老人携家人从江西迁此,搭棚居住,开荒种地,生育二子十孙,后称之为刘家台子。居民主要种植水稻、玉米、红薯、茶业、柑橘。
猫子冲 [Māozichōng] 位于邓家桥村民委员会东偏北1.2千米。属邓家桥村七组。面积2公顷。居民18户,52人。姓氏以赵姓、黄姓、向姓居多。聚落呈片状。居民主要种植水稻、玉米、红薯、柑橘、茶叶。穿心店至苏家湾公路经此。
木井 [Mùjǐng] 位于邓家桥村民委员会西偏北2千米。属邓家桥村六组。面积20公顷。居民21户,66人。聚落呈线状。居民主要种植水稻、玉米、红薯、茶叶、柑橘。
农科队 [Nóngkēduì] 位于邓家桥村民委员会西偏北0.1千米。属邓家桥七组。面积20公顷。居民25户,86人。聚落呈团状。因60年代农业科研基地而得名。居民主要种植水稻、玉米、红薯、茶叶、柑橘。
炮台 [Pàotái] 位于邓家桥村民委员会西偏北4.6千米。属邓家桥村五组。面积2公顷。居民5户,20人。抗战时期,八路军在这里设置炮火点,解放后,人们称为“炮台”。居民主要种植玉米、红薯、柑橘、茶叶。山坡上为自然灌木林。
仁义田 [Rényìtián] 位于邓家桥村民委员会西北4.1千米。属邓家桥村五组。面积2公顷。居民5户,21人。相传村里有一地痞,无恶不作,村里人希望他改过自新,行仁义之道,能靠自己双手劳动。后来,村民对他进行教育,并送给他几亩良田。从此,他改过自新,自食其力。后来变成了一位心善仁义之人。对于乡亲们所送的那块田地,人们称之为仁义田。居民主要种植红薯、玉米、柑橘、茶叶。
三溪口 [Sānxīkǒu] 位于邓家桥村民委员会西北2.3千米。属邓家桥村二组。面积2公顷。居民14户,41人。居民种植玉米、红薯、茶叶、柑橘。邓桥电站在此区域内。
杀人湾 [Shārénwān] 位于邓家桥村民委员会以北2千米。属邓家桥村四组。面积20公顷。居民15户,51人。此地位于幸福渠桥下一个山湾,相传是清朝白莲教起义驻守地,清政府派兵镇压,死了很多人,后来人们便称为杀人湾。居民主要种植水稻、玉米、茶叶、柑橘。
狮子包 [Shīzibāo] 位于邓家桥村民委员会东偏北0.8千米。紧邻望佛山集镇,属邓家桥村八组。面积2公顷。居民18户,61人,姓氏有谢姓、江姓、李姓等。聚落形态呈片状。居民主要种植水稻、玉米、柑橘、茶叶。
石板桥 [Shíbǎnqiáo] 位于邓家桥村民委员会西偏北2.4千米。属邓家桥村三组。面积4公顷。居民18户,60人。姓氏有凌姓、杨姓、肖姓等。聚落呈线状。居民主要种植柑橘、水稻、茶叶等。
死悔口 [Sǐhuǐkǒu] 位于邓家桥村民委员会以西2千米。属邓家桥村一组。面积2公顷。居民10户,30人。姓氏有杨姓、周姓等。据传有一位白莲教人,前往九龙山途经此山坳口被杀。杀人者后来得知其真实身份后,后悔不已,以此故称“死悔口”。居民主要种植水稻、玉米、茶叶、柑橘。
死马埫 [Sǐmǎtǎng] 位于邓家桥村民委员会西北3.1千米。属邓家桥村五组。面积20公顷。居民5户,22人。姓氏有樊姓、王姓。抗战时期,人们为了抗日在此挖了几个大深坑,并将表面伪装起来,日本人在经过此地时一匹马掉进一个大坑,后来当地人称此地为死马埫。居民主要种植茶叶、柑橘、玉米、红薯等。
四古井 [Sìgǔjǐng] 位于邓家桥村民委员会西北1.5千米。属邓家桥村四组。面积2公顷。居民14户,40人。姓氏有周姓、曹姓等。聚落呈线状。居民主要种植水稻、玉米、茶叶、柑橘。
太合山 [Tàihéshān] 位于邓家桥村民委员会西偏北2.1千米。属邓家桥村六组。面积20公顷。居民5户,20人。相传山上曾居住一个名为杨太合的人,后人便称为太合山。居民主要种植茶叶、柑橘等。
天堰垴 [Tiānyànnǎo] 位于邓家桥村民委员会以南2.1千米。属邓家桥村四组。面积20公顷。居民15户,51人。姓氏有周姓、邓姓、尤姓等。居民主要种植水稻、玉米、茶叶、柑橘。
天堰湾 [Tiānyànwān] 位于邓家桥村民委员会以北2.2千米。属邓家桥村六组。面积20公顷。居民15户,50人。姓氏以黄姓居多。居民主要种植水稻、玉米、红薯、茶叶、柑橘。
土天坑 [Tǔtiānkēng] 位于邓家桥村民委员会西偏北1.8千米。属邓家桥村六组。面积20公顷。居民16户,56人。姓氏有李姓、朱姓、王姓等。聚落分散。居民主要种植水稻、玉米、柑橘、茶叶。
团坡 [Tuánpō] 位于邓家桥村民委员会西北1.6千米。属邓家桥村六组。面积20公顷。居民8户,30人。姓氏有陈姓、黄姓等。居民主要种植水稻、玉米、茶叶、柑橘。
团塌子 [Tuántāzi] 位于邓家桥村民委员会西北3.8千米。属邓家桥村五组。面积20公顷。居民5户,20人。居民主要种植玉米、红薯、茶叶、柑橘。
拖柴岗 [Tuōcháigǎng] 位于邓家桥村民委员会西北0.5千米。属邓家桥村五组。面积20公顷。居民16户,51人。姓氏以周姓、曹姓、邓姓居多。相传,山岗上曾建有土地庙,人们路经此地,便捡柴枝放在土地庙来敬奉土地神,故名拖柴岗。居民主要种植水稻、玉米、茶叶、柑橘。
湾埫 [Wāntǎng] 位于邓家桥村民委员会西偏北3千米。属邓家桥村五组。面积20公顷。居民5户,20人。姓氏多为李姓。居民主要种植玉米、红薯、柑橘,茶叶。
汪家屋场 [Wāngjiāwūchǎng] 位于邓家桥村民委员会以西3.5千米。属邓家桥村五组。面积20公顷。居民5户,20人。姓氏有杨姓、汪姓等。居民主要种植玉米、红薯、茶叶、柑橘。
五镶碑坡 [Wǔxiāngbēipō] 位于邓家桥村民委员会东偏北1.3千米。属邓家桥村六组。面积20公顷。居民12户,40人。姓氏有肖姓、陈姓、杨姓等。聚落分散。因山坡上安葬着大户人家先人,坟墓立有五镶碑,人们便称之五镶碑坡。居民主要种植茶叶、柑橘、水稻、红薯。
犀牛堰 [Xīniúyàn] 位于邓家桥村民委员会东偏北1.3千米。紧靠五宜线,西邻农科队和望佛山集镇,属邓家桥村七组。面积50公顷。居民16户,50人。姓氏有邓姓、肖姓、周姓等。聚落呈线状。居民主要种植柑橘、茶叶、水稻、玉米。
向家垱 [Xiàngjiādàng] 位于邓家桥村民委员会西偏北2.7千米。属邓家桥村四组。面积20公顷。居民8户,27人。姓氏以刘姓、李姓、周姓居多。居民主要种植柑橘、茶叶、红薯、水稻、玉米。
肖家冲 [Xiāojiāchōng] 位于邓家桥村民委员会西北2.4千米。属邓家桥村四组。面积50公顷。居民20户,66人。聚落呈线状。姓氏有李姓、肖姓、周姓等。居民主要种植茶叶、柑橘、水稻、玉米。穿心店至苏家湾公路从此穿过。
小脚湾 [Xiǎojiǎowān] 位于邓家桥村民委员会西北2.3千米。属邓家桥村六组。面积30公顷。居民8户,20人。姓氏有杨姓、周姓、何姓等。居民主要种植柑橘、水稻、玉米等。
小埫 [Xiǎotǎng] 位于邓家桥村民委员会西偏北4.1千米。属邓家桥村五组。面积40公顷。居民10户,30人。姓氏以刘姓居多。居民主要种植玉米、小麦及红薯。
