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2 研究假说

5.1.2 研究假说

农资综合补贴是为弥补农民因种粮成本上涨而受到的损失、降低其种粮成本,而直接给予农民的补贴,其直接目标是弥补农民化肥、柴油等粮食生产要素价格的上涨。柴油和化肥在农资成本中所占比例较大,柴油和化肥增支是导致农民种粮农资支出增加的主要因素。柴油是农业机械化的动力能源,是农业机械用能消耗的主体,是推进中国农业现代化进程和保障中国农业生产的重要能源。从理论上讲,中央政府对种粮农民发放农资综合补贴资金,相当于使柴油和化肥等种粮生产资料相对价格下跌,从而鼓励农民购买柴油和化肥等生产要素,推动农业生产中柴油生产要素对劳动要素的替代,有利于促进我国增加农业机械动力,加快我国农业现代化的进程。

根据上述分析,结合第3章提出的理论分析框架,本章提出如下农资综合补贴的相关研究假说(推论):

假说5.1(农资综合补贴对农业机械化的影响):农资综合补贴降低了农资的持有与使用的价格,尤其是农业机械,这将提高农业机械等农业装备技术的应用,提高农业机械化率。

假说5.2(农资综合补贴对粮食作物播种面积的影响):农资综合补贴不会必然改变粮食与其他作物的种植成本对比,对种植结构不产生必然影响。因此,农资综合补贴对粮食作物播种面积的影响方向是不明确的,增加、减少和不变的可能性都存在,两者不存在必然联系。

推论5.3(农资综合补贴对农户收入的影响):若假说5.1成立,即农资综合补贴提高了农业机械化率,从而提升农业生产效率,这将产生两个效应:一是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增加了农业收入;二是农业机械化率的提高,能够解放更多的劳动力从事非农就业,从而提高非农就业收入,综合这两个效应的影响,农资综合补贴政策可增加农民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