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党群机构

第一节 党群机构

中国共产党宜都市委员会 [Zhōngguógòng chǎndǎng Yídūshì Wěiyuánhuì] 位于宜都市党政综合办公大楼内。坐落在陆城街道园林大道8号。1926年9月,中共宜都县支部成立。1927年9月,组建中共宜都县委。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先后历经了松(滋)枝(江)宜(都)中心县委、松(滋)枝(江)宜(都)五(峰)石(门)五县工作据点、江(陵)枝(江)宜(都)县委的更迭。1949年6月,再次组建中共宜都县委。1987年11月,经国务院批准,撤销宜都县,设立枝城市。1988年2月,经中共湖北省委同意,中共宜都县委改名为中共枝城市委,隶属关系不变。1998年6月,枝城市更名为宜都市;10月,中共枝城市委员会更名为中共宜都市委员会,隶属关系不变。中共宜都市委常设工作机构13个,其中工作部门7个。主要职能: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的法律、法规,对辖区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等各方面工作实行全面领导

中国共产党宜都市纪律检查委员会 [Zhōng guógòngchǎndǎngYídūshìJìlǜjiǎnchá Wěiyuánhuì] 位于宜都市党政综合办公大楼内。坐落在陆城街道园林大道8号。1950年5月,开始设立宜都县纪律检查委员会工作机构,1956年8月更名为宜都县监察委员会。其后一度中断。1978年7月恢复成立中共宜都县委纪律检查委员会。1988年1月,随撤县设市更名为中共枝城市纪律检查委员会。1993年4月,市纪委与市监察局正式合署办公。内设办公室、监察综合室、调研室、宣教室、纪检监察室、执法监察室、审理室、信访室。办公面积687.6平方米。主要职能:实行一套工作机构、两个机关名称的体制,履行党的纪律检查和政府行政监察两种职能,对市委、市政府负责,接受市委、市政府和上级纪委、监察局的双重领导。

中国共产党宜都市委办公室 [Zhōngguógòng chǎndǎng Yídūshìwěi Bàngōngshì] 位于宜都市党政综合办公大楼内。坐落在陆城街道园林大道8号。1949年7月设立为县委常设工作机构。办公面积1210.59平方米。主要职能:负责市委日常文书处理,市委全会、常委会等各种会议会务,市委领导公务活动安排,市委工作部署的调查研究、组织协调等。

中国共产党宜都市委组织部 [Zhōngguógòng chǎndǎngYídūshìwěi Zǔzhībù] 位于宜都市党政综合办公大楼内。坐落在陆城街道园林大道8号。1949年7月设立。办公面积340.85平方米。主要职能:研究和指导全市党的基层组织的建设,探索各类新的经济组织设置和活动方式;规划和实施党员教育工作,主管党员的管理和发展工作。研究和实施全市党组织制度和干部人事制度的改革,制定或参与制订组织、干部、人事工作的政策规定。掌握了解全市知识分子工作情况,参与制订知识分子政策,检查贯彻执行知识分子政策的情况;参与优秀专家和拔尖人才的管理工作,组织市管拔尖人才为宜都市经济献计献策活动。

中国共产党宜都市委宣传部 [Zhōngguógòng chǎndǎngYídūshìwěi Xuānchuánbù] 位于宜都市党政综合办公大楼内。坐落在陆城街道园林大道8号。1949年7月设立。办公面积304.9平方米。主要职能:指导全市理论学习、研究与宣传工作。引导社会舆论。指导精神产品的生产和文化市场的管理。指导、规划、部署全市思想政治工作和社会主义文明建设活动等。

中国共产党宜都市委统一战线工作部 [Zhōng guó gòngchǎndǎng Yídūshìwěi Tǒngyī zhànxiàn Gōngzuòbù] 位于宜都市党政综合办公大楼内。坐落在陆城街道园林大道8号。1954年4月设立,其后一度中断,1980年3月恢复。1990年加强非党人事工作,增设政治工作科。1991年对台办公室与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合署办公,归口统战部管理。1994年增设经济联络科。随着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统一战线工作范围有所扩大,主要包括各民主党派、无党派知名人士、党外知识分子、少数民族人士、宗教界人士、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港澳同胞、台湾同胞、台属、出国和归国留学人员、海外侨胞和归侨侨眷、原工商业者以及起义投诚的原国民党军政人员等。办公面积152.8平方米。

中国共产党宜都市委政法委员会 [Zhōngguó gòngchǎndǎng Yídūshìwěi Zhèngfǎ Wěi yuánhuì] 位于宜都市党政综合办公大楼内。坐落在陆城街道园林大道8号。1982年11月设立。1985年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办公室成立后与其合署办公,是市委领导全市政法工作的职能部门。办公面积302.65平方米。主要职能:根据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党委的部署,统一政法各部门的思想和行动;调研全市政法工作形势及全局性问题,及时为市委市政府决策提出意见和建议;按市委市政府批示具体安排部署落实一定时期的政法工作,组织、协调、指导、维护社会稳定工作;督促检查政法各部门执行党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情况,制定具体措施,严格监督政法各部门严格执法、依法行使职权,督促大案要案查处工作。

