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民委员会、居民点
一、长岭岗
长岭岗村村民委员会 [Chánglǐnggǎng Cūn Cūnmínwěiyuánhuì] 位于姚家店镇人民政府驻地以南2.8千米。东连枫相树村,西接黄莲头村,南靠枝城镇全心畈村,北邻姚家店村。村民委员会驻一组。属姚家店镇。面积490公顷。居民630户,2070人。下辖5个村民小组和24个居民点。地属丘陵岗地,因山岭长数里,故称“长岭岗”。清同治五年(1866)属枝江一都,民国三十五年(1946)属枝江县丹阳乡第八保,1953年4月属枝江县幺店乡,1955年2月划入宜都县属姚店区守家乡,1958年10月称姚店公社五星大队,1981年9月改名为长岭岗大队,1984年2月改称为长岭岗村,2001年3月由长岭岗村、军民桥村合并为长岭岗村。民居多为砖混楼房。居民主要种植玉米、红薯、柑橘。望全乡道穿村而过。
艾家店 [àijiādiàn] 位于长岭岗村民委员会以北1千米。属长岭岗村一组。面积11公顷。居民16户,90人。姓氏有艾、王、张姓。聚落呈线状。居民主要从事柑橘种植,生猪、水产养殖及外出务工。
百草坝子 [Bǎicǎobàzi] 位于长岭岗村民委员会以南1.8千米。属长岭岗村四组。面积1公顷。居民2户,8人。在茔山坡下,有个平坝,相传百草丛生,草丛遍地。因此取名“百草坝子”。居民主要从事柑橘种植,生猪和水产养殖。
曹家大院 [Cáojiādàyuàn] 位于长岭岗村民委员会以东0.6千米。属长岭岗村一组。面积10公顷。居民15户,65人。姓氏有曹、艾、刘姓等。清朝年间,曹家大堰是一数十米见方的堰塘,堰塘里鱼虾成群,水清见底。堰塘旁边住着一家曹姓大户,乐善好施,每天煮一大锅稀饭帮助穷人。附近住着一个恶霸,因整天算计着曹老善人的万贯家产,后一把火烧了曹家,那口煮稀饭的大锅落到大院门口前的堰塘里,人们为了纪念曹老善人,称此地为“曹家大院”。居民主要从事柑橘种植,生猪、水产养殖和外出务工。
大邓家嘴 [Dàdèngjiāzuǐ] 位于长岭岗村民委员会以南1.2千米。属长岭岗村三组。面积50公顷。居民32户,110人。姓氏有邓、刘、尤姓等。聚落形态呈线状。居民主要从事柑橘种植,生猪、水产养殖和外出务工。
大路坡 [Dàlùpō] 位于长岭岗村民委员会以南1.8千米。属长岭岗村四组。面积3公顷。居民2户,8人。以前此地是松木坪、王家畈商贩去陆城的大路,翻过这个坡,穿过长岭岗,就到了宜都陆城,故名“大路坡”。居民主要从事柑橘种植,生猪、水产养殖和外出务工。
碉堡垴 [Diāobǎonǎo] 位于长岭岗村民委员会以南1千米。属长岭岗村四组。面积1公顷。居民1户,4人。抗战时期,抗日军民在山上修建碉堡战壕等作战工事抵抗日寇。后来,此地就被人称为碉堡垴。居民主要从事柑橘种植,生猪、水产养殖和外出务工。
风坡垴 [Fēngpōnǎo] 位于长岭岗村民委员会以西0.2千米。面积10公顷。居民5户,19人。因此地地势较高,四周平地,一年四季不论什么风向都能吹到这里,故得名“风坡垴”。属长岭岗村一组。居民主要种植柑橘、玉米及红红薯。
干堰湾 [Gānyànwān] 位于长岭岗村民委员会以北1千米。面积15公顷。居民8户,32人。姓氏有刘、胡等姓。因堰塘渗漏装不住水,人们称为“干堰湾”。属长岭岗村一组。居民主要种植柑橘、玉米及红薯。
黑士湾 [Hēishìwān] 位于长岭岗村民委员会以西0.1千米。属长岭岗村一组。面积10公顷。居民6户,25人。姓氏有刘、陈、余等姓。据传解放前,曾有人在此看见老虎,受到惊吓致死,故叫“嚇死湾”,后雅化为黑士湾。居民主要从事柑橘种植,生猪、水产养殖和外出务工。
黑岩子 [Hēiyánzi] 位于长岭岗村民委会以南1千米。属长岭岗村三组。面积30公顷。居民14户,39人。聚落呈散状分布。这里原是一道数十米宽的池洋河,河水清澈,河两边的人们安居乐业。后来河水逐渐下落,露出黑色的岩石,如同一堵厚厚的墙守卫这里的百姓。因此,人们俗称“黑岩子”。居民主要从事柑橘种植,生猪、水产养殖及外出务工。
金家垴 [Jīnjiānǎo] 位于长岭岗村民委员会以东1.5千米。属长岭岗村五组。面积20公顷。居民20户,68人。姓氏有金、谭、潘等姓。聚落呈散状。居民主要从事柑橘种植,生猪、水产养殖和外出务工。
军民桥 [Jūnmínqiáo] 位于长岭岗村民委员会西南2千米。属长岭岗村五组。面积10公顷。居民14户,30人。姓氏有曹、陈、邓等姓。聚落呈散状。因桥梁名称而得名。据《宜都县志》清同治版地图,横碛中铺载有“军民桥”地名。居民主要从事柑橘种植,生猪、水产养殖和外出务工。
坑儿垴 [Kēng rnǎo] 位于长岭岗村民委员会以西1.5千米。属长岭岗村二组。面积20公顷。居民20户,84人。姓氏有段、李、吴等姓。聚落分散。因山顶中间有个长几十米,宽六七米的大坑,既蓄不住水,又杂草丛生,无法耕种。后人称此处为“坑儿垴”。居民主要从事柑橘种植,生猪、水产养殖及外出务工。
老槽坊 [Lǎocáofáng] 位于长岭岗村民委员会东南1.2千米。属长岭岗村五组。面积20公顷。居民12户,50人。姓氏有曹、胡、陈等姓。清代,这里有一家酿酒作坊,经营持久,故称“老槽坊”。居民主要从事柑橘种植,生猪和水产养殖。
庙嘴 [Miàozuǐ] 位于长岭岗村民委员会以南1.5千米。属长岭岗村四组。面积10公顷。居民4户,17人。因山坡上原有一庙,人们称庙前的山嘴为“庙嘴”。居民主要从事柑橘种植及外出务工。
牌坊垴 [Pái窑fangnǎo] 位于长岭岗村民委员会以西1.2千米。属长岭岗村三组。面积20公顷。居民10户,35人。清朝末期,当地住着袁姓大户人家,整个家族乐善好施,得到众乡亲的尊敬和爱戴。袁家人去世后,后人为纪念他,在袁家屋后的山上立了一个功德牌坊。后来此山就叫牌坊垴。居民主要从事柑橘种植及外出务工。
辽叶湾 [Liáoyèwān] 位于长岭岗村民委员会东北1.5千米。属长岭岗村五组。面积10公顷。居民12户,38人。聚落分散。因山坡多箬叶,方言称为辽叶。可用来编织斗笠,故名辽叶湾。居民主要从事柑橘种植。
十里沟 [Shílǐgōu] 位于长岭岗村民委员会西南1千米。属长岭岗村五组。面积50公顷。居民128户,354人。姓氏有陈、王、余等姓。聚落形态呈线状。因起伏不断的丘陵山坡形成近十里长的山冲,因此叫十里沟。居民主要从事柑橘、茶叶种植及外出务工。
守家冲 [Shǒujiāchōng] 位于长岭岗村民委员会东南1千米。属长岭岗村五组。面积80公顷。居民88户,246人。姓氏有王、张、江、谭等姓。聚落形态呈线状。清朝年间,来了位十分善良的江西人,名叫守家福。自从他在这个地方住下后,与邻里乡亲和睦相处,真诚待人。后因抵抗红岩子一方的一个恶霸,守家福命丧黄泉。人们为他立了一块碑,刻上“守家福”的名字,后此地得名“守家冲”。居民主要从事柑橘种植及外出务工。
团坡垴 [Tuánpōnǎo] 位于长岭岗村民委员会以西0.2千米。属长岭岗村一组。面积30公顷。居民5户,21人。因山坡三面环水,坡势为圆形,故名团坡垴。居民主要从事柑橘种植及外出务工。
王家老屋 [Wángjiālǎowū] 位于长岭岗村民委员会以东1.2千米。属长岭岗村五组。面积20公顷。居民15户,62人。姓氏有王、江、张等姓。清朝期间,王氏大户曾有房屋数百间,农田百亩,故称“王家老屋”。居民主要种植茶叶、玉米及红薯。
茔山坡 [Yíngshānpō] 位于长岭岗村民委员会以南2千米。属长岭岗村四组。面积30公顷。居民30户,110人。姓氏有李、张、向等姓。抗战时期,遇难者尸体都安葬在这里,一到晚上,磷火到处可见,似萤火虫飞舞,故称茔山坡。居民主要种植柑橘、玉米、红薯等。
尤家大垱 [Yóujiādàdàng] 位于长岭岗村民委员会以东0.8千米。属长岭岗村一组。面积20公顷。居民10户,35人。姓氏有尤、刘等。居民主要种植柑橘、玉米、红薯。
禹家湾 [Yǔjiāwān] 位于长岭岗村民委员会以南0.2米。属长岭岗村一组。面积12公顷。居民10户,35人。姓氏有刘、王、邓姓。居民主要种植柑橘、玉米、红薯。
二、枫相树村