孝友坪 [Xiàoyǒupíng] 位于邓家桥村民委员会西偏北3.3千米。属邓家桥村五组。面积20公顷。居民15户,50人。姓氏有李姓、曹姓、邓姓等。聚落分散。因曾办有天主教堂,倡导孝顺、友好、和平,故得名孝友坪。居民主要种植柑橘、茶叶、玉米等。
薛家湾 [Xuējiāwān] 位于邓家桥村民委员会东北2千米。属邓家桥村六组。面积20公顷。居民16户,50人。姓氏以陈姓、黄姓、李姓居多。聚落分散。居民主要种植茶叶、柑橘、水稻、玉米。穿心店至苏家湾公路经此。
烟囱坡 [Yāncōngpō] 位于邓家桥村民委员会西偏南2.1千米。属邓家桥村一组。面积20公顷。居民13户,40人。姓氏有张姓、李姓、杨姓等。因山坡上有一溶洞较深,有泉水,在寒冬季节洞中有热气冒出,人们称为烟囱坡。居民主要种植茶叶、柑橘、玉米、红薯。
杨家大井 [Yángjiādàjǐng] 位于邓家桥村民委员会以北1千米。与杨家大埫接壤。属邓家桥村六组。面积20公顷。居民18户,60人。姓氏有谢姓、杨姓、李姓等。居民主要种植玉米、红薯、茶叶、柑橘。
杨家大埫 [Yángjiādàtǎng] 位于邓家桥村民委员会东偏北1.8千米。属邓家桥村六组。面积20公顷。居民7户,30人。姓氏有杨姓、肖姓、曹姓等。居民主要种植茶叶、柑橘、水稻、红薯。
杨家棚 [Yángjiāpéng] 位于邓家桥村民委员会驻地,属邓家桥村六组。面积50公顷。居民52户,205人。姓氏有杨姓、李姓、肖姓等。聚落分散。因杨姓人家在此地用木、竹搭建草棚,遮风避雨,后来人们称之为杨家棚。居民主要种植水稻、玉米、红薯、茶叶、柑橘。望聂线穿境而过。
章家坳 [Zhāngjiā'ào] 位于邓家桥村民委员会西北3.1千米。属邓家桥村五组。面积20公顷。居民5户,20人。姓氏以章姓居多。居民主要种植茶叶、柑橘、玉米、红薯、洋芋等。
竹林塌子 [Zhúlíntāzi] 位于邓家桥村民委员会北偏西3.2千米。属邓家桥村五组。面积20公顷。居民5户,20人。姓氏有庞姓、邓姓、曹姓等。因曾生长有茂密竹子而得名。居民主要种植茶叶、柑橘、玉米等。
五、肖家隘村
肖家隘村村民委员会 [Xiāojiāài Cūn Cūn mínwěiyuánhuì] 位于聂家河镇人民政府驻地东南11千米。东起邓家桥村,西至丁家坪村,南起柑子园村,北至枝城镇架锅山村。村民委员会驻四组。属聂家河镇。面积870公顷。居民617户,2100人。下辖7个居民小组和49个居民点。清同治五年(1866)属横碛中铺,民国三十五年(1946)属文翠乡。1953年4月属聂家河区朝阳乡,1958年10月称聂家河公社新建大队,1981年9月更名为肖家隘大队,1984年2月更名为肖家隘村,2001年3月肖家隘村、周家棚村、自生垱村合并为肖家隘村至今。经济以柑橘、茶叶、生猪为主导产业,主要农产品有柑橘、茶叶等。商业有个体经营。五宜公路、望聂公路过境。
八斗丘 [Bādǒuqiū] 位于肖家隘村民委员会东北1千米。属肖家隘村四组。面1公顷。居民11户,32人。聚落形态呈线状。因田块的面积可播种八斗种子而得名。居民以种植业、养殖业为主,主要种植水稻、玉米等。
白果树屋场 [Báiguǒshù Wūchǎng] 位于肖家隘村民委员会东北2.5千米。属肖家隘村二组。面积1公顷。居民6户,24人。周边多银杏树,当地俗称银杏树为白果树,故名。居民主要种植水稻、玉米、茶叶、柑橘等。
半边埫 [Bànbiāntǎng] 位于肖家隘村民委员会西偏北2.3千米。属肖家隘村六组。面积0.5公顷。因地势偏僻,现已无人居住。因地形一半为坡地,一半为埫地而得名。
朝礼寺 [Cháolǐsì] 位于肖家隘村民委员会西北2千米。属肖家隘村五组。面积1公顷。居民25户,55人。姓氏有曹姓、胡姓等。聚落呈片状。因此地曾建有寺庙而得名。
朝阳粮站 [Zhāoyángliángzhàn] 位于肖家隘村民委员会东北3千米。面积1公顷。居民2户,9人。因原朝阳乡的粮站而得名。居民以种植、养殖为业。
陈家湾 [Chénjiāwān] 位于肖家隘村民委员会西南1千米。属肖家隘村一组。面积2公顷。居民12户,31人。姓氏多为陈姓。聚落形态呈环状。居民以种植玉米为主,养殖生猪、山羊,主产柑橘、茶叶。
椿山桥 [Chūnshānqiáo] 位于肖家隘村民委员会东北2千米。属肖家隘村三组。面积2公顷。居民7户,28人。因山坡种植的椿树而得名。居民种植水稻、玉米、红薯、柑橘、茶叶等。
大花果山 [Dàhuāguǒshān] 位于肖家隘村民委员会西南2千米。属肖家隘村七组。面积1公顷。因地势偏僻,现无人居住。
大天坑埫 [Dàtiānkēngtǎng] 位于肖家隘村民委员会西南2千米。属肖家隘村六组。面积1公顷。因地势偏僻,现无人居住。
垱湾 [Dàngwān] 位于肖家隘村民委员会西南2千米。属肖家隘村五组。面积1公顷。因地势偏僻,现无人居住。
垛柜堰 [Duǒguìyàn] 位于肖家隘村民委员会西南0.5千米。属肖家隘村四组。面积1公顷。因地势偏僻,现无人居住。垛柜是用木头做成的小谷仓,呈方形,这里是形容堰塘方正。
冯家桥 [Féngjiāqiáo] 位于肖家隘村民委员会西南1.5千米。属肖家隘村五组。面积1公顷。因地势偏僻,现无人居住。因曾有冯姓人家于桥边居住而得名。
干堰坳 [Gānyàn'ào] 位于肖家隘村民委员会东北2.5千米。属肖家隘村二组。面积2公顷。居民3户,12人。因堰塘蓄水不足而得名。居民种植水稻、玉米,养殖生猪、山羊。
岗儿坡 [Gǎng rpō] 位于肖家隘村民委员会东北2千米。属肖家隘村一组。面积1公顷。因地势偏僻,现无人居住。
锅金潭 [Guōjīntán] 位于肖家隘村民委员会西南0.8千米。属肖家隘村四组。面积5公顷。因地势偏僻,现无人居住。传说有人在水潭边架锅炼金,人们称为锅金潭。临五宜公路,上端为宜张高速隧洞口。
海湾 [Hǎiwān] 位于肖家隘村民委员会西偏北2千米。属肖家隘村三组。面积3公顷。居民21户,45人。姓氏多为曹姓。聚落呈片状。因面积较大的低洼地地形而得名。居民种植柑橘、茶叶及玉米等杂粮,养殖生猪、山羊。
洪寨水库 [Hóngzhàishuǐkù] 位于肖家隘村民委员会西南1.7千米。属肖家隘村七组。面积2公顷。此水库于70年代末修建。现无人居住。
胡一清纸厂 [Húyìqīng Zhǐchǎng] 位于肖家隘村民委员会西北2千米。属肖家隘村七组。面积1公顷。因胡一清开设纸厂而得名。因地势偏僻,现无人居住。
虎踏池 [Hǔtàchí] 位于肖家隘村民委员会东偏北2.1千米。属肖家隘村二组。面积1公顷。因地势偏僻,现无人居住。相传有农户在种植农田时,发现堰塘边有老虎踩踏的脚印,故名虎踏池。
尖尖屋 [Jiānjiānwū] 位于肖家隘村民委员会东偏北3.5千米。属肖家隘村二组。面积1公顷。屋水很陡,屋尖显得突出,故名尖尖屋。因地势偏僻,现无人居住。
江家包 [Jiāngjiābāo] 位于肖家隘村民委员会东偏南3千米。属肖家隘村七组。面积2公顷。居民8户,24人。因姓氏和地形特征而得名。居民以种植、养殖为业。
