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绘画色彩活动指导
幼儿色彩绘画多以平面画法为主,因为幼儿大多处于二维平面空间思维阶段。
1.指导幼儿对物象色彩关系高度概括
平面画法主要根据作者的主观意图安排空间构成和色彩关系,不表现物象的明暗光影变化,注重画面色块的配置关系。活动中,教师要着意引导幼儿首先剔除物象色彩的细节,从整体大色块入手,进行高度的概括,把复杂的色彩变化归纳为基本色块来表现,使画面具有明显的装饰性。
2.指导幼儿注重画面整体色彩的对比关系
幼儿绘画一般根据自己的喜好选用色彩,这也正是平面画法所需要的一点,勿需考虑物象的固有色。教师要大胆地鼓励幼儿“变色”,给物象穿上“新衣裳”。当看到幼儿把头发涂成红色或蓝色、黄色,把脸画成冷红色,用蓝灰色画小猪的身体,都不要责怪,只要画面和谐就合理。引导幼儿配置色彩的关系,除了主体物象之间的关系,还要注意安排好主体与背景的关系。指导幼儿在涂色的过程中,把握颜色的深浅和冷暖关系或用冷暖变化,或用鲜灰衬托,或用明暗反差等等。
3.指导幼儿色彩表现的方法
平面画法的表现主要有两种方法:
一是勾线平涂,如图4-17、图4-18这两幅画。
勾线平涂法是目前幼儿最常用的方法,先用颜色线勾画物象的外轮廓,再用色彩平涂色线之间的色块。一般用黑色等重颜色画图形的轮廓线,这些线条还能起到统一画面的色调、加强画面色彩对比的作用。指导时,教师要启发幼儿勾线不能太死板,线可以有粗细变化;涂色也不要拘谨,不宜用色过多,也不宜太均匀。颜色调和得太过均匀,画面显得死板、图案化。

图4-17

图4-18

图4-19

图4-20
二是色块平涂,如图4-19、图4-20这两幅画。色块平涂法更加自由、放松,往往不拘泥于物象外形的限制,涂色大胆、夸张,变化可以多一些。这种画法比较适合小一些的画幅,或者结合手工制作,在其他介质上绘画,比如用水粉色画葫芦、画泥塑、画盘子,在木板上、玻璃上绘画等,可以取得稚拙、古朴的装饰美感。
幼儿使用哪种色彩表现方法,是与幼儿自身的喜好或者幼儿手边的材料决定的。教师要尽量多地给幼儿提供丰富的工具材料,帮助幼儿大胆尝试使用多种表现方法,丰富幼儿的绘画体验,让幼儿在轻松自由的状态下展开想象力、发挥创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