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著名古桥

第四节 著名古桥

龙潭河石桥 [Lóngtánhé Shí Qiáo] 位于王家畈镇龙潭河村民委员会以南0.2千米。坐落于龙潭河村一组。因跨龙潭河而得名。建于1935年至1937年间。由潘氏族人集资建造,所用材料全部为人工打造的石条、石墩,建造历时三年之久。桥长15米,宽1.5米,高5米。横跨于龙潭河之上,是宜都市现存较早的石料桥梁建筑之一。

永兴桥 [Yǒngxīng Qiáo] 位于王家畈镇王家畈村村民委员会正北1.4千米。坐落在王家畈村六组。乾隆元年,居住在柳树河东边的杨家大户,在周氏家族的全力帮助下,在柳树河上修建了一坐石拱桥。其修桥功德碑,至今保存完好。桥体为单跨石拱桥,桥长6米,宽2米,高3米。2011年3月列为宜都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望佛桥 [Wàngfó Qiáo] 位于五眼泉镇人民政府以西7.5千米。因所在位置可远望梁山拜佛,故名。清乾隆五十二年(1787),荆沙王姓兄弟志远、志鹏进京赴考得中功名后回宜都梁山还愿,途遇暴雨,阻于拖溪,被困七日方得进山。途中,在观音阁巧遇罗氏兄弟成科、成学,言谈投机,皆有意在拖溪净心庵建桥。因进山常被洪水阻道,只能隔河望佛朝拜。王志鹏即挥笔疾书“望佛桥”三字,竣工后刻碑于桥头。望佛桥始建于清乾隆五十二年(1787),咸丰七年(1857)被洪水冲毁,第二次建石拱桥,亦被洪水冲毁。第三次改建于现在的桥样,扩大孔径,抬高桥位,得以保全。但不幸于民国十五年(1926)失火烧毁桥亭桥面。此后当地合力复建。历时三年,才得完工。2001年11月1日,五眼泉乡人民政府对该桥进行整修,保留原桥四根大梁,同时还修建引桥10.64米。望佛桥为木质廊桥,跨拖溪河,东西走向,桥长19.6米,高9米,一孔净跨12.6米。桥体为石台木面,2001年改建为预制桥面,两侧装有木质栏杆,上盖青瓦作为桥亭。2002年12月10日宜都市人民政府将其公布为宜都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3月17日宜昌市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三批宜昌市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