凌家坳 [Língjiā'ào] 位于肖家隘村民委员会东偏南1.4千米。属肖家隘村一组。面积1公顷。因地势偏僻,现无人居住。
凌家老屋 [Língjiā Lǎowū] 位于肖家隘村民委员会东北2.5千米。属肖家隘村三组。面积2公顷。居民11户,31人。姓氏以凌姓居多。聚落呈团状。因凌氏聚居而得名。居民以种植、养殖为业。
凌家湾 [Língjiāwān] 位于肖家隘村民委员会东北2.5千米。属肖家隘村三组。面积1公顷。居民22户,70人。姓氏有凌姓、高姓等。聚落呈环状。居民以种植、养殖为业。
凌家新屋 [Língjiā Xīnwū] 位于肖家隘村民委员会东南2.5千米。属肖家隘村三组。面积2公顷。居民10户,41人。姓氏以凌姓居多。因凌氏聚居而得名。居民以种植、养殖为主。
凌一子垴 [Língyìzinǎo] 位于肖家隘村民委员会西南3千米。属肖家隘村四组。面积1公顷。因凌一子曾于垴上居住而得名。因偏僻现无人居住。
麻古井 [Mágǔjǐng] 位于肖家隘村民委员会东北2.5千米。属肖家隘村一组。面积1公顷。因井内有很多“麻古鱼”而得名。地势偏僻,现无人居住。
庙坡 [Miàopō] 位于肖家隘村民委员会西南1.5千米。属肖家隘村五组。面积1公顷。因地势偏僻,现无人居住。
墓儿湾 [Mù rwān] 位于肖家隘村民委员会西偏北2.3千米。属肖家隘村一组。面积1公顷。因地处墓地,故名墓儿湾。地处荒凉之地,现无人居住。
沁水湾 [Qìnshuǐwān] 位于肖家隘村民委员会西偏北2千米。属肖家隘村七组。面积1公顷。因地势偏僻,现无人居住。
深挖方 [Shēnwāfāng] 位于肖家隘村民委员会东北2千米。属肖家隘村二组。面积1公顷。1959年修建幸福渠,开挖土石方,形成陡壁,故称为深挖方。因地势偏僻,现无人居住。
水井埫 [Shuǐjǐngtǎng] 位于肖家隘村民委员会西北1.2千米。属肖家隘村六组。面积1公顷。因地势偏僻,现无人居住。
四五水库 [Sìwǔshuǐkù] 位于肖家隘村民委员会西偏北1.5千米。属肖家隘村六组。面积1公顷。居民6户,18人。姓氏有周姓、曹姓等。水库修建于1945年,故得名四五水库。居民以种植水稻、玉米及红薯为主。
田家河桥 [Tiánjiāhéqiáo] 位于肖家隘村民委员会以西2千米。属肖家隘村六组。面积2公顷。居民32户,96人。姓氏以张姓、凌姓居多。因原桥梁名称而得名。居民以种植玉米、红薯为主。
吴家棚桥 [Wújiāpéngqiáo] 位于肖家隘村民委员会西偏北5千米。属肖家隘村五组。面积1公顷。居民4户,16人。居民以经商、种植和养殖为主。
肖家垴 [Xiāojiānǎo] 位于肖家隘村民委员会西北4千米。属肖家隘村七组。面积2公顷。居民5户,18人。居民以种植、养殖为业。
小洞湾 [Xiǎodòngwān] 位于肖家隘村民委员会西南1.5千米。属肖家隘村五组。面积3公顷。居民6户,25人。居民主要种植柑橘、茶叶及玉米、红薯。
小路坡 [Xiǎolùpō] 位于肖家隘村民委员会西偏北3千米。属肖家隘村七组。面积7公顷。居民38户,121人。姓氏有曹姓、王姓等。聚落分散。
小天坑埫 [Xiǎotiānkēngtǎng] 位于肖家隘村民委员会西北2千米。属肖家隘村六组。面积1公顷。因地势偏僻,现无人居住。
小窑湾 [Xiǎoyáowān] 位于肖家隘村民委员会西北1千米。属肖家隘村五组。面积1公顷。因地势偏僻,现无人居住。
新坪桥 [Xīnpíngqiáo] 位于肖家隘村民委员会西北1.3千米。属肖家隘村五组。面积2公顷。居民5户,20人。以地形及建筑物而得名。当地主产茶叶、柑橘。
熊家畈 [Xióngjiāfàn] 位于肖家隘村民委员会东南0.5千米。属肖家隘村四组。面积4公顷。居民10户,36人。聚落呈线状。主产茶叶、柑橘。
堰湾 [Yànwān] 位于肖家隘村民委员会东南1.5千米。属肖家隘村五组。面积1公顷。因地势偏僻,现无人居住。
杨树埫 [Yángshùtǎng] 位于肖家隘村民委员会东南3千米。属肖家隘村五组。面积2公顷。居民11户,33人。聚落分散。
鹰子岩 [Yīngziyán] 位于肖家隘村民委员会西偏北3千米。属肖家隘村七组。面积1公顷。因地势偏僻,现无人居住。
张家垴 [Zhāngjiānǎo] 位于肖家隘村民委员会西偏北3.5千米。属肖家隘七组。面积2公顷。居民10户,36人。主要农作物有玉米、红薯、柑橘、茶叶。
周家垴 [Zhōujiānǎo] 位于肖家隘村民委员会西北1.5千米。属肖家隘村六组。面积1公顷。因地势偏僻,现无人居住。
周家棚 [Zhōujiāpéng] 位于肖家隘村民委员会西北2.3千米。属肖家隘村二组。面积10公顷。居民56户,246人。有周姓、李姓、朱姓等姓氏。聚落呈片状。居民以务工经商、柑橘种植为主。
自生垱 [Zìshēngdàng] 位于肖家隘村民委员会西偏北4.6千米。属肖家隘村七组。面积3公顷。居民15户,32人。姓氏主要有肖姓、杨姓。聚落呈线状。因有一自然形成的小型拦水堤坝,故名。
六、丁家坪村
丁家坪村村民委员会 [Dīngjiāpíng Cūn Cūnmínwěiyuánhuì] 位于聂家河镇人民政府驻地东偏南12千米。东起肖家隘村,西至凤凰池村,南抵王家畈镇老屋棚村,北连王家坪村。村民委员会驻一组。属聂家河镇。面积1430公顷。居民692户,2020人。辖有8个村民小组及56个居民点。清同治五年(1866年)属横碛中铺,民国三十五年(1946)属文翠乡。1953年4月属聂家河区朝阳乡,1958年10月称聂家河公社新红大队,1981年9月更名为丁家坪大队,1984年2月更名为聂河区丁家坪村,1990年3月车湾村并入,2001年3月杨家埫村、曾家湾村并入,称聂家河镇丁家坪村至今。当地主产玉米、红薯、蔬菜、茶叶、柑橘、花卉苗木。五宜公路、宜张高速过境。
曾家湾 [Zēngjiāwān] 位于丁家坪村民委员会西南4千米。属丁家坪村七组。面积3公顷。居民16户,46人。姓氏以鲜、周、杨姓居多。聚落形态为环状。居民主要种植玉米、柑橘、茶叶等。
翠冲子 [Cuìchōngzi] 位于丁家坪村民委员会西南3.5千米。属丁家坪村七组。面积1公顷。居民1户,4人。居民种植玉米、红薯及茶叶。
褡裢岗 [Dāliángǎng] 位于丁家坪村民委员会西南3.5千米。属丁家坪村七组。面积2公顷。居民6户,17人。居民以种植玉米、红苕为主。
大陈家冲 [Dàchénjiāchōng] 位于丁家坪村民委员会西南2千米。属丁家坪村一组。面积1公顷。居民2户,8人。居民以种植柑橘、茶叶、玉米为主。
大屋场 [Dàwūchǎng] 位于丁家坪村民委员会西南3.8千米。属丁家坪村七组。面积2公顷。居民4户,14人。居民以种植柑橘、茶叶、玉米为主。
大堰湾 [Dàyànwān] 位于丁家坪村民委员会西南2.7千米。属丁家坪村七组。面积8公顷。居民3户,14人。居民以种植柑橘、茶叶、玉米为主。
