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3 收入类政策下的新均衡

3.4.3 收入类政策下的新均衡

1)农户均衡条件的数学推导

式(3.5)表示调整后的农户的等成本线,即在农户收入I增加和两种产品成本已知的条件下,农户能够投入的两种农作物耕种面积的不同数量组合,农业预算支出分配完毕。

式(3.6)表示农户投入在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上最后一单位耕种面积所获得收益相同,且都等于γ。

将上述两个式子进行联立,便可得到消费者均衡条件为

2)农户均衡条件的图形解析

由于收入类补贴政策的实施,农户收入增加,使农户能够投入更多资金来扩大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的生产,但这里产生了农户的生产选择问题。若经济作物相较于粮食作物的边际收益较高,那么农户必然选择种植经济作物;若粮食作物相较于经济作物的边际收益较高,那么农户必然投入更多资源用于种植粮食作物;只有当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的边际收益相等时,才可实现均衡,此时农户获得最大利润。

假定在生产过程的起始阶段,经济作物和粮食作物均为正常物品,农户投入一单位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播种面积所带来的边际收益增加。在一定阶段后,在经济作物和粮食作物中,一种作物成为低档物品,而另一种作物仍为正常物品,即随着农户投入持续扩大,农户投入一单位粮食作物播种面积所带来的边际收益递减,而另一种作物的边际收益增加。

首先来看,在生产起始阶段,经济作物和粮食作物均为正常物品,农户投入一单位粮食作物的经济作物播种面积所带来的边际收益增加。在此情况下,农户根据自身生产经营状况选择分别种植多少比例的经济作物和粮食作物。

初始的等利润线π1和等成本线c1 x1+c2 x2=I+T相切于E1点(),如图3.11所示。

图3.11 起始阶段的农户均衡

随着农户收入由原先的I增加为I+T,原始等成本线与横轴交于x'1,与纵轴交于x'2。在种植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的单位播种面积成本c1和c2已知的条件下,农户增加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播种面积的投入,使初始等成本线整体向右上方平移,斜率不变,仍为-c1/c2;横截距增大,由原先的I/c1变化为(I+T)/c1;纵截距增大,由原先的I/c2变化为(I+T)/c2;与x轴(粮食作物播种面积)和y轴(经济作物播种面积)形成新的交点x″1和x″2,并与等利润线π2相切,切点(均衡点)E2为()。

其次来看,在一定阶段后,在经济作物和粮食作物中,一种作物成为低档物品,而另一种作物仍为正常物品,即随着农户投入持续扩大,农户投入一单位粮食作物播种面积所带来的边际收益递减,而另一种作物的边际收益增加。该小节以粮食作物的边际收益递减,而经济作物的边际效益仍在增加的情况为例进行说明(图3.12)。

图3.12 某种作物投入增大的农户均衡

3)新均衡与基准均衡的比较

4)收入类政策下的命题

根据以上分析,本书提出收入类政策(增加收入)下的命题:

命题4(收入类政策对粮食作物播种面积的影响):收入类政策能否激励农户扩大粮食作物播种面积存在不确定性,这取决于粮食作物与其他农作物的比较收益。如果前者的比较收益高,则粮食作物播种面积将增加;如果前者的比较收益低,则粮食作物播种面积将减少;如果两者的比较收益一致,则粮食作物播种面积不变。

命题5(收入类政策对粮食产量的影响):若命题4成立,在单产不降低的情况下,收入类政策对粮食产量的影响也存在不确定性,这取决于粮食作物播种面积的变化方向。如果播种面积增加,则粮食增产;如果播种面积减少,则粮食减产;如果播种面积不变,则粮食产量不变。

命题6(收入类政策对农户收入的影响):一方面,收入类政策具有直接增加农户总收入的直接效应;另一方面,收入类政策具有改变农产品种植结构的间接效应。若命题4与命题5成立,则在粮食单价不降低的情况下,收入类政策对粮食收入的影响也存在不确定性,这取决于粮食产量的变化方向。如果播种面积增加,则粮食收入增加;如果粮食产量减少,则粮食收入减少;如果粮食产量不变,则粮食收入不变。综合考虑收入类政策的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该政策增加农户总收入是大概率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