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5 本章小结

5.5 本章小结

本章选取农资综合补贴为对象来分析其政策效果。首先,对湖北省农资综合补贴政策演变历程、实施现状及执行情况进行了回顾;其次,基于第3章提出的农业补贴经济效应的理论命题(理论分析),以及在探究农资综合补贴对农业机械化、粮食作物播种面积、农民收入3个预期目标影响的基础上,提出相应的研究假说与推论;最后,使用湖北省71个县区市2006—2015年的面板数据,通过描述性统计分析和广义最小二乘法(FGLS)分别研究了湖北省总体、粮食主产区和非粮食主产区的农资综合补贴与预期目标的相关性,以及农资综合补贴对其目标的影响效果。其具体结论如下:

(1)农业机械化方面,亩均农资综合补贴和户均农资综合补贴对湖北省总体、粮食主产区及非粮食主产区的农业机械化都具有正向作用,且其对粮食主产区的影响大于非粮食主产区。一方面,农资综合补贴对石油、农机具有显著的影响,能够推进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另一方面,农资综合补贴降低了购买农业机械的成本,促使农民有更多的资金投入工业、服务业中,从而促使农业机械化的进一步发展。

(2)粮食作物播种面积方面,无论是粮食主产区、非粮食主产区还是湖北省,农资综合补贴对粮食作物播种面积的影响都并不显著,但大部分系数符号为正,这意味着农资综合补贴政策对粮食作物播种面积增加具有一定的正面积极作用。一方面,农资综合补贴资金比较少,对农户的激励机制较低;另一方面,农资综合补贴往往没有被投入农业领域,相反,农户往往会将农资综合补贴投入第二、三产业中,因此农资综合补贴政策对粮食作物播种面积并没有显著影响。

(3)农民收入方面,农资综合补贴对湖北省总体、粮食主产区和非粮食主产区的农民收入具有正向的影响,同时其对粮食主产区的影响大于非粮食主产区。农资综合补贴作为农民直接收入的一种,随着农资综合补贴的提高,农民收入就会得到相应的提升;与此同时,农资综合补贴降低了农户的生产成本,而生产成本的降低,使农民可以将更多的财富用于投资,这对农民收入具有重大意义。

【注释】

[1]农业机械化一般使用机械化率表示,农业机械化率指农业生产中使用农业机械占农业劳动总量的比例,根据《中国农业机械工业年鉴》,中国农业综合机械化率=0.4×机耕率+0.3×机播率+0.3×机收率,其中,机耕率是指机械耕地面积占耕地总面积的比率,机播率是指机械播种面积占耕地总面积的比率,机收率是指机械收割面积占耕地总面积的比率。但由于湖北县级层面的统计年鉴大部分并没有对机耕面积、机播面积以及机械收割面积进行统计,因此湖北省县级行政单位2006—2015年的农业机械化率不可得,现使用农业总动力即农村用于农业生产的各种农机动力的总和来代替农业机械化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