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民委员会、居民点
一、白洪溪村
白洪溪村村民委员会 [Báihóngxī Cūn Cūnmínwěiyuánhuì] 位于高坝洲镇人民政府驻地北偏西8千米。东邻大战坡村,西接青林寺村,南抵陈家岗村,北至南桥村。村民委员会驻五组。属高坝洲镇。面积830公顷。居民581户,2042人。下设有6个村民小组,有42个居民点。境内有溪流,汛时涌白色洪波,故名白洪溪。清同治五年(1866)属宜都县红花铺,民国三十三年(1944)属鄢家沱乡,1953年4月属红花套区徐白乡,1958年10月称红花套公社东风大队,1981年9月改为白洪溪大队,1984年2月改名为白洪溪村,1987年9月改属曾家岗乡,2001年3月袁家棚村并入。居民主要种植水稻和柑橘。
小张家湾 [Xiǎozhāngjiāwān] 位于白洪溪村民委员会东北1.5千米。属白洪溪村二组。面积1公顷。居民2户,9人。农作物以柑橘为主。
白鹤嘴 [Báihèzuǐ] 位于白洪溪村民委员会东北1.1千米。属白洪溪村三组。面积1公顷。居民2户,10人。因小山头突出,形似白鹤嘴壳而得名。农作物以柑橘为主。
蔡家祠堂 [Càijiācítáng] 位于白洪溪村民委员会东北1.6千米。属白洪溪村一组。面积1公顷。居民6户,25人。农作物以柑橘为主。
大冲 [Dàchōng] 位于白洪溪村民委员会东北1.6千米。属白洪溪村二组。面积1公顷。居民9户,40人。农作物以柑橘为主。
杜家坡 [Dùjiāpō] 位于白洪溪村民委员会西北1.3千米。属白洪溪村五组。面积0.5公顷。居民7户,30人。居民主要从事农业种植及外出务工,主产柑橘。
墩子桥 [Dūnziqiáo] 位于白洪溪村民委员会东北2.3千米。属白洪溪村二组。面积0.2公顷。居民2户,7人。因溪沟以石墩作桥供人通行,故名墩子桥。农作物以柑橘为主。
龚家湾 [Gōngjiāwān] 位于白洪溪村民委员会东北2.3千米。属白洪溪村二组。面积0.2公顷。居民3户,9人。农作物以柑橘为主。
观音庵 [Guānyīn ān] 位于白洪溪村民委员会东南0.7千米。属白洪溪村六组。面积1公顷。居民7户,25人。因庙宇衍生为居民点名称。居民主要从事柑橘种植及外出务工。
荷花堰 [Héhuāyàn] 位于白洪溪村民委员会东北2.7千米。属白洪溪村一组。面积1公顷。居民6户,20人。因昔时堰内盛产荷花,故名。居民主要从事柑橘种植及外出务工。
黑湾 [Hēiwān] 位于白洪溪村民委员会东北1.8千米。属白洪溪村二组。面积1公顷。居民7户,25人。因湾内绿树成荫,光线暗淡及光照时间短,故名。居民主要从事柑橘种植及外出务工。
黄岭庙 [Huánglǐngmiào] 位于白洪溪村民委员会东北3.3千米。属白洪溪村一组。面积1公顷。居民12户,40人。因境内曾有土地庙而得名。居民姓氏以辛姓居多,聚落临乡村公路呈带状分布。居民主要从事柑橘种植及外出务工。
见喜桥 [Jiànxǐqiáo] 位于白洪溪村民委员会西北1.7千米。属白洪溪村四组。面积0.5公顷。居民2户,6人。相传只要有人从小桥经过,桥下就会冒出水泡,故名。农作物以柑橘为主。
李家大屋场 [Lǐjiādàwūchǎng] 位于白洪溪村民委员会东南0.5千米。属白洪溪村六组。面积0.5公顷。居民4户,12人。农作物以柑橘为主。
廖家老屋 [Liàojiālǎowū] 位于白洪溪村民委员会东北1.5千米。属白洪溪村三组。面积1公顷。居民6户,25人。居民主要从事柑橘种植及外出务工。
廖家屋场 [Liàojiāwūchǎng] 位于白洪溪村民委员会东北2千米。属白洪溪村一组。面积1公顷。居民11户,40人,姓氏以廖姓居多。临乡道居住,聚落呈条状。居民主要从事柑橘种植及外出务工。
罗家包 [Luójiābāo] 位于白洪溪村民委员会东北1.7千米。属白洪溪村二组。面积0.5公顷。居民4户,16人。农作物以柑橘为主。
罗家边 [Luójiābiān] 位于白洪溪村民委员会东北2.2千米。属白洪溪村二组。面积1公顷。居民9户,30人。民居沿山脚分布。农作物以柑橘为主。
骆家台子 [Luòjiātáizi] 位于白洪溪村民委员会东北2.8千米。属白洪溪村二组。面积0.5公顷。居民5户,16人。居民主要从事柑橘种植及外出务工。
毛家槽坊 [Máojiācáofáng] 位于白洪溪村民委员会东南0.5千米。属白洪溪村五组。面积0.5公顷。居民1户,5人。昔时毛姓人家曾在此开有槽坊,故名。农作物以柑橘为主。
磨担子拐 [Módànziguǎi] 位于白洪溪村民委员会西北0.8千米。属白洪溪村五组。面积0.5公顷。居民5户,20人。农作物以柑橘为主。
螃蟹夹 [Pángxièjiá] 位于白洪溪村民委员会西北1.5千米。属白洪溪村四组。面积0.5公顷。居民1户,4人。农作物以柑橘为主。
千丘塝 [Qiānqiūbǎng] 位于白洪溪村民委员会东北2.8千米。属白洪溪村二组。面积1公顷。居民9户,35人。居民主要从事柑橘种植及外出务工。
三口堰 [Sānkǒuyàn] 位于白洪溪村民委员会西北1.5千米。属白洪溪村四组。面积0.5公顷。居民2户,7人。农作物以柑橘为主。
沙坪沟 [Shāpínggōu] 位于白洪溪村民委员会东北1.3千米。属白洪溪村三组。面积1公顷。居民8户,29人。农作物以柑橘为主。
上屏墙 [Shàngbǐngqiáng] 位于白洪溪村民委员会东北2.4千米。属白洪溪村一组。面积1公顷。居民8户,40人。农作物以柑橘为主。
唐家包 [Tángjiābāo] 位于白洪溪村民委员会西北1.3千米。属白洪溪村五组。面积1公顷。居民6户,20人。农作物以柑橘为主。
唐家坟坝 [Tángjiāfénbà] 位于白洪溪村民委员会东北0.8千米。属白洪溪村三组。面积0.5公顷。居民3户,14人。农作物以柑橘为主。
团鱼包 [Tuányúbāo] 位于白洪溪村民委员会东南0.7千米。属白洪溪村六组。面积0.5公顷。居民3户,16人。农作物以柑橘为主。
乌杨树 [Wūyángshù] 位于白洪溪村民委员会东南0.5千米。属白洪溪村六组。面积0.5公顷。居民3户,13人。此地曾生长一株很粗壮的乌杨树,故名。农作物以柑橘为主。
洗马池 [Xǐmǎchí] 位于白洪溪村民委员会西北1.6千米。属白洪溪村四组。面积0.5公顷。居民4户,12人。传说三国时期关羽经过此处,曾在池边洗马,故名洗马池。农作物以柑橘为主。
下屏墙 [Xiàbǐngqiáng] 位于白洪溪村民委员会东北2.1千米。属白洪溪村一组。面积1公顷。居民7户,20人。农作物以柑橘为主。
小吴家湾 [Xiǎowújiāwān] 位于白洪溪村民委员会西北1千米。属白洪溪村四组。面积1公顷。居民7户,26人。农作物以柑橘为主。
辛家窖坊 [Xīnjiājiàofáng] 位于白洪溪村民委员会东北2.3千米。属白洪溪村一组。面积1公顷。居民9户,30人。因昔时辛姓人家曾于此开设酿酒作坊而得名。农作物以柑橘为主。
岩头湾 [Yántóuwān] 位于白洪溪村民委员会西北1.5千米。属白洪溪村四组。面积1公顷。居民7户,25人。农作物以柑橘为主。
羊狮垴 [Yángshīnǎo] 位于白洪溪村民委员会东北1.2千米。属白洪溪村二组。面积1公顷。居民9户,30人。农作物以柑橘为主。
杨爪爪湾 [Yángzhuǎzhuǎwān] 位于白洪溪村民委员会东北1千米。属白洪溪村三组。面积0.5公顷。居民1户,5人。农作物以柑橘为主。
余家桥 [Yújiāqiáo] 位于白洪溪村民委员会东南0.5千米。属白洪溪村六组。面积1公顷。居民9户,30人。居民主要从事柑橘种植及外出务工。
余家堰湾 [Yújiāyànwān] 位于白洪溪村民委员会东南1.4千米。属白洪溪村六组。面积5公顷。居民6户,25人。居民主要从事柑橘种植及外出务工。
袁家祠堂 [Yuánjiācítáng] 位于白洪溪村民委员会西北0.5千米。属白洪溪村四组。面积1公顷。居民7户,25人。农作物以柑橘为主。
袁家棚 [Yuánjiāpéng] 位于白洪溪村民委员会西北0.1千米。属白洪溪村四组。面积3公顷。居民15户,50人。姓氏以袁姓居多。居民主要从事柑橘种植及外出务工。
袁家屏墙 [Yuánjiābǐngqiáng] 位于白洪溪村民委员会东北0.5千米。属白洪溪村四组。面积1公顷。居民5户,18人。居民主要种植柑橘。
张家坟坝 [Zhāngjiāfénbà] 位于白洪溪村民委员会东南1.5千米。属白洪溪村五组。面积1公顷。居民6户,20人。居民主要从事柑橘种植及外出务工。
二、白鸭垴村
白鸭垴村村民委员会 [Báiyānǎo Cūn Cūn mínwěiyuánhuì] 位于高坝洲镇人民政府驻地西偏南9.5千米。东起天平山村,西临清江,南抵高坝洲水电站大坝,北接宋山冲村。村民委员会驻五组。属高坝洲镇。面积2320公顷。居民596户,2065人。辖有8个村民小组和54个居民点。因悬崖壁上有一个石头呈白色,状如鸭,故名。清同治五年(1866)属宜都县红花铺,民国三十三年(1944)属宜都县青汇乡,1953年属石门区城池乡,1958年10月称姚店公社五星大队,1978年划归红花套公社管辖,1981年9月改名红花套公社白鸭垴大队,1984年2月改名为白鸭垴村,1987年9月隶属曾家岗乡,2001年3月石场坡村、呙家冲村、蔡家河村并入。居民主要从事柑橘种植及生猪、水产、家禽养殖。商业以个体经营为主。濒临高坝洲水电站库区,景点有天龙湾国家湿地公园。