中国共产党宜都市委群众工作部 [Zhōngguó gòng chǎndǎng Yídūshìwěi Qúnzhòng Gōngzuòbù] 位于宜都市党政综合办公大楼内。坐落在陆城街道园林大道8号。1984年3月设立,初名信访办。1988年2月撤县建市后,县信访办改为中共枝城市委、枝城市人民政府信访办公室。2011年撤销中共宜都市委、市人民政府信访办公室,成立中共宜都市委群众工作部,属宜都市委工作部门。同时加挂宜都市信访局的牌子,作为市政府的工作机构,实行一个机构,两块牌子合署办公。办公面积187平方米。主要职能:负责市委、市政府群众信访工作的综合管理;开展群众工作建议征集、社情民意收集、信息调研分析工作;组织开展重大决策和政策的社会风险评估,监督检查涉及群众利益政策的贯彻落实;指导群众工作部门组织建设、理论建设、业务建设、队伍建设;负责群众信访工作,设立部门接待窗口,实行部门接访和联合接访机制。

中共宜都市委老干部局 [Zhōnggòng Yídū Shìwěi Lǎogànbùjú] 位于宜都市人民政府东北1.26千米。坐落在陆城清江大道34号。1984年3月成立中共宜都县委老干部工作局,内设办公室、安置管理科,下辖市直属机关离退休干部管理所。2003年8月休干所与老干部工作局合署办公。2009年1月更名为市委老干部局。2009年3月挂牌成立“宜都市老干部活动中心”和“宜都市老年大学”。占地面积101平方米,建筑面积506平方米。主要职能:贯彻落实党和国家关于老干部工作的方针、政策和规定,按政策规定落实老干部的政治、生活待遇,抓好尊老敬老的宣传教育,做好老干部的安置管理和服务工作等。(2018年迁至体育路)

中共宜都市委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 [Zhōng gòng Yídū Shìwěi Jīgòubiānzhì Wěi yuánhuì Bàngōngshì] 位于宜都市人民政府以北0.6千米。坐落于陆城长江大道99号。1985年4月以前,编制委员会为市委办公室内设科室,1985年4月定为政府的常设工作机构,1990年3月更名为枝城市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1996年12月更名为中共枝城市委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1998年10月改今名。2006年8月与宜都市人事局分开办公。机关内设行政编制科、事业编制科等部门。主要职能:研究拟订全市行政管理体制和机构改革的总体方案,统一管理、指导、协调全市各级行政管理体制、党政群机关各部门的职能配置、调整和机构编制工作。

宜都市党史地方志办公室 [Yídū Shì Dǎng shǐdìfāngzhì Bàngōngshì] 位于陆城街道园林大道8号,宜都市党政综合办公大楼内。1981年5月,成立中共宜都县委党史资料征集小组,下设办公室,为临时工作机构;1984年4月,中共宜都县委党史资料征集办公室改称中共宜都县委党史资料征集编研办公室;1985年1月,中共宜都县委党史资料征集编研委员会办公室被定为县委常设工作机构;1988年2月,中共宜都县委党史资料征编委员会、中共宜都县委党史资料征编委员会办公室分别更名为中共枝城市委党史资料征编委员会、中共枝城市委党史资料征编委员会办公室;1991年2月,中共枝城市委党史资料征编委员会办公室改称中共枝城市委党史办公室;1994年10月,中共枝城市委党史办公室与枝城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1981年6月设立时,作为临时机构,1986年1月定为政府常设工作机构)合并为枝城市党史地方志办公室,为市委、政府下设的双重职能机构;1998年10月更为现名。主要职能:承担上级党史、地方志部门交办的各项任务;调查、研究、编写地方党史、地方志。(2018年迁至长江大道76号)

宜都市总工会 [Yídū Shì Zǒnggōnghuì]位于宜都市党政府综合办公大楼内。坐落在陆城街道园林大道8号。宜都工会组织成立于1927年,1949年7月宜都解放随即成立了工会筹备委员会,同年下半年正式成立宜都县总工会。主要职能:调查研究,掌握职工的思想动态和工会工作的情况,及时向上级有关部门反映涉及职工利益的重要问题,提出具体意见和建议;围绕全市的中心工作,组织、动员、指导基层工会开展社会主义劳动竞赛和合理化建议等活动。

宜都市妇女联合会 [Yídū Shì Fùnǚ Lián héhuì] 位于宜都市党政综合办公大楼内。坐落在陆城街道园林大道8号。1950年9月成立宜都县民主妇女联合会。1958年1月改称为宜都县妇女联合会。1988年2月宜都县妇女联合会改称枝城市妇女联合会。1998年10月枝城市妇女联合会更名为宜都市妇女联合会。办公面积57.3平方米。主要职能:调查研究全市妇女和儿童发展情况。团结、动员妇女投身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促进全市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教育、引导广大妇女增强自尊、自信、自立、自强观念,全面提高素质,促进妇女人才成长。代表妇女参与国家和社会事务的民主管理、民主监督,贯彻男女平等的基本国策和有关妇女儿童法律、法规,保护妇女儿童的合法权益。为妇女儿童服务,加强与社会各界的联系,协调和推动社会各界为妇女儿童办实事、办好事。

