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经济作物
宜都市的经济作物主要有茶叶、柑橘、小水果、桑蚕等,历史上有一定种植规模的棉花、烟叶因效益不高,2000年前后退出了历史舞台。
一、茶叶
茶叶是宜都市的传统产品,历史上生产的“横碛白尖”“洪山茶”“宜红茶”等颇负盛名。2016年全市茶叶面积8000公顷,干毛茶产量达到1.7万吨,干毛茶产值4.6亿元。宜都市茶叶的主要产地有五眼泉镇、聂家河镇、潘家湾土家族乡、王家畈镇、松木坪镇等,主要栽培品种除原有种子直播茶园的群体品种外,1998年后农业部门大量引进并选定了“乌牛早”“福鼎大白”和“五峰大叶茶”等无性系良种作为主栽品种,以生产绿茶为主,红茶为辅,2010年有部分初制厂商采用夏秋季鲜叶进行茶叶初制加工。
宜都茶叶在经过初制加工或简单精制后,产品可直接进入消费市场,茶叶商标逐渐形成品牌,如“饮博士”“潘家湾”“全福河”“松云”“大风口”等。有些初制加工的干毛茶还经过二次精制加工,如“宜”牌。茶叶的初制加工厂大都以卖毛茶为主,一般没有形成自己的品牌。
宜都宜红茶 为保护历史名茶“宜红茶”的品牌优势,宜都市生产经营宜红茶的主要厂家联合成立了宜都市宜红茶协会。2014年“宜都宜红茶”被农业部审核批准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2017年6月宜都宜红茶被纳入中国和欧盟互换认证的100个地理标志农产品清单。宜都市宜红茶协会协商确定,凡在宜都生产的宜红茶,统一技术标准和产品质量,使用统一的包装销售。目前生产销售宜都宜红茶的厂家主要有湖北宜红茶业有限公司、潘家湾富锌茶业有限公司、安明富锌茶叶公司、玉露茶业有限责任公司、古水坪茶业有限公司、三山农贸有限公司等。
宜牌宜红工夫“宜”牌是湖北宜红茶业有限公司使用的注册商标。湖北宜红茶业有限公司于1998年3月由1951年建成的宜都红茶厂改制而来,公司总部位于陆城滨江路47号,在陆城、红花套和恩施市分别建有三座具有现代化生产水平的精制加工厂,年精制加工宜红茶近万吨,产品畅销国内、外市场,是宜红茶产区的龙头企业。
1990年以前宜都茶厂一直以“宜红”作为品牌对外销售产品,在1990年提交商标注册时,因“宜红”和“宜红茶”属区域性历史茶叶品牌的通用名称,故改为以宜红茶的“宜”字注册,当年10月获得“宜”牌商标使用权。
湖北宜红茶业有限公司以做百年茶企为目标,公司质量管理通过 ISO 9001 和 HACCP 体系认证,是湖北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出口茶叶重点加工企业和第一个通过标准化认证的茶叶企业,连续十二年被评为全国茶叶行业百强,红茶加工出口在全国长期排在前3位,“宜”牌宜红工夫茶先后获得“国饮杯全国名优茶评比一等奖”“湖北省著名商标”“湖北名牌产品”“湖北十大特色名茶”“宜昌市十大名茶”等荣誉和称号,“宜”牌宜红工夫茶及公司于2014年获“湖北老字号”称号。
潘家湾宜红“潘家湾”是宜都市潘家湾富锌茶业有限公司注册的茶叶商标,公司由宜都富锌茶庄发展而来,在栗树垴村建有茶叶加工厂。“潘家湾”商标从2005开始连续三届获得湖北省著名商标,2016年获得国家工商总局认定的全国驰名商标,产品被授予“湖北名牌产品”称号,公司成为宜昌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法人代表被湖北省人事厅认定为湖北省农村实用拔尖人才。
饮博士茶 宜都市安明有机富锌茶业有限公司位于潘家湾土家族乡蚂蟥坵,临五宜一级路,是一家集茶园种植、红绿茶初精合一的茶叶生产企业。产品注册商标“饮博士”。公司成立有天然富锌茶专业合作社,管理痞子岭富锌茶园基地,带动潘家湾土家族乡的吕家坳、栗树垴、沈家冲、潘家湾等7个村茶农1500余户,网络无公害茶叶基地万余亩。公司研发生产富锌有机茶、饮博士宜红工夫茶。