大张家湾 [Dàzhāngjiāwān] 位于丁家坪村民委员会西南3.9千米。属丁家坪村一组。面积3公顷。居民11户,46人。当地主产玉米、红薯、茶叶等。
灯盏窝 [Dēngzhǎnwō] 位于丁家坪村民委员会西南0.2千米。属丁家坪村二组。面积1.5公顷。居民2户,7人。当地主产玉米、红苕等杂粮。
丁家坪 [Dīngjiāpíng] 位于丁家坪村民委员会西南2千米。属丁家坪村三组。面积18公顷。居民31户,106人。居民姓氏以曹姓、张姓、胡姓居多。聚落分散。民居多为砖混结构楼房。居民种植玉米、红薯、茶叶。
东山坑 [Dōngshānkēng] 位于丁家坪村民委员会西南1.9千米。属丁家坪村三组。面积8公顷。居民5户,28人。居民主要种植玉米、红薯、茶叶。
樊家冲 [Fánjiāchōng] 位于丁家坪村民委员会西南2.7千米。属丁家坪村七组。面积9公顷。居民6户,25人。居民主要种植玉米、红薯、茶叶。
枫林洞 [Fēnglíndòng] 位于丁家坪村民委员会西北1千米。属丁家坪村二组。面积2公顷。因地势偏僻,现无人居住。
关天垴 [Guāntiānnǎo] 位于丁家坪村民委员会西北2.3千米。属丁家坪村四组。面积2公顷。因地势偏僻,现无人居住。
锅心潭 [Guōxīntán] 位于丁家坪村民委员会西南0.2千米。属丁家坪村一组。面积6公顷。居民10户,48人。姓氏多为聂姓、胡姓、陈姓。聚落分散。居民主要种植玉米、红薯、茶叶。
核桃坑 [Hétaokēng] 位于丁家坪村民委员会东北2千米。属丁家坪村二组。面积1公顷。居民1户,3人。当地主产玉米、红薯。
贺家垴 [Hèjiānǎo] 位于丁家坪村民委员会西南4千米。属丁家坪村八组。面积1公顷。居民1户,3人。当地主产玉米、红薯。
磺矿湾 [Huángkuàngwān] 位于丁家坪村民委员会西北3.2千米。属丁家坪村四组。面积1公顷。居民3户,12人。当地主产玉米、小麦及红薯。
鸡公山 [Jīgōngshān] 位于丁家坪村民委员会西北3.8千米。属丁家坪村六组。面积4公顷。居民6户,24人。姓氏多为张姓、高姓。因有一形似公鸡的石头而得名。居民主要种植玉米及红薯。
夹湾 [Jiáwān] 位于丁家坪村民委员会西南2千米。属丁家坪村一组。面积1公顷。居民7户,23人。姓氏有胡姓、陆姓等。主要农作物有玉米、红薯、茶叶。
江家坳 [Jiāngjiā'ào] 位于丁家坪村民委员会西南5千米。属丁家坪村七组。面积1公顷。居民2户,7人。居民主要种植玉米、红薯、茶叶。
鲁家坪 [Lǔjiāpíng] 位于丁家坪村民委员会西北3.1千米。属丁家坪村六组。面积4公顷。居民11户,40人。姓氏有鲁姓、邓姓等。当地主产玉米、小麦及红薯。
陆家大坪 [Lùjiādàpíng] 位于丁家坪村民委员会西南1千米。属丁家坪村一组。面积3公顷。居民31户,120人。姓氏以陆姓、卞姓居多。聚落形态呈线状。当地主产玉米、小麦、红薯。
青草窝 [Qīngcǎowō] 位于丁家坪村民委员会西偏南3.5千米。属丁家坪村七组。面积1公顷。居民3户,14人。当地主产玉米、柑橘。
深坑埫 [Shēnkēngtǎng] 位于丁家坪村民委员会西偏南3.2千米。属丁家坪村七组。面积1公顷。居民2户,7人。主产玉米及红薯。
石岗 [Shígǎng] 位于丁家坪村民委员会西偏南3.1千米。属丁家坪村八组。面积1公顷。居民1户,5人。主产玉米、小麦、红薯。
双堰 [Shuāngyàn] 位于丁家坪村民委员会西南1.1千米。属丁家坪村三组。面积3公顷。居民12户,40人。姓氏以曹姓、陈姓居多。聚落形态呈环状。居民种植玉米、红薯。
水坑子 [Shuǐkēngzi] 位于丁家坪村民委员会西北3.4千米。属丁家坪村八组。面积3公顷。居民9户,30人。姓氏以胡姓、鲜姓居多。主产玉米、红薯。
四湾 [Sìwān] 位于丁家坪村民委员会西北2.9千米。属丁家坪村八组。面积1公顷。因地势偏僻,现无人居住。
庹家垴 [Tuǒjiānǎo] 位于丁家坪村民委员会西偏北1.9千米。属丁家坪村三组。面积2公顷。居民2户,7人。当地主产玉米、茶叶。
王化坪 [Wánghuàpíng] 位于丁家坪村民委员会西南3.5千米。属丁家坪村七组。面积8公顷。居民22户,70人。姓氏多为鲜姓、周姓、李姓。聚落形态呈团状。主产玉米、小麦及红薯。
王家垴 [Wángjiānǎo] 位于丁家坪村民委员会西南4千米。属丁家坪村六组。面积1公顷。因地势偏僻,现无人居住。
王家湾 [Wángjiāwān] 位于丁家坪村民委员会西偏北2千米。属丁家坪村三组。面积2公顷。居民5户,18人。姓氏有王姓、张姓等。主产玉米、红薯。
小庙垴 [Xiǎomiàonǎo] 位于丁家坪村民委员会西偏北2.8千米。属丁家坪村四组。面积2公顷。因地势偏僻,现无人居住。
薛家垴 [Xuējiānǎo] 位于丁家坪村民委员会西偏北2.7千米。属丁家坪村四组。面积2公顷。因地势偏僻,现无人居住。
学堂岗 [Xuétánggǎng] 位于丁家坪村民委员会西南4千米。属丁家坪村八组。面积1公顷。居民5户,19人。姓氏以邓姓居多。居民主要种植玉米、红薯、柑橘、茶叶。
杨家大湾 [Yángjiādàwān] 位于丁家坪村民委员会西偏北1千米。属丁家坪村二组。面积2公顷。居民2户,9人。主产玉米、红薯、柑橘、茶叶。
姚家冲 [Yáojiāchōng] 位于丁家坪村民委员会西北1千米。属丁家坪村一组。面积2公顷。居民1户,5人。因曾有姚姓人家居住而得名。居民种植玉米、红薯等杂粮。
银羊山 [Yínyángshān] 位于丁家坪村民委员会东南4千米。属丁家坪村七组。面积2公顷。因地势偏僻,现无人居住。
长冲 [Chángchōng] 位于丁家坪村民委员会西偏北4千米。属丁家坪村八组。面积15公顷。居民31户,104人。姓氏有李姓、鲜姓、周姓等。聚落形态呈线状。因地形特征而得名。居民主要种植玉米、红薯、茶叶。
郑家垴 [Zhèngjiānǎo] 位于丁家坪村民委员会西北1千米。属丁家坪村一组。面积1公顷。因曾有郑姓人家居住而得名。因地势偏僻,现无人居住。
纸坊冲 [Zhǐfángchōng] 位于丁家坪村民委员会西北3.4千米。属丁家坪村四组。面积8公顷。居民5户,20人。姓氏多为胡姓、鲜姓。因此地有造纸的作坊而得名。主产玉米、红薯。
钟家湾 [Zhōngjiāwān] 位于丁家坪村民委员会西偏北3千米。属丁家坪村五组。面积3公顷。居民7户,24人。姓氏以钟姓、周姓、樊姓居多。居民主要种植玉米、小麦、红薯。
聂家河镇丁家坪村无人居住地名一览
续表
七、凤凰池村
凤凰池村村民委员会 [Fènghuángchí Cūn Cūnmínwěiyuánhuì] 位于聂家河镇人民政府驻地南偏东6.5千米。南至王家畈镇小河村,东连丁家坪村,北抵王家坪村,西至白家埫村。村民委员会驻七组。属聂家河镇。面积1832公顷。居民434户,1410人。辖有8个村民小组及66个居民点。因传说有凤凰在此地池中戏水而得名。清同治五年(1866年)属横碛中铺,民国三十五年(1946)属重庆乡(五峰管辖)。1953年4月属聂家河区邓畈乡、凤凰乡,1958年10月称聂家河公社春光大队,1981年9月更名为凤凰池大队,1984年2月更名为凤凰池村,2001年3月由郑家坪村、周家冲村、水井坳村、凤凰池村合并为凤凰池村至今。主要农作物有玉米、小麦、红薯、茶叶等,生猪养殖形成规模。乡道丁白路过境。