蔡家河 [Càijiāhé] 位于白鸭垴村民委员会西北2.4千米。属白鸭垴村一组。面积12公顷。居民34户,125人。农作物以柑橘为主。
曾家老屋场 [Zéngjiālǎowūchǎng] 位于白鸭垴村民委员会西南5.5千米。属白鸭垴村七组。面积8公顷。因地势偏僻,现无人居住。
大沟 [Dàgōu] 位于白鸭垴村民委员会西南5.5千米。属白鸭垴村八组。面积14公顷。居民3户,7人。农作物以柑橘为主。
大李家湾 [Dàlǐjiāwān] 位于白鸭垴村民委员会西北0.7千米。属白鸭垴村一组。面积8公顷。居民4户,12人。农作物以柑橘为主。
大土地岭 [Dàtǔdìlǐng] 位于白鸭垴村民委员会东北0.8千米。属白鸭垴村五组。面积12公顷。居民8户,30人。因曾建有土地山神庙而得名。居民以柑橘种植为主。
大新堰湾 [Dàxīnyànwān] 位于白鸭垴村民委员会东南0.5千米。属白鸭垴村五组。面积8公顷。因地势偏僻,现无人居住。
邓家湾 [Dèngjiāwān] 位于白鸭垴村民委员会东北2千米。属白鸭垴村二组。面积14公顷。居民7户,30人。农作物以柑橘为主。
杜家垴 [Dùjiānǎo] 位于白鸭垴村民委员会西南4.5千米。属白鸭垴村七组。面积14公顷。居民6户,18人。农作物以柑橘为主。
呙家冲 [Wōjiāchōng] 位于白鸭垴村民委员会东北3.5千米。属白鸭垴村二组。面积6公顷。居民2户,7人。居民以种植柑橘为主。
呙家老屋湾 [Wōjiālǎowūwān] 位于白鸭垴村民委员会东北3.5千米。属白鸭垴村二组。面积6公顷。居民1户,4人。居民以种植柑橘为主。
呙家岩 [Wōjiāyán] 位于白鸭垴村民委员会东北4千米。属白鸭垴村二组。面积5公顷。居民4户,16人。居民主要从事柑橘种植及外出务工。
郭家垴 [Guōjiānǎo] 位于白鸭垴村民委员会西南1.5千米。属白鸭垴村五组。面积7公顷。居民6户,25人。农作物以柑橘为主。
何家冲 [Héjiāchōng] 位于白鸭垴村民委员会东北4.5千米。属白鸭垴村七组。面积2公顷。居民2户,10人。1955年11月由长阳县划入。农作物以柑橘为主。
何家大坪 [Héjiādàpíng] 位于白鸭垴村民委员会西南4.5千米。属白鸭垴村七组。面积17公顷。居民6户,20人。1955年11月由长阳县划入。居民主要种植柑橘。
何家岩 [Héjiāyán] 位于白鸭垴村民委员会以西1.5千米。属白鸭垴村六组。面积8公顷。居民9户,40人。居民以柑橘种植为主。
胡家大坪 [Hújiādàpíng] 位于白鸭垴村民委员会西南6.5千米。属白鸭垴村八组。面积13公顷。居民13户,50人。1955年11月由长阳县划入。农作物以柑橘为主。
黄家冲 [Huángjiāchōng] 位于白鸭垴村民委员会西南1.5千米。属白鸭垴村七组。面积12公顷。居民13户,40人。农作物以柑橘为主。
季家湾 [Jìjiāwān] 位于白鸭垴村民委员会西南1.2千米。属白鸭垴村五组。面积12公顷。居民12户,40人。农作物以柑橘为主。
江家湾 [Jiāngjiāwān] 位于白鸭垴村民委员会东北3千米。属白鸭垴村二组。面积8公顷。居民3户,15人。农作物以柑橘为主。
柯家林 [Kējiālín] 位于白鸭垴村民委员会东北6千米。属白鸭垴村五组。面积17公顷。居民10户,50人。农作物以柑橘为主。
李家老屋 [Lǐjiālǎowū] 位于白鸭垴村民委员会东南1.5千米。属白鸭垴村五组。面积2公顷。居民6户,25人。居民主要柑橘种植。
李家垴 [Lǐjiānǎo] 位于白鸭垴村民委员会西南1千米。属白鸭垴村五组。面积8公顷。居民4户,20人。农作物以柑橘为主。
廖家湾 [Liàojiāwān] 位于白鸭垴村民委员会西北5千米。属白鸭垴村一组。面积12公顷。居民6户,20人。农作物以柑橘为主。
刘家堰 [Liújiāyàn] 位于白鸭垴村民委员会东北1.5千米。面积6公顷。居民7户,25人。居民从事农业种植和养殖,主产柑橘。
龙井湾 [Lóngjǐngwān] 位于白鸭垴村民委员会西南5.5千米。属白鸭垴村八组。面积2公顷。居民9户,30人。因水井长年泉流不断,相传井内隐龙,以此故名。居民从事农业种植和养殖,主产柑橘。
鲁家湾 [Lǔjiāwān] 位于白鸭垴村民委员会西北4千米。属白鸭垴村一组。面积8公顷。居民1户,5人。居民以种植柑橘为主。
聂家冲 [Nièjiāchōng] 位于白鸭垴村民委员会东北3千米。属白鸭垴村二组。面积5公顷。居民2户,9人。农作物以柑橘为主。
牛脑壳包 [Niúnǎokébāo] 位于白鸭垴村民委员会以东2千米。属白鸭垴村三组。面积8公顷。居民8户,30人。以山丘形似牛头而得名。农作物以柑橘为主。
藕堰子 [ǒuyànzi] 位于白鸭垴村民委员会以西4.5千米。属白鸭垴村七组。面积14公顷。居民6户,20人。1955年11月由长阳县划入。农作物以柑橘为主。
仁河口 [Rénhékǒu] 位于白鸭垴村民委员会西北1.6千米。属白鸭垴村四组。面积10公顷。居民4户,20人。农作物以柑橘为主。
杀牛洞 [Shāniúdòng] 位于白鸭垴村民委员会东北6千米。属白鸭垴村一组。面积11公顷。居民3户,10人。传说多年以前,此地有牛凶悍,经常践踏庄稼,抵伤村民,为避伤害,村民驱之入洞而杀之,故呼为杀牛洞。农作物以柑橘为主。
杀猪湾 [Shāzhūwān] 位于白鸭垴村民委员会西北1.5千米。属白鸭垴村一组。面积11公顷。居民2户,5人。此地山深林密,相传有盗贼在此屠宰所盗畜禽,故名杀猪湾。农作物以柑橘为主。
上马槽 [Shàngmǎcáo] 位于白鸭垴村民委员会西南4千米。属白鸭垴村七组。面积12公顷。居民5户,20人。1955年11月由长阳县划入。农作物以柑橘为主。
石家礓子 [Shíjiājiāngcāzi] 位于白鸭垴村民委员会东北2.7千米。属白鸭垴村二组。面积6公顷。居民3户,15人。农作物以柑橘为主。
覃家湾 [Qínjiāwān] 位于白鸭垴村民委员会东北2.5千米。属白鸭垴村二组。面积1公顷。居民2户,6人。农作物以柑橘为主。
谭家包 [Tánjiābāo] 位于白鸭垴村民委员会以西6千米。属白鸭垴村八组。面积10公顷。居民1户,4人。1955年11月由长阳县划入。农作物以柑橘为主。
谭家垴 [Tánjiānǎo] 位于白鸭垴村民委员会以西5.5千米。面积8公顷。居民2户,7人。1955年11月由长阳县划入。农作物以柑橘为主。
天桥湾 [Tiānqiáowān] 位于白鸭垴村民委员会西北3千米。属白鸭垴村七组。面积12公顷。居民5户,20人。居民主要种植柑橘。
王家坪 [Wángjiāpíng] 位于白鸭垴村民委员会以东0.6千米。属白鸭垴村五组。面积2公顷。居民7户,20人。居民种植水稻、柑橘及玉米。
王子窝 [Wángziwō] 位于白鸭垴村民委员会以西5.5千米。属白鸭垴村八组。面积8公顷。居民2户,10人。传说清朝年间,此地曾经住过一个王子,故名。1955年11月由长阳县划入。农作物以柑橘为主。
乌龟垱 [Wūguīdàng] 位于白鸭垴村民委员会东南1.3千米。属白鸭垴村六组。面积6公顷。居民1户,4人。居民从事农业种植,主产柑橘。
吴家包 [Wújiābāo] 位于白鸭垴村民委员会东南1.5千米。属白鸭垴村五组。面积11公顷。居民5户,15人。农作物以柑橘为主。
小杨家湾 [Xiǎoyángjiāwān] 位于白鸭垴村民委员会东北2千米。属白鸭垴村二组。面积12公顷。居民5户,20人。农作物以柑橘为主。
小张家垴 [Xiǎozhāngjiānǎo] 位于白鸭垴村民委员会东南3千米。属白鸭垴村五组。面积12公顷。居民4户,15人。居民主要种植柑橘、玉米及红薯。
熊家坳 [Xióngjiā'ào] 位于白鸭垴村村民委员会东南2千米。属高坝洲镇白鸭垴村五组。面积13公顷。居民10户,50人。农作物以柑橘为主。
鄢家垴 [Yānjiānǎo] 位于白鸭垴村民委员会以西5千米。属白鸭垴村七组。面积15公顷。居民2户,6人。农作物以柑橘为主。
杨家大田 [Yángjiādàtián] 位于白鸭垴村民委员会东北2.5千米。属白鸭垴村二组。面积6公顷。居民4户,16人。农作物以柑橘为主。
阴儿湾 [Yīn rwān] 位于白鸭垴村民委员会西北0.8千米。属白鸭垴村五组。面积7公顷。因地势偏僻,现无人居住。
鹰子岩 [Yīngziyán] 位于白鸭垴村民委员会西北4.5千米。属白鸭垴村七组。面积7公顷。居民2户,9人。农作物以柑橘为主。
刘家坑 [Líujiākēng] 位于白鸭垴村民委员会西偏南1.5千米。属白鸭垴村六组。面积1公顷,居民3户,11人。居民以农业种植为主,主产柑橘。
赵家包 [Zhàojiābāo] 位于白鸭垴村民委员会西南4.5千米。属白鸭垴村七组。面积7公顷。居民2户,8人。居民以种植柑橘、玉米为主。
郑家老屋 [Zhèngjiālǎowū] 位于白鸭垴村民委员会以西0.5千米。属白鸭垴村六组。面积12公顷。居民8户,28人。农作物以柑橘为主。
中场 [Zhōngchǎng] 位于白鸭垴村民委员会以西4.8千米。属白鸭垴村七组。面积18公顷。居民5户,20人。1955年由长阳县划入。居民以柑橘种植为主。
中跑马岭 [Zhōngpǎomǎlǐng] 位于白鸭垴村民委员会东北1.2千米。属白鸭垴村二组。面积11公顷。因地势偏僻,现无人居住。
三、陈家岗村
