亭、台、碑、塔
合江楼 [Héjiāng Lóu] 位于陆城街道清江、长江交汇处右岸。据康熙版《宜都县志》引《秭归外志》:明知县许梦熊论略曰,宜都阻江为险,一水清冽,远出长阳,蜿蜒入于荆江;一水自蜀逾巫,百折入江。长江与清江汇合,清浊相形,故俗呼宜都江为合江。同治版《宜都县志》载:合江亭,唐建,后圮,元大德四年,知县谭文德重建。明嘉靖中,知县陶师文重修。《大清一统志》卷二百六十八《荆州府》下注“合江亭”称:“在宜都县北,滨江。唐建,后圮。元大德四年重建,明嘉靖中重修。”20世纪90年代中期重修,2009年改亭为楼,2011年12月竣工,故名合江楼。建筑面积3681平方米,主体楼层五层,地下二层,地上三层。主体高度为24.24米,其中一层至三层高均为6.4米,顶层阁楼层高4.7米。雄阁临江矗立,飞檐琉璃,金碧辉煌,凭栏远眺,两江风景一览无余。历代多有题吟。明代隆庆四年(1570)宜都教谕张建道《江楼》:“江上崇台筑小楼,湖中山色紫螺浮。远天日暮江烟合,一片飞帆带雨收。”
宜都碑牌 [Yídū Bēipái] 位于陆城街道清江、长江交汇处右岸。1975年上半年,由宜都建筑公司李桃濡技师主持施工兴建。在主碑的两面均有上下排列、行楷字体的“宜都”二字,约3米见方,白水泥高浮雕式,非常醒目。碑文“宜都”二字系张本元(人称“张大胡子”)所书。碑体两侧临摹毛泽东主席手书诗词,正面为《七律·答友人》和《浪淘沙·北戴河》,背面为《沁园春·雪》和《满江红·和郭沫若》。碑牌长12.6米,宽11.8米,高10.8米,是宜都重要的地理标志。
杨家畈牌坊 [Yángjiāfàn Pái窑fāng] 位于红花套镇人民政府西北1千米。根据地名“杨家畈”命名。建于2009年。由青石建成,主体高度8米,宽13米。
青林寺牌坊 [Qīnglínsì Pái窑fāng] 位于高坝洲镇青林寺村民委员会以东0.2千米。根据地名“青林寺”而命名。2009年建成。主体建筑为青石砌体结构,高10米,刻有贾芝题写的“中国谜语村”匾牌。
思源亭 [Sīyuán Tíng] 位于五眼泉镇人民政府以东北0.7千米。坐落在五眼泉水库堤北侧顶端。由饮水思源之意,取名思源亭。1997年建成。主体结构为两层六角形凉亭,高度6.8米,建筑结构为钢筋砼结构。
观景平台 [Guānjǐng Píngtái] 位于五眼泉镇人民政府以南4.6千米处,坐落在弭水桥村四组。根据地形特征而得名。2012年新建,主体高度30米。
孺子牛塑像 [Rúzǐniú Sùxiàng] 位于五眼泉镇集镇中心三岔路口,以象征寓意“在小康建设的道路上要发扬苦干实干、奋力拼搏的精神,甘当人民老黄牛”,故名孺子牛。该劲牛塑像由天青石雕刻而成,长3.5米,高2.5米。1998年建成。
胡敌桥碑 [Húdíqiáo Bēi] 位于五眼泉镇人民政府以西5.5千米。坐落在望佛桥村。根据桥梁名称“胡敌桥”命名。胡敌为宜昌市第一位共产党员,大革命时期被反动军阀杀害,1986年被追认为烈士。为纪念胡敌,五眼泉人民政府在当地修建一座桥,并在桥头立纪念碑一座,命名为胡敌桥纪念碑。纪念碑为青石结构,主体高度3米。
抗战三角纪念碑 [Kàngzhàn Sānjiǎo Jì niànbēi] 位于聂家河镇人民政府东南8千米。坐落在聂家河镇柑子园村六组。以纪念抗日战士阵亡事件而得名。1943年五月至六月,日本南犯,国民党陆军第七十九军新编第六师在肖家隘(原朝阳公社驻地)与日军进行了一次遭遇战,国民军阵亡数十人。为了纪念阵亡将士,国民党陆军79军新编第6师建立了一个墓地,并建造了一个三角碑,由少将军长王甲本题写“浩气长存”四个大字。1951年5月1日将此碑由肖家隘迁移到孝友坪龚家岗处竖立。碑高2米,平均宽0.8米。
永安桥功德碑 [Yǒngānqiáo Gōngdé Bēi]位于聂家河镇人民政府东北1千米。根据桥梁名称命名。此碑为纪念社会各界人士的捐助而建。1993年8月建成。碑高1米,宽1米。