鞍坡垴 [npōnǎo] 位于凤凰池村民委员会西偏南2.2千米。属凤凰池村二组。面积1公顷。因地势偏僻,现无人居住。
白峰垴 [Báifēngnǎo] 位于凤凰池村民委员会西南1.4千米。属凤凰池村二组。面积1公顷。居民2户,5人。主产玉米、红薯。
柏子树坳 [Báizishù'ào] 位于凤凰池村西偏南3.3千米。属凤凰池村二组。面积10公顷。因地势偏僻,现无人居住。
兵老爷坟 [Bīnglǎoyefén] 位于凤凰池村民委员会西南2.5千米。属凤凰池村三组。面积5公顷。居民7户,26人。相传有一个官差,死后埋葬此地,故名兵老爷坟。主产玉米、红薯。
撑石沟 [Chēngshígōu] 位于凤凰池村民委员会西北0.6千米。属凤凰池村八组。面积5公顷。居民4户,14人。因一石头支撑于山沟的两侧而得名。主产玉米、红薯。
大崩天坑 [Dàbēngtiānkēng] 位于凤凰池村民委员会西偏南1.3千米。属凤凰池村三组。面积5公顷。居民4户,18人。姓氏有代姓、郑姓等。主产玉米、红薯。
大姑娘埫 [Dàgūniangtǎng] 位于凤凰池村民委员会东北0.4千米。属凤凰池村七组。面积2公顷。居民10户,36人。姓氏有孙姓、杨姓、郑姓等。相传一财主家有两个女儿和两块田,就将两块农田分给了两个姑娘。后人分别取名大姑娘埫和幺姑娘埫。居民主要种植玉米、红薯、茶叶。
幺姑娘埫 [Yāogūniangtǎng] 位于凤凰池村民委员会东北0.7千米。属凤凰池村七组。面积6公顷。居民8户,35人。姓氏有郑姓、万姓、杨姓等。居民主要种植玉米、红薯、茶叶。
大江家埫 [Dàjiāngjiātǎng] 位于凤凰池村民委员会西北0.7千米。属凤凰池村八组。面积8公顷。居民12户,40人。聚落呈团状。居民主要种植茶叶、柑橘。
大四湾 [Dàsìwān] 位于凤凰池村民委员会东偏南3.8千米。属凤凰池村五组。面积8公顷。居民31户,140人,姓氏以曹姓、周姓、卞姓、许姓居多。聚落形态为环状。居民以种植水稻、玉米、红薯为主。
大杨树埫 [Dàyángshùtǎng] 位于凤凰池村民委员会西南1.2千米。属凤凰池村二组。面积7公顷。居民7户,26人。相传当地曾有一棵大杨树,被视为神树,故名杨树埫。居民主要种植玉米、红薯、茶叶。
大郑家垴 [Dàzhèngjiānǎo] 位于凤凰池村民委员会东南2千米。属凤凰池村四组。面积10公顷。居民7户,25人。当地主产玉米及红薯。
大周家湾 [Dàzhōujiāwān] 位于凤凰池村民委员会西北0.6千米。属凤凰池村七组。面积4公顷。居民5户,18人。当地主产茶叶。
丁家大山 [Dīngjiādàshān] 位于凤凰池村民委员会西南2.1千米。属凤凰池村一组。面积7公顷。居民5户,18人。居民主要种植玉米、红薯、茶叶等。
饿死坡 [sǐpō] 位于凤凰池村民委员会东南0.5千米。属凤凰池村六组。面积6公顷。居民8户,36人。姓氏有邓姓、张姓、向姓等。相传在很久以前,有一老人路过这里,由于极度饥饿,没爬山上顶,就饿死了,以此故名。居民主要种植玉米、红薯、茶叶。
冯家冲 [Féngjiāchōng] 位于凤凰池村民委员会西南2.8千米。属凤凰池村二组。面积4公顷。居民5户,18人。当地主产玉米、茶叶等。
凤凰池 [Fènghuángchí] 位于凤凰池村民委员会西南1.8千米。属凤凰池村二组。面积10公顷。居民31户,137人。姓氏有赵姓、刘姓、代姓、易姓等。聚落呈团状。因传说曾有凤凰在池中戏水而得名。当地主产玉米、红薯、茶叶等。
葛叶峰 [Gěyèfēng] 位于凤凰池村民委员会东南3.2千米。属凤凰池村四组。面积5公顷。居民2户,5人。当地主产玉米、红薯及茶叶。
观音坡 [Guānyīnpō] 位于凤凰池村民委员会东南0.8千米。属凤凰池村五组。面积3公顷。居民13户,22人。姓氏有陈姓、肖姓、向姓、张姓等。聚落分散。居民主要种植玉米、茶叶等。
花天坑 [Huātiānkēng] 位于凤凰池村民委员会西南2.5千米。属凤凰池村四组。面积1公顷。居民9户,26人。姓氏有胡姓、邹姓、向姓。当地主产茶叶、玉米、红薯。
黄金埫 [Huángjīntǎng] 位于凤凰池村民委员会东偏北1.2千米。属凤凰池村七组。面积2公顷。居民3户,14人。居民主要种植玉米、红薯等杂粮。
甲湾 [Jiǎwān] 位于凤凰池村民委员会东南1.2千米。属凤凰池村五组。面积10公顷。现无人居住,地名沿用。
礓坡 [jiāngcāpō] 位于凤凰池村民委员会东南2.2千米。属凤凰池村六组。面积4公顷。居民3户,18人。居民主要种植茶叶、玉米等。
金家山 [Jīnjiāshān] 位于凤凰池村民委员会西南3.2千米。属凤凰池村三组。面积8公顷。居民7户,22人。居民主要种植水稻、玉米、茶叶等。
老沟 [Lǎogōu] 位于凤凰池村民委员会以南2.4千米。属凤凰池村四组。面积4公顷。居民7户,22人。姓氏以胡姓、张姓居多。居民主要种植茶叶、玉米等。
乐家垴 [Yuèjiānǎo] 位于凤凰池村民委员会以南2.7米。属凤凰池村四组。面积10公顷。居民5户,18人。姓氏有胡姓、余姓等。居民主要种植茶叶、玉米等。
梨子坪 [Lízipíng] 位于凤凰池村民委员会西南3.5千米。属凤凰池村二组。面积5公顷。居民17户,53人。姓氏有曹姓、付姓、杨姓等。聚落呈片状。居民主要种植玉米、茶叶等。
廖家埫 [Liàojiātǎng] 位于凤凰池村民委员会东南1.2千米。属凤凰池村六组。面积4公顷。居民6户,18人。姓氏有胡姓、李姓、余姓等。居民以从事农业种植为主,主产茶叶、玉米、红薯。
刘家冲 [Liújiāchōng] 位于凤凰池村民委员会东北0.5千米。属凤凰池村七组。面积6公顷。居民10户,36人。姓氏有肖姓、杨姓、陈姓等。聚落呈片状。居民主要种植玉米、红薯、茶叶。
刘家大埫 [Liújiādàtǎng] 位于凤凰池村民委员会东北0.7千米。属凤凰池村七组。面积3公顷。居民2户,5人。农作物有玉米、红薯、茶叶。
柳树坑 [Liǔshùkēng] 位于凤凰池村民委员会西南2.3千米。属凤凰池村一组。面积1公顷。居民5户,18人。居民以张姓、郑姓居多。主产玉米、红薯。
龙王坑 [Lóngwángkēng] 位于凤凰池村民委员会西南0.6千米。属凤凰池村一组。面积3公顷。居民6户,30人。姓氏以张姓居多。居民种植玉米、红薯。
罗家洞 [Luójiādòng] 位于凤凰池村民委员会西南1千米。属凤凰池村一组。面积5公顷。居民7户,24人。姓氏有郑姓、易姓等。当地主产茶叶。
马颈项 [Mǎjǐngxiàng] 位于凤凰池村民委员会东南4.3千米。属凤凰池村四组。面积4公顷。居民3户,8人。主产玉米、红薯。