枫相树村村民委员会 [Fēngxiāngshù Cūn Cūnmínwěiyuánhuì] 位于姚家店镇人民政府驻地南偏东2.2千米,东邻陆城街道十里铺村,西接长岭岗村,南抵枝城镇洋津畈村,北接姚家店村。村民委员会驻三组。属姚家店镇。总面积522公顷。居民678户,2820人,姓氏有李、邓、曹、刘、潘等姓。下辖5个村民小组及28个居民点。相传民国年间,此地有棵两人合抱枫相树,由此得名,并沿用至今。清同治五年(1866)属宜都县横碛中铺,民国三十五年(1946)属莲花乡,1953年4月属姚店区翠峰乡,1958年10月称姚店公社合心大队,1981年9月改名为枫相树大队,1984年2月改名为枫相树村,2001年3月由枫相树村、龙潭冲村合并为姚家店乡枫相树村,2009年4月改属姚家店镇。民居多为砖混楼房。居民主要种植水稻、小麦、玉米、红薯、柑橘、茶叶,生猪为村主导产业。2012年7月获湖北省民兵工作先进单位。主要驻域企业有宏祥实业有限公司等。宜华一级公路穿越全村。
枫相树 [Fēngxiāngshù] 位于枫相树村民委员会偏西1千米。属枫相树村三组。面积2.5公顷。居民12户,35人。聚落呈团状。相传民国年间,有棵树形高大需两人合抱的枫相树,有李姓人家在树下开槽坊熬酒,后来树被砍伐,地名沿用。主要农作物有水稻、玉米、红薯、柑橘和茶叶。
白石坡 [Báishípō] 位于枫相树村民委员会西南1.3千米。属枫相树村一组。面积3.3公顷。居民5户,18人。聚落呈条状分布。因此坡白色石头居多而得名。居民主要种植柑橘、水稻、玉米。
曹家冲 [Cáojiāchōng] 位于枫相树村民委员会以南1千米。属枫相树村二组。面积5公顷。居民18户,60人。姓氏有曹、潘、金等姓。居民主要种植水稻、柑橘及玉米。
大堰湾 [Dàyànwān] 位于枫相树村民委员会西南2千米。属枫相树村一组。面积1公顷。居民2户,5人。居民主要种植水稻、玉米、红薯、柑橘、茶叶。
邓家老屋 [Dèngjiālǎowū] 位于枫相树村民委员会东南1.5千米。属枫相树村四组。面积5公顷。居民18户,68人。姓氏多为邓姓。聚落呈团状分布。主要农作物有水稻、玉米、红薯、柑橘、茶叶。
东浑水堰 [Dōnghúnshuǐyàn] 位于枫相树村民委员会西南1千米。属枫相树村三组。面积4公顷。居民10户,38人。姓氏有谢、李、徐等姓。居民主要种植水稻、小麦、玉米、红薯、柑橘。
洞坡 [Dòngpō] 位于枫相树村民委员会西南2.5千米。属枫相树村一组。面积6公顷。居民1户,3人。居民主要种植水稻、玉米、红薯、柑橘、茶叶。
柑橘园 [Gānjúyuán] 位于枫相树村民委员会西北2千米。属枫相树村四组。面积5公顷。居民10户,40人。因当地种植的柑橘树而得名。居民主要种植柑橘、茶叶。
核桃树 [Hétaoshù] 位于枫相树村民委员会东北0.8千米。属枫相树村二组。面积6公顷。居民28户,75人。姓氏有曹、金、潘等姓。聚落呈团状。因红东公路旁原生长有一棵高大的核桃树,往返宜都、枝城的行人常在此等车歇脚纳凉,故名。居民种植水稻、玉米、红薯、柑橘、茶叶。
金家冲 [Jīnjiāchōng] 位于枫相树村民委员会以南1.5千米。属枫相树村二组。面积2公顷。居民11户,35人。姓氏有金、曹等姓。聚落形态为散状。居民种植水稻、玉米、红薯、柑橘、茶叶。
李家巷子 [Lǐjiāxiàngzi] 位于枫相树村民委员会东北1.2千米。属枫相树村五组。面积2公顷。居民30户,115人。姓氏有高、李等姓。居民种植水稻、玉米、红薯、柑橘、茶叶。
栗林子 [Lìlínzi] 位于枫相树村民委员会西南2.8千米。属枫相树村一组。面积3公顷。居民2户,8人。因种植的栗子树而得名。居民种植水稻、玉米、红薯、柑橘、茶叶。
龙潭冲 [Lóngtánchōng] 位于枫相树村民委员会西南2.3千米。属枫相树村一组。面积7公顷。居民35户,95人。姓氏有谢、曹等姓。有一水潭,常年不涸,与之相对十米左右的地方有块酷似龙头的石头,龙头与水潭遥望,故名龙潭,所在山冲为龙潭冲。居民种植水稻、玉米、红薯、柑橘、茶叶。
麻雀垴 [Máquènǎo] 位于枫相树村民委员会西北0.8千米。属枫相树村三组。面积2公顷。居民20户,76人。姓氏有李、杨、刘等姓。因山垴多麻雀而得名。居民种植水稻、玉米、红薯、柑橘、茶叶。
蚂蟥冲 [Mǎhuángchōng] 位于枫相树村民委员会西南0.8千米。属枫相树村一组。面积3公顷。现无人居住,地名沿用。
潘家冲 [Pānjiāchōng] 位于枫相树村民委员会以南1千米。属枫相树村二组。面积5公顷。居民30户,102人。姓氏有潘、刘等姓。聚落呈线状分布。居民种植水稻、玉米、红薯、柑橘、茶叶。
三不管 [Sānbùguǎn] 位于枫相树村民委员会西南1千米。属枫相树村一组。面积2公顷。现无人居住,地名沿用。该地是原枝江和宜都两县交界之地,俗称三不管。
十塌天坑 [Shítàtiānkēng] 位于枫相树村民委员会西南2.1千米。属枫相树村二组。面积2公顷。居民3户,12人。因地表塌陷,方圆500米内有多个天坑,故名。居民主要种植柑橘、玉米、红薯。
水獭溪 [Shuǐtǎxī] 位于枫相树村民委员会西北2.5千米。属枫相树村四组。面积3公顷。居民15户,50人。姓氏有邓、刘、张等姓。因溪沟有水獭而得名。居民种植水稻、玉米、红薯、柑橘、茶叶。
汤家老屋 [Tāngjiālǎowū] 位于枫相树村民委员会以西0.5千米。属枫相树村三组。面积20公顷。居民17户,59人。姓氏汤姓居多。居民主种植水稻、玉米、红薯、柑橘、茶叶。
土狗子湾 [Tǔgǒuziwān] 位于枫相树村民委员会西南1.8千米。属枫相树村一组。面积1公顷。因地势偏僻,现无人居住,地名沿用。
王家冲 [Wángjiāchōng] 位于枫相树村民委员会以南0.5千米。属枫相树村二组。面积3公顷。居民8户,23人。居民种植水稻、玉米、红薯、柑橘、茶叶。
王家坡 [Wángjiāpō] 位于枫相树村民委员会以南1千米。属枫相树村二组。面积1公顷。居民6户,20人。姓氏有王、曹等姓。因王姓家族在此坡居住而得名。居民种植水稻、玉米、红薯、柑橘、茶叶。
王家嘴 [Wángjiāzuǐ] 位于枫相树村民委员会东北0.2千米。属枫相树村三组。面积1公顷。居民7户,25人。姓氏为王姓居多。居民种植水稻、玉米、红薯、柑橘、茶叶。
乌龟垴 [Wūguīnǎo] 位于枫相树村民委员会西南2千米。属枫相树村一组。面积1公顷。居民1户,3人。因地形像乌龟而得名。居民种植水稻、玉米、红薯、柑橘、茶叶。
鸦聒垴 [Yāguōnǎo] 位于枫相树村民委员会以南2千米。属枫相树村一组。面积13公顷。因地势偏僻,现无人居住,地名沿用。山头较高,常有乌鸦在此筑巢栖息,聒噪烦人,故名。
腰店子 [Yāodiànzi] 位于枫相树村民委员会以南1千米。属枫相树村二组。面积5公顷。居民30户,105人。姓氏有曹、梁、谢等姓。聚落呈条状分布。地处陆城和枝城中间地段,曾开设有店铺,故名。居民种植水稻、玉米、红薯、柑橘、茶叶。
姚家湾 [Yáojiāwān] 位于枫相树村民委员会西南0.3千米。属枫相树村三组。面积4公顷。居民8户,75人。姓氏有姚、刘等姓。居民种植水稻、玉米、红薯、柑橘、茶叶。
三、过路滩村
过路滩村村民委员会 [Guòlùtān Cūn Cūn mínwěiyuánhuì] 位于姚家店镇人民政府驻地西偏北3.5千米。东接莲花堰村,西临渔洋河,南接黄莲头村,北抵莲花堰村。村民委员会驻一组。属姚家店镇。面积477公顷。居民949户,2450人。下辖5个村民小组及25个居民点。相传明朝末年,一支义军在一位杨姓将军率领下,从宜都到五峰,路过此地,发现渔洋河边一沙滩延伸到河心,即命士兵扎筏,借助沙滩强行过河。故而得名过路滩。清同治五年(1866)属宜都县莲花铺,民国三十五年(1946)属莲花乡,1953年4月属姚店区过路滩乡,1958年10月称姚店公社红阳大队,1981年9月改名为过路滩大队,1984年2月改名为过路滩村,2001年3月朱家岗村、木梓岭村并入,2009年4月改属姚家店镇。2014年6月村民委员会办公场所由过路滩迁至百亩桥新址。主要农作物有水稻、玉米、红薯等,果木有柑橘等。陆渔一级公路及宜岳高速贯穿过境。
百亩桥 [Bǎimǔqiáo] 位于过路滩村民委员会所在地。属过路滩村一组。面积16公顷。居民8户,30人。带状聚落。因此区域有一条大沟经过,人们为方便出行,便在沟上架了一座柏木桥,起初得名柏木桥,后来因沟两边有上百亩良田,故而演变成百亩桥。居民主要从事柑橘种植。
曹家台子 [Cáojiātáizi] 位于过路滩村民委员会以北0.8千米。属过路滩村二组。面积2公顷。居民4户,13人。民国时期,一位姓曹人在外地经商赚了钱,回乡置办田地,兴家创业,在渔洋河旁低洼处填土垒台,在台子上修建住宅,故名曹家台子。居民主要从事柑橘种植及外出务工。
