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色彩的美感启蒙
我们在观赏幼儿色彩画时,常常惊叹幼儿使用色彩之大胆,色彩关系之绚丽,许多专业画家也表示叹服,甚至感觉幼儿的画和一些大师的名作有某种相通之处。他们常常在随意涂抹中画出一些让人吃惊的作品,让我们感受到他们的纯洁自然、无拘无束的艺术灵感火花的绽放。如果我们对那些闪现的艺术火花不能加以精心保护,这些艺术灵感的火花就会随着时间的延续而流逝。那么,在幼儿色彩画教学中,帮助幼儿发掘发展色彩潜能,使幼儿在绘画过程中,以色彩的直觉感受为基础逐步学会判断和选择使用色彩,就显得极为重要了。
在幼儿色彩教学中,我们首先要诱发幼儿自身的色彩潜能,其次要培养指导幼儿逐步认识如何在画面上组织色彩关系,使其产生色彩美感。了解和掌握色彩的对比与调和原则是绘画作品获得色彩美感的重要手段。色彩的对比与调和是表达主题的重要手段。一幅色彩画,如果画面色彩一味强调对比,就会杂乱,失去协调的关系,在视觉上产生不安定的感觉,使人烦躁不悦。相反,如果色彩缺乏对比因素,而单纯强调调和,也会使人觉得平庸呆板、单调乏味,不能更好地发挥色彩的感染力。要掌握好对比与调和的色彩规律,应首先理解对比与调和的概念和含义、对比与调和的表现方式和规律。
1.色彩的对比
色彩的对比指的就是色彩性质的差别,差别越大,对比越强;差别越小,对比就越弱。
色彩的对比涉及很多因素,比如,色相对比、明度对比、纯度对比、冷暖对比、面积对比等。这么多的色彩对比关系如果要求幼儿全部理解掌握,并在绘画中合理运用是不现实的。但是如果幼儿全凭兴趣,想用什么颜色就用什么颜色,想怎么搭配就怎么搭配,画到后期就可能出现色彩花了、乱了的情况。这就需要我们在诸多的色彩对比关系中,找出最能解决色彩问题的对比关系,并能够让幼儿理解运用。
色彩关系首选明度对比,也就是色彩的深浅度关系,是色彩的要素之一。色彩具备明度对比,就有了节奏感,幼儿辨别色彩的深浅也相对容易。再一个就是色彩的冷暖对比,也就是色彩的性质,幼儿对色彩的冷暖感觉也比较敏锐。把握住这两个色彩对比关系,幼儿基本上就具有处理画面整体色彩关系的能力了,能够画出出色的色彩画了(如图4-15)。

图4-15
2.色彩的调和
色彩的调和是指有差别的、对比的甚至相互不协调的色彩关系,经过整理、组合、安排,使画面产生整体和谐、稳定统一的色彩效果。运用同种色、类似色就会减小色彩差别,产生调和的效果,比如选择偏暖的黄、橙、红,加上黄绿色来画,或者选择偏冷的蓝、紫和蓝绿色来画,都能使画面色调调和。但幼儿一般很少选用这种绝对的调和色画画,幼儿常常应用对比色。不同色彩在画面中所占的面积以及色彩的纯度,决定着画面色彩是否调和。
教师一方面要适度引导幼儿应用类似色掌控画面大关系,渗透色彩调和的技巧;同时更要从画面色彩的面积分布、色彩纯度的把握两个方面指导幼儿,达到画面色彩调和的目的。一般画面的大面积需要运用灰一些的颜色,鲜明的纯色在画面上的面积不超过1/3,能够使纯色统领于灰色块之内,而得到协调的效果。另外,在大面积的灰色块中适当加入小面积的对比色,会使画面生动有活力。总之,要做到“大调和、小对比”,使画面富于变化与统一(如图4-16)。

图4-16
色彩的对比与调和是矛盾的两个方面,是互相依存的关系。在一幅画面中,根据表现主题的不同要求,色调可以倾向以对比因素为主,也可以倾向以调和因素为主。在感情上的反映,一般振奋的、热烈的、活泼的、激动的场景,可以用以对比为主的色调表现;柔美、含蓄等情调,适宜用以调和为主的色调表现。这些技巧一般在中班后期和大班逐渐训练,但一般不做统一要求,要针对幼儿的个性色彩发展,选择恰当的时机灵活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