“饮博士”牌茶叶曾荣获“中茶杯”金奖、“湖北省消费者满意商品”“湖北省名牌产品”等称号,2010年“饮博士”商标被评为“湖北省著名商标”,“饮博士绿茶”和“饮博士宜红”分别于2012年、2015年荣获“湖北省名牌产品”称号。2015年公司被评定为湖北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016年荣获中国茶叶行业综合实力百强企业和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称号。
全福河毛尖 全福河毛尖茶出产于宜都市产茶历史最悠久、自然品质最好、农民种茶收入水平最高的地方——王家畈镇全福河。全福河流域包括大沟、全福河和绿竹溪三个行政村,坐落在宜都的西南角,西南与五峰县接壤。这里土壤属泥质岩黄壤性土,当地人俗称麻砂土,适合茶树生长;加上当地山高水低,溪流纵横,云雾缭绕,植被茂盛,漫射光多,有形成优质茶叶的天然环境条件。宜都市历史上唯一以茶场命过名的茶叶生产专业大队——袁家岭茶场就属该茶区,当时袁家岭大队以上缴完成国家统购任务的毛红茶数量,来确定国家供应口粮数量。从20世纪末开始,全福河流域的人们利用本地适宜茶树生长的土壤和气候优势,引进以“乌牛早”为主的无性系茶树良种,大力发展标准化的高效茶园,逐步实现了规模化、专业化种植。2012年,中国茶叶专家、中国茶叶研究所研究员、院士陈宗懋在全福河考察时评价为“全国少见的高标准茶园”。当地的农民从茶产业中也获得了丰厚的回报,大面积茶园亩平出售鲜叶年收入超过5000元。
1991年,位于全福河集镇的全福河茶厂开始生产“全福河毛尖”茶,2003年茶厂变更为宜都市玉露茶业有限责任公司,并注册“全福河”“通天碧云”和“大沟”茶叶商标。全福河毛尖属中高档绿茶,选用优质良种无性系茶园的细嫩芽叶,标准工艺机械化生产,安全卫生,品质优良,一问世就受到消费者的好评。全福河毛尖茶曾获第七届“中茶杯”全国名优茶评比一等奖,首届“国饮杯”全国茶叶评比优质奖,第二届亚太茗茶大赛银奖,2017年获第十八届中国绿博会金奖,全福河茶叶专业合作社还获得湖北省级示范社称号。
松云有机茶 松云有机茶产自松木坪镇云台观茶场。曾荣获中国农博会金奖、“中茶杯”一等奖、湖北省“二十佳”名优茶、湖北省旅游文化名茶、湖北名牌产品、宜昌市“十大名茶”等荣誉称号,“松云”牌商标是湖北省著名商标。云台观有机茶园曾被评为国家标准化茶园示范区、宜昌市最美茶园。
云台观茶场创建于1970年至1972年,由原王畈区松华公社组织劳力最先在云台山开荒发展茶园300余亩,是当时宜都县最大的社办茶场。后来相邻的峻岭大队(现双井寺村)以及黎坪公社云台大队(现水井坪村)和王畈公社群春大队(现双河桥村)相继在云台山上开山种茶,使整个云台观茶园连成一片,面积近千亩,蔚为壮观。1994年8月乡镇企业改革,松木坪镇成立宜都市三山(云台山、云峰山、娇子山)农贸有限责任公司。现公司所属的云台茶场共有标准化管理的有机茶园3000亩,产品自2002年起连续十六年获中国食品安全等级最高的有机茶认证,2016年获得国际色瑞斯有机认证,夏秋茶全部出口欧盟。2016年以后云台观茶场顺应广大民众回归自然的多元需求,创新发展思路,倾力打造“跟着茶叶去旅行”的一、二、三产业融和发展的大型农业生态观光园。
天然富锌茶 宜都天然富锌茶又名高锌茶,因茶叶中富含微量元素锌而得名。20世纪80年代末,在全国著名茶叶专家、浙江农业大学博士生导师张堂恒教授指导下,宜都市农业局高级农艺师翁寿楠等科技工作者利用潘家湾痞子岭一带富锌土壤中生长的优质茶叶,在潘家湾乡茶厂(后更名为富锌茶叶开发总公司)“熊洞云雾茶”工艺的基础上,精心研制开发出一种新型保健茶,由于锌含量高,故名天然富锌茶。