大曹家湾 [Dàcáojiāwān] 位于过路滩村民委员会以西2.1千米。属过路滩村四组。面积3公顷。居民20户,62人。姓氏有曹、戈、邹等姓。带状聚落。居民主要从事玉米、红薯种植及外出务工。
邓家湾 [Dèngjiāwān] 位于过路滩村民委员会西南1.8千米。属过路滩村四组。面积2公顷。居民4户,12人。居民主要种植玉米、红薯及外出务工。
儿湾 [rwān] 位于过路滩村民委员会以西0.8千米。属过路滩村二组。面积1.5公顷。居民5户,14人。相传,当地有一个小庙,婚后男女必往祭拜,以求儿孙满堂,故名儿湾。居民主要种植玉米、红薯。
何家湾 [Héjiāwān] 位于过路滩村民委员会以西3千米。属过路滩村五组。面积16公顷。居民10户,30人。因湾内大部分农田属于何姓大户,故名何家湾。居民主要种植水稻、玉米、红薯、柑橘。
红花井湾 [Hónghuājǐngwān] 位于过路滩村民委员会西南2.2千米。属过路滩村四组。面积2公顷。居民4户,14人。此地曾有一井水,每年春天,井边稻田红花苕子开满红花,故名。居民主要种植水稻、玉米、红薯、柑橘。
花果山 [Huāguǒshān] 位于过路滩村民委员会西南2.2千米。属过路滩村四组。面积4公顷。居民7户,22人。20世纪60年代,此地发展大片果树,以柑橘为主,春季花开满山,秋季硕果累累,故而得名花果山。居民主要种植柑橘。
獾子洞 [Huānzidòng] 位于过路滩村民委员会西南1.1千米。属过路滩村三组。面积2公顷。居民2户,9人。因该地有很多猪獾、狗獾出入,打洞栖身,人们便称为獾子洞。居民主要种植玉米、红薯。
江家湾 [Jiāngjiāwān] 位于过路滩村民委员会西北0.8千米。属过路滩村二组。面积3公顷。居民20户,58人。姓氏有江、熊、胡等姓。据《江氏族谱》记载,明洪武二年,江英才由江西吉水县之铁厂湾大栗树率眷西上卜地,于宜邑之江家棚挽草为记,创业繁衍,是为江氏在今宜都之始祖。嗣后,江氏家族开枝散叶,一支迁入江家湾,江家湾因此得名。居民主要种植柑橘。
罗家垴 [Luójiānǎo] 位于过路滩村民委员会以西1千米。属过路滩村二组。面积6公顷。居民30户,102人。姓氏以罗、江、周姓居多。团状聚落。早年间,此山垴上居民众多,而以罗姓为最,且产业较大,故而得名罗家垴。居民主要种植柑橘。
庙儿坡 [Miàoérpō] 位于过路滩村民委员会西北0.8千米。属过路滩村一组。面积5公顷。居民10户,35人。姓氏有张、吴、熊等姓。清朝年间,山坡上建有一座土地庙,故名庙儿坡。居民主要种植柑橘。
木梓岭 [Mùzǐlǐng] 位于过路滩村民委员会以西2.6千米。是原木梓岭村民委员会所在地。属过路滩村五组。面积8公顷。居民10户,40人。姓氏主要有李、袁等,聚落呈带状。因山岭盛产木梓树,故称为木梓岭。居民主要种植玉米、红薯、柑橘。
墓坡 [Mùpō] 位于过路滩村民委员会西南1.6千米。属过路滩村三组。面积1.5公顷。居民2户,7人。此山包上有一深坑,相传清朝,有个受伤的大人物相中该地,欲在此修建墓地。但不知何故,工程半途而废,留下深坑至今,故而得名墓坡。居民主要种植柑橘。
圈子垴 [Quānzinǎo] 位于过路滩村民委员会以西1.5千米。属过路滩村三组。面积1.5公顷。居民10户,30人。居民主要种植玉米、红薯。
泉水冲 [Quánshuǐchōng] 位于过路滩村民委员会西2.5千米。属过路滩村五组。面积6公顷。居民10户,34人。带状聚落。居民主要种植柑橘和玉米。
蛇山 [Shéshān] 位于过路滩村民委员会以北0.2千米。属过路滩村一组。面积1公顷。居民20户,65人。团状聚落。因山包上杂草丛生,常有蛇出没,故而得名蛇山。后因烧砖瓦取土,山头现已消失。居民主要种植水稻、玉米、红薯、柑橘。
双木桥 [Shuāngmùqiáo] 位于过路滩村民委员会西北1.8千米。属过路滩村三组。面积4公顷。居民10户,30人。相传很久以前,溪边住着一户张姓人家,养有一女,取名张翠莲,与一位叫王程的公子相遇并相爱。成婚当天,两人化成一团青烟飘到小溪边,形成一座小桥,以方便人们出行。人们感念这对恋人,将此桥名为“程莲桥”。因桥用两根木头搭建,后演变成“双木桥”。居民主要种植水稻、玉米、红薯、柑橘。
吴家冲 [Wújiāchōng] 位于过路滩村民委员会西南1.6千米。属过路滩村三组。面积20公顷。居民6户,20人。居民主要种植水稻、玉米、红薯、柑橘。
香客岩 [Xiāngkèyán] 位于过路滩村民委员会西南4.5千米。属过路滩村五组。原木梓岭村民委员会驻地。面积28公顷。居民10户,32人。姓氏有李、万、胡等姓。相传,原去梁山拜佛烧香客人在此乘船过河,有一岩石可供歇息等渡,亦可避雨,故名香客岩。居民主要种植水稻、玉米、红薯、柑橘。
肖家垴 [Xiāojiānǎo] 位于过路滩村民委员会以西1千米。属过路滩村一组。面积1.5公顷。居民9户,30人。团状聚落。居民从事农业生产及外出务工,农作物有玉米、红薯。
杨溪坳 [Yángxī'ào] 位于过路滩村民委员会西北1.5千米。属过路滩村三组。面积8公顷。居民40户,125人。姓氏有吴、袁、李等。聚落呈带状。因一位姓杨的将军领兵驻扎于山坳口,与敌军交战获大胜,将士们极为兴奋,便挥舞军旗庆贺胜利,故而得名扬旗坳,后因谐音演变为杨溪坳。居民主要种植柑橘。
周家嘴 [Zhōujiāzuǐ] 位于过路滩村民委员会以北0.5千米。属过路滩村一组。面积3公顷。居民31户,104人。姓氏有周、熊、吴等姓。聚落呈团状。因姓氏和地形特征而得名。居民主要种植柑橘、茶叶。
朱家岗 [Zhūjiāgǎng] 位于过路滩村民委员会西北0.2千米。属过路滩村一组。原朱家岗村民委员会所在地。面积8公顷。居民50户,170人。聚落呈带状。因岗上居住户以朱姓居多,故名朱家岗。居民主要种植柑橘。
邹家冲 [Zōujiāchōng] 位于过路滩村民委员会以西1.8千米。属过路滩村四组。面积3公顷。居民30户,98人。居民姓氏有邹、曹、李姓等。聚落呈带状。居民主要种植柑橘、茶叶。
四、黄莲头村
黄莲头村村民委员会 [Huángliántóu Cūn Cūnmínwěiyuánhuì] 位于姚家店镇人民政府驻地西南3.3千米。东邻长岭岗村、姚家店村,南接新桥河村、油榨坪村,西抵张家冲村,北连姚家店村、过路滩村。村民委员会驻二组。属姚家店镇。面积989公顷。居民856户,2840人。姓氏有高、白、周、吴、李等姓。下辖6个村民小组和24个居民点。因旧时土地贫瘠,居民生活清苦,故以黄连相喻,称为黄连头。以曾名青莲大队之故,演变为黄莲头。清同治五年(1866)属宜都县莲花铺,民国三十五年(1946)为莲花乡第六保,1953年4月属姚店区醒狮乡,1958年10月改名为姚店公社青莲大队,1981年9月改名为黄莲头大队,1984年2月改名为黄莲头村,2001年3月长冲村、石龙溪村并入,2009年4月改属姚家店镇。主产水稻、小麦、玉米、红薯。已形成柑橘、茶叶、生猪、花卉苗木四大主导产业。地质属喀斯特地貌,香客岩库区为宜都市重要风景区之一。民居多为砖混结构楼房。村级公路全部硬化,224县道过境3公里,宜岳高速横贯全村。村内建有达标卫生室、图书室、文体娱乐室和群众文化活动中心。2013年获湖北省卫生村称号。
白家冲 [Báijiāchōng] 位于黄莲头村民委员会西南1千米。属黄莲头村四组。面积9公顷。居民10户,35人。主要姓氏有白、李、聂等姓。环状聚落。因姓氏及地形特征而得名。居民主要种植水稻、玉米、红薯、柑橘、茶叶。
曾家湾 [Zēngjiāwān] 位于黄莲头村民委员会南偏西1.2千米。属黄莲头村二组。面积6公顷。居民5户,17人。居民种植水稻、玉米、红薯、柑橘、茶叶。
穿孔岩 [Chuānkǒngyán] 位于黄莲头村民委员以南0.2千米。属黄莲头村二组。面积15公顷。居民20户,70人。姓氏以袁、曹、肖姓居多。聚落呈团状。传说明朝初期朱洪武骑马带兵西进,行至两山之间被一块大石挡住了去路。此事惊动如来佛,如来佛派孙悟空前来相助,悟空拿起金箍棒将这块大石的中间捅了一个大洞,所以人们称它为穿孔岩。1970年代初期,因养护五宜公路取石而炸毁。居民主要种植水稻、玉米、红薯、柑橘、茶叶。
丹桂苑 [Dānguìyuàn] 位于黄莲头村民委员会偏北0.2千米。属黄莲头村二组。面积为5公顷。居民70户,245人。主要姓氏有李、尤、白等姓。聚落呈团状形态。因小区内种植桂花而得名。2014年冬由黄莲头村民委员会修建,主要安置宜岳高速占地拆迁的居民。居民多经商及外出务工。当地主产柑橘、茶叶。
