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目 录

前 言

1 导 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粮食直接补贴政策文献综述

1.2.2 农资综合补贴政策文献综述

1.2.3 良种补贴政策文献综述

1.2.4 农业补贴政策效率文献综述

1.2.5 文献评述

1.3 研究目的和内容

1.4 研究思路和方法

1.4.1 研究思路

1.4.2 研究方法

1.5 数据来源

1.6 可能的创新

2 概念界定、理论基础及政策实践

2.1 农业补贴政策的概念界定

2.1.1 农业补贴政策的内涵

2.1.2 农业补贴政策的分类

2.1.3 农业补贴政策的基本特征

2.2 实施农业补贴政策的理论依据

2.2.1 农业的准公共产品属性

2.2.2 农业的基础性地位

2.2.3 农业弱质产业扶持理论

2.3 我国农业补贴政策实践

2.3.1 农业补贴政策的演变历程

2.3.2 现行主要农业补贴政策的实施现状

2.3.3 农业补贴政策实施特征

2.4 本章小结

3 农业补贴政策经济效应理论分析框架

3.1 概念界定与假设

3.2 基准均衡

3.2.1 等成本线

3.2.2 等利润线

3.2.3 农户均衡

3.3 农业补贴政策下的均衡Ⅰ:成本类政策

3.3.1 等成本线的变动

3.3.2 等利润线

3.3.3 成本类政策下的新均衡

3.4 农业补贴政策下的均衡Ⅱ:收入类政策

3.4.1 等成本线的变动

3.4.2 等利润线

3.4.3 收入类政策下的新均衡

3.5 农业补贴政策下的均衡Ⅲ:技术改进类政策

3.5.1 等成本线

3.5.2 等利润线的变动

3.5.3 技术改进类政策下的新均衡

3.6 本章小结

4 粮食直接补贴政策经济效应分析

4.1 政策实践与研究假说

4.1.1 政策实践

4.1.2 研究假说

4.2 粮食直接补贴对粮食作物播种面积的影响

4.2.1 描述性证据

4.2.2 模型与变量

4.2.3 计量结果与讨论

4.3 粮食直接补贴对农民收入的影响

4.3.1 描述性证据

4.3.2 模型与变量

4.3.3 计量结果与讨论

4.4 本章小结

5 农资综合补贴政策经济效应分析

5.1 政策实践与研究假说

5.1.1 政策实践

5.1.2 研究假说

5.2 农资综合补贴对农业机械化的影响

5.2.1 描述性证据

5.2.2 模型与变量

5.2.3 计量结果与讨论

5.3 农资综合补贴对粮食作物播种面积的影响

5.3.1 描述性证据

5.3.2 模型与变量

5.3.3 计量结果与讨论

5.4 农资综合补贴对农民收入的影响

5.4.1 描述性证据

5.4.2 模型与变量

5.4.3 计量结果与讨论

5.5 本章小结

6 良种补贴政策经济效应分析

6.1 政策实践与研究假说

6.1.1 政策实践

6.1.2 研究假说

6.2 良种补贴对粮食单产的影响

6.2.1 描述性证据

6.2.2 模型与变量

6.2.3 计量结果与讨论

6.3 良种补贴对农民收入的影响

6.3.1 描述性证据

6.3.2 模型与变量

6.3.3 计量结果与讨论

6.4 本章小结

7 农业补贴政策效率评价及优化

7.1 农业补贴政策效率的评价理论

7.2 农业补贴政策效率的测算方法介绍

7.2.1 DEA方法

7.2.2 Malmquist生产指数法

7.3 农业补贴政策效率的实证分析

7.3.1 基于DEA模型的实证分析

7.3.2 基于Malmquist生产率指数的实证分析

7.4 本章小结

8 结论与展望

8.1 主要结论

8.1.1 “三项补贴”政策发挥了积极作用

8.1.2 “三项补贴”的政策效能逐步降低

8.2 政策建议

8.2.1 调整完善“三项补贴”政策

8.2.2 提高农业补贴政策资金的使用效率

8.2.3 改进和创新农业补贴政策的补贴方式

8.2.4 加强农业补贴政策的宣传和执行监督

8.3 研究不足与展望

8.3.1 研究不足

8.3.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 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