1991年,天然富锌茶在湖北省茶叶行业评比会上被评为特种茶第一名,同年荣获湖北省政府授予的优质产品证书。1992年11月湖北省科委组织11位全国著名茶叶、卫生营养专家,专门为“天然富锌茶”举行了鉴定会,一致认为“在国内尚属首次发现和开发,品质优良,含锌量高,为保健茶之精品”。1994年被定为国家级新产品,国家星火计划优秀项目。1997年获第三届中国农业博览会湖北地方名牌产品。2007年9月,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核准注册“宜都天然富锌茶”地理标志集体商标,其产地范围、独特品质得到了法律保护。据质量监测部门的多次检测,天然富锌茶含锌量高达70毫克/千克~80毫克/千克,比日本茶叶平均含锌量34.6毫克/千克、斯里兰卡茶叶平均含锌量35毫克/千克、以及我国茶叶平均含锌量40.6毫克/千克高出近一倍或一倍以上。现代医学研究证实,锌是人体必需的营养元素,它对人体生长发育、内分泌功能、免疫防卫、创伤愈合等产生重要作用。所以,锌被誉为“生命的火花”。因此,饮用天然富锌茶不仅能生津止渴,清热解毒,防止多种疾病,而且可以补充人体对锌的需求,是一种良好的保健饮料。
天然富锌茶原产于潘家湾土家族乡熊洞垴、痞子岭的富锌土壤带,按绿茶的杀青、揉捻、整形、烘干等加工工艺精制而成。天然富锌茶在创建初期,以手工制造为主,2000年后,逐步实现了机械化加工和规模化生产,年商品量在15吨左右。天然富锌茶具有条索细秀显毫、色泽翠绿油润、香气清高持久、叶底细嫩成朵的显著特点。
古水坪茶“寻仙大风口,问茶古水坪”。在海拔700多米的宜都市王家畈镇古水坪村,有特殊的林地黄壤扁渣土、独特的仙女洞水雾和原始的森林植被,极佳的生态环境孕育出了“古水坪”茶叶品牌。“古水坪”绿茶外形秀丽,白毫满披,色泽翠绿油润,嫩香隽永,滋味鲜醇回甘,曾荣获2002年湖北省第四届“鄂茶杯”金奖,2003年“中茶杯”一等奖。在武汉、宜昌及周边县市享有盛名。
“古水坪”品牌由宜昌市古水坪茶业有限公司注册。公司现有茶园5000余亩,年产量达300吨元。2002年开始有机茶的研制开发,公司严格按有机茶的生产方式管理,坚持在生产过程中不使用人工合成的肥料、农药、生长调节剂、食品添加剂,已连续15年获中茶所有机茶认证。
二、柑橘
宜都自古产柑橘,唐代著名诗人杜甫(712—770)在《横碛柑园》中留有“春日清江岸,千柑二顷园”的诗句。直至民国时期,“横碛建柑”“洋河垴泡柑”等畅销省内外。宜都农业部门于1957年11月从四川江津引进温州蜜柑试种,1960年后开始大量繁育中熟尾张和早熟龟井两个优良品系苗木,大面积推广发展温州蜜柑园,原有建柑、泡柑等传统柑橘品种逐步被淘汰。到2016年底,宜都市柑橘栽培面积达到2万公顷,总产量超过60万吨,系列产值在20亿元以上,位居宜都市农村经济支柱产业之首。柑橘主产区域有:红花套、南桥、窑坡垴、大战坡、陈家岗、白洪溪、宋山冲、黄连头、张家冲、袁家塝、鸡头山、邓桥、何阳店、宝塔湾等。宜都的柑橘因以温州蜜柑品种为主,果实外观美、易剥皮、无核、化渣、酸甜适度,其大众产品在北方市场多以“宜都蜜柑”和“宜昌蜜柑(橘)”的品牌销售。2000年以后,宜都农业部门开始精品果园建设,推广“覆膜增糖”等技术,培育精品蜜柑,不少企业开始注册商标,注重分级包装销售,培育柑橘品牌。目前宜都柑橘公共品牌是宜都蜜柑,企业品牌主要有:土老憨、丰岛、绿老大、山太子等。
宜都蜜柑 宜都蜜柑是湖北省宜都市特产,地域性柑橘公共品牌,品牌由宜都市柑橘协会持有并负责维护和管理。1995年获第二届中国农博会铜奖,2000年被认定为湖北省十大名果,2008年获农业部颁发的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证书,2010年获得湖北省著名商标,2012年获湖北名牌产品称号,2013年获中国驰名商标,2017年获评中国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英雄榜,居第25位,品牌价值为28.48亿元。