官家冲 [Guānjiāchōng] 位于黄莲头村民委员会南偏东3.2千米。属黄莲头村六组。面积6公顷。居民6户,21人。居民种植水稻、玉米、红薯、柑橘、茶叶。
何家冲 [Héjiāchōng] 位于黄莲头村民委员会东南3千米。属黄莲头村六组。面积10公顷。居民17户,60人。姓氏有何、李、高等姓。聚落呈团状。传说明朝末年战乱,又遇天灾,人烟稀少。从江西来了一位何姓榨油郎,名叫何德功,在此冲开了一家榨油坊,故称为何家冲。居民种植水稻、玉米、红薯、柑橘、茶叶。
黄莲头 [Huángliántóu] 位于黄莲头村民委员会所在地,属黄莲头村二组。面积18公顷。居民22户,86人,姓氏有高、白、李等姓。聚落呈团状。因旧时很穷,当地文人用黄连比喻当地的苦寒,故名。居民种植水稻、玉米、红薯、柑橘、茶叶。
浑水堰 [Húnshuǐyàn] 位于黄莲头村民委员会以西3千米。属黄莲头村三组。面积5公顷。居民10户,35人。居民主要种植水稻、玉米、红薯、柑橘、茶叶。
犁辕田湾 [Líyuántiánwān] 位于黄莲头村民委员会西南3.4千米。属黄莲头村六组。面积15公顷。居民19户,67人。姓氏有贾、赵、罗、谭等姓。因有一块似农民耕田犁辕的田块,故称犁辕田湾。居民主要种植水稻、玉米、红薯、柑橘、茶叶。
李家冲 [Lǐjiāchōng] 位于黄莲头村民委员会东南1.5千米。属黄莲头村五组。面积10公顷。居民50户,175人。姓氏有周、别、谢等姓。聚落呈团状。居民主要种植水稻、玉米、红薯、柑橘、茶叶。
李家嘴 [Lǐjiāzuǐ] 位于黄莲头村民委员会东南2千米。属黄莲头村六组。面积8公顷。居民25户,87人。姓氏有朱、张、吴等姓。聚落呈线状。居民种植水稻、玉米、红薯、柑橘、茶叶。
李树湾 [Lǐshùwān] 位于黄莲头村民委员会东南2千米。属黄莲头村五组。面积5公顷。居民3户,12人。居民种植水稻、玉米、红薯、柑橘、茶叶。
凉水井 [Liángshuǐjǐng] 位于黄莲头村民委员会西南1千米。属黄莲头村四组。面积8公顷。居民20户,70人。姓氏有李、余、聂等姓。因域内天然水井而得名。居民种植水稻、玉米、花卉苗木、柑橘、茶叶。
乱石岩 [Luànshíyán] 位于黄莲头村民委员会以西2千米。属黄莲头村四组。面积8公顷。居民32户,115人。姓氏有高、肖、李、周、余等姓。聚落呈团状。居民主要种植水稻、玉米、红薯、柑橘、茶叶。
聂家湾 [Nièjiāwān] 位于黄莲头村民委员会西南1.2千米。属黄莲头村四组。面积15公顷。居民20户,70人。姓氏有聂、肖、白等姓。居民主要种植水稻、玉米、红薯、柑橘、茶叶。
冉家冲 [Rǎnjiāchōng] 位于黄莲头村民委员会西南0.8千米。属黄莲头村二组。面积9公顷。居民35户,122人。姓氏有冉、高、余等姓。聚落呈团状分布。居民主要种植水稻、玉米、红薯、柑橘、茶叶。
石龙溪 [Shílóngxī] 位于黄莲头村民委员会西北3.5千米。属黄莲头村三组。面积20公顷。居民42户,145人。姓氏有陈、高、余等姓。聚落呈团状分布。传说清朝年间,此地有两条小溪,因行走不便,地方乡绅派款加募捐,修建了一座石桥,桥上端镶嵌有石龙,故名石龙溪。居民主要种植水稻、玉米、红薯、柑橘、茶叶。
司命庙 [Sīmìngmiào] 位于黄莲头村民委员会东南0.5千米。属黄莲头村五组。面积7公顷。居民12户,45人。姓氏有何、王、李等姓。传说抗日战争时期,有一外号叫肖瘫子的陆城茶店子人在此修建了一座庙宇,庙里供奉司命菩萨。故取名司命庙。居民主要种植水稻、玉米、红薯、柑橘、茶叶。
桐树坡 [Tóngshùpō] 位于黄莲头村民委员会西南2千米。属黄莲头村五组。面积5公顷。居民7户,25人。因山坡上种植的桐树而得名。居民主要种植水稻、玉米、红薯、柑橘、茶叶。
野猫冲 [Yěmāochōng] 位于黄莲头村民委员会西北0.2千米。属黄莲头村二组。面积9千米。居民20户,70人。姓氏有高、冉、曹等姓。聚落呈线状。居民主要种植水稻、玉米、红薯、柑橘、茶叶。
袁家冲 [Yuánjiāchōng] 位于黄莲头村民委员会西北1.5千米。属黄莲头村一组。面积8公顷。居民30户,110人。姓氏有袁、周、吴等姓。聚落呈团状。居民主要种植水稻、玉米、红薯、柑橘、茶叶。
张家沟 [Zhāngjiāgōu] 位于黄莲头村民委员会东南2千米。属黄莲头村五组。面积8公顷。居民5户,18人。居民主要种植水稻、玉米、红薯、柑橘、茶叶。
长冲 [Chángchōng] 位于黄莲头村民委员会西南2千米。属黄莲头村五组。面积60公顷。居民80户,280人。姓氏有周、邓、李等姓。聚落呈团状。居民主要种植水稻、玉米、红薯、柑橘、茶叶。
周家冲 [Zhōujiāchōng] 位于黄莲头村民委员会东南2.5千米。属黄莲头村五组。面积12公顷。居民18户,63人。姓氏有周、白等姓。聚落呈团状。居民主要种植水稻、玉米、红薯、柑橘和茶叶。
五、刘家嘴村
刘家嘴村村民委员会 [Liújiāzuǐ Cūn Cūn mínwěiyuánhuì] 位于姚家店镇人民政府驻地西北4.1千米。东临清江,南邻红春社区,西至渔洋河岸,北至清江河河岸。村民委员会驻二组。属姚家店镇。面积250公顷。居民894户,2680人。下辖5个居民小组和11个居民点。此地位于渔洋河出口处,与清江相夹形成三角洲地形,居民以刘姓居多,故名刘家嘴。清同治五年(1866)属宜都县莲花铺,民国三十五年(1946)属莲花乡,1953年改名为西湖村属姚店区过路滩乡,1958年10月改名为姚店公社红湖大队,1981年9月改名为刘家嘴大队,1984年2月改名为刘家嘴村属姚家店区莲花堰乡,2001年3月由刘家嘴、清江渔业村合并为刘家嘴村属姚家店乡,2009年4月改属姚家店镇。居民主要从事种植、养殖业及经商和外出务工。邻清江二桥,陆渔一级公路穿村而过。
刘家嘴 [Liújiāzuǐ] 位于刘家嘴村民委员会西北0.5千米。属刘家嘴村三组。面积20公顷。居民145户,435人。居民姓氏以刘、辛两姓为主。此地位于渔洋河出口处,与清江相夹形成三角洲状地形,由于居民刘姓居多,故名刘家嘴。居民主要种植玉米、油菜、蔬菜等。
白家坝 [Báijiābà] 位于刘家嘴村民委员会西南0.7千米。属刘家嘴村二组。面积20公顷。居民11户,30人。清朝中期,西湖洲(现刘家嘴村)内刘、白两大家族为争夺边界的一块200亩的坝地而打官司,白姓与刘家斗智斗勇,白姓最后打赢了官司,并宣布此坝名为白家坝。该坝因1966年西湖围垸筑堤被划分为两片,大片处于堤外,主要种植油菜、红薯及玉米。居民居住堤内,堤内种植有玉米、柑橘。聚落形态为团状。
白家台子 [Báijiātáizi] 位于刘家嘴村民委员会以西0.2千米。属刘家嘴村一组。面积10公顷。居民30户,95人。聚落呈线状。清朝初期从江西移民过来的白姓三兄弟来此定居,垒台建房,发展生产,繁衍后代,后逐步兴旺,并建有白家祠堂。故称此地为“白家台子”。解放前该台子大多数农户都以纺织土布为业,故有流传下来的“白织布”之说,白家祠堂在60年代末被拆除。居民主要种植柑橘。
打鱼湖 [Dǎyúhú] 位于刘家嘴村民委员会以南1千米。属刘家嘴村五组。面积1公顷。居民3户,9人。明朝中期,渔洋河因洪水自然改道后,从汉洋坪交界处直泻清江,这里因地形低洼形成湖泊,人们常在湖中捕鱼,久而久之,人们便称为“打鱼湖”。现有精养鱼池五口,居民从事渔业养殖。
还建小区 [Háijiàn Xiǎoqū] 位于刘家嘴村民委员会东南0.4千米。与红湖排灌沟渠相邻。属刘家嘴村一组。面积10公顷。2009年10月,因陆渔公路和清江商城等项目建设征地,为安置拆迁农户,村民委员会在一组修建还建房,2010年建成。聚落成带状形态。居民主要从事务工及经商。
马家河 [Mǎjiāhé] 位于刘家嘴村民委员会西北0.6千米。属刘家嘴村三组。面积5公顷。居民3户,13人。由马家祠堂分家出来的马姓兄弟于明朝早期来此地渔洋河边定居生活,世代而居,故名马家河。居民以务工、经商为主,主要农作物有玉米、油菜、蔬菜等。
裴家台子 [Péijiātáizi] 位于刘家嘴村民委员会以北0.3千米。属刘家嘴村四组。面积30公顷。居民20户,69人。姓氏以裴、杨两姓居多。相传清朝末期,裴姓三兄弟从江西迁徙于红花套镇裴家冲,后又辗转来此定居兴业,繁衍后代,为避洪涝水灾,裴姓家族成员自发人工取土垒台,建修房屋,以故称为“裴家台子”。聚落呈带状。居民多以务工、经商为主,农作物有玉米、红薯、蔬菜等。