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宜都市委员会 [Zhōng guógòngchǎnzhǔyì Qīngniántuán Yídū shì Wěiyuánhuì] 位于宜都市党政综合办公大楼内。坐落在陆城街道园林大道8号。1927年3月,共青团宜都县委成立。以后经历松(滋)枝(江)宜(都)委员会和中国青年救国团宜都分团的变化。1948年3月建立共青团宜都县委。1950年9月成立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宜都县工作委员会(简称青年团宜都县工委)。1953年3月正式成立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宜都县委员会(简称青年团宜都县委)。1957年5月更名为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宜都县委员会(简称共青团宜都县委)。1988年2月共青团宜都县委改称共青团枝城市委。1998年10月共青团枝城市委更名为共青团宜都市委。办公面积57.3平方米。主要职能:领导全市共青团工作、少先队工作;指导全市青少年社会团体工作。调查青少年思想动态和青年工作状况,研究青年运动、青少年工作理论、青少年思想教育、青少年事业发展问题,为市委、市政府决策提供依据。组织全市团员青年在经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中发挥生力军和突击队作用。负责指导并组织全市青少年的思想理论教育,宣传文化活动和活动阵地建设,培养、选拔、表彰并推荐优秀青年。

宜都市工商业联合会 [Yídū Shì Gōngshāngyè Liánhéhuì] 位于宜都市人民政府东北0.8千米。坐落在陆城长江大道58号宜都市科学技术馆内。1953年3月宜都县工商联组织正式成立。1988年2月宜都县工商联更名为枝城市工商联。1998年10月枝城市工商业联合会更名为宜都市工商业联合会。宜都市工商业联合会和市总商会实行“一套班子,两块牌子”的运行体制。主要职能:开展工商专业培训,帮助会员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生产技术和产品质量。组织会员举办和参加各种对内对外展销会、交易会,组织会员外出进行商务活动,帮助会员开拓国内、国际市场。做好与外地工商社团及工商经济界人士的联系工作,促进经济、技术和贸易合作,协助引进资金、技术、人才。

宜都市科学技术协会 [Yídū Shì Kēxuéjì shù Xiéhuì] 位于宜都市人民政府东北0.8千米。坐落在陆城长江大道58号宜都市科学技术馆内。1956年宜都县科学技术普及协会成立,1960年1月,改称宜都县科学技术协会。其后一度中断。1979年恢复宜都县科学技术协会,与县科委合署办公。1987年11月独立建制。1988年2宜都县科学技术协会改称枝城市科学技术协会。1998年10月更名为宜都市科协技术协会。占地面积3515平方米,建筑面积2844平方米。主要职能:向公众普及科技知识,引导公众同邪教、封建迷信和伪科学作斗争。大力开展学术交流活动,组织全市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评选奖励活动。开展青少年科普教育活动。管理所属的全市性学会、协会、研究会工作,对乡、镇、街道科协工作进行业务指导。

宜都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Yídū Shì Wénxuéyìshùjiè Liánhéhuì] 位于宜都市人民政府东北0.8千米。坐落在陆城长江大道58号宜都市科学技术馆内。1990年5月协商成立枝城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1998年10月枝城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更名为宜都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要职能:通过开展文艺创作、理论研究、学术讨论、文艺活动等,使文艺自觉服从全党工作大局,更好地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服务于经济建设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承担全市文艺界需要统筹协调的事宜,负责全市各文艺社团资格审查、队伍发展和管理的职责;积极推动并加强全市文艺工作者的团结,增进文艺工作者之间的友谊;广泛开展文学艺术交流活动,不断提高文艺水平,丰富人民群众文化生活。

宜都市残疾人联合会 [Yídū Shì Cánjírén Liánhéhuì] 位于宜都市人民政府东北1.5千米。坐落在陆城城乡路128号。1989年4月宜都市编委发文组建枝城市残疾人联合会,由市民政局代管,计划单列。1998年10月更名为宜都市残疾人联合会。占地面积845平方米,建筑面积1692平方米。主要职能:开展残疾人康复、教育、劳动就业及文化、体育用品用具供应服务;沟通政府、社会与残疾人之间的联系,动员社会理解、关心、帮助残疾人;协助政府研究、制定和实施残疾人事业的政策,规划和计划残疾人预防工作。

中共宜都市委党校 [Zhōnggòng Yídū Shì wěi Dǎngxiào] 位于宜都市人民政府西北1.9千米。坐落在陆城纺织路186号。1959年11月成立,2012年5月由原址陆城滨江大道63号整体搬迁至现址。占地面积6667平方米,建筑面积6000平方米。主要职能:培训副科级干部、股级干部、其他党员干部;轮训农村党支部书记、村主任级干部;培训市、乡镇和村办重点企业党组织负责人和厂长、经理;与有关部门配合,对各级在职干部和后备干部进行学历补偿教育;与有关部门配合,开展对副科级以下公务员晋升职务、新录用人员、专门业务和更新知识培训;负责对全市乡镇党校的业务指导工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