宜都市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日照充足,四季分明,地理、气候条件极适合温州蜜柑种植生长,是中国柑橘区划中宽皮柑橘最适宜区,先后被定为首批中国园艺产品出口示范区、中国柑橘生产优势区域、中国柑橘之乡、全国柑橘标准化示范县(市)。
宜都蜜柑的主栽品种是鄂柑2号,由宜都农业科技工作者从温州蜜柑早熟龟井品系芽变中经30多年选育而成,2004年通过湖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认)定为柑橘新品种,编号鄂审果2004001。鄂柑2号属宽皮柑橘类品种,树势较强,叶片较大,成枝力中等,花芽分化能力强,以春梢和早秋梢为结果母枝,丰产性好,抗寒性强,适应性广。
宜都蜜柑属单性结实,无核,果实高扁圆形,单果重125克左右,均匀,皮薄,可食率高,成熟期9月下旬至10月中下旬,果色橘黄至橘红。果实经农业部食品质量监督检测中心测定,维生素 C 含量239毫克/千克,可溶性固形物10.7%,可滴定酸0.88%,总糖6.80%,营养价值高。
宜都蜜柑宽皮易剥、味浓化渣、酸甜适度、耐贮耐运,鲜果外销东北、西北和华北广大地区,出口到俄罗斯、加拿大以及东南亚地区,橘瓣罐头出口到美国、日本、欧盟诸国。
宜都是湖北省最大的柑橘初加工、销售和集散中心。
宜都蜜柑的销售主要以宜都市柑橘协会所属80余家产后商品化处理企业(打蜡厂、合作社)为主,共有生产线300余条,年加工处理鲜果能力70万吨,同时宜都还有近1000个农户建有采后简易贮藏库,可将20万吨鲜果延迟2—3个月销售。
土老憨蜜柑 土老憨蜜柑是湖北土老憨生态农业集团生产销售的宜都蜜柑品牌。集团是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地址在红花套镇周家河村,宜都市宜红大道666号土老憨科技园。
土老憨生态农业集团以“发展精品宜都蜜柑,带动农民增收致富”为服务宗旨。集团依靠科学技术,应用无公害生产技术规程,采用物理、生物技术防虫治病、控水增糖、完熟采收等方法生产的宜都蜜柑,以其果形端正、皮薄光滑、色泽鲜艳、汁多化渣、肉质脆嫩、风味浓甜的特点,提升了“宜都蜜柑”品质。产品畅销沃尔玛、家乐福、中百集团、武商集团、上海百联等国内外知名超市和宜昌、武汉、北京、上海等20个大中城市的果品市场,优质宜都蜜柑出口到我国香港及俄罗斯、加拿大、越南等国家。
土老憨系列产品是三峡十大特产之一,土老憨牌宜都蜜柑先后被认定为“绿色食品”,湖北省消费者满意商品和湖北品牌产品;2010年1月,“土老憨”注册商标被国家工商总局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成为湖北省第一件水果类中国驰名商标。
丰岛食品 丰岛食品是湖北丰岛食品有限公司生产的以柑橘、黄桃等果蔬罐头为主的农业品牌。公司于2003年在宜都市红花套镇周家河村成立,由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丰岛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投资兴建,是湖北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公司总投资1.8亿元,注册资金4073万元,占地180亩,总建筑面积4.5万平方米,仓储面积2.3万平方米。现有固定员工140人,季节性员工2000余人。公司拥有国内一流的果蔬罐头生产线10条,年生产能力达3万吨。公司产品以外贸出口为主,取得了出口食品生产企业备案和对外贸易经营者备案登记,主要出口到美国、韩国、泰国、马来西亚、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家。产品质量通过 HACCP 和 ISO 9001 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同时还通过了 BRC、KOSHER(犹太洁食)、HALAL(清真)等国际认证,2016年8月通过了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的现场审核。公司拥有的“丰岛”“鲜果捞”商标品牌在国际水果罐头行业负有盛名。