辛家台子 [Xīnjiātáizi] 位于刘家嘴村民委员会东北0.4千米。面积12公顷。居民56户,160人。居民以辛姓为主。聚落呈线状分布。辛姓家族在清朝末期定居于清江嘴,靠捕鱼为生。为了方便在陆城卖鱼,后来大部分人相继迁居清江南岸,垒起土台兴建家园,故称为“辛家台子”。居民在解放前后都以打鱼为主,故有流传下来的“辛打鱼”之说。现多从事务工经商。
熊家台子 [Xióngjiātáizi] 位于刘家嘴村民委员会以南1.8千米。属刘家嘴村一组。面积9公顷。居民9户,28人。晚清时期熊姓兄弟从江西迁移至此地定居,并垒土台子建房,种植水稻,后来由于经常闹洪灾,他们就利用当地盛产的水竹,加工竹器出售,以维持生计。在解放前后,曾流传着“熊家台子做篾篓”的歌谣,所以人们都称此地为“熊家台子”。居民以务工为主,农作物有玉米、蔬菜等。
周家台子 [Zhōujiātáizi] 位于刘家嘴村民委员会以南0.5千米。属刘家嘴村一组。面积23公顷。居民105户,345人。姓氏以周、白两姓居多。聚落呈线状分布。清朝时期,由江西移民过来的周姓兄弟辗转移居此地,购置土地(洪汛期间划船数杆定点界段)种植红高粱,垒台子建房,繁衍后代,利用红高粱秆梢扎扫帚,久之,此地被称为“周家台子”。居民主要从事务工和经商,20世纪中叶,周家台子曾以“扎扫帚”闻名而被记入歌谣。
周家台子小区 [Zhōujiātáizi Xiǎoqū]位于刘家嘴村民委员会以南0.5千米。东临三峡茶城。面积13公顷。居民25户,80人。姓氏有周、白等。因清江商城、陆渔一级公路、三峡茶城等项目占地,为安置拆迁户,刘家嘴村在此地建设安置小区,2012年建成,命名为“周家台子小区”。居民以务工和经商为主。
六、莲花堰村
莲花堰村村民委员会 [Liánhuāyàn Cūn Cūnmínwěiyuánhuì] 位于姚家店镇人民政府驻地西北3千米。地处陆城街道西郊,东与姚家店村、陆城街道红春社区接壤,西与过路滩村相邻,南与黄莲头村接界,北与刘家嘴村毗邻。村民委员会驻五组。属姚家店镇。面积316公顷。居民1087户,2600人。下辖6个村民小组及24个居民点。因堰生莲花而得名。清同治五年(1866)属宜都县莲花铺,民国三十五年(1946)属莲花乡,1953年4月属姚店区过路滩乡,1958年10月称姚店人民公社红花大队,1981年9月改名为莲花堰大队,1984年2月改名为莲花堰村,2001年3月董家冲村并入,2009年4月改属姚家店镇。经济以务工、经商为主,农业主要种植玉米、柑橘。名胜古迹有招船坡巴人遗址。
春晓小区 [Chūnxiǎo Xiǎoqū] 位于莲花堰村民委员会西北2千米。属莲花堰村三组。面积5公顷。居民180户,550人。姓氏以刘、李、毛姓居多。聚落呈带状。以美好寓意“春天来临,万物复苏”而得名。2014年建成。居民主要从事务工和经商。
董家冲 [Dǒngjiāchōng] 位于莲花堰村民委员会西南1.5千米。属莲花堰村四组。面积3公顷。居民140户,500人。姓氏以李、曹、刘姓居多。因原为董姓人家居住而得名。居民主要从事务工及柑橘种植。
董家冲小区 [Dǒngjiāchōng Xiǎoqū] 位于莲花堰村民委员会偏南1千米。属莲花堰村五组。面积4公顷。居民110户,300人。姓氏有江、陈、李姓等姓。聚落呈带状。2012年因国际商贸城、森浤光学项目拆迁,在此兴建小区集中安置拆迁户。居民主要从事务工、经商和餐饮服务。
罐子窑 [Guànziyáo] 位于莲花堰村民委员会偏南1千米。属莲花堰村二组。面积约2公顷。居民8户,30人。因曾建有烧制陶器的窑场而得名。居民从事柑橘种植及外出务工。
黄土坡 [Huángtǔpō] 位于莲花堰村民委员会以南3千米。属莲花堰村四组。面积10公顷。居民13户,40人。姓氏以刘、李、曹姓居多。聚落呈散状。居民从事农业种植、务工和经商。
莲花嘉苑小区 [Liánhuājiāyuàn Xiǎoqū]位于莲花堰村民委员会以南0.3千米。属莲花堰村五组。面积2公顷。居民85户,243人。2013年建立,主要安置拆迁户和村民无房户。居民主要从事务工,经商。
莲花堰小区 [Liánhuāyàn Xiǎoqū] 位于莲花堰村民委员会偏东1千米。属莲花堰村一组。面积3公顷。居民65户,200人。居民主要从事务工、经商。
招船坡 [Zhāochuánpō] 位于莲花堰村民委员会西北1.5千米。属莲花堰村一组。面积1公顷。居民10户,30人。聚落呈环状。此处靠近西湖边,未修建围堤前,清江、渔洋河汛期涨水,这里就成了一个临时渡口,故名招船坡。居民主要从事务工、经商和餐饮服务。
七、新桥河村
新桥河村村民委员会 [Xīnqiáohé Cūn Cūn mínwěiyuánhuì] 位于姚家店镇人民政府驻地南偏西7.5千米。东接枝城镇全心畈村,西邻油榨坪村,南抵聂家河镇邓家桥村,北至黄莲头村。村民委员会驻四组。属姚家店镇。面积810公顷。居民635户,2260人。下辖6个村民小组和27个居民点。相传一对青年男女邓新和一桥相恋,为解隔河之苦,便在河上修一座石拱桥,并以两人的名字命名为“新桥”,这条河也就叫“新桥河”。清同治五年(1866)属宜都县横碛中铺,民国三十五年(1946)属宜都县文翠乡,1953年4月属姚店区万福乡,1958年10月称姚店公社青桥大队,1981年9月改称姚店公社新桥河大队,1984年2月改名为新桥河村,2001年3月由望佛山村、新桥河村、洞湾村合并为新桥河村,2009年4月改属姚家店镇。耕地140公顷,主要种植水稻、玉米、红薯、柑橘、茶叶。村内有新桥河穿越东西,县道陆渔路横贯南北。
八哥垴 [Bāgēnǎo] 位于新桥河村民委员会西北1千米。属新桥河村二组。面积1公顷。居民14户,40人。姓氏以李、刘姓居多。该地林木茂盛,环境宜人,非常适宜鸟类栖息,来此地的鸟类以八哥鸟居多,故而得名。居民主要种植水稻、玉米、红薯、柑橘、茶叶。
槽坊湾 [Cáofángwān] 位于新桥河村民委员会东北1千米。属新桥河村一组。面积2公顷。居民10户,50人。姓氏以李、高姓居多。环状聚落。因当地李姓大户开办槽坊而得名。居民主要种植水稻、玉米、红薯、柑橘、茶叶。
曾家冲 [Zēngjiāchōng] 位于新桥河村民委员会西北1千米。属新桥河村二组。面积3公顷。居民20户,76人。姓氏以曾、周、尤姓居多。线状聚落。居民主要种植水稻、玉米、红薯、柑橘、茶叶。
大湖冲 [Dàhúchōng] 位于新桥河村民委员会西南0.5千米。属新桥河村六组。面积2公顷。居民20户,70人。姓氏以尤、谭、邓姓居多。散状聚落。由于过去经常大面积积水,如同沼泽,形似一个大湖泊,故称为大湖冲。居民主要种植水稻、玉米、红薯、柑橘、茶叶。
垱坡垴 [Dàngpōnǎo] 位于新桥河村民委员会西南0.5千米。属新桥河村四组。面积1公顷。居民7户,30人。散状聚落。在新桥河南岸山坡,人们用石头打垱子修造梯田,于是就称为垱坡垴。居民主要种植水稻、玉米、红薯、柑橘、茶叶。
邓家嘴 [Dèngjiāzuǐ] 位于新桥河村民委员会西南0.5千米。属新桥河村三组。面积5公顷。居民18户,90人。姓氏以邓、黄、张姓居多。聚落形态呈团状。居民主要种植水稻、玉米、红薯、柑橘、茶叶。
洞湾 [Dòngwān] 位于新桥河村民委员会东北1.2千米。属新桥河村二组。面积3公顷。居民20户,86人。姓氏以陈、吴、何姓居多。聚落分散。居民主要种植水稻、玉米、红薯、柑橘、茶叶。
鬼打巷 [Guǐdǎxiàng] 位于新桥河村民委员会西北1千米。属新桥河村三组。面积1公顷。居民5户,28人。聚落分散。因地形狭窄,林木茂盛,每到夜晚便有野生动物嗥叫,显得格外阴森可怕,故名鬼打巷。居民主要种植水稻、玉米、红薯、柑橘、茶叶。
旱家湾 [Hànjiāwān] 位于新桥河村民委员会东北2千米。属新桥河村一组。面积1公顷。居民2户,10人。三面环山而没有水源,十年九旱,故称为旱家湾。居民主要种植玉米、红薯、柑橘、茶叶。
后埫 [Hòutǎng] 位于新桥河村民委员会东南2千米。属新桥河村六组。面积3公顷。居民8户,30人。位于新桥河村与枝城镇全心畈村交界处。居民主要种植水稻、玉米、红薯、柑橘、茶叶。
胡家大埫 [Hújiādàtǎng] 位于新桥河村民委员会以北0.7千米。属新桥河村四组。面积2公顷。居民6户,25人。居民主要种植水稻、玉米、红薯、柑橘、茶叶。
井湾 [Jǐngwān] 位于新桥河村民委员会东南1千米。属新桥河村六组。面积3公顷。居民30户,115人。姓氏以李、何姓居多。聚落分散。因泉源和地形特征而得名。居民主要种植水稻、玉米、红薯、柑橘、茶叶。