陈家岗村村民委员会 [Chénjiāgǎng Cūn Cūnmínwěiyuánhuì] 位于高坝洲镇人民政府驻地西北5千米。东起红花套镇周家河村,西抵青林寺村,南起宋山冲村,北接白洪溪村、大战坡村。村民委员会驻七组。属高坝洲镇。面积947公顷。居民753户,2670人。辖有9个村民小组,有34个居民点。清同治五年(1866)属宜都县红花铺,民国三十三年(1944)属宜都县鄢家沱乡,1953年4月属红花套区,1958年成立有白乡大队和花庙大队,1967年又改称新建大队和万红大队,1984年命名为陈家岗和官界头村,2001年由原陈家岗和官界头两村合并为陈家岗村。民居多为砖混结构楼房。农产品主要有柑橘、水稻和玉米。有乡道陈家岗—游士坡公路,大溪水库西干渠过境。
白马堰 [Báimǎyàn] 位于陈家岗村民委员会东南1.5千米。属陈家岗村四组。面积5公顷。居民8户,25人。该堰位于原青林公社驻地前,面积6亩余。相传有一个白衣人骑白马从空中跃入堰塘,故称为白马堰。农作物以柑橘为主。
白米田 [Báimǐtián] 位于陈家岗村民委员会东南3千米。属陈家岗村三组。面积5公顷。居民6户,20人。相传清代,这块水稻田产出的大米,颗粒晶莹,且无杂色(旧时稻米多为红黄杂色),故称白米田。居民主要从事柑橘种植及外出务工。
陈家岗 [Chénjiāgǎng] 位于陈家岗村民委员会东南2.5千米。属陈家岗村五组。面积20公顷。居民8户,26人。清朝即有陈家岗地名,据《曹氏家谱》载,六世祖曹绍杰次子曹世钦51岁时,于1871年由莲花堰迁至红花铺陈家岗定居。居民主要从事柑橘种植及外出务工。
大龙潭嘴 [Dàlóngtánzuǐ] 位于陈家岗村民委员会东南3千米。属陈家岗村三组。面积10公顷。居民5户,20人。此处有水潭,源自洞中,潭水清澈,冬夏不涸,人们称为龙潭。潭旁有一处尖角嘴形地貌,故名龙潭嘴。居民以农业种植和养殖为主,主产柑橘。
大张家垴 [Dàzhāngjiānǎo] 位于陈家岗村民委员会西南0.8千米。属陈家岗村七组。面积12公顷。居民3户,9人。农作物以柑橘为主。
稻场坪 [Dàochǎngpíng] 位于陈家岗村民委员会西北1千米。属陈家岗村八组。面积1公顷。居民2户,10人。农作物以柑橘为主。
分水岭 [Fēnshuǐlǐng] 位于陈家岗村民委员会西南0.7千米。属陈家岗村七组。面积1公顷。居民2户,7人。在清朝,这里自然形成两个村落,以山岭为界,南面是宋山冲,西面是陈家岗,故名分水岭。居民主要从事柑橘种植及外出务工。
凤凰山 [Fènghuángshān] 位于陈家岗村民委员会以南0.4千米。属陈家岗村七组。面积18公顷。居民8户,24人。相传山中有两只凤凰,修炼得道,化成兄妹,到人间行善积德,祛灾除病,因此人们便呼为凤凰山。农作物以柑橘为主。
凤凰窝 [Fènghuángwō] 位于陈家岗村民委员会以南0.8千米,在凤凰山南侧。属陈家岗村五组。面积0.2公顷。居民2户,8人。传说山上住着母子二人,每当下田劳作,家中餐桌上便有可口饭菜。经偷偷观察发现,原为一个美貌女子在代为做饭和料理家务。后因不小心惊动美女,美女便摇身变成一只凤凰长啸而去,而房子则变成大坑。故名凤凰窝。农作物以柑橘为主。
付家冲 [Fùjiāchōng] 位于陈家岗村民委员会西北0.5千米。属陈家岗村八组。面积5公顷。居民9户,26人。农作物以柑橘为主。
高墩桥 [Gāodūnqiáo] 位于陈家岗村民委员会西北0.4千米。属陈家岗村七组。面积10公顷。居民6户,19人。相传有一条小溪沟,人们劳作不便,有一李姓富人行善,在此修建一座高墩子石桥,从此南北通行,故称高墩桥。居民主要从事柑橘种植及外出务工。
拐子凼 [Guǎizidàng] 位于陈家岗村民委员会以北2.5千米。属陈家岗村五组。面积2公顷。居民2户,7人。相传该凼中经常闹水怪,夜里水响不断,人们将凼中水抽干后发现是一对鲤鱼,当地人称鲤鱼为“拐子”,故名。居民从事农业种植及外出务工,主产柑橘。
官界头 [Guānjiètóu] 位于陈家岗村民委员会以北0.5千米。属陈家岗村八组。面积10公顷。居民6户,25人。据传明崇祯年间,朝中大臣杨涟(湖北应山人)因除奸有功,朝廷赐以土地万顷。其子杨朔时任两湖督察(1629),受命到宜昌圈地,行至此处便不想走了,于是在其驻足处立了块一丈高五尺宽的界碑(又称望碑),上书杨家封地。后来被称为官界头。界碑1967年被毁。据《姚氏族谱》记载,姚氏十世祖姚祚远一支茔地设于官界头。农作物以柑橘为主。
花庙子 [Huāmiàozi] 位于陈家岗村民委员会以东1.2千米。属陈家岗村六组。面积15公顷。居民6户,18人。解放前各地都建有土地庙用于管辖一方土地,该土地庙用花边石栏,建有特色,故为花庙。农作物以柑橘为主。
黄土包 [Huángtǔbāo] 位于陈家岗村民委员会以东3.5千米。属陈家岗村二组。面积20公顷。居民15户,48人。农作物以柑橘为主。
纪念嘴 [Jìnnànzuǐ] 位于陈家岗村民委员会东南3.5千米。属陈家岗村二组。面积15公顷。居民6户,18人。此地原为一片湖坝,1958年农田基本建设,改造为20余亩农田,当地民众为纪念当年“兴农”运动,称之为纪念嘴。居民主要从事柑橘种植及外出务工。
江家竹林子 [Jiāngjiāzhúlínzi] 位于陈家岗村民委员会以东1.8千米。属陈家岗村四组。面积5公顷。居民8户,30人。居民主要从事柑橘种植及外出务工。
李家药铺 [Lǐjiāyàopù] 位于陈家岗村民委员会东南1.6千米。属陈家岗村五组。面积5公顷。居民8户,26人。清末到民国时期,有一李姓郎中,开一药铺,行医治病,救济百姓,故名。居民主要从事柑橘种植及外出务工。
辽叶沟 [liáoyègōu] 位于陈家岗村民委员会西北0.8千米。属陈家岗村八组。面积40公顷。居民6户,18人。该地形低洼,多年生长箬叶,人们可取叶片制作斗笠,故名。居民主要从事柑橘种植及外出务工。
娄家垴 [Lóujiānǎo] 位于陈家岗村民委员会以西2千米。属陈家岗村九组。面积11公顷。居民22户,90人。以娄姓居多。农作物有玉米、柑橘及红薯等。
拦水堰湾 [Lánshuǐyànwān] 位于陈家岗村民委员会西北1.5千米。属陈家岗村七组。面积15公顷。居民4户,13人。凤凰山与张家垴两山之间一峡沟,遇暴雨便洪水泛滥,人们在出口处筑一堤坝,拦住山洪,故名拦水堰。居民主要从事柑橘种植及外出务工。
破院子墙 [Pòyuànziqiáng] 位于陈家岗村民委员会西南0.6千米。属陈家岗村五组。面积2公顷。居民4户,13人。相传此地有一住户,殷实富足,就连菜园子墙也是青砖碧瓦。但其人心性不良,无恶不作,周围百姓痛恨万分。一天夜里,雷电将其菜园子墙劈成两半,后人便称之为破院子墙。居民主要从事柑橘种植及外出务工。
沁水堰 [Qìnshuǐyàn] 位于陈家岗村民委员会东北1千米。属陈家岗村六组。面积5公顷。居民5户,16人。因该堰塘有地下水翻沁而得名。居民主要从事柑橘种植及外出务工。
坛子洞 [Tánzidòng] 位于陈家岗村民委员会西面1千米。属陈家岗村八组。面积9公顷。居民7户,30人。居民主要从事柑橘种植及外出务工。
天灯包 [Tiāndēngbāo] 位于陈家岗村民委员会东北2千米。属陈家岗村八组。面积5公顷。居民9户,31人。因磷火光亮而得名。居民以农业种植及外出务工为主,主产柑橘。
天堰垴 [Tiānyànnǎo] 位于陈家岗村民委员会以西2.4千米。属陈家岗村八组,面积8公顷。居民7户,24人。居民主要从事柑橘种植及外出务工。
王家堰 [Wángjiāyàn] 位于陈家岗村民委员会东北0.8千米。属陈家岗村六组。面积1公顷。居民9户,25人。据康熙三十六年版《宜都县志》载,明洪武二十八年(1395)由工部差官督修,阔二十五丈,长二十九丈,堤厚八尺。居民主要从事柑橘种植及外出务工。
小陶家坡 [Xiǎotáojiāpō] 位于陈家岗村民委员会东南3.2千米。属陈家岗村二组。面积1公顷。居民7户,34人。因该地曾居住陶姓人家而得名。居民主要从事柑橘种植及外出务工。
小湾子 [Xiǎowānzi] 位于陈家岗村民委员会西北1千米。属陈家岗村八组。面积2公顷。居民7户,30人。居民主要从事柑橘种植及外出务工。
胥家龙洞 [Xūjiālóngdòng] 位于陈家岗村民委员会西北0.5千米。属陈家岗村八组。面积1公顷。居民5户,19人。居民主要从事柑橘种植及外出务工。
杨树湾 [Yángshùwān] 位于陈家岗村民委员会西北1.5千米。属陈家岗村八组。面积1公顷。居民2户,8人。居民主要从事柑橘种植及外出务工。
鱼鳞岗 [Yúlínggǎng] 位于陈家岗村民委员会西南1.8千米。属陈家岗村九组。面积1公顷。居民1户,3人。在大宋山与小宋山之间,因相隔只有一里路程,因而得名一里岗。其地形像条鱼,所以又叫鱼鳞岗。居民主要从事柑橘种植及外出务工。
榨鼓冲 [Zhàgǔchōng] 位于陈家岗村民委员会西北3.5千米。属陈家岗村九组。面积1公顷。居民1户,3人。相传此冲有几户人家做榨油、造鼓生意,故名。居民以农业种植为主。
周家桥 [Zhōujiāqiáo] 位于陈家岗村民委员会东南3.5千米。属陈家岗村一组。面积2公顷。居民15户,60人。晚清时,一周氏富户自行投资修桥,百姓为感谢其功德,取名周家桥。居民多从事农业种植及外出务工,主产柑橘。
四、大战坡村
