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模块二 线条——幼儿绘画线描活动指导

探究模块二 线条——幼儿绘画线描活动指导

探究目标

1.了解线描的概念及其表现功能与审美特性。

2.了解幼儿线描画的内容与工具材料。

3.熟练掌握线描画技法的运用,并能写生创作。

4.学会如何指导幼儿线描画。

探究引导

一、生活中存在的线条

美丽的大自然,山川河流纵横交错,花草树木四季荣衰,鱼虫鸟兽生息繁衍,人类文明亘古不止,在地球上乃至宇宙中画出了一条条近乎完美的线条。高耸的建筑(图2-1)、笔直的树干(图2-2)、路边的电线杆等呈现出硬挺的直线;起伏的山峦(图2-3)、层层的梯田(图2-4)、蜿蜒的小路、婀娜的树枝(图2-5)、潺潺的流水(图2-6)、跳跃的闪电(图2-7)等等都呈现出柔美的曲线;还有蜗牛壳上美丽的涡线(图2-8),弹动的弹簧线,各种树皮的纹理(图2-9),飘动的白云(图2-10),秀美的头发(图2-11),整齐的叶脉(图2-12),等等,表现出多种形态,构成了变化无穷的大千世界,为我们提供了无尽的绘画源泉。我们要善于从自然和生活形态中提炼绘画语言,丰富表现手段,表达内心情感。

图2-1

图2-2

图2-3

图2-4

图2-5

图2-6

图2-7

图2-8

图2-9

图2-10

图2-11

图2-12

二、线描在绘画中的体现

线条是美术创作中最重要的造型手段之一。纵观中西方的美术作品,线是最基本的要素之一,具有其他美术要素所不具备的艺术美感。尤其是在中国传统绘画中,线条的应用与表现甚为精湛,有着独特的审美价值。早在原始社会,人们就已经运用线条描绘形象了。西方发现最早的线描形式是西班牙的洞窟壁画(图2-13),用粗壮简练的线条勾画出野牛、野马、鹿等动物,充满原始的粗犷与朴素。我国的原始彩陶纹样多为黑色或红色的点线面构成,其中的线条有网格线、涡线、折线、同心圆等(图2-14、图2-15)。

图2-13

图2-14

图2-15

我国发现最早的独立绘画是先后在湖南长沙楚墓出土的《人物龙凤图》(图2-16)和《人物御龙图》(图2-17)两幅帛画。两幅图的主人公分别是一女一男,以墓主人死后升天的景象为主题,造型简练明快,均以勾线为主,辅以平涂。虽然画中用线生涩不畅,形态古拙简劲,但可以看出当时大致确立了中国绘画以线为主的表现手法。

图2-16

图2-17

图2-18是隋代的画家展子虔的《游春图》,为现存最早的卷轴画。展子虔运用独特的勾画技巧表现,后来这种“青绿勾填”技法成为了中国山水画的重要技法之一。

图2-18

到了宋代,李公麟开创了单线勾勒技法的先河,也就是“白描”。这种技法的写实能力在于仅用线条表现对象的形体、质感、量感、运动、空间,是一种效果明显而高度简洁的描绘技法。白描讲究线条的粗细、浓淡、轻重、刚柔、曲直,将单纯的线作为画面唯一的造型和表现元素,最终使这种“白描”形式发展为一种独立的表现技法(如图2-19、图2-20、图2-21)。迄今为止,中国画以线为主要造型手段的初衷从未改变。

图2-19 五马图(局部) 北宋 李公麟

图2-20 维摩演教图(局部) 北宋 李公麟

图2-21 送子天王图(局部) 唐 吴道子

与中国传统绘画相比,线条在欧洲表现主义绘画艺术中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如图2-22所示风景画《干洗房》为奥地利绘画巨子埃贡·席勒的作品,用近似神经质的线条和对比强烈的色彩营造出诡异而激烈的画面效果,令人震撼。用线来装饰画面,在瑞士画家保罗·克利和西班牙画家胡安·米罗的作品中也有充分的体现。克利在作品中(图2-23、图2-24)用线与色彩把他的内心幻象与对外界的体验结合在一起,这种独特的表达完全诉诸点线面的绘画符号。米罗(图2-25、图2-26、图2-27)用近乎儿童涂鸦的线条率真地作画。

图2-22

图2-23

图2-24

图2-25

图2-26

图2-27

对比现代主义大师的绘画与幼儿绘画,发现二者有很多相似之处,幼儿对物象的概括表现、极简的用线、错位与变形,这些都成为现代主义大师的借鉴之处。下面我们就走进幼儿的世界,探究幼儿线描绘画表现的特点与指导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