帽儿碑 [Mào rbēi] 位于新桥河村民委员会西南0.8千米。属新桥河村三组。面积1公顷。居民13户,46人。姓氏以黄、薛、张姓居多。因墓碑形态而得名。居民主要种植水稻、玉米、红薯、柑橘、茶叶。
梅家湾拐 [Méijiāwānguǎi] 位于新桥河村民委员会以北0.5千米。属新桥河村四组。面积1公顷。居民5户,12人。新桥河自西南向东北流至梅家门前折向东南流淌,形成一个急弯,因此称这里为梅家湾拐。居民主要种植水稻、玉米、红薯、柑橘、茶叶。
求雨垴 [Qiúyǔnǎo] 位于新桥河村民委员会东北1.5千米。属新桥河村六组。面积3公顷。居民20户,76人。姓氏以梅、李、邓姓居多。相传,连续三年旱灾导致粮食歉收,当地村民相约到山岗上敲锣打鼓向老天爷求雨,走到此处果真下起雨来。后来人们在此修建小庙,每逢干旱就前来祭祀求雨,因而得名求雨垴。居民主要种植水稻、玉米、红薯、柑橘、茶叶。
晒纸坝 [Shàizhǐbà] 位于新桥河村民委员会西南0.7千米。属新桥河村四组。面积1公顷。居民2户,10人。因曾建有纸厂,旁有一晒纸场坝,故名晒纸坝。居民主要种植水稻、玉米、红薯、柑橘、茶叶。
尚家湖 [Shàngjiāhú] 位于新桥河村民委员会东北1千米。属新桥河村二组。面积8公顷。居民30户,120人。姓氏以尚、何、张姓居多。条状聚落。该地是沼泽烂泥湖田,曾为一尚姓所有,故名尚家湖。居民主要种植水稻、玉米、红薯、柑橘、茶叶。
狮子山 [Shīzishān] 位于新桥河村民委员会东北2千米。属新桥河村一组。面积2公顷。居民20户,80人。姓氏以张、李、邓姓居多。相传,一神仙骑神狮,举神鞭移山填海,当移山至长江南岸时,神鞭突然折断,神仙于是丢下坐骑,驾云回到天庭,坐骑便变成了形状如狮子的山体,以此故名。居民主要种植水稻、玉米、红薯、柑橘、茶叶。
石板滩 [Shíbǎntān] 位于新桥河村民委员会东北2千米。属新桥河村一组。面积2公顷。居民8户,40人。姓氏以吴、周、邓姓居多。散状聚落。新桥河流经此处,急流变缓,形成河滩。河滩松软不便行走,人们便铺设石板方便过河,以此故名。居民主要种植水稻、玉米、红薯、柑橘、茶叶。
水田冲 [Shuǐtiánchōng] 位于新桥河村民委员会西北0.7千米。属新桥河村三组。面积3公顷。居民48户,198人。姓氏以罗、梅、宋姓居多。聚落分散。居民主要种植水稻、玉米、红薯、柑橘、茶叶。
太平桥 [Tàipíngqiáo] 位于新桥河村民委员会以北2.5千米。属新桥河村一组。面积1.5公顷。居民5户,19人。居民主要种植水稻、玉米、红薯、柑橘、茶叶。
天坑埫 [Tiānkēngtǎng] 位于新桥河村民委员会西北1.2千米。属新桥河村二组。面积4公顷。居民8户,38人。姓氏以余、邓姓居多。团状聚落。居民主要种植水稻、玉米、红薯、柑橘、茶叶。
天知岗 [Tiānzhīgǎng] 位于新桥河村民委员会西北1千米。属新桥河村三组。面积2公顷。居民8户,40人。姓氏以薛、梅、张姓居多。散状聚落。传说很久以前,此地曾出现过一个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的文人,故得名天知岗。居民主要种植水稻、玉米、红薯、柑橘、茶叶。
五归溪 [Wǔguīxī] 位于新桥河村民委员会东北1.2千米。属新桥河村一组。面积4公顷。居民4户,15人。因地势低洼,周围五条山沟的水流归聚形成主溪流,故得名为五归溪。居民主要种植水稻、玉米、红薯、柑橘、茶叶。
小湾子 [Xiǎowānzi] 位于新桥河村民委员会东南0.5千米。属新桥河村三组。面积4公顷。居民7户,30人。因地形地貌特征而得名。居民主要种植水稻、玉米、红薯、柑橘、茶叶。
薛家湾 [Xuējiāwān] 位于新桥河村民委员会西南0.4千米。属新桥河村三组。面积2公顷。居民13户,50人。姓氏以薛、张、肖姓居多。团状聚落。居民主要种植水稻、玉米、红薯、柑橘、茶叶。
扬杈湾 [Yángchāwān] 位于新桥河村民委员会西南1千米。属新桥河村三组。面积1公顷。居民15户,60人。姓氏以邓、何、张姓居多。散状聚落。地形如翻场扬杈,故名。居民主要种植水稻、玉米、红薯、柑橘、茶叶。
八、姚家店村
姚家店村村民委员会 [Yáojiādiàn Cūn Cūnmínwěiyuánhuì] 位于姚家店镇政府驻地西南1千米。东起陆城街道头笔社区、十里铺村,西至莲花堰村、黄莲头村,南邻长岭岗村、枫相树村,北靠陆城街道红春社区。村民委员会驻二组。属姚家店镇。面积418公顷。居民1055户,2960人。辖有5个村民小组、3个主要居民点和姚家店区片。因昔时境内有姚氏家族店铺开得红火而得名。清同治五年(1866)属宜都县莲花铺,民国三十五年(1946)属莲花乡,1953年4月属姚店区姚家店乡,1958年10月称姚店公社红星大队,1981年9月改名为姚家店大队,1984年2月改称为姚家店村,2001年3月由望城岗村、姚家店村两个村合并为姚家店村属姚家店乡,2009年4月改属姚家店镇。居民主要从事农业生产及外出务工,农产品有柑橘、茶叶,商业主要为个体经营。属陆城城郊村。
红星小区 [Hóngxīng Xiǎoqū] 位于姚家店村民委员会东南0.1千米。属姚家店村一组、二组。面积12公顷。居民290户,860人。姓氏有杨、刘、陈等姓。此地曾名为红星大队,故沿用其名称为红星小区。2010年初,为安置民富汽车城、九号路、五宜大道延伸、宜品尚都、市民服务中心等项目拆迁户,在此建设安置小区。居民主要从事务工、经商。
楠竹园小区 [Nánzhúyuán Xiǎoqū] 位于姚家店村民委员会西北1千米。属姚家店村四组。面积7公顷。居民80户,380人。姓氏有刘、袁、邓、陈等姓。此地紧邻楠竹园,故名。2008年初,因中起重工、清江肉联、茗源茶业有限公司等项目拆迁,为安置拆迁户,在此建设居民小区。居民主要从事农业生产及外出务工、商贸服务等。
姚家店小区 [Yáojiādiàn Xiǎoqū] 位于姚家店村民委员会东南0.6千米。属姚店村一组。面积7公顷。居民160户,625人。姓氏有何、张、黄、曹等姓。因姚姓人家开设店铺远近闻名,故名姚家店。因原宜都客运中心项目落户,农户集中安置,在此建设居民小区。居民主要从事务工、商贸服务等。
九、张家冲村
张家冲村村民委员会 [Zhāngjiāchōng Cūn Cūnmínwěiyuánhuì] 位于姚家店镇人民政府驻地西南6.5千米。东接黄莲头村、油榨坪村,西连聂家河镇肖家岗村、五眼泉镇龙口子村,北抵渔洋河,南与响水洞村、聂家河镇肖家岗村、邓家桥村交界。村民委员会驻一组。属姚家店镇。面积1450公顷。居民658户,2230人。下辖6个村民小组和37个居民点。清同治五年(1866)属宜都县汉洋铺,民国三十五年(1946)属汉泉乡第六保,1953年4月属姚店区醒狮乡,1958年10月属姚店公社青江大队,1981年9月改名为张家冲大队属姚店公社,1984年2月改名为张家冲村属姚店社区醒狮乡,2001年3月由张家冲、高袁冲、夜挖池、罗家坪四村合并为张家冲村属姚家店乡,2009年4月张家冲村改称姚家店镇。村民主要种植水稻、玉米、红薯、柑橘、茶叶,建有苗木花卉基地。
张家冲 [Zhāngjiāchōng] 位于张家冲村民委员会驻地。属张家冲村一组。面积30公顷。居民31户,89人。姓氏有张、谭、李等姓。聚落形态为环状。清朝张姓人家来此开垦种植,繁衍生息,故名张家冲。居民主要种植水稻、玉米、红薯、柑橘、茶叶。
陈家湾 [Chénjiāwān] 位于张家冲村民委员会东北3千米。属张家冲村六组。面积2公顷。居民3户,12人。居民主要种植水稻、玉米、红薯、柑橘、茶叶。
大坡槽 [Dàpōcáo] 位于张家冲村民委员会东北2.8千米。属张家冲村一组。面积1公顷。居民1户,3人。居民主要种植玉米、红薯、柑橘。
垛子屋 [Duǒziwū] 位于张家冲村民委员会东北0.2千米。属张家冲村一组。面积1公顷。居民7户,31人。姓氏以胡姓居多。聚落形态为团状。相传此地曾住有一富户,建有一排如柴垛的屋子,意喻财源不断,人称垛子屋。居民主要种植水稻、玉米、红薯、柑橘、茶叶。
高家祠堂 [Gāojiācítáng] 位于张家冲村民委员会西南3千米。属张家冲村五组。面积2公顷。居民10户,31人。环状聚落。清朝时期,高氏家族在此地修建祠堂,人高家祠堂。居民主要种植水稻、玉米、红薯、柑橘、茶叶。
高家老屋 [Gāojiālǎowū] 位于张家冲村民委员会西南0.9千米。属张家冲村五组。面积15公顷。居民10户,52人。姓氏以高姓居多。团状聚落。居民主要种植水稻、玉米、红薯、柑橘、茶叶。
