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绘画活动的主要内容

二、幼儿绘画活动的主要内容

(一)幼儿绘画工具材料的认识与使用

(1)认识各种绘画工具材料的性质,如油画棒的油性,水粉颜料、水彩颜料、中国画颜料的融水性,丙烯颜料的快干性及防水性,宣纸、餐巾纸的吸水性,等等。

(2)熟练各种绘画工具材料的使用。让幼儿尝试使用不同的工具和材料进行绘画活动,除了常见的彩笔画、蜡笔画、水粉画、水墨画,还让幼儿大胆尝试拓印画、刮画、纸版画、吹画、纸浆画、喷洒画、吸附画、指画等,并尝试在不同的介质上绘画,比如石头画、葫芦画、画面具、纸筒画等。

(二)幼儿绘画的形式语言

1.线条

线条的形态表现为直线、曲线、折线等不同的形态,而且具有方向、长短、质感等变化特质。幼儿要善于从自然物象的外轮廓、转折面和各种肌理中观察归纳多样的线条,能用流畅的线条表现物象的整体形象,加之自己的想象夸张,在画面中进行组织与表现。

2.图形

图形包括基本几何图形及其组合,和用连续不断的线条勾画的自然图形。幼儿尝试从不同的角度刻画物象的不同姿态,要大胆表现,既尊重自然形又不受自然形的束缚,直接表达自己的感受。

3.色彩

色彩是美术作品的情感语言要素,包括色彩的色相以及明度、彩度的变化。幼儿往往喜欢用高纯度、色调明快的原色,喜欢用对比强烈的色彩搭配。3—4岁的幼儿往往处于无意识的用色阶段,四五岁以后能够主观地运用色彩,例如处理主体色与背景色的关系、运用固有色与装饰色、利用色彩表达情感等。

4.构图

构图是指幼儿画面上形象与形象的组合关系及其分割画面的形式所产生的情趣与美感、力感。幼儿往往单凭直觉绘画,一般不会首先考虑在画面上如何安排形象。幼儿的构图表现有随着年龄增长而发展的趋势。在四五岁阶段,大多数幼儿从空间无序逐步向空间有序发展。

(三)幼儿绘画的题材与表现

幼儿经常表现的绘画题材跟他们的生活和接触的事物有非常紧密的关联,例如有自然界的人物、动物、植物、日月星辰、天空、远山、草地等;有日常生活中的常见物,像建筑物、交通工具、日常用品、玩具等;有去过的各类场所,如幼儿园、街道、小区、游乐场、商场、旅游景点等;有经历过的各种生活事件,如游戏、游玩、吃饭、旅游、买东西等;有在电视或童书中看到的动画形象与情节;有幼儿想象的物象与事件;有幼儿理想的装饰构成纹样等。幼儿的绘画表现题材可谓包罗万象、纷繁复杂。教师一方面要努力挖掘适于幼儿表现的绘画题材,另一个方面还要善于从幼儿身上学习,发现幼儿自身生发的绘画题材。