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后记

编后记

编纂《宜都市地名志》是宜都市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成果转化的一项重要工作。宜都市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工作于2014年12月启动,2015年9月召开全市动员大会,印发了《宜都市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工作实施方案》《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成立宜都市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领导小组及成员单位职责分工的通知》。随后,市普查办组织市直、乡(镇、街道)、村工作专班,在全市开展了地名的调查、登记、汇总、审核、入库工作。2017年4月,宜都市地名普查工作通过了省级检查验收。

《宜都市地名志》是以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成果数据为基础而形成的,是集体劳动成果和智慧结晶,体现了“政府主导、民政牵头、部门配合、乡镇主体、专家把关、公司协作”的要求。市地名普查办覃万科、苏伟、陈石、陈涛、王缅、罗德兵、艾常华、台传英、胡雨虹、张莹、王心艳等精心谋划、统筹协调,确保了地名普查及成果转化工作的顺利进行。各乡、镇、街道、矿区的民政办负责人以及村、社区普查员做了大量细致的基础性工作。市乡两级都延请了专家组进行协助把关。乡级专家组的主要负责人是:红花套镇李发达、高坝洲镇廖新远、姚家店镇陈泽绪、五眼泉镇刘汉成、聂家河镇黄孝益、潘家湾土家族乡肖明典、王家畈镇黄家贵和潘东堂、松木坪镇向光松和彭泽海、枝城镇邓绍本和朱发明、陆城街道李志荣。参与资料搜集、地名普查登记的市级专家组成员有:刘传森、邓永胜、贺昌林。参与地名普查登记表审核的市级专家组成员有:赵有贵、李光春、贺昌林、邓绍本、刘汉成、李志荣、朱发明。武汉数码四维测量科技有限公司宜都项目负责人余洁、邓静晶,公司技术总监李明鸽等为我市地名普查提供了技术支持。

2017年9月,湖北省第二次地名普查领导小组印发《湖北省县市区地名志编纂规范》,我市启动《宜都市地名志》编纂工作。编纂工作以地名普查成果《地名普查登记表》的内容为基础,以志书体例结构为主体构架,以省颁发的《湖北省县市区地名志编纂规范》为操作蓝本,历时半年,形成初稿。参与《宜都市地名志》编纂的成员有:赵有贵、邓静晶、宋一平、李志荣、叶绍继、曹绪勇。初稿形成之后,为力保书稿内容真实、数据准确、覆盖全面,2018年4月,宜都市地名普查办公室又将《宜都市地名志》词条初稿反馈给乡镇街道和有关部门,由各乡镇街道和有关部门审核确认,签章上报。市交通运输局赵小明和孙昌胜、市水利局向婷参与了相关地名词条的审核校对工作。

《宜都市地名志》在编纂过程中,得到了市史志办、市档案局以及市民间文艺家协会、市摄影家协会的大力支持,在此一并致谢。《宜都市地名志》内容浩繁、涉及面广、专业性强,由于现成资料匮乏不足,调研数据甄别量大,加之水平所限,疏漏和错误在所难免,敬请读者批评指正。

2018年8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