和尚岩 [Héshangyán] 位于张家冲村民委员会西北1千米。属张家冲村二组。面积12公顷。居民6户,23人。聚落呈散状。该地多石头,高矮不齐,远远望去像一个个小和尚蹲在山间,故称为和尚岩。居民主要种植水稻、玉米、红薯、柑橘。
黑岩垴 [Hēiyánnǎo] 位于张家冲村民委员会东北0.1千米。属张家冲村一组。面积10公顷。居民2户,6人。居民主要种植水稻、玉米、红薯、柑橘、茶叶。
黑岩子湾 [Hēiyánzǐwān] 位于张家冲村民委员会西南0.5千米。属张家冲一组。面积1公顷。居民2户,9人。因多黑色石头而得名。居民主要种植水稻、玉米、红薯、柑橘、茶叶。
湖夹河 [Hújiáhé] 位于张家冲村民委员会东北1.5千米。面积10公顷。属张家冲村二组。居民11户,34人。姓氏以高、谢姓居多。团状聚落。靠近渔洋河边,低洼处形成小湖泊,水质清澈见底,居民靠养鱼、捕鱼为生活。因同地有湖有河,故名“湖夹河”。居民主要种植水稻、玉米、红薯、柑橘、茶叶。
贾家湾 [Jiǎjiāwān] 位于张家冲村民委员会西北3千米。属张家冲村四组。面积1公顷。居民2户,8人。居民主要种植水稻、玉米、红薯、柑橘、茶叶。
江家老屋 [Jiāngjiālǎowū] 位于张家冲村民委员会西北0.1千米。属张家冲村一组。面积1公顷。居民2户,10人。居民主要种植水稻、玉米、红薯、柑橘、茶叶。
金竹园垴 [Jīnzhúyuánnǎo] 位于张家冲村民委员会东北0.2千米。属张家冲村一组。面积1公顷。居民2户,6人。因盛产金竹而得名。居民主要种植水稻、玉米、红薯、柑橘、茶叶。
雷打岩 [Léidǎyán] 位于张家冲村民委员会西北0.1千米。属张家冲村三组。面积1公顷。居民2户,8人。传说此地多石,其中有块大石遭雷击而裂成几块,后来人们称此地为雷打岩。居民主要种植水稻、玉米、红薯、柑橘、茶叶。
李家湾 [Lǐjiāwān] 位于张家冲村民委员会东北1.2千米。属张家冲村二组。面积12公顷。居民8户,35人。多为李姓。环状聚落。居民主要种植水稻、玉米、红薯、柑橘、茶叶。
刘家湾 [Liújiāwān] 位于张家冲村民委员会西北3千米。属张家冲村一组。面积2公顷。居民9户,29人。姓氏以刘、谭、高姓居多。居民种植水稻、玉米、红薯、柑橘、茶叶。
龙家湾 [Lóngjiāwān] 位于张家冲村民委员会东北0.1千米。属张家冲村一组。面积2公顷。居民2户,10人。居民主要种植水稻、玉米、红薯、柑橘、茶叶。
罗家坪 [Luójiāpíng] 位于张家冲村民委员会西南3千米。属张家冲村六组。面积20公顷。居民16户,40人。姓氏以张、谢、胡姓居多。散状聚落。居民主要种植水稻、玉米、红薯、柑橘、茶叶。
庙坡 [Miàopō] 位于张家冲村民委员会西偏南3.1千米。属张家冲村四组。面积3公顷。居民4户,14人。姓氏以杨姓居多。散状聚落。因山坡上原有土地庙而得名。居民主要种植水稻、玉米、红薯、柑橘、茶叶。
牟家坳 [Móujiā'ào] 位于张家冲村民委员会西南3千米。属张家冲村四组。面积1公顷。居民5户,18人。以牟姓居多。居民主要种植水稻、玉米、红薯、柑橘、茶叶。
枇杷湾 [Pípáwān] 位于张家冲村民委员会西南0.1千米。属张家冲村四组。面积1公顷。居民13户,41人。姓氏以袁、杨居多。环状聚落。因山湾里原有棵大枇杷树而得名。居民主要种植水稻、玉米、红薯、柑橘、茶叶。
石匠湾 [Shíjiàngwān] 位于张家冲村民委员会东北0.2千米。属张家冲村一组。面积1公顷。居民2户,8人。因此处建有石料加工场,盛产大理石而得名。居民主要种植水稻、玉米、红薯、柑橘、茶叶。
石岩垴 [Shíyánnǎo] 位于张家冲村民委员会东北0.2千米。属张家冲村一组。面积1公顷。居民2户,7人。居民主要种植水稻、玉米、红薯、柑橘、茶叶。
梭子桥 [Suōziqiáo] 位于张家冲村民委员会西北2千米。属张家冲村三组。面积1公顷。居民2户,8人。梭形石板搭桥,人称为梭子桥。居民主要种植水稻、玉米、红薯、柑橘、茶叶。
台子屋 [Táiziwū] 位于张家冲村民委员会东北0.1千米。属张家冲村一组。面积1公顷。居民3户,11人。因地形特征和建筑物而得名。居民主要种植水稻、玉米、红薯、柑橘、茶叶。
团堡 [Tuánbǎo] 位于张家冲村民委员会西北0.1千米。属张家冲村一组。面积1.5公顷。居民5户,18人。姓氏以张姓居多。居民主要种植水稻、玉米、红薯、柑橘、茶叶。
拖溪垴 [Tuōxīnǎo] 位于张家冲村民委员会西北2千米。属张家冲村二组。面积1.2公顷。居民2户,7人。居民主要种植水稻、玉米、红薯、柑橘、茶叶。
王家湾 [Wángjiāwān] 位于张家冲村民委员会西南2.7千米。属张家冲村四组。面积35公顷。村民32户,128人。姓氏以王、胡、杨姓居多。团状聚落。居民主要种植水稻、玉米、红薯、柑橘、茶叶。
吴家湾 [Wújiāwān] 位于张家冲村民委员会东北0.2千米。属张家冲村一组。面积1.3公顷。居民3户,11人。居民主要种植水稻、玉米、红薯、柑橘、茶叶。
峡马槽 [Xiámǎcáo] 位于张家冲村民委员会西北2.3千米。属张家冲村三组。面积3公顷。居民2户,5人。因两山之间有条小溪注入渔洋河,山高谷深,故名峡马槽。居民主要种植水稻、玉米、红薯、柑橘、茶叶。
向家湾 [Xiàngjiāwān] 位于张家冲村民委员会东北0.2千米。属张家冲村一组。面积2公顷。居民2户,8人。居民主要种植水稻、玉米、红薯、柑橘、茶叶。
小脚湾 [Xiǎojiǎowān] 位于张家冲村民委员会东北2千米。属张家冲村一组。面积10公顷。居民2户,7人。相传,王母娘娘驾祥云到南海请观音菩萨参加三月三的蟠桃会,途中不慎宝座一偏,娘娘的小脚踩在山间的一块石板上,留下了一个约三寸深,五寸长的小脚印,后来人们把这个山湾叫作小脚湾。石上脚印至今清晰可见。居民主要种植水稻、玉米、红薯、柑橘、茶叶。
夜挖池 [Yèwāchí] 位于张家冲村民委员会西北0.4千米。属张家冲村三组。面积250公顷。居民131户,410人。姓氏有胡、王、袁、高等姓。散状聚落。居民主要种植水稻、玉米、红薯、柑橘、茶叶。
袁家老屋 [Yuánjiālǎowū] 位于张家冲村民委员会西南0.5千米。属张家冲村五组。面积2公顷。居民13户,42人。团状聚落。清代,袁家在此定居,后经数代相继在四周修建众多新屋,故将原老宅称为袁家老屋。姓氏有袁、高等姓。居民主要种植水稻、玉米、红薯、柑橘、茶叶。
张家老屋 [Zhāngjiālǎowū] 位于张家冲村民委员会西北0.1千米。属张家冲村一组。面积2公顷。居民3户,10人。居民主要种植水稻、玉米、红薯、柑橘、茶叶。
章家湾 [Zhāngjiāwān] 位于张家冲村民委员会西北1.8千米。属张家冲村四组。面积2公顷。居民2户,8人。居民主要种植水稻、玉米、红薯、柑橘、茶叶。
子弹湾 [Zǐdànwān] 位于张家冲村民委员会西北0.2千米。属张家冲村一组。面积1.5公顷。居民2户,9人。居民主要种植水稻、玉米、红薯、柑橘、茶叶。
十、油榨坪村
油榨坪村村民委员会 [Yóuzhàpíng Cūn Cūnmínwěiyuánhuì] 位于姚家店镇人民政府驻地西南7.2千米。东起新桥河村,西至张家冲村,南抵聂家河镇邓家桥村,北邻黄莲头村。村民委员会驻五组。属姚家店镇。面积947公顷,耕地123公顷。居民676户,2040人。下辖6个村民小组和39个居民点。因榨油作坊而得名。清同治五年(1866)属宜都县汉洋铺,民国三十五年(1946)属汉中乡,1953年4月属姚店区谢坪乡,1958年10月称姚店公社清河大队,1981年9月改名为油榨坪大队,1984年2月改名为油榨坪村,2001年3月肖家冲村、油榨坪村合并为油榨坪村属姚家店乡,2009年4月改属姚家店镇至今。当地主要农作物有水稻、玉米、红薯、柑橘、茶叶,建有苗木花卉基地。
油榨坪 [Yóuzhàpíng] 位于油榨坪村民委员会东南4.5千米。属油榨坪村一组。面积110公顷。居民25户,80人。姓氏有姚、谢、李等姓。聚落分散。因榨油作坊而得名。居民主要种植水稻、玉米、红薯、柑橘、茶叶。
白家湾 [Báijiāwān] 位于油榨坪村民委员会东南2.5千米。属油榨坪村一组。面积4公顷。居民10户,21人。居民姓氏以白、杨两姓居多。聚落形态为环状。居民主要种植水稻、玉米、红薯、柑橘、茶叶。
白马岩 [Báimǎyán] 位于油榨坪村民委员会东南2.5千米。属油榨坪村一组。面积2公顷。居民8户,20人。聚落呈散状。此地有一白色的岩石,形状似马,故名。居民主要种植玉米、红薯、柑橘、茶叶。