大战坡村村民委员会 [Dàzhànpō Cūn Cūn mínwěiyuánhuì] 位于高坝洲镇人民政府驻地西北5.2千米。东起周家河村,西至白洪溪村,南起陈家岗村,北至吴家岗村。村民委员会驻三组。属高坝洲镇。面积570公顷。居民756户,2779人。下辖有8个村民小组和31个居民点。因三国时期吴将陆逊在此指挥夷陵大战而得名。清同治五年(1866)属宜都县红花铺,民国三十三年(1944)属宜都县吴家岗乡,1953年4月属红花套区大红乡,1958年10月称红花套公社长远大队,1981年9月改名为大战坡大队,1984年2月改称大战坡村,2001年3月智家岗村并入。有线电视,程控电话,宽带网实现全村覆盖。柑橘生产为主导产业。有乡道周游路、红皓路过境。
八庙 [Bāmiào] 位于大战坡村民委员会以南1千米。属大战坡村二组。面积2公顷。因庙宇众多而得名。因农田开发,现已无人居住。
大杨家湾 [Dàyángjiāwān] 位于大战坡村民委员会西南0.8千米。属大战坡村二组。面积11公顷。居民20户,70人。农作物以柑橘为主。
大战坡 [Dàzhànpō] 位于大战坡村民委员会以北1.5千米。属大战坡村四组。面积10公顷。居民10户,40人。三国时期吴将陆逊在此屯兵,发动夷陵之战,火烧蜀军连营,故名。居民主要从事柑橘种植。
杜家陡坡 [Dùjiādǒupō] 位于大战坡村民委员会西南1千米。属大战坡村三组。面积5公顷。居民6户,25人。农作物以柑橘为主。
杜家老屋 [Dùjiālǎowū] 位于大战坡村民委员会以北1.1千米。属大战坡村三组。面积10公顷。居民15户,70人。居民主要从事柑橘种植及外出务工。
龚家老屋 [Gōngjiālǎowū] 位于大战坡村民委员会以北0.5千米。属大战坡村四组。面积5公顷。居民8户,30人。居民主要从事柑橘种植。
鬼湾 [Guǐwān] 位于大战坡村民委员会西南0.5千米。属大战坡村三组。面积2公顷。居民4户,13人。居民主要从事柑橘种植。
红桥 [Hóngqiáo] 位于大战坡村民委员会东北1.3千米。属大战坡村八组。面积5公顷。居民15户,50人。居民主要从事柑橘种植。
虎头山 [Hǔtóushān] 位于大战坡村民委员会以北1.1千米。属大战坡村一组。面积3公顷。居民5户,20人。居民主要从事柑橘种植。
獾径坡 [Huānjìngpō] 位于大战坡村民委员会以东1.1千米。属大战坡村一组。面积10公顷。居民3户,12人。居民以种植柑橘为主。
江家堰湾 [Jiāngjiāyànwān] 位于大战坡村民委员会西南0.8千米。属大战坡村三组。面积5公顷。居民4户,14人。农作物以柑橘为主。
景家长堰 [Jǐngjiāchǎngyàn] 位于大战坡村民委员会以北0.8千米。属大战坡村四组。面积10公顷。居民10户,40人。农作物以柑橘为主。
拦河坝 [Lánhébà] 位于大战坡村民委员会东北1.8千米。属大战坡村八组。面积20公顷。居民2户,8人。农作物以柑橘为主。
廖家边 [Liàojiābiān] 位于大战坡村民委员会东北2千米。属大战坡村六组。面积20公顷。居民10户,50人。农作物以柑橘为主。
庙嘴 [Miàozuǐ] 位于大战坡村民委员会东北1.8千米。属大战坡村六组。面积8公顷。居民3户,10人。居民从业于农业种植,主产柑橘。
牛栏包 [Niúlánbāo] 位于大战坡村民委员会东北1.5千米。属大战坡村六组。面积0.4公顷。居民2户,8人。居民主要从事柑橘种植。
欧家湾子 [Oujiāwānzi] 位于大战坡村民委员会以北1.6千米。属大战坡村五组。面积10公顷。居民3户,10人。居民以种植柑橘为主。
裴家坟坝 [Péijiāfénbà] 位于大战坡村民委员会东北2千米。属大战坡村六组。面积3公顷。居民8户,30人。居民主要从事柑橘种植。
铺岭岗 [Pùlǐnggǎng] 位于大战坡村民委员会以东1.5千米。属大战坡村一组。面积20公顷。居民6户,30人。居民以柑橘种植为主。
天子堰 [Tiānziyàn] 位于大战坡村民委员会东北1.3千米。属大战坡村一组。面积12公顷。居民3户,13人。相传清朝道光年间,吴家产下一子,有仙人路过告为天子,嘱百日之内须紧闭大门。适逢九十九日有客来访,吴家开门迎客,顿时房中婴儿啼哭,不幸夭折。而其葬地逐年下沉,形成一堰,故名天子堰。居民从事柑橘种植及外出务工。
天祖坟 [Tiānzǔfén] 位于大战坡村民委员会北偏西1.2千米。属大战坡村四组。面积2公顷。居民15户,50人。居民主要从事柑橘种植。
团坡 [Tuánpō] 位于大战坡村民委员会西南1千米。属大战坡村三组。面积10公顷。居民2户,8人。居民主要从事柑橘种植。
王公堰 [Wánggōngyàn] 位于大战坡村民委员会以东1.2千米。属大战坡村二组。面积20公顷。居民1户,4人。居民主要从事柑橘种植。
吴家边 [Wújiābiān] 位于大战坡村民委员会以北1.6千米。属大战坡村五组。面积30公顷。居民5户,20人。居民以柑橘种植和务工经商为主。
五叶荡 [Wǔyèdàng] 位于大战坡村民委员会西北1千米。属大战坡村四组。面积10公顷。居民2户,6人。农作物以柑橘为主。
小龙潭嘴 [Xiǎolóngtánzuǐ] 位于大战坡村民委员会西南0.3千米。属大战坡村三组。面积1公顷。现无人居住。
新桥 [Xīnqiáo] 位于大战坡村民委员会东北3千米。属大战坡村七组。面积10公顷。地处溪沟,无人居住。
新屋场 [Xīnwūchǎng] 位于大战坡村民委员会以北1.6千米。属大战坡村五组。面积30公顷。居民3户,13人。居民主要从事柑橘种植。
尤家荡 [Yóujiādàng] 位于大战坡村民委员会西北1.5千米。属大战坡村三组。面积20公顷。溪沟地形,冲积成淤,现无人居住。
余家老屋 [Yújiālǎowū] 位于大战坡村民委员会以北1.6千米。面积30公顷。居民10户,40人。居民主要从事柑橘种植。
祝家屋场 [Zhùjiāwūchǎng] 位于大战坡村民委员会东北3千米。面积10公顷。居民6户,30人。居民主要从事柑橘种植。
五、皓光村
皓光村村民委员会 [Hàoguāng Cūn Cūnmín wěiyuánhuì] 位于高坝洲镇人民政府驻地以西4.2千米。东起曾家岗村、湾市村,西至天平山村、中船重工厂区,南抵清江河岸,北至宋山冲村。村民委员会驻六组,属高坝洲镇。面积780公顷。居民848户,3002人。辖有7个村民小组和42个居民点。取洁白、明亮之意而命名。清同治五年(1866)属宜都县红花铺,民国三十三年(1944)属宜都县青汇乡,1953年4月属石门区景桥乡,1958年10月称姚店公社皓光大队,1984年3月改称皓光村,2001年3月由柏子堰村、皓光村、羊角溪村三村合并称为皓光村至今。工业企业有预制厂、砖厂、茶厂、打蜡厂。农产品有水稻、苞谷、柑橘、桑蚕。濒临清江,有中坪—中光乡道、后江沱—高坝洲电站省道过境,岳宜高速由南向北穿境而过。
白日登湾 [Báirìdēngwān] 位于皓光村民委员会西北1.5千米。属皓光村七组。面积40公顷。居民28户,120人。以袁姓居多。因地形偏僻,只适宜白天出入,故名。农作物以柑橘为主。
打蜡厂 [Dǎlàchǎng] 位于皓光村民委员会驻地。属皓光村六组。面积10公顷。居民21户,80人。以龚、周姓居多。因果品加工场所而得名。农作物以柑橘为主。
大分路碑 [Dàfēnlùbēi] 位于皓光村民委员会西北2.5千米。属皓光村七组。面积50公顷。居民28户,100人。以邹姓居多。居民主要从事柑橘种植及外出务工。
大堰堤 [Dàyàndī] 位于皓光村民委员会以东1千米。属皓光村一组、五组。面积20公顷。居民43户,160人。农作物以柑橘为主。
大堰头 [Dàyàntóu] 位于皓光村民委员会以东1千米。属皓光村五组。面积10公顷。居民19户,70人。居民主要从事柑橘种植及外出务工。
大羊角溪 [Dàyángjiǎoxī] 位于皓光村民委员会西北2千米。属皓光村七组。面积80公顷。居民38户,120人。以邹、刘、龚、袁姓居多。有两条溪沟形似羊角,长的取名大羊角溪,短的取名小羊角溪。农作物以柑橘为主。
小羊角溪 [Xiǎoyángjiǎoxī] 位于皓光村民委员会西北2千米。属皓光村七组。面积60公顷。居民18户,70人。以袁姓居多。有两条溪沟形如羊角,长的名大羊角溪,短的为小羊角溪。居民主要种植柑橘。
邓家堰 [Dèngjiāyàn] 位于皓光村民委员会西北2千米。属皓光村七组。面积15公顷。居民18户,70人。以袁姓居多。居民主要从事柑橘种植及外出务工。
炖钵子湾 [Dùnbōziwān] 位于皓光村民委员会东北0.5千米。属皓光村六组。面积10公顷。居民13户,50人。以周姓居多。居民主要从事柑橘种植及外出务工。
二斗坪 [èrdòupíng] 位于皓光村民委员会西北1.5千米。属皓光村七组。面积10公顷。居民15户,50人。袁姓居多。居民主要从事柑橘种植及外出务工。
冯家湾 [Féngjiāwān] 位于皓光村民委员会西北2千米。属皓光村七组。面积50公顷。居民5户,20人。以冯姓居多。居民主要从事柑橘种植。
牯牛头 [Gǔniútóu] 位于皓光村民委员会东南1.5千米。属皓光村一组。面积15公顷。居民17户,70人。以吕姓居多。居民以种植柑橘、养殖桑蚕为主。
黄家湾 [Huángjiāwān] 位于皓光村民委员会西北1.5千米。面积20公顷。居民19户,80人。以唐姓居多。居民主要从事柑橘种植。
礓垴 [Jiāngcānǎo] 位于皓光村民委员会西北1.5千米。属皓光村七组。面积10公顷。居民17户,70人。以周姓居多。居民主要从事柑橘种植。
景家岗 [Jǐngjiāgǎng] 位于皓光村民委员会以东1千米。属皓光村一组。面积5公顷。居民22户,90人。居民主要从事柑橘种植。