永安寺纪念碑 [Yǒngānsì Jìniàn Bēi]位于聂家河镇人民政府东北1千米。以寺庙名称命名。咸丰六年(1856)六月修建。碑高2米,宽0.8米。
上善若水亭 [Shàngshànruòshuǐ Tíng]位于王家畈镇横冲村民委员会东北0.15千米,坐落在横冲村四组。取老子《道德经》名句“上善若水”而命名。2014年8月动工,同年9月竣工。主体建筑一层,高度3米,结构为单层结构。
曹氏宗族四址碑 [Cáoshìzōngzú Sìzhǐ Bēi] 位于王家畈镇老屋棚村民委员会东南0.1千米。坐落在老屋棚村四组。因姓氏和功用而得名。为曹氏祖先所刻一块记录当时四方田界、山界等内容的石碑,镌刻于乾隆十四年(1749)。石质结构,主体高度1米,至今仍存。临五宜公路。
回龙寺公济桥功德碑 [Huílóngsì Gōngjì qiáo Gōngdé Bēi] 位于王家畈镇龙潭河村民委员会以南2千米处。因事件及建筑物而得名。为纪念建设回龙寺公济桥捐资的单位和个人而立。修建于2000年12月。碑高1.2米,宽0.7米。
永兴桥 功德碑 [Yǒngxīngqiáo Gōngdé Bēi] 位于王家畈镇王家畈村六组柳树河永兴桥旁。因纪念王家畈村柳树河永兴桥而修建,故名永兴桥功德碑。永兴桥建于乾隆元年(1736),纪念碑镌刻有当时参与筹资、建造永兴桥的相关人员姓名。碑高1.5米,宽1米,碑体为大理石材质。2013年被宜昌市人民政府列入宜昌市第五批文物保护单位。
迎阳寺庙碑 [Yíngyángsì Miào Bēi] 位于王家畈镇老屋棚村民委员会以北2.5千米,坐落在老屋棚村四组。该碑是迎阳山寺庙的一块功德碑,因立在迎阳山庙门口,所以称迎阳山寺庙碑。设立于明朝,20世纪50年代被毁。主体高度1.5米,建筑结构石碑。
贺炳炎塑像 [Hèbǐngyán Sùxiàng] 位于松木坪镇人民政府西南0.01千米。以历史人物名字命名。2010年5月,松木坪镇人民政府为纪念开国上将贺炳炎诞生100周年,决定修建贺炳炎塑像。2011年6月正式开始修建,12月底雕像完工。塑像主体高度4.2米。
四得桥碑 [Sìdéqiáo Bēi] 位于枝城镇余家桥村民委员会西北2.5千米。坐落在余家桥村六组。根据地名“四得桥”命名。1897年修建。石碑为长方体,高1.3米,宽0.8米,厚0.25米,碑体为青石,坚实牢固,形状端庄大方。
枝城烈士纪念塔 [Zhīchéng Lièshì Jìniàn tǎ] 位于枝城镇人民政府东南1千米。坐落在大同社区福星山上。1966年建成。为移葬镇东宝塔湾的17位革命烈士墓而建。17位烈士于1949年7月解放枝城前夕,渡江抵近枝城侦察时,不幸牺牲。此塔高10米,塔上刻有“革命烈士永垂不朽”八个镏金大字,塔身主体系砖石结构,外部镶嵌白色大理石,塔基为水磨石结构,四周置大理石栏杆,沿踏步式台阶而下至草坪,四周置有松柏常青树和花草,正面两棵雪松挺立。
潘家湾土家风情寨牌坊 [Pānjiāwān Tǔjiā fēngqíngzhài Pái窑fāng] 位于潘家湾土家族乡集镇东与陆渔一级路交汇处。建于2011年。主体高度12米、宽16米,是进入潘家湾集镇的牌坊。
吕新章夫妇墓 [Lǚxīnzhāng Fūfù Mù]位于潘家湾土家族乡人民政府以西4.5千米。坐落在吕家坳村境内。墓呈边长4.5米的正方形,墓葬四周有围石,墓碑为四柱三间,宽2.65米,通高4.04米。墓主身份不详,或为乡贤绅士。碑文略记:“礼鼎有铭铭者,记载其人之丰功伟烈,播于奕,冀而永存焉,不尚浮华,竭力亩,不同劳人草草,竞乐桑者之,自食其力,不求于人……”2011年3月25日,宜都市人民政府将吕新章夫妇墓公布为宜都市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