涂鸦期及其发展特征
幼儿涂鸦期受个体身体发展快慢不同,而有所区别,但他们都沿着同一轨迹向前发展。涂鸦期一般指1.5~3.5岁左右的幼儿。两岁前的幼儿基本上处于无控制的涂鸦阶段;两岁左右的幼儿能够从有目的地控制笔的运行方向,过渡到有控制的涂鸦阶段;后来随着幼儿身体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关注自己画面的内容,从开始讲述画面,发展到命名涂鸦阶段。这是幼儿在生理和心理上健康成长的记录,每个阶段都有着各自的特点和发展规律。
1.无控制的涂鸦
由于此时幼儿的肌肉控制能力还比较差,他们的手、眼、脑还不能协调配合,因而最初只是用点或短线描画,既不能自如地控制线条的形态与方向,也不能保证画出比较完整的形象。可能寥寥数条就了事,也可能各种线条掺杂在一起,很多时候线条会画出纸外(如图1-1)。

图1-1
2.有控制的涂鸦
大约两岁左右,幼儿逐渐能够用眼睛看着笔尖画线条,逐渐能够发现同样的动作可以画出同样的线条,他们就乐此不疲地重复同样的动作。于是,大量的具有上下左右方向性以及具有圆性的线条被反复描画出来,并且基本可以控制在纸张以内完成。但有时幼儿还是经常把可以控制的线条和不能控制的线条混在一起,因为他们在慢慢地成长(如图1-2)。

图1-2
3.命名涂鸦
幼儿在涂鸦过程中逐渐发现,一些线条组成的图形与自己经历过的某些事物相似,就自言自语地给它们起名字、讲故事。体现了幼儿早期美术语言表达的状况,同时也在为他们的想象力与创造力的发展进行尝试与准备(如图1-3)。

图1-3
总之,处于涂鸦期的幼儿,从最初只是用点或短线描画,到脑、眼、手的活动逐渐协调,在无意识的涂画中享受着笔在纸上行走的有节奏的快感,再到能控制双手在纸上有轻、有重和转动着用笔,使无目的、无意识的涂鸦发展到一边念叨一边画,给线条注入了意义,画出了有表达意念的涂鸦画。虽然在大人们的眼里他们画的什么都不是,也看不懂,却体现了幼儿最初的创造意识。这一时期,成人不要过多干涉幼儿的乱涂乱画,而是要保护好他们对绘画的最初兴趣,鼓励并给他们提供足够的纸和笔等工具材料,或设置涂鸦墙,让他们自由创作,友善、宽容地对待幼儿的涂鸦行为与作品。还应教会幼儿正确的握笔姿势,引导幼儿在指定的地方涂鸦,养成良好的习惯。还可以利用幼儿读物、艺术环境、艺术作品等,丰富幼儿的审美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