毛狗岗 [Máogǒugǎng] 位于凤凰池村民委员会东南2.1千米。属凤凰池村六组。面积2公顷。居民7户,22人。姓氏有廖姓、覃姓等。居民主要种植玉米、红薯、茶叶。
美吾坑 [Měiwúkēng] 位于凤凰池村民委员会西南1.6千米。属凤凰池村五组。面积20公顷。因张美吾曾于此居住而得名。现已无人居住,地名沿用。
庙垴 [Miàonǎo] 位于凤凰池村民委员会东南1.5千米。属凤凰池村五组。面积4公顷。居民5户,18人。姓氏以周姓居多。主产玉米、红薯。
庙坪 [Miàopíng] 位于凤凰池村民委员会西南3.9千米。属凤凰池村二组。面积3公顷。居民6户,18人。主产茶叶。
楠树湾 [Nánshùwān] 位于凤凰池村民委员会东南4.2千米。属凤凰池村四组。面积4公顷。因偏僻无人居住,地名沿用。
七板坡 [Qībǎnpō] 位于凤凰池村民委员会东北1.3千米。属凤凰池村七组。面积6公顷。无人居住,地名沿用。
圈椅屋场 [Quānyǐwūchǎng] 位于凤凰池村民委员会东南2.5千米。属凤凰池村四组。面积4公顷。居民7户,23人。姓氏有闵姓、陶姓等。主产茶叶。
尚人埫 [Shàngréntǎng] 位于凤凰池村民委员会东南1.8千米。属凤凰池村四组。面积6公顷。现无人居住,地名沿用。
深坑 [Shēnkēng] 位于凤凰池村民委员会东偏北1.2千米。属凤凰池村七组。面积1公顷。居民5户,27人。当地主产玉米、红薯。
尸岗坪 [Shīgǎngpíng] 位于凤凰池村民委员会东南1.8千米。属凤凰池村四组。面积4公顷。居民5户,18人。姓氏有李姓、张姓等。主产玉米、红薯。
水井坳 [Shuǐjǐng'ào] 位于凤凰池村民委员会东南2.6千米。属凤凰池村四组。面积7公顷。居民7户,23人。姓氏有胡姓、朱姓等。主产玉米、红薯。
苏家包 [Sūjiābāo] 位于凤凰池村民委员会东南2.4千米。属凤凰池村四组。面积20公顷。现无人居住,地名沿用。
孙家湾 [Sūnjiāwān] 位于凤凰池村民委员会东北0.5千米。属凤凰池村七组。面积3公顷。居民6户,18人。姓氏多为孙姓。主产玉米、茶叶。
太阳坪 [Tàiyángpíng] 位于凤凰池村民委员会西南0.8千米。属凤凰池村五组。面积10公顷。现无人居住,地名沿用。
覃家埫 [Qínjiātǎng] 位于凤凰池村民委员会以南1.3千米。属凤凰池村六组。面积20公顷。居民5户,18人。主产玉米、茶叶。
乌龟湾 [Wūguīwān] 位于凤凰池村民委员会西南0.9千米。属凤凰池村六组。面积30公顷。因地势偏僻,现无人居住,地名沿用。
显明山 [Xiǎnmíngshān] 位于凤凰池村民委员会东偏南0.7千米。属凤凰池村五组。面积3公顷。居民3户,10人。相传有算命先生居住于此,由他算过的事,皆已应验显灵,人们便称此地为“显灵山”,后因音变而演变为显明山。主产茶叶。
向家冲 [Xiàngjiāchōng] 位于凤凰池村民委员会东南1.5千米。属凤凰池村六组。面积6公顷。居民6户,24人。居民主要种植玉米、红薯、茶叶。
小冲子 [Xiǎochōngzi] 位于凤凰池村民委员会西南0.6千米。属凤凰池村六组。面积6公顷。居民1户,3人。主产玉米、红薯等。
谢家垴 [Xièjiānǎo] 位于凤凰池村民委员会西南2.5千米。属凤凰池村二组。面积7公顷。居民3户,11人。主产茶叶。
薛家坳 [Xuējiā'ào] 位于凤凰池村民委员会西南1.8千米。属凤凰池村二组。面积6公顷。居民9户,36人。姓氏有鲜姓、谭姓、张姓等。居民以从事农业生产为主,主产茶叶。
薛家埫 [Xuējiātǎng] 位于凤凰池村民委员会西南0.7千米。属凤凰池村八组。面积10公顷。居民7户,26人。姓氏有肖姓、谭姓、鲜姓等。主产茶叶。
野猪池 [Yězhūchí] 位于凤凰池村民委员会西南1千米。属凤凰池村二组。面积6公顷。居民6户,22人。姓氏有赵姓、刘姓等。当地主产玉米、茶叶。
易家坪 [Yìjiāpíng] 位于凤凰池村民委员会西南2.2千米。属凤凰池村二组。面积10公顷。居民2户,5人。主产茶叶。
易家埫 [Yìjiātǎng] 位于凤凰池村民委员会西南2.7千米。属凤凰池村二组。面积4公顷。居民5户,18人。主产玉米、红薯、茶叶等。
云盘垴 [Yúnpánnǎo] 位于凤凰池村民委员会东北0.8千米。属凤凰池村八组。面积8公顷。因云雾时常盘绕于垴上,故名。因地势偏僻,现无人居住,地名沿用。
张家冲 [Zhāngjiāchōng] 位于凤凰池村民委员会以东0.6千米。属凤凰池村二组。面积6公顷。居民12户,36人。姓氏有张姓、胡姓、陈姓等。聚落呈线状。居民主要种植红薯、玉米、茶叶。
张家老屋 [Zhāngjiā Lǎowū] 位于凤凰池村民委员会西南0.4千米。属凤凰池村五组。面积6公顷。居民12户,52人。姓氏有张姓、邓姓等。当地主产玉米、红薯、茶叶等。
赵家老屋 [Zhàojiā Lǎowū] 位于凤凰池村民委员会西南1千米。属凤凰池村二组。面积6公顷。居民9户,36人。姓氏以赵姓居多。农作物有玉米、红薯、茶叶等。
郑家老屋 [Zhèngjiā Lǎowū] 位于凤凰池村民委员会西南0.9千米。属凤凰池村二组。面积5公顷。居民7户,24人。姓氏多为郑姓。主产茶叶。
周家冲 [Zhōujiāchōng] 位于凤凰池村民委员会东南0.5千米。属凤凰池村六组。面积5公顷。居民17户,52人。姓氏以胡姓、张姓居多。聚落形态为环状。主产玉米、茶叶等。
朱家坳 [Zhūjiā'ào] 位于凤凰池村民委员会东南3.6千米。属凤凰池村四组。面积4公顷。居民4户,16人。
八、白家埫村
白家埫村村民委员会 [Báijiātǎng Cūn Cūnmínwěiyuánhuì] 位于聂家河镇人民政府驻地南偏西8千米,熊渡电站库区东岸。东起凤凰池村,北至王家坪村,西抵潘家湾土家族乡将军山村,南邻王家畈镇下堡村。村民委员会驻三组。属聂家河镇。面积1487公顷。居民210户,700人。下辖6个村民小组和58个居民点。清同治五年(1866)属宜都县汉洋铺,民国三十五年(1946)属汉中乡。1953年4月属聂家河区熊渡乡,1958年称聂家河公社长红大队,1981年9月更名为白家埫大队,1984年2月改称白家埫村,2001年3月,由蒿坪村、白家埫村合并为白家埫村至今。居民主要种植玉米、洋芋、红薯等。乡道丁熊路过境。
白家埫 [Báijiātǎng] 位于白家埫村民委员会西北1.2千米。属白家埫村三组。面积10公顷。居民16户,32人。姓氏以唐姓、徐姓、曹姓居多。聚落呈团状。民居多为自建砖混楼房。主产玉米及红薯。
八字岩 [Bāzìyán] 位于白家埫村民委员会西北2千米。属白家埫村三组。面积10公顷。居民5户,24人。居民以种植玉米及红薯为主。
崩天坑 [Bēngtiānkēng] 位于白家埫村民委员会东南2.5千米。属白家埫村二组。面积5公顷。居民2户,6人。相传清朝时,因地陷,一房屋陷入坑中,故名为崩天坑。主产玉米、红薯。
