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2 农业补贴政策的分类

2.1.2 农业补贴政策的分类

从国内外实践和政策执行看,农业补贴政策形势多种多样,人们对其划分方式也不尽一致。按照不同的划分标准,农业补贴政策可以有多种不同的分类方式。根据农业生产的不同环节,农业补贴政策可划分为生产性补贴、流通补贴和收入补贴。根据支付方式的不同,农业补贴政策可分为直接补贴、间接补贴。根据补贴对象的不同,农业补贴政策可分为生产者补贴、消费者补贴与经营者补贴三种。

本书拟按照农业补贴的作用机制将其划分为四大类型:收入类农业补贴、成本类农业补贴、技术进步类农业补贴和价格类农业补贴。

收入类农业补贴是指通过对农民进行直接补贴,增加农民的收入,从而影响农民农业预算总支出的农业补贴政策。挂钩粮食直接补贴、挂钩农资综合补贴都属于收入类农业补贴。脱钩粮食直接补贴是指粮食直接补贴不与当期农业生产、种植情况相挂钩,即脱钩粮食直接补贴数额与粮食作物播种面积无关,无论农民是否积极从事粮食生产都可以拿到应得的补贴额。脱钩粮食直接补贴一般会把计税田亩或计税常产作为粮食直接补贴的依据,无论农户是否实际种植,有承包土地就都有补贴,是一种普惠式补贴。脱钩粮食直接补贴直接发放给农民,增加农民收入,从而影响农民对粮食生产的预算支出,因此属于收入类农业补贴政策。脱钩农资综合补贴的补贴方式和作用机制与脱钩粮食直接补贴类似,因此也属于收入类农业补贴。

成本类农业补贴是指通过降低粮食生产成本,从而调动农民的种粮积极性,促进粮食生产增加,增加农民收入水平的农业补贴政策。脱钩粮食直接补贴、脱钩农资综合补贴等属于成本类农业补贴。挂钩粮食直接补贴是指粮食直接补贴与当期农业生产、种植情况相挂钩,即挂钩粮食直接补贴按照农民实际粮食作物播种面积进行补贴,粮食直补数额与粮食作物播种面积挂钩,种多少补多少。挂钩粮食直接补贴可以降低粮食生产成本,调动农民的种粮积极性,从而促进粮食生产增加和农民增收,因此属于成本类农业补贴政策。挂钩农资综合补贴的补贴方式和作用机制与挂钩粮食直接补贴类似,因此也属于成本类农业补贴政策。

技术进步类农业补贴是指通过新产品和新技术改进农业生产方式,从而提高农产品生产效率的农业补贴政策。良种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等属于技术进步类农业补贴。良种补贴是政府对使用优质良种的农民给予的补贴,引导农民采用新品种和新技术,提高农产品产量和品质,因此属于技术进步类农业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是政府对购买目录规定范围内的农业机械的农民给予的补贴,鼓励和支持农民使用先进适用的农业机械,提高机械化进程,从而提高农产品产量,因此属于技术进步类农业补贴。

价格类农业补贴是指通过稳定或者影响农产品的价格来促进粮食生产的发展、保护农民的种粮积极性和保障农民种粮收益的农业补贴政策。最低收购价、临时收储价格等属于价格类农业补贴。

目前,我国粮食直接补贴、农资综合补贴、良种补贴等主要的农业补贴政策按农业补贴的作用机制分类如表2.1所示。

表2.1 部分农业补贴政策按农业补贴的作用机制分类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