绿老大蜜柑“绿老大”是宜都市创绿柑橘专业合作社注册的宜都蜜柑商标。合作社位于高坝洲镇白洪溪村,其基地系1991年长江中上游水果开发项目宜都市柑橘示范场,占地面积312亩,以鄂柑2号温州蜜柑良种为主栽品种,精品蜜柑产量稳定在200吨以上。合作社试验组装的“柑橘绿色防控技术”获得国家发明专利和宜昌市科技推广三等奖,并在全国柑橘产区得到推广,成为湖北省级地方标准。2013年“绿老大”牌宜都蜜柑获得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的绿色食品认证,连续三年获得国家农业博览会金奖农产品,合作社被评为宜昌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015年10月26日中央电视台在基地现场拍摄以“橘子红了富乡亲”为主题的大秋收场景。2016年10月在基地成功举行了“橘子红了富乡亲”宜都柑橘文化节,基地被评为宜昌十大最美橘园。合作社是宜都精品农业、生态农业、观光农业的榜样企业。
山太子蜜柑“山太子”是宜都市宜农生态农业专业合作社旗下的社员单位,“宜都市山太子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注册的以宜都蜜柑为主的农业品牌商标。合作社在姚家店镇油榨坪村建有230亩精品柑橘基地,通过品种改良、标准化生产、组织化运作、品牌化销售,以休闲采摘、网络营销为突破口,实现一、二、三产业有机融合,辐射带动周边柑橘产业发展,提升产品质量,树立区域品牌,增加农民收入。合作社2016年被评为“宜昌市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和“宜都市农业科普示范园”。“山太子”宜都蜜柑,利用绿色防控、覆膜增糖等精品柑橘配套生产技术,把宜都蜜柑推到商品化、礼品化、精品化的层面,在第十三届中国武汉农业博览会上荣获“金奖农产品”称号,2017年山太子公司被认定为宜昌市电子商务协会副会长单位和宜都市电子商务协会会长单位,承担京东中国特产宜都馆线上线下馆运营商,有120个京东线下推广员,2016年获得“宜昌市首届电商创新优秀标杆企业”,同年京东中国特产宜都馆被京东集团授予“京东农村推广示范县”称号,2017年被团中央认定为“青年电商创业孵化中心”。
洋溪蜜柚20世纪90年代末期,洋溪镇人民政府大力引导区域内农村种植结构调整,开发荒山荒坡,种植宜都当地品种横碛甜柚和引进福建琯溪蜜柚,建柚园近万亩,还聘请福建平和县蜜柚种植大户来基地担任技术指导。经过多年发展,逐渐形成了以何阳店村为中心,以琯溪蜜柚系列品种为主的“洋溪蜜柚”品牌。2010年之后,洋溪蜜柚种植面积保持在5000亩左右,年产量稳定在4000吨以上,成为当地农民增收的主要项目。洋溪蜜柚具有果大皮薄、光滑美观、味甜肉脆、水分充足的品质特征。2016年宜都市何阳店蜜柚柑橘生产合作社“洋溪蜜柚”获得“湖北省名牌产品”称号。
三、小水果
宜都居民素有在房前屋后栽种各种小水果的习俗。1990年后宜都的小水果生产有了长足的发展,并逐步形成了架锅山桃李、大堰农场草莓、九道河冬枣、五峰山葡萄、聂家河杨梅等地方品牌。