曹家大堰 [Cáojiā Dàyàn] 位于白家埫村民委员会东南4.7千米。属白家埫村一组。面积2公顷。居民3户,10人。主产玉米、柑橘。
曹家山 [Cáojiāshān] 位于白家埫村民委员会西南2千米。属白家埫村一、二组。面积10公顷。居民12户,48人。以曹姓居多。聚落分散。清初,曹廷瑝举家从百里洲迁居此地,故名曹家山。农产品主要有玉米、小麦及红薯。
大碾子湾 [Dàniǎnziwān] 位于白家埫村民委员会西南2千米。属白家埫村三组。面积10公顷。居民10户,36人。聚落分散。主产茶叶、玉米、红薯。
大狮子包 [Dàshīzibāo] 位于白家埫村民委员会东南4.5千米。属白家埫村五组。面积1公顷。居民2户,6人。主产茶叶、柑橘等。
观二垴 [Guānèrnǎo] 位于白家埫村民委员会西北2千米。属白家埫村五组、王家坪村六组。面积30公顷。观二垴共有两个山头,西北边山头属王家坪村,东南边山头属白家埫村。因地理位置偏僻,现已无人居住,地名沿用。
蒿坪 [Hāopíng] 位于白家埫村民委员会东北5.2千米。属白家埫村二组。面积1公顷。居民2户,10人。农作物有玉米、红薯、茶叶等。
黑冲子 [Hēichōngzi] 位于白家埫村民委员会西北0.5千米。属白家埫村三组。面积10公顷。居民8户,21人。居民主要种植茶叶、玉米及红薯等。
季家泉 [Jìjiāquán] 位于白家埫村民委员会西南3.4千米。属白家埫村三组。面积10公顷。居民2户,5人。居民主要种植茶叶、玉米、红薯。
龙洞湾 [Lóngdòngwān] 位于白家埫村民委员会东南5千米。属白家埫村六组。面积10公顷。居民2户,8人。主产玉米、红薯。
螺儿洞 [Luó rdòng] 位于白家埫村民委员会东北2千米。面积30公顷。属白家埫村五组。此地偏僻无人居住。螺儿洞天坑口径60米,深50米,底部有百年树龄的国家二级保护植物——宜昌橙野生群落。此地名由来有三种说法:一说坑内曾掉了个伢儿(当地方言孩子的意思)故称落儿洞,后来演变为螺儿洞;二说洞内曾掉进骡马,称之为落骡洞;三说因洞内多螺蛳,得名螺螺洞。
楠竹嘴 [Nánzhúzuǐ] 位于白家埫村民委员会东南4千米。属白家埫村六组。面积10公顷。居民3户,8人。居民主要种植玉米、红薯。
青林包 [Qīnglínbāo] 位于白家埫村民委员会东南5千米。属白家埫村一组。面积5公顷。居民2户,10人。居民以种植玉米、红薯为主。
苏家埫 [Sūjiātǎng] 位于白家埫村民委员会西南2.7千米。属白家埫村四组。面积10公顷。居民6户,18人。主产玉米、红薯。
土地岭 [Tǔdìlǐng] 位于白家埫村民委员会东南2千米。属白家埫村三组。面积5公顷。居民3户,10人。当地主产玉米、红薯。
窝屋场 [Wōwūchǎng] 位于白家埫村民委员会西南2.8千米。属白家埫村三组。面积8公顷。居民6户,30人。居民以种植玉米、红薯为主。
熊渡洲 [Xióngdùzhōu] 位于白家埫村民委员会西南5千米。属白家埫村一组。面积4公顷。居民2户,10人,居民主要种植玉米、红薯。
叶家埫 [Yèjiātǎng] 位于白家埫村民委员会东南5.2千米。属白家埫村六组.面积6公顷。居民5户,28人。居民主要种植玉米、红薯。
朱家冲 [Zhūjiāchōng] 位于白家埫村民委员会西南1.5千米。属白家埫村四组。面积3公顷。居民2户,8人。居民主要种植玉米、红薯等。
竹林湾 [Zhúlínwān] 位于白家埫村民委员会东北1千米,属白家埫村三组。面积2公顷。居民2户,5人。居民主要种植玉米、红薯。
聂家河镇白家埫村无人居住地名一览
续表
九、王家坪村
王家坪村村民委员会 [Wángjiāpíng Cūn Cūnmínwěiyuánhuì] 位于聂家河镇人民政府驻地东南5千米。东起丁家坪村,西至聂家河村,南起凤凰池村,北至柑子园村。村民委员会驻四组。属聂家河镇。面积1180公顷。居民282户,900人。下辖6个居民小组和48个居民点。清同治五年(1866)属汉洋铺,民国三十五年(1946)属汉中乡。1953年4月属聂家河区王坪乡,1958年10月称聂家河公社同心大队,1981年9改名为聂河镇公社寨子垴大队,1984年2月更名为寨子垴村,2001年3月由尖山村、寨子垴村、王家坪、陈家湖村四村合并为王家坪村至今。主要农作物有玉米、红薯、洋芋、小麦等,养殖有生猪和山羊。境内有清朝嘉庆年间白莲教驻军遗址寨子垴。
柏杨树湾 [Bǎiyángshùwān] 位于王家坪村民委员会东南1.7千米。属王家坪村四组。面积1公顷。因湾内生长的柏杨树而得名。因地势偏僻,现已无人居住,地名沿用。
陈河岗 [Chénhégǎng] 位于王家坪村民委员会东南1.7千米。属王家坪村三组。面积1公顷。居民1户,5人。农产品有玉米、红薯、茶叶等。
陈家湖 [Chénjiāhú] 位于王家坪村民委员会北偏西1.7千米。属王家坪村二组。面积67公顷。居民30户,120人。姓氏有肖姓、谢姓、郑姓等。聚落呈环状。主产柑橘、茶叶。
陈家梁 [Chénjiāliáng] 位于王家坪村民委员会东南2.8千米。属王家坪村三组。面积1公顷。居民2户,5人。主产茶叶、玉米等。
穿洞岩 [Chuāndòngyán] 位于王家坪村民委员会西南2.2千米。属王家坪村四组。面积7公顷。因地势偏僻,现已无人居住,地名沿用。
大埫湾 [Dàtǎngwān] 位于王家坪村民委员会东南1.9千米。属王家坪村三组。面积2公顷。因地势偏僻,现已无人居住,地名沿用。
大赵家老屋 [Dàzhàojiā Lǎowū] 位于王家坪村民委员会西北2.2千米。属王家坪村五组。面积7公顷。居民2户,8人。居民主要从事农业种植。
代家坳 [Dàijiā'ào] 位于王家坪村民委员会东南0.5千米。属王家坪村四组。面积10公顷。居民14户,40人。姓氏有张姓、代姓等。聚落呈团状。主产玉米、红薯、茶叶等。
地主坡 [Dìzhǔpō] 位于王家坪村民委员会东南2.1千米。属王家坪村四组。面积1公顷。相传此地有个财主,拥有大片土地,富甲一方,土改时划为地主,人们便称此坡为地主坡。因封山育林,现已无人居住,地名沿用。
龚家坳 [Gōngjiā'ào] 位于王家坪村民委员会东北1.5千米。属王家坪村二组。面积6公顷。居民1户,2人。主产玉米、红薯、柑橘等。
龚家垴 [Gōngjiānǎo] 位于王家坪村民委员会东北1.7千米。属王家坪村一组。面积5公顷。因地势低洼,现已无人居住,地名沿用。
古家垴 [Gǔjiānǎo] 位于王家坪村民委员会西南2千米。属王家坪村二组。面积40公顷。居民2户,8人。居民主要种植玉米、柑橘、茶叶等。
观二垴 [Guānèrnǎo] 位于王家坪村民委员会以南2千米。属王家坪村六组、白家埫村五组。面积60公顷。因两座山头之间的坳口处原有一座小道观而得名。因地理位置偏僻,现已无人居住,地名沿用。