景家桥 [Jǐngjiāqiáo] 位于皓光村民委员会西南1千米。属皓光村五组。面积10公顷。居民8户,30人。居民主要从事柑橘种植。
九曲堰 [Jiǔqǔyàn] 位于皓光村民委员会以东0.8千米。属皓光村一组。面积10公顷。居民13户,55人。居民主要从事柑橘种植。
刘家河 [Liújiāhé] 位于皓光村民委员会以南2.6千米。属皓光村四组。面积50公顷。居民51户,202人。以裴姓居多。居民主要从事柑橘种植。
刘家砂坪 [Liújiāshāpíng] 位于皓光村民委员会西北2千米。属皓光村七组。面积10公顷。居民18户,50人。以刘姓居多。居民以农业种植和养殖为主,主产柑橘。
刘家台子 [Liújiātáizi] 位于皓光村民委员会以南1.5千米。属皓光村五组。面积10公顷。居民23户,90人。以刘姓居多。居民主要从事柑橘种植。
马道子 [Mǎdàozi] 位于皓光村民委员会西南0.5千米。属皓光村五组。面积2公顷。居民7户,25人。因昔时有骡马商队通过,故名。居民主要从事柑橘种植和桑蚕养殖。
马骡子岗 [Mǎluózigǎng] 位于皓光村民委员会以南0.5千米。属皓光村五组。面积10公顷。居民22户,90人。以汪姓居多。居居民主要从事柑橘种植和桑蚕养殖。
枇杷溪 [Pípáxī] 位于皓光村民委员会以南2千米。属皓光村五组。面积15公顷。居民29户,90人。以曾姓居多。居民主要从事柑橘种植和桑蚕养殖。
七斗岩 [Qīdòuyán] 位于皓光村民委员会以南1.5千米。属皓光村四组。面积20公顷。居民15户,60人。清江河下游北岸有一礁石,占地约7亩,故名七斗岩。居民主要从事柑橘种植和桑蚕养殖。
青河桥 [Qīnghéqiáo] 位于皓光村民委员会以东0.5千米。属皓光村三组。面积20公顷。居民23户,90人。张姓居多。居民以柑橘种植为主。
天桥 [Tiānqiáo] 位于皓光村民委员会以西0.5千米。属皓光村六组。面积20公顷。居民5户,20人。居民主要从事柑橘种植及外出务工。
挺包子 [Tǐngbāozi] 位于皓光村民委员会以北0.5千米。属皓光村六组。面积50公顷。居民31户,100人。农作物以柑橘为主。
土桥子 [Tǔqiáozi] 位于皓光村民委员会以东1.7千米。属皓光村二组。面积20公顷。居民30户,98人。居民以柑橘种植为主。
洼下地 [Wāxiàdì] 位于皓光村民委员会东南2千米。属皓光村五组。面积20公顷。居民6户,25人。1969年清江暴发洪水,该段河堤崩岸下陷渗水,故称为洼下地。居民主要从事柑橘种植和桑蚕养殖。
汪家垴 [Wāngjiānǎo] 位于皓光村民委员会以西1千米。属皓光村六组。面积20公顷。居民21户,60人。姓氏以戈姓居多。居民以柑橘种植为主。
王家偏坡 [Wángjiāpiānpō] 位于皓光村民委员会西南1.2千米。属皓光村五组。面积20公顷。居民32户,100人。以李、汪姓居多。居民主要从事柑橘种植和桑蚕养殖。
望碑 [Wàngbēi] 位于皓光村民委员会西北1.5千米。属皓光村七组。面积30公顷。居民18户,60人。以袁姓居多。此地正好望见羊角溪岔路口的路碑,故名。农作物以柑橘为主。
窝棚湾 [Wōpéngwān] 位于皓光村民委员会西北1.5千米。属皓光村七组。面积60公顷。居民18户,60人。姓氏以袁姓居多。居民主要种植柑橘。
卧龙岗 [Wòlónggǎng] 位于皓光村民委员会以东1千米。属皓光村一组。面积10公顷。居民7户,30人。居民以柑橘种植为主。
肖家堰 [Xiāojiāyàn] 位于皓光村民委员会东南1.5千米。属皓光村五组。面积20公顷。居民13户,50人。居民主要从事柑橘种植和桑蚕养殖。
小曹家湾 [Xiǎocáojiāwān] 位于皓光村民委员会西北1千米。属皓光村七组。面积10公顷。居民4户,20人。居民主要种植柑橘、玉米。
胥家岩 [Xūjiāyán] 位于皓光村民委员会以西1千米。属皓光村七组。面积20公顷。居民4户,13人。居民以柑橘种植为主。
徐家铺子 [Xújiāpùzi] 位于皓光村民委员会以南2.5千米。属皓光村四组。面积10公顷。居民15户,50人。姓氏以裴姓居多。居民主要从事柑橘种植和桑蚕养殖。
张家河 [Zhāngjiāhé] 位于皓光村民委员会以东1.5千米。属皓光村一组。面积12公顷。居民23户,90人。居民主要从事柑橘种植和桑蚕养殖。
长瓦屋 [Chángwǎwū] 位于皓光村民委员会以南0.5千米。属皓光村五组。面积10公顷。居民7户,20人。居民以桑蚕养殖为主。
猪头山 [Zhūtóushān] 位于皓光村民委员会西北1.5千米。属皓光村七组。面积10公顷。居民7户,30人。居民主要种植柑橘。
上张家河 [Shàngzhāngjiāhé] 位于皓光村民委员会以东2千米。属皓光村一组。面积7公顷。居民23户,90人。居民以种植柑橘、玉米及桑蚕养殖为主。
六、青林寺村
青林寺村村民委员会 [Qīnglínsì Cūn Cūn mínwěiyuánhuì] 位于高坝洲镇人民政府驻地西北9.5千米。西临清江,东至白洪溪村及陈家岗村,北起鄢家沱村、南桥村,南至宋山冲村、白鸭垴村。村民委员会驻二组。属高坝洲镇。面积910公顷。居民297户,940人。下设有5个村民小组和25个居民点。以传说北宋时期苏东坡为青林寺庙所作的楹联而得名。清同治五年(1866)属宜都县红花铺,民国三十三年(1944)属宜都县鄢家沱乡,1953年属红花套区青林寺乡,1958年10月称红花套公社青林大队、青冲大队,1981年9月改称红花套公社青林寺大队、廖家湾大队,1984年2月更名红花套区青林乡青林寺村、廖家湾村,1987年9月改属曾家岗乡,2001年3月由青林寺村、廖家湾两村合并为青林寺村至今。聚落呈散状分布。2003年被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命名为“中国谜语村”,2006年青村寺谜语被纳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1999年起相继出版《青林寺谜语选》《青林寺谜歌选》等30余套谜语书籍。村内建有农家书屋,传统文艺有唱谜歌、猜谜语等。村内著名人物有吴林伯(1916—1998),武汉大学教授、《文心雕龙》研究专家。名胜古迹有青林寺遗址、青林寺古镇。农业以柑橘种植为主,商业有餐饮、商店等。主要驻村单位有三峡国际高尔夫球场、朝阳变电站、宜昌特警特训基地等。邻318国道,为周家河—游士坡乡道终点。
八卦湾 [Bāguàwān] 位于青林寺村民委员会以东0.5千米。属青林寺村一组。面积50公顷。居民26户,70人。姓氏有刘、吴姓等,聚落呈散状分布。谜语、谜歌为民俗文化特色。农作物以柑橘为主。
白日灯 [Báirìdēng] 位于青林寺村民委员会以南0.5千米。属青林寺村二组。面积2公顷。居民2户,8人。谜语、谜歌为民俗文化特色。农作物以柑橘为主。
宝剑树 [Bǎojiànshù] 位于青林寺村民委员会东北0.7千米。属青林寺村二组。面积4公顷。居民5户,19人。相传三国时期赵云之子赵统经瞿塘峡护送阿斗体察民情,不慎跌落江中,漂流至江南上岸,将宝剑插入屋旁土中,以震慑盗贼,后宝剑下沉,破土冒出一棵大树,从此得名宝剑树。谜语、谜歌为民俗文化特色。农作物以柑橘为主。
大姜家湾 [Dàjiāngjiāwān] 位于青林寺村民委员会以西1.1千米。属青林寺村三组。面积3公顷。居民7户,20人。谜语、谜歌为民俗文化特色。居民主要种植柑橘及玉米。
大吴家湾 [Dàwújiāwān] 位于青林寺村民委员会以东1.5千米。属青林寺村一组。面积5公顷。居民3户,14人。居民以柑橘种植为主。
干冲子 [Gānchōngzi] 位于青林寺村民委员会以西1千米。属青林寺村四组。面积3公顷。居民7户,25人。聚落成线状分布。谜语、谜歌为民俗文化特色。居民以柑橘种植为主。
黑岩子湾 [Hēiyánziwān] 位于青林寺村民委员会以北0.5千米。属青林寺村二组。面积2公顷。居民6户,20人。谜语、谜歌为民俗文化特色。居民以柑橘种植为主。
柳家垴 [Liǔjiānǎo] 位于青林寺村民委员会西北2千米。属青林寺村三组。面积2公顷。居民9户,40人。谜语、谜歌为民俗文化特色。居民以柑橘种植为主。
骆家槽 [Luòjiācáo] 位于青林寺村民委员会西北1.3千米。属青林寺村三组。面积0.2公顷。居民2户,6人。居民以柑橘种植为主。
三苏桥 [Sānsūqiáo] 位于青林寺村民委员会西南1.3千米。属青林寺村四组。面积0.2公顷。居民2户,6人。相传苏东坡督学江南兄妹三人到青林寺庙,曾于一桥边小店品茶,而后人们便称之为“三苏桥”。居民以柑橘种植为主。
狮子包 [Shīzibāo] 位于青林寺村民委员会西南1.4千米。属青林寺村四组。面积3公顷。居民9户,30人。谜语、谜歌为民俗文化特色。农作物有茶叶、柑橘等。
石灰冲 [Shíhuīchōng] 位于青林寺村民委员会西北1.3千米。属青林寺村三组。面积0.2公顷。居民2户,6人。居民以柑橘种植为主。
石岩垴 [Shíyánnǎo] 位于青林寺村民委员会西南1千米。属青林寺村四组。面积1公顷。居民4户,10人。谜语、谜歌为民俗文化特色。居民以柑橘种植为主。
水桶寺 [Shuǐtǒngsì] 位于青林寺村民委员会东北1千米。属青林寺村二组。面积0.2公顷。居民1户,6人。曾用名水洞寺,因方言“水洞”与“水桶”谐音,故演变为“水桶寺”。居民以柑橘种植为主。
