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2 研究假说
根据上节论述可知,在粮食直接补贴制度建立的前期,各地方各部门能认真按照规定进行贯彻落实。然而,由于粮食直接补贴资金按照粮食种植面积为标准发放执行的行政成本较高和操作方式较为复杂,制度在执行一年后,地方政府并未按照与粮食实际种植面积挂钩来进行粮食直接补贴,农民无论是否种粮,都能拿到补贴,在实际执行上将粮食直接补贴变成为脱钩式收入补贴。脱钩的粮食直接补贴资金具体用途由农民自己决定,实际上就是农民收入的一部分,农民可以将得到的所有补贴资金全部用于非农业生产或者农业生产,也可以只将部分补贴资金用于农业生产。倘若农业生产者将发放的粮食直接补贴资金用于非农业生产,农民将自主依据预期的粮食市场价格来确定粮食种植面积,粮食直接补贴资金对农民扩大或者减少种植粮食面积没有影响。
由于实际执行过程中,湖北省粮食直接补贴政策逐渐演变为脱钩式收入补贴,因此此章研究假说适合应用第3章收入类政策下的相关命题。由此,本书提出本章研究假说(推论):
假说4.1(脱钩政策情况下,粮食直接补贴对粮食作物播种面积的影响):如果粮食直接补贴政策不按照粮食作物播种面积进行补贴,而是根据农户承包的土地面积或者户口进行补贴,意味着补贴资金进入等成本方程右边,改变预算变量,该政策实质上演变为收入政策,则该政策能否激励农户扩大粮食作物播种面积存在不确定性,这取决于粮食作物与其他农作物的比较收益。如果前者的比较收益高,则粮食作物播种面积将增加;如果前者的比较收益低,则粮食作物播种面积将减少;如果两者的比较收益一致,则粮食作物播种面积不变。
推论4.1(脱钩政策情况下,粮食直接补贴对粮食产量的影响):若假说4.1成立,在单产不降低情况下,粮食直接补贴对粮食产量的影响也存在不确定性,这取决于粮食作物播种面积的变化方向。如果播种面积增加,则粮食增产;如果播种面积减少,则粮食减产;如果播种面积不变,则粮食产量不变。
推论4.2(脱钩政策情况下,粮食直接补贴对农户收入的影响):一方面,粮食直接补贴具有直接增加农户总收入的直接效应;另一方面,粮食直接补贴具有改变农产品种植结构的间接效应。若假说4.1与推论4.1成立,则在粮食单价不降低情况下,粮食直接补贴对粮食收入的影响也存在不确定性,这取决于粮食产量的变化方向。如果粮食产量增加,则粮食收入增加;如果粮食产量减少,则粮食收入减少;如果粮食产量不变,则粮食收入不变。综合考虑粮食直接补贴政策的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该政策将增加农户收入。
在粮食主产区,一方面大部分地方政府注重粮食生产,会尽量按照粮食补贴制度进行执行,从而促进粮食作物种植面积增加;另一方面,农业生产条件和技术较好,耕地资源丰富,农户生产种植的积极性较高,当地方政府未按照粮食种植面积为标准进行补贴时,农户会偏向于将所得到的粮食直接补贴资金全部或者大部分用于粮食生产,因此补贴后会促进粮食作物种植面积增加。非粮食主产区耕地资源匮乏,难以获得充足的灌溉条件和生产资料,农户生产粮食的积极性不高,很多农户会寻求其他的方式来获得收入。非粮食主产区的农户会偏向于将获得的粮食直接补贴用于非农业生产或者消费,甚至会减少补贴前用于粮食生产的化肥、劳动力等粮食生产要素的投入,因此补贴后粮食作物播种面积不会发生变化。基于上述分析,我们可以假设:粮食直接补贴与粮食作物种植面积没有必然的相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