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3 计量结果与讨论
鉴于面板数据可能存在序列相关和截面异方差等问题,本小节采用对序列相关、截面异方差都稳健的可行广义最小二乘法进行参数估计。由表5.3可知,整体样本的估计结果与前文讨论的描述性分析结果是一致的。
农资综合补贴对农业机械化的使用有正影响。农资综合补贴特别是农机、柴油等生产资料的补贴对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具有重大的推动作用。无论是亩均农资综合补贴还是户均综合补贴对农业机械化都在1%水平上正显著,即亩均农资综合补贴每增加1元,每亩农业机械化将提升0.000 2千瓦·时;户均综合补贴每增加1元,每亩农业机械化将提升0.000 2千瓦·时。这说明农资综合补贴对农业机械化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从实证角度印证了假说5.1的正确性。
控制变量中,第一产业占GDP比重在1%水平上正显著。在模型(1)下,第一产业占GDP比重每增加1个百分点,每亩农业机械化将提升0.028 5千瓦·时;在模型(2)下,第一产业占GDP比重每增加1个百分点,每亩农业机械化将提升0.025 9千瓦·时。这说明农业在湖北省经济中所占比例越高,湖北省经济发展对农业的依赖性就越强,政府制定区域发展规划时就越偏向农业政策,从而促使农业机械化提高。
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在1%水平上正显著。在模型(1)下,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每增加1元,每亩农业机械化将提升0.105千瓦·时;在模型(2)下,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每增加1元,每亩农业机械化将提升0.143 1千瓦·时。这说明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越高,农业机械化程度越高。
人均常用耕地面积在1%水平上正显著。在模型(1)下,人均常用耕地面积每增加1亩,每亩农业机械动力将提升0.000 5千瓦·时;在模型(2)下,人均常用耕地面积每增加1亩,每亩农业机械动力将提升0.000 4千瓦·时。这说明,人均常用耕地面积越多,农业机械化水平越高。
每亩化肥使用量在所有控制变量中对农业机械化影响的程度最大,且在1%水平上正显著。在模型(1)下,每亩化肥使用量每增加1吨,每亩农业机械动力将提升0.237 9千瓦·时;在模型(2)下,每亩化肥使用量每增加1吨,每亩农业机械动力将提升0.184 9千瓦·时。这说明,化肥使用量增加将带动粮食产量的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也会进一步提高。目前粮食生产对农药、化肥投入量的依赖性还是比较显著,然而农药、化肥在促进粮食增产的同时还暴露出更加强烈的环境问题。在环境资源约束趋紧和农业污染加重的背景下,各地区都应响应现代农业的发展要求,坚持走绿色、可持续发展道路,未来农业应降低对农药、化肥投入量的依赖程度。
分区域看,无论在粮食主产区还是在非粮食主产区,农资综合补贴都在1%水平上正显著,这与前文理论分析一致。在粮食主产区中,农资综合补贴对农业机械化的影响大于非粮食主产区,这与实际情况相符合。其主要原因在于粮食主产区农业生产条件和技术较好,耕地资源丰富,耕地流转和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涌现速度都明显快于非粮食主产区;再加上农资综合补贴的促进作用,使农资综合补贴对粮食主产区的影响大于非粮食主产区。
在粮食主产区,第一产业占比、户均家庭人口数、人均常用耕地面积和每亩化肥使用量在1%水平上正相关;但在非粮食主产区,第一产业占比、户均家庭人口数、人均常用耕地面积和每亩化肥使用量在1%显著性水平上负相关。
农资综合补贴对农业机械化影响的广义最小二乘法估计结果如表5.3所示。
表5.3 农资综合补贴对农业机械化影响的FGLS估计结果
续表
注:*,**和***分别表示在10%、5%和1%的水平上显著;括号内数字为标准差;由于FGLS估计的R2不能用,本章报告了因变量预测值与实际值的相关系数,用r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