塔湾 [Tǎwān] 位于青林寺村民委员会以西0.5千米。属青林寺村二组。面积8公顷。居民10户,35人。相传青林寺住持乙壬子,善驱纸老鼠,每当手头拮据时,便于夜晚剪一只纸老鼠,放于油灯火苗之上,口念咒语,半个时辰纸老鼠便抱回一两白银。乙壬子慈悲为怀,每用此法救济穷人。后因一施主贪心而使神鼠未归。此后,乙壬子作法再也不灵。乙壬子圆寂之后,其弟子将其安葬于湾内。第二天,安葬之地出现一座宝塔,塔上有字:“壬子乃神鼠,慈善知民苦。不幸而圆寂,赐塔升为佛。”从此该地就叫塔湾。谜语、谜歌为民俗文化特色。居民以柑橘种植为主。
王家湾 [Wángjiāwān] 位于青林寺村民委员会以西1千米。属青林寺村四组。面积3公顷。居民6户,20人。谜语、谜歌为民俗文化特色。居民以柑橘种植为主。
小土地岭 [Xiǎotǔdìlǐng] 位于青林寺村民委员会西北1.5千米。属青林寺村三组。面积1公顷。居民2户,4人。居民以柑橘种植为主。
胥家冲 [Xūjiāchōng] 位于青林寺村民委员会东南1.5千米。属青林寺村一组。面积3公顷。居民18户,50人。姓氏有胥、王、廖姓等,聚落形态为散状。谜语、谜歌为民俗文化特色。居民以柑橘种植为主。
烟墩包 [Yāndūnbāo] 位于青林寺村民委员会以西1千米。属青林寺村四组。面积1公顷。居民2户,6人。居民以柑橘种植为主。
营盘垴 [Yíngpánnǎo] 位于青林寺村民委员会西北2千米。属青林寺村三组。面积0.2公顷。居民2户,5人。居民以柑橘种植为主。
游士坡 [Yóushìpō] 位于青林寺村民委员会以西1千米。属青林寺村四组。面积1公顷。居民2户,10人。相传公元1067年,苏东坡及苏小妹、苏辙于青林寺庙烧香,了空大师邀众人去坡上喝茶,苏东坡见此地繁荣景象,诗兴来潮,道:“风拂旷野,喜观坡镇留游士……”可下联有点对不上了。行至江边,纤夫号子阵阵响起,苏东坡即道:“日映江天,乐听船工叫号声。”此后,人们便称此地为“游士坡”。居民以柑橘种植为主。
樟树湾 [Zhāngshùwān] 位于青林寺村民委员会以东1千米。属青林寺村一组。面积2公顷。居民5户,16人。聚落形态为散状。谜语、谜歌为民俗文化特色。居民以柑橘种植为主。
长岭岗 [Chánglǐnggǎng] 位于青林寺村民委员会以西1.5千米。属青林寺村四组。面积1公顷。居民2户,6人。居民以柑橘种植为主。
赵家垴 [Zhàojiānǎo] 位于青林寺村民委员会西北1.5千米。属青林寺村三组。面积2公顷。居民4户,15人。聚落形态为散状。谜语、谜歌为民俗文化特色。居民以柑橘种植为主。
朱家湾 [Zhūjiāwān] 位于青林寺村民委员会西北1.2千米。属青林寺村三组。面积6公顷。居民11户,40人。姓氏有赵姓和廖姓,聚落呈散状。谜语、谜歌为民俗文化特色。居民以柑橘种植为主。
七、宋山冲村
宋山冲村村民委员会 [Sòngshānchōng Cūn Cūnmínwěiyuánhuì] 位于高坝洲镇人民政府驻地西偏北4千米。东起曾家岗村,西至白鸭垴村,南起天平山村、皓光村,北至陈家岗村、青林寺村。村民委员会驻三组。属高坝洲镇。面积1120公顷。居民637户,2170人。下设有9个村民小组和22居民点。因位于大宋山与小宋山之间,故名。清同治五年(1866)属宜都县红花铺,民国三十三年(1944)属青汇乡,1953年4月属石门区三冲乡,1958年10月称红花套公社青山大队,1981年9月改称红花套公社宋山冲大队,1984年2月更名宋山冲村,1987年9月改属曾家岗乡,2001年3月裴家冲村并入。名胜古迹有宋山森林公园、法泉寺。经济主要为柑橘种植。
大山坡 [Dàshānpō] 位于宋山冲村民委员会西南0.5千米。属宋山冲村一组。面积10公顷。居民3户,12人。居民主要从事柑橘种植及外出务工。
蜂子岩 [Fēngziyán] 位于宋山冲村民委员会西北3千米。属宋山冲村八组。面积2公顷。居民7户,20人。居民主要从事柑橘种植及外出务工。
鏆头山 [Guàntóushān] 位于宋山冲村民委员会以南0.1千米。属宋山冲村三组。面积2公顷。居民12户,40人。居民主要从事柑橘种植及外出务工。
江家老屋 [Jiāngjiālǎowū] 位于宋山冲村民委员会北侧。属宋山冲村三组。面积0.5公顷,居民5户,15人。居民主要从事柑橘种植及外出务工。
裴家冲 [Péijiāchōng] 位于宋山冲村民委员会西北1.7千米。属宋山冲村四组。面积1公顷。居民6户,20人。居民主要从事柑橘种植及外出务工。
强盗湾 [Qiángdàowān] 位于宋山冲村民委员会东北1千米。属宋山冲村四组。面积5公顷。居民3户,14人。传说此地曾有盗匪出没,故名。居民主要从事柑橘种植及外出务工。
饶家冲 [Ráojiāchōng] 位于宋山冲村民委员会以西0.3千米。属宋山冲村一组。面积15公顷。居民22户,70人。居民主要从事柑橘种植及外出务工。
三丘田 [Sānqiūtián] 位于宋山冲村民委员会西北3.5千米。属宋山冲村九组。面积0.7公顷。居民2户,7人。居民主要从事柑橘种植及外出务工。
西坡 [Xīpō] 位于宋山冲村民委员会西北4千米。属宋山冲村九组。面积10公顷。居民7户,24人。居民主要从事柑橘种植及外出务工。
鲜家岗 [Xiànjiāgǎng] 位于宋山冲村民委员会西北2.5千米。属宋山冲村六组。面积1公顷。居民4户,15人。居民主要从事柑橘种植及外出务工。
小分路碑 [Xiǎofēnlùbēi] 位于宋山冲村民委员会西北1千米。属宋山冲村一组。面0.5公顷。居民1户,6人。居民主要从事柑橘种植及外出务工。
小李家湾 [Xiǎolǐjiāwān] 位于宋山冲村民委员会西南1千米。属宋山冲村二组。面积1公顷。居民7户,20人。居民主要从事柑橘种植及外出务工。
小溜石板 [Xiǎoliūshíbǎn] 位于宋山冲村民委员会东北0.7千米。属宋山冲村四组。面积0.5公顷。居民8户,30人。居民主要从事柑橘种植及外出务工。
小跑马岭 [Xiǎopǎomǎlǐng] 位于宋山冲村民委员会西北2.5千米。属宋山冲村七组。面积1公顷。居民4户,15人。传说三国时蜀汉大将张飞曾骑马从此山岭上经过,故名。居民主要从事柑橘种植及外出务工。
小宋山 [Xiǎosòngshān] 位于宋山冲村民委员会西北3.5千米。属宋山冲村八组。面积8公顷。居民4户,17人。居民主要从事柑橘种植及外出务工。
小吴家山 [Xiǎowújiāshān] 位于宋山冲村民委员会以东0.8千米。属宋山冲村三组。面积10公顷。居民9户,34人。居民主要从事柑橘种植及外出务工。
许家塝 [Xǔjiābǎng] 位于宋山冲村民委员会以西1千米。属宋山冲村一组。面积2公顷。居民5户,20人。居民主要从事柑橘种植及外出务工。
学堂坪 [Xuétángpíng] 位于宋山冲村民委员会西南3千米。属宋山冲村七组。面积0.5公顷。居民4户,15人。居民主要从事柑橘种植及外出务工。
燕子屋场 [Yànziwūchǎng] 位于宋山冲村民委员会以西0.5千米。属宋山冲村一组。面积3公顷。居民3户,12人。居民主要从事柑橘种植及外出务工。
荫湾 [Yīnwān] 位于宋山冲村民委员会以西2.6千米。属宋山冲村七组。面积2公顷。居民6户,20人。因光照条件差而得名荫湾。居民主要从事柑橘种植及外出务工。
余家铺 [Yújiāpù] 位于宋山冲村民委员会东南0.9千米。属宋山冲村二组。面积2公顷。居民6户,17人。农作物以柑橘为主。
珍珠井 [Zhēnzhūjǐng] 位于宋山冲村民委员会以西2.5千米。属宋山冲村七组。面积5公顷。居民5户,20人。居民主要从事柑橘种植及外出务工。
八、天平山村
天平山村村民委员会 [Tiānpíngshān Cūn Cūnmínwěiyuánhuì] 位于高坝洲镇人民政府驻地以西5.4千米。东邻皓光村,西至白鸭垴村,南起清江河岸,北至宋山冲村。村民委员会驻二组。属高坝洲镇。面积603公顷。居民452户,1120人。下设5个村民小组和26个居民点。因山为平顶而得名。清同治五年(1866)属宜都县红花铺,民国三十三年(1944)属宜都县青汇乡,1953年4月属石门区城池乡,1958年10月称姚店公社星光大队,1981年9月改称红花套公社天平山大队,1984年2月更名为天平山村,1987年9月改属曾家岗乡,2001年3月枇杷溪村并入。农业以水稻、蔬菜、柑橘种植和生猪养殖为主。名胜古迹有宋山森林公园。主要驻区单位有中船重工(388厂)、高坝洲水电站。后江沱—高坝洲电站公路过境。
大跑马岭 [Dàpǎomǎlǐng] 位于天平山村民委员会西北1.2千米。属天平山村一组。面积100公顷。居民5户,20人。居民从事柑橘种植及生猪养殖。
大石头嘴 [Dàshítouzuǐ] 位于天平山村民委员会西北0.8千米。属天平山村一组。面积3公顷。居民8户,30人。因民间传说而得名。从前,一恶霸横行乡里,无恶不作。一位仙人奉旨下凡,假扮算命先生路经此地,恶霸欲谋其钱财,遂叫先生为其测生辰,先生预测后恶霸声称不准,扯住先生衣领,威逼再算一卦。先生情急之中扬动手中拂尘,随急路旁的巨石张开大口,将恶霸一口吞下。后来此地就叫石头嘴。居民以柑橘种植为主。
高家塝 [Gāojiābǎng] 位于天平山村民委员会西北0.5千米。属天平山村二组。面积5公顷。居民21户,60人。姓氏以胡姓居多,聚落形态呈散状。居民以柑橘种植为主。
锅底堰 [Guōdǐyàn] 位于天平山村民委员会以西0.4千米。属天平山村三组。面积0.5公顷。居民5户,20人。居民以柑橘种植为主。