曹家湾 [Cáojiāwān] 位于油榨坪村民委员会东北2.5千米。属油榨坪村三组。面积3公顷。居民11户,25人。姓氏有曹、谢等姓。聚落呈散状。居民主要种植水稻、玉米、红薯、柑橘、茶叶。
陈家垴 [Chénjiānǎo] 位于油榨坪村民委员会东南1.2千米。属油榨坪村四组。面积7公顷。居民20户,55人。姓氏有陈、胡等姓。居民主要种植水稻、玉米、红薯、柑橘、茶叶。
大李家湾 [Dàlǐjiāwān] 位于油榨坪村民委员会东北1.8千米。属油榨坪村三组。面积6公顷。居民10户,20人。姓氏有李、谢等。聚落呈线状。居民主要种植水稻、玉米、红薯、柑橘、茶叶。
大章家湾 [Dàzhāngjiāwān] 位于油榨坪村民委员会西南1.5千米。属油榨坪村五组。面积5公顷。居民15户,30人。姓氏有章、高等姓。居民主要种植水稻、玉米、红薯、柑橘、茶叶。
邓家垴 [Dèngjiānǎo] 位于油榨坪村民委员会东南1.7千米。属油榨坪村三组。面积7公顷。居民10户,25人。姓氏有邓、蒋等姓。聚落呈团状。居民主要种植水稻、玉米、红薯、柑橘、茶叶。
龚家湾 [Gōngjiāwān] 位于油榨坪村民委员会东南3千米。属油榨坪村三组。面积1公顷。居民8户,20人。居民主要种植水稻、玉米、红薯、柑橘、茶叶。
胡家岗 [Hújiāgǎng] 位于油榨坪村民委员会东南1千米。属油榨坪村三组。面积1公顷。居民10户,35人。姓氏有胡、谢、杨等姓。居民主要种植水稻、玉米、红薯、柑橘、茶叶。
胡家棚 [Hújiāpéng] 位于油榨坪村民委员会所在地。属油榨坪村五组。面积9公顷。居民35户,110人。姓氏有胡、李、向等姓。聚落呈团状。居民主要种植水稻、玉米、红薯、柑橘、茶叶。
华老坟 [Huálǎofén] 位于油榨坪村民委员会西北1.5千米。属油榨坪村六组。面积4公顷。居民12户,28人。姓氏有华、肖等姓。聚落分散。居民主要种植水稻、玉米、红薯、柑橘、茶叶。
金竹园 [Jīnzhúyuán] 位于油榨坪村民委员会东北3千米。属油榨坪村二组。面积12公顷。居民40户,120人。姓氏有胡、潘等姓。聚落呈团状。因金竹植物而得名。居民主要种植水稻、玉米、红薯、柑橘、茶叶。
老邓家老屋 [Lǎodèngjiālǎowū] 位于油榨坪村民委员会西北0.8千米。属油榨坪村四组。面积8公顷。居民30户,95人。姓氏有邓、胡、陈等姓。聚落呈团状。居民主要种植水稻、玉米、红薯、柑橘、茶叶。
雷打垱 [Léidǎdàng] 位于油榨坪村民委员会西北1千米。属油榨坪村三组。面积2公顷。居民15户,35人。聚落分散。居民主要种植水稻、玉米、红薯、柑橘、茶叶。
连三坡 [Liánsānpō] 位于油榨坪村民委员会以北3.8千米。属油榨坪村二组。面积20公顷。居民20户,59人。姓氏有潘、谢、李等姓。聚落分散。居民主要种植水稻、玉米、红薯、柑橘、茶叶。
灵老爷子洞 [Línglǎoyézidòng] 位于油榨坪村民委员会东南2.5千米。属油榨坪村一组。面积5公顷。居民10户,30人。姓氏有罗、谢、邓等姓。相传一位林姓老头居住山洞里,对天文地理知识比较了解,预测事物比较灵验,后来人们称该地为“灵老爷子洞”。聚落分散。居民主要种植水稻、玉米、红薯、柑橘、茶叶。
六神庙 [Liùshénmiào] 位于油榨坪村民委员会以北3千米。属油榨坪村二组。面积4公顷。居民12户,25人。姓氏有刘、张、鲁姓。相传此地有一座小庙,庙里供奉着关帝、观音、梓潼、马王、龙母、王母等六位菩萨,故名。聚落分散。居民主要种植水稻、玉米、红薯、柑橘、茶叶。
鲁家湾 [Lǔjiāwān] 位于油榨坪村民委员会东北2千米。属油榨坪村二组。面积4公顷。居民12户,28人。姓氏有鲁、胡等姓。居民主要种植水稻、玉米、红薯、柑橘、茶叶。
马颈项 [Mǎjǐngxiàng] 位于油榨坪村民委员会东南4千米。属油榨坪村一组。面积4公顷。居民17户,50人。聚落分散。因地形像马的脖子而得名。居民主要种植水稻、玉米、红薯、柑橘、茶叶。
猫儿泥湾 [Māoérníwān] 位于油榨坪村民委员会西北2.5千米。属油榨坪村三组。面积4公顷。居民17户,50人。姓氏有张、周等姓。聚落分散。因当地盛产白色黏土(高岭土),当地人俗称“猫儿泥”,故名。居民主要种植水稻、玉米、红薯、柑橘、茶叶。
棉花岗 [Miánhuāgǎng] 位于油榨坪村民委员会东北1.2千米。属油榨坪村二组。面积3公顷。居民7户,20人。姓氏有鲁、潘等姓。因此地盛产棉花而得名。居民主要种植水稻、玉米、红薯、柑橘、茶叶。
彭家冲 [Péngjiāchōng] 位于油榨坪村民委员会东南0.5千米。属油榨坪村四组。面积3公顷。居民12户,25人。姓氏有彭、胡等姓。居民主要种植水稻、玉米、红薯、柑橘、茶叶。
杉林子湾 [Shānlínzǐwān] 位于油榨坪村民委员会西南1.8千米。属油榨坪村二组。面积3公顷。居民12户,30人。姓氏有刘、蒋等姓。聚落分散。因杉树成片而得名。居民主要种植水稻、玉米、红薯、柑橘、茶叶。
筲箕洼 [Shāojīwā] 位于油榨坪村民委员会西南3.5千米。属油榨坪村六组。面积3公顷。居民11户,25人。姓氏有江、陈等姓。聚落分散。因地形像生活用具筲箕而得名。居民主要种植水稻、玉米、红薯、柑橘、茶叶。
石庙湾 [Shímiàowān] 位于油榨坪村民委员会东南3千米。属油榨坪村一组。面积5公顷。居民10户,30人。姓氏有赵、白等姓。因用石头垒成的庙宇而得名。居民主要种植水稻、玉米、红薯、柑橘、茶叶。
四合院 [Sìhéyuàn] 位于油榨坪民委员会西南1千米。属油榨坪村六组。面积5公顷。居民12户,35人。姓氏有蒋、段、江等姓。聚落呈团状。因四栋楼房相围成院,故称四合院。居民主要种植水稻、玉米、红薯、柑橘、茶叶。
苏家湾 [Sūjiāwān] 位于油榨坪村民委员会西南3千米。属油榨坪村六组。面积6公顷。居民15户,40人。姓氏有苏、杨等姓。聚落分散。居民主要种植水稻、玉米、红薯、柑橘、茶叶。
桃树湾 [Táoshùwān] 位于油榨坪村民委员会东南4千米。属油榨坪村一组。面积6公顷。居民15户,30人。姓氏有蒋、向等姓。聚落分散。居民主要种植水稻、玉米、红薯、柑橘、茶叶。
梯子冲 [Tīzichōng] 位于油榨坪村民委员会西南2.5千米。属油榨坪村六组。面积4公顷。居民7户,25人。姓氏有刘、江等姓。聚落分散。因梯田而得名。居民主要种植水稻、玉米、红薯、柑橘、茶叶。
伍家岩 [Wǔjiāyán] 位于油榨坪村民委员会东南4.5千米。属油榨坪村三组。面积4公顷。居民11户,30人。姓氏有伍、许等姓。聚落分散。因伍姓人家居住而得名。居民主要种植水稻、玉米、红薯、柑橘、茶叶。
向家垴 [Xiàngjiānǎo] 位于油榨坪村民委员会东南4.2千米。属油榨坪村一组。面积5公顷。居民10户,28人。姓氏有向、蒋等姓。聚落呈团状。居民主要种植水稻、玉米、红薯、柑橘、茶叶。
肖家冲 [Xiāojiāchōng] 位于油榨坪村民委员会西南2千米。属油榨坪村五组。面积70公顷。居民20户,65人。姓氏有肖、曹、陈等姓。聚落分散。居民主要种植水稻、玉米、红薯、柑橘、茶叶。
谢家棚 [Xièjiāpéng] 位于油榨坪村民委员会东南2千米。属油榨坪村三组。面积8公顷。居民25户,85人。姓氏有谢、胡、李等姓。聚落分散。居民主要种植水稻、玉米、红薯、柑橘、茶叶。
谢家台子 [Xièjiātáizi] 位于油榨坪村民委员会东南4.5千米。属油榨坪村一组。面积2公顷。居民8户,25人。姓氏有谢、黄、李等。聚落呈团状。居民主要种植水稻、玉米、红薯、柑橘、茶叶。
杨家湾 [Yángjiāwān] 位于油榨坪村民委员会以北1.2千米。属油榨坪村三组。面积1公顷。居民10户,25人。聚落分散。居民主要种植水稻、玉米、红薯、柑橘、茶叶。
余家老屋 [Yújiālǎowū] 位于油榨坪村民委员会西南1千米。属油榨坪村四组。面积4公顷。居民10户,34人。聚落呈团状。居民主要种植水稻、玉米、红薯、柑橘、茶叶。
赵家大堰 [Zhàojiādàyàn] 位于油榨坪村民委员会东南0.4千米。属油榨坪村一组。面积5公顷。居民10户,28人。姓氏有赵、杨等姓。聚落分散。居民主要种植水稻、玉米、红薯、柑橘、茶叶。
周家湾 [Zhōujiāwān] 位于油榨坪村民委员会东南2.5千米。属油榨坪村三组。面积1公顷。居民16户,35人。聚落分散。居民主要种植水稻、玉米、红薯、柑橘、茶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