过风坳 [Guòfēng'ào] 位于王家坪村民委员会东南1.7千米。属王家坪村三组。面积1公顷。居民2户,4人。因山坳常年通风而得名。主产茶叶。
黄家坳 [Huángjiā'ào] 位于王家坪村民委员会东南1.3千米。属王家坪村三组。面积1公顷。居民1户,2人。主产茶叶、玉米等。
黄家垴 [Huángjiānǎo] 位于王家坪村民委员会东南0.7千米。属王家坪六组。面积4公顷。居民5户,15人。主产茶叶。
黄金庄 [Huángjīnzhuāng] 位于王家坪村民委员会西北1.9千米。属王家坪村二组。面积40公顷。居民18户,70人。相传明末清初,由于战乱,从江西迁入的黄姓家族在此落户,梦想在这里淘金,故名黄金庄。主产茶叶、柑橘等。
吉二埫 [Jíèrtǎng] 位于王家坪村民委员会西北3.7千米。属王家坪村六组。面积4公顷。居民4户,18人。相传此地居住多户吉姓人家,有一个叫吉二的颇有声誉,亡故后,人们便称此地为吉二埫。主产茶叶。
江家埫 [Jiāngjiātǎng] 位于王家坪村民委员会东南5千米。属王家坪村三组。面积7公顷。居民10户,30人。姓氏有张姓、邓姓、李姓等。聚落分散。居民以种植红薯、茶叶、玉米为主。
将家坡 [Jiāngjiāpō] 位于王家坪村民委员会西南1.1千米。属王家坪五组。面积6公顷。居民2户,7人。因将姓人家定居于此而得名。居民主要种植茶叶、玉米、红薯。
叫花子湾 [Jiàohuāziwān] 位于王家坪村民委员会东南1千米。属王家坪村四组。面积1公顷。居民5户,21人。相传,清朝年间有一乞丐在此地居住,亡故后葬于湾内,故称之为叫花子湾。居民主要种植玉米、红薯、茶叶、柑橘。
金竹坑 [Jīnzhúkēng] 位于王家坪村民委员会西南1.8千米。属王家坪五组。面积4公顷,居民4户,12人,因此地多年生长有金色的竹类植物而得名。居民主要种植红薯、玉米、茶叶等。
苦李包 [Kǔlǐbāo] 位于王家坪村民委员会东南3.1千米。属王家坪村三组。面积1公顷。因种有味苦涩的李树而得名。所处位置偏僻,现已无人居住。
雷打坑 [Léidǎkēng] 位于王家坪村民委员会西北2.5千米。属王家坪五组。面积4公顷。居民5户,15人。相传为雷击后形成了一个大坑,故称之为雷打坑。主产茶叶。
龙王洞 [Lóngwángdòng] 位于王家坪村民委员会东北3千米。属王家坪村二组。面积7公顷。居民20户,70人。聚落分散。因山洞中流出的水平时清澈,雨后浑浊,人们以为里面有龙居住,故名龙王洞。主产茶叶、玉米等。
楠木坑 [Nánmùkēng] 位于王家坪村民委员会西南3千米。属王家坪村六组。面积10公顷。居民6户,16人。姓氏多为赵姓、姚姓。主产茶叶、玉米等。
牛儿岭 [Niú rlǐng] 位于王家坪村民委员会西南3.8千米。属王家坪村六组。面积10公顷。居民2户,5人。主产茶叶、玉米等。
深冲 [Shēnchōng] 位于王家坪村民委员会东南0.6千米。属王家坪村四组。面积4公顷。居民1户,2人。居民主要种植玉米、红薯。
深坑子 [Shēnkēngzi] 位于王家坪村民委员会西北2千米。属王家坪村属四组。面积1公顷。因地理位置偏僻,现已无人居住。
狮鸣坳 [Shīmíng'ào] 位于王家坪村民委员会西南2.2千米。属王家坪村四组。面积7公顷。居民3户,10人。主产柑橘、玉米、红薯。
天井湖 [Tiānjǐnghú] 位于王家坪村民委员会西南1.2千米。属王家坪村五组。面积4公顷。居民13户,32人。姓氏多为谢姓、陈姓。聚落呈团状。因该地有一方形洼地,形似天井,故名。居民以种植玉米、红薯为主。
天坑湾 [Tiānkēngwān] 位于王家坪村民委员会东南2.9千米。属王家坪村属三组。面积7公顷。因地理位置偏僻,现已无人居住。
王家坪 [Wángjiāpíng] 位于王家坪村民委员会驻地。属王家坪村四组。面积22公顷。居民12户,48人。姓氏多为李姓、曹姓。聚落呈线状。因旧时王姓居多而得名。居民以种植红薯、茶叶、玉米为主。
王母洞 [Wángmǔdòng] 位于王家坪村民委员会西北1.8千米。属王家坪村四组。面积1公顷。居民3户,6人。因此地山洞石壁上有一人像,酷似传说中的王母娘娘,故而称为王母洞。主产茶叶、玉米等。
望河垴 [Wànghénǎo] 位于王家坪村民委员会东南4.1千米。属王家坪村三组。面积1公顷。因此地举目即可望见河流而得名。因地理位置偏僻,无人居住。
屋场湾 [Wūchǎngwān] 位于王家坪村民委员会东南4.2千米。属王家坪村三组。面积1公顷。因地理位置偏僻,已无人居住。
无儿埫 [Wú értǎng] 位于王家坪村民委员会东南2.6千米。属王家坪村三组。面积7公顷。居民14户,50人。姓氏多为郑姓。聚落分散。此地曾经居住着一位孤寡老人,故称之为无儿埫。主产玉米、茶叶。
西边坡 [Xībiānpō] 位于王家坪村民委员会西北2.6千米。属王家坪村三组。面积1公顷。因地理位置偏僻,现已无人居住。
显子坑 [Xiǎnzikēng] 位于王家坪村民委员会东南3.2千米。属王家坪村五组。面积10公顷。居民6户,20人。相传石头上面有一行字,故名显字坑。时间一长,人们逐渐叫为显子坑。居民主要种植玉米、红薯、茶叶。
香草湾 [Xiāngcǎowān] 位于王家坪村民委员会东南2千米。属王家坪村三组。面积1公顷。因地理位置偏僻,现已无人居住。相传此湾里有一个水池,水池边上有块石头像一条龙,龙身上长着一窝香草,故名香草湾。
小梁岗 [Xiǎoliánggǎng] 位于王家坪村民委员会西北1千米。属王家坪村四组。面积1公顷。因地势偏僻,已无人居住。
谢家竹林 [Xièjiāzhúlín] 位于王家坪村民委员会西北1.8千米。属王家坪村一组。面积20公顷。居民21户,66人。姓氏多为谢姓、周姓。聚落呈线状。主产玉米、红薯。
哑巴岗 [Yǎbagǎng] 位于王家坪村民委员会西南2千米。属王家坪村六组。面积4公顷。山岗形状似喇叭,人们便叫喇叭岗。因与“哑巴”音近,后演变成“哑巴岗”。地理位置偏僻,现已无人居住。
淹水埫 [Yānshuǐtǎng] 位于王家坪村民委员会东南3千米。属王家坪村三组。面积1公顷。居民4户,16人。居民主要种植玉米、红薯、茶叶等。
杨家坳 [Yángjiā'ào] 位于王家坪村民委员会东南2.7千米。属王家坪村三组。面积1公顷。居民3户,12人。主产玉米、红薯。
杨柳冲 [Yángliǔchōng] 位于王家坪村民委员会东偏南3.9千米。属王家坪村属三组。面积7公顷。居民3户,8人。因山冲多杨柳树而得名。主产玉米、红薯。
姚家垴 [Yáojiānǎo] 位于王家坪村民委员会西南2.7千米。属王家坪村六组。面积4公顷。居民4户,13人。主产玉米、红薯。
寨子垴 [Zhàizinǎo] 位于王家坪村民委员会东北1.3千米。属王家坪村四组。面积30公顷。居民8户,19人。清朝嘉庆年间“白莲教”曾于山上挖战壕、筑兵寨、制火药,故名寨子垴。主产茶叶、玉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