何家湾 [Héjiāwān] 位于天平山村民委员会以西0.7千米。属天平山村五组。面积8.5公顷。居民1户,4人。居民以柑橘种植为主。
胡家坝 [Hújiābà] 位于天平山村民委员会西北0.8千米。属天平山村一组。面积6公顷。居民9户,40人。居民以柑橘种植为主。
景家老屋 [Jǐngjiālǎowū] 位于天平山村民委员会以西0.5千米。属天平山村三组。面积0.5公顷。居民3户,10人。居民以柑橘种植为主。
芦林冲 [Lúlínchōng] 位于天平山村民委员会以西0.5千米。属天平山村四组。面积12公顷。居民28户,90人。姓氏以周姓、王姓居多,聚落形态呈散状。居民以柑橘种植为主。
乱葬岗 [Luànzànggǎng] 位于天平山村民委员会以西0.5千米。属天平山村三组。面积3公顷。居民5户,20人。居民多从事柑橘种植和生猪养殖。
牛鼻岩 [Niúbíyán] 位于天平山村民委员会以西0.9千米。属天平山村四组。面积6公顷。居民6户,20人。居民多从事柑橘种植和生猪养殖。
求雨台 [Qiúyǔtái] 位于天平山村民委员会以西2千米。属天平山村四组。面积4公顷。居民3户,10人。居民多从事柑橘种植、生猪养殖。
纱帽山 [Shāmàoshān] 位于天平山村民委员会以西0.7千米。属天平山村五组。面积4公顷。居民7户,25人。居民以柑橘种植为主。
社庙子 [Shèmiàozi] 位于天平山村民委员会西北0.2千米。属天平山村二组。面积1.5公顷。居民5户,20人。居民以柑橘种植为主。
覃家老屋 [Qínjiālǎowū] 位于天平山村民委员会西北1千米。属天平山村一组。面积2公顷。居民7户,30人。居民以柑橘种植为主。
天家坳 [Tiānjiā'ào] 位于天平山村民委员会以西1.1千米。属天平山村四组。面积7公顷。居民4户,15人。居民主要从事柑橘种植及外出务工。
五家冲 [Wǔjiāchōng] 位于天平山村民委员会以西0.4千米。属天平山村三组。面积2公顷。居民5户,20人。山冲内原居住有五户人家,故名。居民主要从事柑橘种植。
小姜家湾 [Xiǎojiāngjiāwān] 位于天平山村民委员会以西0.5千米。属天平山村五组。面积1公顷。居民1户,4人。农作物以柑橘为主。
小新堰湾 [Xiǎoxīnyànwān] 位于天平山村民委员会以西0.5千米。属天平山村五组。面积2公顷。居民5户,20人。农作物以柑橘为主。
许家榨坊 [Xǔjiāzhàfáng] 位于天平山村民委员会西北1.5千米。属天平山村五组。面积2公顷。居民5户,20人。居民多从事柑橘种植、生猪养殖。
鄢家井 [Yānjiājǐng] 位于天平山村民委员会以西0.8千米。属天平山村三组。面积2公顷。居民2户,7人。居民以柑橘种植为主。
杨家坟坝 [Yángjiāfénbà] 位于天平山村民委员会西北0.1千米。属天平山村二组。面积1.5公顷。居民5户,20人。居民多从事柑橘种植、生猪养殖。
姚家河 [Yáojiāhé] 位于天平山村民委员会以西1千米。属天平山村四组。面积6公顷。居民1户,4人。据《姚氏族谱》载,明朝初期,姚姓人家宜都始祖姚子富由江西临江府新淦县迁移到宜都汉阳里,后辗转定居在清江两岸生儿育女,世代沿袭。因相中该处“宋山屹立于后,清江环绕于前”的地势之佳,于光绪丙戌年(1887)于此建立姚氏宗祠,姚氏并请县衙资助设立义渡(通清江对岸范家洲),故名姚家河。居民以柑橘种植为主。
姚家垴 [Yáojiānǎo] 位于天平山村民委员会西北0.5千米。属天平山村三组。面积1.5公顷。居民4户,15人。姚氏宜都始祖姚子富于明朝初叶由江西迁入宜都叶家坝,后分支迁入姚家河、姚家垴定居(《姚氏族谱序》)。居民以柑橘种植为主。
张家冲 [Zhāngjiāchōng] 位于天平山村民委员会以西1.8千米。属天平山村五组。面积30公顷。居民7户,30人。居民以柑橘种植为主。
张家台子 [Zhāngjiātáizi] 位于天平山村民委员会东北1.3千米。属天平山村一组。面积0.5公顷。居民1户,4人。清代,张姓人家迁居于此,在新建住房的时候遇一风水先生经过,风水先生环顾四周大呼可惜,张氏不明,遂问先生为何,先生说:“依山傍水,福缘之地,紫气东来,财源之势,奈何东边地势低洼,财势不顺,可惜。”张氏向先生求解,先生说:“筑高台,迎财来。”张氏遂命人在东北洼地筑高台,因而得半世富贵,后此地被人称为张家台子。居民以种植柑橘为主。
朱家巷子 [Zhūjiāxiàngzi] 位于天平山村民委员会西北0.1千米。属天平山村二组。面积2公顷。居民6户,25人。清代,朱姓人家修建了两栋房子,分别给两个儿子居住,两栋房子围墙之间的过道形成一条巷子,因此被称为朱家巷子。农作物以柑橘为主。
九、湾市村
湾市村村民委员会 [Wānshì Cūn Cūnmínwěi yuánhuì] 位于高坝洲镇人民政府驻地东南1.2千米。高坝洲镇人民政府驻地村。东临长江,西至皓光村,南临清江,北至曾家岗村、中坪村。村民委员会驻七组。面积171公顷。居民842户,2490人。辖有7个村民小组和10个居民点。因地处清江河湾处而得名。清同治五年(1866)属宜都县红花铺,民国三十三年(1944)属茶店子乡,1953年4月属红花套区茶店乡,1958年10月称姚店公社复兴大队,1981年9月改名红花套公社湾市大队,1984年2月改称红花套区曾家岗乡湾市村,1987年9月改属曾家岗乡,1998年1月属高坝洲镇,2001年3月由后江沱、湾市、张家河三村合并为湾市村至今。工业有机械设备制造、电子加工等,居民主要种植柑橘、蔬菜及外出务工。著名人物有北京天文台台长李启斌。主要驻区单位有高坝洲镇人民政府。宜华一级路穿越境内,为后江沱-高坝洲水电站公路起点。
东夹沟 [Dōngjiágōu] 位于湾市村民委员会以北1.8千米。属湾市村四组。面积2公顷。居民9户,30人。居民主要从事柑橘种植及外出务工。
后江沱 [Hòujiāngtuó] 位于湾市村民委员会东偏南0.4千米。属湾市村六组。面积0.5公顷,居民9户,30人。地处长江河湾处,故名。农作物以柑橘为主。
李家台子 [Lǐjiātáizi] 位于湾市村民委员会东南0.3千米。属湾市村四组。面积0.5公顷。居民7户,30人。李姓居多。居民主要从事柑橘种植及外出务工。
牛肚滩 [Niúdǔtān] 位于湾市村民委员会西偏南1.8千米。属湾市村一、二组。面积20公顷。居民71户,230人。以杨、丁姓居多。居民主要从事柑橘种植及外出务工。
湾市 [Wānshì] 位于湾市村民委员会以西0.6千米。属湾市村五组。面积20公顷。居民220户,780人。以刘、宋姓居多。因地处清江河湾,有小集市,故名。清康熙年间建有魏武庙(《宜都县志·疆里》)。居民主要种植柑橘、蔬菜。
幸福闸 [Xìngfúzhá] 位于湾市村民委员会以西1.2千米。属湾市村二组。面积2公顷。居民48户,190人。居民主要从事柑橘种植及外出务工。
杨家嘴 [Yángjiāzuǐ] 位于湾市村民委员会以南0.4千米。属湾市村六组。面积25公顷。居民90户,300人。以杨姓居多。居民主要从事柑橘种植及外出务工。
腰店子 [Yāodiànzi] 位于湾市村民委员会以西0.4千米。属湾市村六组。面积5公顷。居民38户,130人。居民主要从事柑橘种植及外出务工。
张飞桥 [Zhāngfēiqiáo] 位于湾市村民委员会以西1千米。属湾市村五组。面积30公顷。居民116户,390人。因三国时期历史人物张飞而得名。居民主要从事柑橘种植及外出务工。
周家溪 [Zhōujiāxī] 位于湾市村民委员会西南0.3千米。属湾市村六组。面积5公顷。居民5户,20人。李姓居多。居民主要从事柑橘种植及外出务工。
十、曾家岗村
曾家岗村村民委员会 [Zēngjiāgǎng Cūn Cūnmínwěiyuánhuì] 位于高坝洲镇人民政府驻地西北2千米。东起中坪村,西至宋山冲村,南起湾市村、皓光村,北至周家河村、陈家岗村。村民委员会驻四组。属高坝洲镇。面积630公顷。居民1045户,3760人。辖有10个村民小组和36个居民点。清同治五年(1866)属宜都县红花铺,民国三十三年(1944)属宜都县茶店子乡,1953年4月属石门区海善乡,1958年10月称姚店公社长清大队,1978年改属红花套公社,1981年9月改名为曾家岗大队,1984年2月改名为红花套区曾家岗乡曾家岗村,1987年9月改属曾家岗乡,1998年1月曾家岗村属高坝洲镇,2001年3月三溪铺、曾家岗、白龙冲三村合并后为曾家岗村至今。全村自来水、天然气、程控电话、宽带网、有线电视全覆盖。居民以柑橘种植为主,兼及家畜、家禽、水产养殖。中坪—中光公路、双岗路贯穿全境。
陈家老屋 [Chénjiālǎowū] 位于曾家岗村民委员会东北1.5千米。属曾家岗村七组。面积40公顷。居民5户,18人。居民以柑橘种植和生猪养殖为业。
大曹家湾 [Dàcáojiāwān] 位于曾家岗村村民委员会西北1.2千米。属曾家岗村五组。面积80公顷。居民25户,100人。据《曹氏家谱》载,宜都第六世祖曹绍俊后裔在清同治年间从莲花堰分迁至高坝洲镇长青大队定居,繁衍生息,人们称之为“曹家湾”。居民以曹姓居多,沿吴家山山脚居住。居民从事柑橘种植。
大溜石板 [Dàliūshíbǎn] 位于曾家岗村民委员会西北2千米。属曾家岗村十组。面积3公顷。居民16户,60人。以程姓居多,民居沿红皓路边呈散状。因路面有光滑石板而得名。居民以柑橘种植和生猪养殖为主。