架锅山桃李 架锅山村位于宜都市枝城镇西南部,与国营238厂工业遗址和聂家河镇肖家隘等村接壤,是一个“四坑两垴一山”的边缘山区村。架锅山村历史上就以生产桃李而远近闻名。1990年以来,村民组织顺势而为,积极倡导小水果产业发展,到2017年全村已发展五花桃、脆蜜桃、巫山李、樱桃、枇杷等共1240亩,年产量2000余吨,成为当地农业主导产业。每年春季,十里桃李花开,姹紫嫣红,赏花观景者络绎不绝;桃李成熟时节,采摘体验者接踵而来,十分热闹。
架锅山村成立有宏源水果专业合作社等农村经济组织,专业为村民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服务,还有5家农家饭庄为外来旅游者、商客提供食宿方便。“架锅山”不仅是春游赏花好去处,更是宜都小水果的地方知名品牌。
大堰原种场草莓 宜都市大堰原种场创建于1950年,原在莲花堰清江中学公田旧址,1953年迁至周家河村王公堰,有耕地面积500余亩,主要服务于宜都等地的粮食原种生产。
2000年后,随着育种生产任务不断减少,农场探索发展大棚草莓获得成功。2007年以后,随着采摘体验、乡村休闲旅游的兴起,草莓种植规模得到了突破性发展,效益也不断提高,进而推打出“宜红霞”草莓品牌。成为宜都草莓专业生产基地。
九道河冬枣 九道河村位于枝城镇,因九条蜿蜒溪水在此汇合而得名。“群山聚会,众水朝归”,古称形胜之地。2006年,九道河村民委员会为帮助农民调整种植结构,在林业部门的支持下,从山东引进水果新品种“沾化冬枣”,建成100亩冬枣精品园,2007年8月由20多户农民组织成立了“九道河冬枣专业合作社”。通过几年的探索研究,合作社成功突破了冬枣在南方坐果难、易裂果、病害多的难题,在品质、产量上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取得了显著的成效,成为当地一个特色精品果园。
2010年以后,九道河村充分利用九道河水和雅澧公路穿村而过的自然、区位优势,争取国家农业综合开发、九道河流域治理、高效农田土地整治、荆楚派民居改造、九河园田生态旅游等建设项目,建成了葡萄桃李水果采摘园、花海卡丁车循环跑道、迷你水乡农事体验园等。
五峰山葡萄 五峰山村位于枝城镇,五峰山村生态农业专业合作社成立于2012年,是一家集葡萄种植、餐饮、休闲娱乐、垂钓、乡村旅游、生态养殖、农产品加工销售为一体的综合实体。葡萄种植基地占地面积328亩,总投资1180万元,先后引进30多个优良葡萄品种。种植全程严格采用无公害生产模式,围绕“乡村风情”“绿色生态”特色,设置产业观光、鲜果采摘、农事体验等休闲项目,在宜昌、松滋、武汉、上海设立分销网点,通过爱宜都网、宜都乐活、宜都人等网络做好电商销售,打造出“峪峰”葡萄品牌。合作社2014年被评为“宜昌市级示范合作社”、2017年被评为“湖北省休闲农业示范点”,“峪峰”商标2016年获“宜昌市知名商标”称号。
聂家河杨梅 鑫梅家庭农场位于聂家河镇肖家岗村一组,成立于2014年,是一家集杨梅采摘、茶园观光、生态旅游、农家乐为一体的绿色生态农场。现有挂果杨梅园100余亩,无性系良种高效丰产茶园300余亩,以及名贵树木罗汉松、红豆杉、红叶石楠、紫薇等10万余株。农场注册有“聂河”商标,其杨梅、茶叶两大产业均获农业部门无公害农产品基地认证。农场2016年被评为湖北省级示范农场。
四、桑蚕
宜都自古有栽桑养蚕的传统,历史上“宜都丝”曾颇有盛名。1956年后宜都的桑蚕业得到了较快的发展,但因价格波动起伏,桑蚕种养规模也时起时落。到2016年,全市桑园面积4500亩,主要集中在清江沿岸的皓光、汉阳坪、鸡头山和聂家河镇的白家埫等地。年养蚕用种在6000张左右,产鲜茧500吨。鲜茧多由阳鑫工贸有限公司和皓光村茧站收购烘干,卖干茧给重庆、浙江等地的缫丝企业。
2016年宜都市阳鑫工贸有限公司购买先进的抽丝机和电脑行缝机等设备,在陆城头笔社区建设了丝棉被生产厂,注册“丝暖人间”商标,受到当地人的喜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