大陶家坡 [Dàtáojiāpō] 位于曾家岗村民委员会东北1.1千米。属曾家岗村九组。面积80公顷。居民26户,90人。以陶姓居多,居民沿双岗路居住。居民以柑橘种植、生猪养殖为主。
大吴家山 [Dàwújiāshān] 位于曾家岗村民委员会西北1.5千米。属曾家岗村五组。面积60公顷。居民10户,35人。以吴姓居多,沿山边居住。居民以柑橘种植和生猪养殖为主。
大丈坪 [Dàzhàngpíng] 位于曾家岗村民委员会西南1.5千米。属曾家岗村二组。面积1公顷。居民3户,11人。居民主要以柑橘种植和生猪养殖为业。
两重屋 [Liǎngchóngwū] 位于曾家岗村民委员会西南0.9千米。属曾家岗村二组。面积50公顷。居民22户,80人。以戴姓居多。因房屋按前后二排构建,故名。居民以柑橘种植和生猪养殖为业。
戈家坝 [Gējiābà] 位于曾家岗村民委员会西南1.1千米。属曾家岗村一组。面积50公顷。居民25户,80人。以戈姓居多。居民主要以柑橘种植和生猪、水产养殖为业。
戈家祠堂 [Gējiācítáng] 位于曾家岗村民委员会西北0.4千米。属曾家岗村五组。面积2公顷。居民7户,25人。居民主要以柑橘种植和生猪养殖为业。
龚家嘴 [Gōngjiāzuǐ] 位于曾家岗村民委员会西北1.5千米。属曾家岗村九组。面积60公顷。居民31户,120人。以龚姓居多,沿贵子湖边居住。居民主要以柑橘种植和生猪养殖为业。
贵子湖 [Guìzihú] 位于曾家岗村民委员会西北0.5千米。属曾家岗村四组。面积2公顷。居民8户,24人。因曾有居住在湖边的富翁老年得子而得名。居民主要以柑橘种植和生猪养殖为业。
贵子桥 [Guìziqiáo] 位于曾家岗村村民委员会西北0.2千米。属曾家岗村四组。面积5公顷。居民3户,10人。居民主要以柑橘种植和生猪养殖为业。
海棠花 [Hǎitánghuā] 位于曾家岗村民委员会西南1.2千米。属曾家岗村一组。面积1公顷。居民5户,人口18人。以堰中多水葫芦(海棠花)而得名。居民多以柑橘种植和生猪养殖为业。
花果嘴 [Huāguǒzuǐ] 位于曾家岗村民委员会东北1.5千米。属曾家岗村七组。面积2公顷。居民4户,16人。居民多以柑橘种植、生猪养殖为业。
獾子洞 [Huānzidòng] 位于曾家岗村民委员会东北1.2千米。属曾家岗村八组。面积1公顷。居民3户,10人。居民主要从事柑橘种植和生猪养殖。
甲沟 [Jiǎgōu] 位于曾家岗村民委员会东北2千米。属曾家岗村六组。面积2公顷。居民5户,17人。两条水沟并行,人呼为“夹沟”,因书写演变为“甲沟”。居民主要以柑橘种植、生猪养殖为业。
兰家堰湾 [Lánjiāyànwān] 位于曾家岗村民委员会西北1.2千米。属曾家岗村十组。面积1公顷。居民8户,24人。居民主要以柑橘种植、生猪养殖为业。
廖家垱 [Liàojiādàng] 位于曾家岗村民委员会西南1.1千米。属曾家岗村一组。面积1公顷。居民2户,8人。居民多以柑橘种植、生猪养殖为业。
林家墩 [Línjiādūn] 位于曾家岗村民委员会西南0.5千米。属曾家岗村二组。面积80公顷。居民25户,80人。以林姓居多。居民多以柑橘种植、生猪饲养为业。
马家坟坝 [Mǎjiāfénbà] 位于曾家岗村民委员会东北1.5千米。属曾家岗村七组。面积2公顷。居民7户,25人。居民多以柑橘种植和生猪养殖为业。
毛家坝 [Máojiābà] 位于曾家岗村民委员会西南1.2千米。属曾家岗村二组。面积1公顷。居民8户,21人。居民多以柑橘种植和生猪、水产养殖为业。
孟家岭 [Mèngjiālǐng] 位于曾家岗村民委员会西北0.6千米。属曾家岗村十组。面积1公顷。居民7户,21人。居民多以柑橘种植和生猪养殖为业。
楠桩桥 [Nánzhuāngqiáo] 位于曾家岗村民委员会东北2千米,面积1公顷。居民8户,28人。因以楠树木桩作为桥墩,故名。居民多以柑橘种植和生猪养殖为业。
牛叉荡 [Niúchādàng] 位于曾家岗村民委员会西南1.1千米。属曾家岗村二组。面积1公顷。居民7户,25人。因湖荡形似牛头犄角而得名。居民多以柑橘种植和生猪、水产养殖为业。
三重屋 [Sānchóngwū] 位于曾家岗村民委员会西南1.1千米。属曾家岗村一组。面积20公顷。居民9户,27人。居民多以柑橘种植、生猪养殖为业。
柿子桥 [Shìziqiáo] 位于曾家岗村民委员会西南0.8千米。属曾家岗村五组。面积1公顷。居民6户,20人。居民主要以柑橘种植、生猪养殖为业。
宋家祠堂 [Sòngjiācítáng] 位于曾家岗村民委员会西南1.3千米。属曾家岗村二组。面积1公顷。居民6户,20人。居民多以柑橘种植、生猪养殖为业。
檀树包 [Tánshùbāo] 位于曾家岗村民委员会西南1.2千米。属曾家岗村二组。面积1公顷。居民5户,20人。居民主要以柑橘种植、生猪养殖为业。
桐树包 [Tóngshùbāo] 位于曾家岗村民委员会东北2千米。属曾家岗村六组。面积2公顷。居民4户,15人。居民多以柑橘种植和生猪养殖为业。
乌梢尾 [Wūshāowěi] 位于曾家岗村民委员会东北2千米。面积2公顷。居民8户,25人。地形似乌梢蛇尾,故名。居民多以柑橘种植和生猪、水产养殖为业。
西夹沟 [Xījiágōu] 位于曾家岗村民委员会西南1.5千米。属曾家岗村三组。面积1公顷。居民5户,20人。居民主要以柑橘种植和生猪养殖为业。
小石头嘴 [Xiǎoshítouzuǐ] 位于曾家岗村民委员会西北1.5千米。属曾家岗村五组。面积1公顷。居民5户,20人。居民多以柑橘种植和生猪养殖为业。
小溪 [Xiǎoxī] 位于曾家岗村民委员会东北1.8千米。属曾家岗村六组。面积2公顷。居民3户,11人。居民多以柑橘种植、生猪养殖为业。
袁大丘堤 [Yuándàqiūdī] 位于曾家岗村民委员会东北2.1千米。属曾家岗村九组。面积5公顷。居民8户,30人。居民主要以柑橘种植和生猪养殖为业。
张家坎 [Zhāngjiākǎn] 位于曾家岗村民委员会西偏南1千米。属曾家岗村二组。面积50公顷。居民8户,26人。居民多以柑橘种植和生猪养殖为业。
周家巷子 [Zhōujiāxiàngzi] 位于曾家岗村民委员会东北1.5千米。属曾家岗村七组。面积50公顷。居民9户,32人。居民多以柑橘种植和生猪养殖为业。
十一、中坪村
中坪村村民委员会 [Zhōngpíng Cūn Cūn mínwěiyuánhuì] 位于高坝洲镇人民政府东北0.5千米。东起长江江岸,西至曾家岗村,南起湾市村,北至周家河村。村民委员会驻八组。属高坝洲镇。面积250公顷。居民916户,2830人。辖有8个村民小组和9个居民点。清同治五年(1866)属宜都县红花铺,民国三十三年(1944)属宜都县茶店子乡,1953年4月属红花套区中坪乡,1958年10月称姚店公社中和大队,1981年9月改名为中坪大队属红花套公社,1984年2月改名为中坪村属红花套区曾家岗乡,1987年9月改属曾家岗乡,1998年1月改属高坝洲镇,2001年3月由中联村、上坪村、中坪村三村合并为中坪村至今。工业有388江南工业园等,农业有柑橘种植,商业有东广商务等。主要驻区单位有高坝洲镇财政所等。宜华一级公路过境。
祠堂包 [Cítángbāo] 位于中坪村民委员会以北1.5千米。属中坪村一组。面积6公顷。居民116户,350人。以唐姓居多,聚落临村级路居住呈条状分布。居民主要从事柑橘种植及外出务工。
冯家老屋 [Féngjiālǎowū] 位于中坪村民委员会以西0.5千米。属中坪村八组。面积20公顷。居民124户,390人。以冯姓居多,聚落临曾宋路居住呈条状分布。居民以柑橘种植为主。
刘家老屋 [Liújiālǎowū] 位于中坪村民委员会以北0.5千米。属中坪村七组。面积8公顷。居民116户,370人。以刘姓居多,聚落呈带状分布于老宜红路两侧。居民以柑橘种植为主。
上坪 [Shàngpíng] 位于中坪村民委员会东北1.2千米。属中坪村四组。面积9公顷。居民13户,40人。以赵姓居多,聚落临村级公路呈带状。农作物以柑橘为主。
唐家边 [Tángjiābiān] 位于中坪村民委员会以北2.5千米。属中坪村二组。面积5公顷。居民14户,60人。居民以柑橘种植为主。
田家老屋 [Tiánjiālǎowū] 位于中坪村民委员会以北0.8千米。属中坪村四组。面积3公顷。居民69户,240人。以田姓居多,临村级公路居住。农作物以柑橘为主。
赵家花屋 [Zhàojiāhuāwū] 位于中坪村民委员会西北1.5千米。属中坪村六组。面积6公顷。居民86户,280人。以李姓为主,临村级公路居住。因赵姓人家所建的房屋雕梁画栋,富丽堂皇,流光溢彩,人称“赵家花屋”。居民以柑橘种植为主。
赵家牌坊 [ZhàojiāPái窑fang] 位于中坪村民委员会以北1.5千米。属中坪村二组。面积3公顷。居民87户,270人。以赵姓居多,临村级公路居住。相传清代,赵氏高祖赵佐二十一岁去世,高祖妣杨老太君,矢志守节,生有一遗腹子名赵大年。赵大年又生有三子,其中有一文一武官员。后人为报其先祖老太抚育之恩,幽贞守节之苦,于乾隆十一年恭请旌表建立牌坊。后因牌坊多年失修朽坏,族人商议募捐集资,于咸丰七年重修。居民以柑橘种植为主。
中坪榨坊 [Zhōngpíngzhàfáng] 位于中坪村民委员会以北1千米。属中坪村七组。面积50公顷。居民124户,390人。以刘姓居多,聚落沿中坪路呈带状分布。居民以柑橘种植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